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好·上高監司

端正好·上高監司

《端正好·上高監司》是元曲作家劉時中的套曲作品。此曲分為前後兩套,深刻揭露了元代社會的污穢不堪和貧富對立的現實,為曲中罕見的長調,是少有的反映社會民生的曲作。前套寫大旱之年,天災人禍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同時又歌頌了高監司開倉賑糧、救濟饑民的“德政”;後套以生動具體的寫實手法再現了元代歷史上起惡劣作用的“鈔法”給廣大人民的無窮危害,揭露了從官吏到商人的種種罪行。

作品原文

【正宮】端正好· 上高監司

(前套) 眾生靈遭磨障,正值著時歲饑荒。謝恩光 ,拯濟皆無恙,編做本詞兒唱。

【滾繡球】去年時正插秧,天反常,那裡取若時雨降 ?旱魃生四野災傷 。谷不登,麥不長,因此萬民失望,一日日物價高漲。十分料鈔加三倒 ,一斗粗糧折四量 ,煞是淒涼。

【倘秀才】殷實戶欺心不良 ,停塌戶瞞天不當 ,吞象心腸歹伎倆 。谷中添秕屑,米內插粗糠,怎指望他兒孫久長。

【滾繡球】甑生塵老弱飢 ,米如珠少壯荒 。有金銀那裡每典當 ?盡枵腹高臥斜陽 。剝榆樹餐,挑野菜嘗。吃黃不老勝如熊掌 ,蕨根粉以代餱糧 。鵝腸苦菜連根煮,荻筍蘆萵帶葉噇 ,則留下杞柳株樟 。

【倘秀才】或是捶麻柘稠調豆漿,或是煮麥麩稀和細糠,他每早合掌擎拳謝上蒼。一個個黃如經紙,一個個瘦似豺狼,填街臥巷。

【滾繡球】偷宰了些闊角牛,盜斫了些大葉桑。遭時疫無棺活葬,賤賣了些家業田莊。嫡親兒共女,等閒參與商 。痛分離是何情況!乳哺兒沒人要撇入長江。那裡取廚中剩飯杯中酒,看了些河裡孩兒岸上娘,不由我不哽咽悲傷!

【倘秀才】私牙子船灣外港 ,行過河中宵月郎,則發跡了些無徒米麥行 。牙錢加倍解 ,賣面處兩般裝,昏鈔早先除了四兩 。

【滾繡球】江鄉相,有義倉,積年系稅戶掌。借貸數補答得十分停當,都侵用過將官府行唐 。那近日勸糶到江鄉,按戶口給月糧。富戶都用錢買放,無實惠儘是虛樁 。充飢畫餅誠堪笑 ,印信憑由卻是謊 ,快活了些社長知房 。

【伴讀書】磨滅盡諸豪壯,斷送了些閒浮浪。抱子攜男扶筇杖,尫贏傴僂如蝦樣 。一絲好氣沿途創,閣淚汪汪。

【貨郎兒】見餓莩成行街上 ,乞出攔門斗搶,便財主每也懷金鵠立待其亡 。感謝這監司主張,似汲黯開倉 。披星帶月熱中腸,濟與糶親臨發放。見孤孀疾病無皈向,差醫煮粥分廂巷。更把髒輸錢分例米,多般兒區處的最優長 。眾饑民共仰,似枯木逢春,萌芽再長。

【叨叨令】有錢的販米谷置田莊添生放 ,無錢的少過活分骨肉無承望;有錢的納寵妾買人口偏興旺,無錢的受飢餒填溝壑遭災障 。小民好苦也么哥!小民好苦也么哥!便秋收鬻妻賣子家私喪。

【三煞】這相公愛民憂國無偏黨 ,發政施仁有激昂 。恤老憐貧,視民如子,起死回生,扶弱摧強。萬萬人感恩知德,刻骨銘心,恨不得展草垂韁 。覆盆之下,同受太陽光 。

【二】天生社稷真卿相,才稱朝廷作棟樑。這相公主見宏深,秉心仁恕,治政公平,蒞事慈祥。可與蕭曹比並 ,伊傅齊肩 ,周召班行 。紫泥宣詔 ,花襯馬蹄忙。

【一】願得早居玉筍朝班上 ,佇看金甌姓字香 。入闕朝京,攀龍附鳳 ,和鼎調羹 ,論道興邦。受用取貂蟬濟楚 ,滾繡崢嶸 ,珂佩丁當 。普天下萬民樂業,都知是前任繡衣郎 。

