冠蓋繡球

冠蓋繡球

冠蓋繡球是虎耳草科繡球屬植物,在我國有廣泛分布。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冠蓋繡球冠蓋繡球

種中文名:冠蓋繡球
種拉丁名:HydrangeaanomalaD.Don
種別名:奇形繡球花(中國植物圖譜),木枝掛苦藤(中國樹木分類學),藤繡球(台灣植物志)
國內分布:產甘肅陝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和西藏。
國外分布:印度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以及緬甸北部都有分布。
海拔:500-2900
命名來源:(植物分類學報)[ProdromusFloraeNepalensis2111825]
中國植物志:35(1):255
英文植物志:8:422
最低海拔:1800
生境:溝谷林下。

形態特徵

冠蓋繡球冠蓋繡球

攀援藤本,長2-4米或更長;小枝粗壯,淡灰褐色,無毛,樹皮薄而疏鬆,老後呈片狀剝落。葉紙質,橢圓形、長卵形或卵圓形,長6-17厘米,寬3-1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近圓形或有時淺心形,邊緣有密而小的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乾後呈黃褐色,兩面無毛或有時於中脈、側脈上被少許淡褐色短柔毛,下面脈腋間常具髯毛;側脈6-8對,上面微凹或平坦,下面凸起,小脈密集,網狀,下面凸起;葉柄長2-8厘米,無毛或被疏長柔毛。傘房狀聚傘花序較大,結果時直徑達30厘米,頂端彎拱,初時花序軸及分枝密被短柔毛,後其下部的毛逐漸脫落;不育花萼片4,闊倒卵形或近圓形,長和寬1-2.2厘米,邊全緣或微波狀或有時頂部具數個圓鈍齒,初時略被微柔毛;孕性花多數,密集,萼筒鍾狀,長1-1.5毫米,基部略尖,無毛,萼齒闊卵形或三角形,長0.5-0.8毫米,先端鈍;花瓣連合成一冠蓋狀花冠,頂端圓或有時略尖,花後整個冠蓋立即脫落;雄蕊9-18枚,近等長,花葯小,近圓形;子房下位,花柱2,少有3,結果時長約1.5毫米,外反。蒴果壇狀,不連花柱長3-4.5毫米,寬4-5.5毫米,頂端截平;種子淡褐色,橢圓形或長圓形,長0.7-1毫米,扁平,周邊具薄翅。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產地

產甘肅、陝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和西藏。生於山谷溪邊或山腰石旁,密林或疏林中,海拔500-2900米。印度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以及緬甸北部均有分布。

藥用價值

冠蓋繡球冠蓋繡球

本種的葉可入藥,有清熱抗瘧作用。

藥用部位:葉(冠蓋繡球葉)

藥用功能:用於胸腹脹滿,瘧疾。

根:辛、酸,涼。小毒。祛痰,截瘧,解毒,活血散瘀。
藥用主治:治皮膚疥癬。

其他信息

1912年Dunn和Tutcher把采自廣東饒平鳳凰山的一號標本當作藤繡球H.petiolarisSieb.&Zucc.載入KewBull.Misc.Inform.Add.ser.10:98.中。爾後,陳嶸在其《中國樹木分類學》中也記載了廣東有此種植物分布。1954年陳煥鏞在《植物分類學報》3卷2期“繡球亞科資料的研究”一文中,提到Dunn和Tutcher采自廣東饒平的那種植物實屬冠蓋繡H.anomalaD.Don,並非藤繡球,而且他還指出,藤繡球H.petiolarisSieb.&Zucc.在我國的分布僅限於東北各省區。作者最近查閱了大量標本和文獻資料,但未發現我國有藤繡球植物及其任何文字記載。故此未將藤繡球載入本志。

繡球屬,繡球科植物

Hydrangea L. 繡球屬,繡球科,約80種,分布於北半球的溫帶地區,我國有45種,各地均有分布,惟主產地為西部和西南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