【尾】相門出相前人獎 ,官上加官後代昌。活被生靈恩不忘,粒我丞民德怎償 ?父老兒童細較量,樵叟漁夫曹論講。共說東湖柳岸旁 ,那裡清幽更舒暢。靠著雲卿蘇圃場 ,與徐孺子流芳挹清況 。蓋一座祠堂人供養,立一統碑碣字數行。將德政因由都載上,使萬萬代官民見時節想。既官府甚清明,采輿論聽分訴。據江西劇郡洪都,正該省憲親臨處,願英俊開言路。

(後套) 既官府甚清明,采輿論聽分訴。據江西劇郡洪都,正該省憲親臨處,願英俊開言路。

【滾繡球】庫藏中鈔本多,貼庫每弊怎除?縱關防任誰不顧,壞鈔法恣意強圖。都是無廉恥賣買人,有過犯駔儈徒,倚仗著幾文錢百般胡做,將官府覷得如無。則這素無行止喬男女,都整扮衣冠學士夫,一個個膽大心粗。

【倘秀才】堪笑這沒見識街市匹夫,好打那好頑劣江湖伴侶,鏇將表德官名相體呼。聲音多廝稱,字樣不尋俗,聽我一個個細數。

【滾繡球】糶米的喚子良,賣肉的呼仲甫,做皮的是仲才邦輔,喚清之必定開沽,賣油的喚仲明,賣鹽的稱士魯。號從簡是采帛行鋪,字敬先是魚鮓之徒,開張賣飯的呼君寶,磨麵登羅底叫德夫,何足云乎?

【倘秀才】都結義過如手足,但聚會分張耳目,探聽司縣何人可共處。那問他無根腳,只要肯出頭顱,扛扶著便補。

【滾繡球】三二百錠費本錢,七八下里去乾取,詐捏作曾編卷假如名目,偷俸錢表里相符。這一個圖小倒,那一個苟俸祿,把官錢視同已物,更狠如盜跖之徒。官攢庫子均攤著要,弓手門軍那一個無,試說這廝每貪污。

【倘秀才】提調官非無法度,爭奈蠹國賊操心太毒,從出本處先將科鈔除。高低還分例,上下沒言語,貼庫每他便做了鈔主。

【滾繡球】且說一季中事例錢,開作時各自與,庫子每隨高低預先除去,軍百戶十錠無虛。攢司五五拿,官人六六除,四牌頭每一名是兩封足數,更有合乾人把門軍弓手殊途。那裡取官民兩便通行法,赤緊地賄賂單宜左道術,於汝安乎?

【倘秀才】為甚但開庫諸人不伏,倒籌單先須計咒,苗子錢高低隨著鈔數 。放小民三二百,報花戶一千餘,將官錢陪出。

【滾繡球】一任你叫得昏,等到午,佯呆著不瞅不覷,他卻整塊價卷在包袱。著纖如晃庫門,興販的論百價數,都是真揚州武昌客旅,窩藏著家裡安居。排的文語呼為繡,假鈔公然喚做殊,這等兒三七價明估。

【倘秀才】有揭字駝字襯數,有背心剜心異呼,有鈔腳頻成印上字模。半邊子兀自可,捶作鈔甚胡突 ,這等兒四六分價喚取。

【滾繡球】赴解時弊更多,作下人就做夫,檢塊數幾曾詳數,止不過得南新吏貼相符。那問他料不齊、數不足?連柜子一時扛去,怎教人心悅誠服?自古道人存政舉思他前輩,到今日法出奸生笑煞老夫,公道也私乎?

【倘秀才】比及燒昏鈔先行擺布,散夫錢僻靜處表與,暗號兒在燒餅中間覷有無。一名夫半錠,社長總收貯,燒得過便吹笛擂鼓。

【塞鴻秋】一家家傾銀注玉多豪富,一個個烹羊挾妓夸風度。撇摽手到處稱人物,妝旦色取去為媳婦。朝朝寒食春,夜夜元宵暮。吃筵席喚做賽堂食,受用盡人間福。

【呆骨朵】這賊每也有難堪處,怎禁他強盜每追逐。要飯錢排日支持,索齎發無時橫取。奈表里通同做,有上下交征去。真乃是源清流亦清,休今後人除弊不除。

【脫布衫】有聰明正直嘉謨 ,安得不剪其繁蕪。成就了閭閻小夫,壞盡了國家法度。

【小梁州】這廝每玩法欺公膽氣粗,恰便似餓虎當途。二十五等則例盡皆無,難著目,他道陪鈔待何如。

【麼】一等無辜被害這羞辱,廝攀指一地裡胡突。自有他,通神物,見如今虛其府庫,好教他鞭背出蟲蛆。

【十二月】不是我論黃數黑,怎禁他惡紫奪朱。爭奈何人心不古,出落著馬牛襟裾。口將言而囁嚅,足欲進而趑趄。

【堯民歌】想商鞅徙木意何如?漢國蕭何斷其初?法則有準使民服,期於無刑佐皇圖。說與當途:無毒不丈夫,為如如把平生誤。

【耍孩兒十三煞】天開地辟由盤古,人物才分下土。傳之三代幣方行,有刀圭泉布從初 。九府圜法俱周制,三品堆金乃漢圖,止不過作貿易通財物。這的是黎民命脈,朝世權術。

【十二】蜀冠瑊交子行,宋真宗會子舉。都不如當今鈔法通商賈,配成五對為官本,工墨三分任倒除。設制久無更故,民如按堵,法比通衢。

【十一】已自六十秋楮幣行,則這兩三年法度沮。被無知賊子為奸蠹,私更徹鏝心無愧。那想官有嚴刑罪必誅,忒無忌憚無憂懼。你道是成家大寶,怎想是取命官符。

【十】窮漢每將綽號稱,把頭每表德呼。巴不得登時事了乾回付,向庫中鑽刺真強盜,卻不財上分明大丈夫。壞盡今時務,怕不你人心奸巧,爭念有造物乘除 。

【九】靦乘孛模樣哏 ,扭蠻腰禮儀疏,不疼錢一地裡胡分付。宰頭羊日日羔兒會,沒手盞朝朝仕女圖。怯薛回家去 ,一個個欺凌親戚,吵視鄉閭。

【八】沒高低妾與妻,無分限兒共女,及時打扮衠珠玉。雞頭般珠子緣鞋口,火炭似真金裹腦梳。服色例休題取,打扮得怕不賽夫人樣子,脫不了市輩規模。

【七】他那想赴京師關本時,受官差在旅途。耽驚受怕過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風波苦。虧殺數百千程遞運夫,哏生受哏搭負。廣費了些首思分例,倒換了些沿路文書。

【六】至省庫中將官本收得無疏虞,朱鈔足那時才得安心緒。常想著半江春水翻風浪,愁得一夜秋霜染鬢須,歷重難博得個根基固。少甚命不快遭逢賊寇,霎時間送了身軀。

【五】論宣差清如酌貪泉吳隱之,廉似還桑椹趙判府。則為忒慈仁,反被相欺侮。每持大體諸人服,若說私心半點無。本棟樑材若早使居朝輔,肯蘇民瘼,不事苞苴 。

【四】急宜將法變更,但因循弊若初,嚴刑峻法休輕恕。則這二攢司過似蛇吞象,再差十大戶猶如插翅虎。一半兒弓手先芟去,合乾人同知數目,把門軍切禁科需。

【三】提調官免罪名,鈔法房選吏胥,攢典俸多的路吏差著做。廉能州吏從新點,貪濫軍官合減除,住倉庫無升補。從今倒鈔,各分行鋪,明寫坊隅。

【二】逐戶兒編褙成料例來 ,各分旬將勘合書。逐張兒背印拘鈐住,即時支料還原主。本日交昏入庫府 ,另有細說直至起解時才方取。免得他撐船小倒,提調官封鎖無虞。

【一】緊拘收在庫官,切關防起解夫,鈔面上與官攢俱各親標署。庫官但該一貫須黥配,庫子折莫三錢便斷除,滿百錠皆抄估 。捶鈔的揭剝的不怕他人心似鐵,小倒的興販的明放著官法如爐。

【尾】忽青天開眼覷,這紅巾合命殂。且舉其綱,若不怕傷時務,他日陳言終細數。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監司:監察州郡的官,行御史台的官員也可稱監司。

恩光:猶“恩德”,此指高監司放賑救民。

取:語助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得”“著”。時雨:下得正是時候的好雨。

旱魃:傳說中的旱神。《神異經》:“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

十分料鈔加三倒:指購買糧食要多付百分之三十的錢。料鈔,元初發行的新幣,它是以絲料作本位的,故名“料鈔“。加三倒:舊鈔兌換新鈔,要加三成,這是說鈔票貶值。倒,兌換。

折四量:打四折計算。這是因為鈔票貶值,買糧時只能打個四折。

殷實戶:富裕戶。殷實,富裕,厚實。

停塌戶:囤糧戶。元代有“塌倉”,即堆疊。停塌,就是停積起來的意思。

吞象心腸:比喻貪得無厭的心。《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吐其骨。”

甑生塵:形容貧苦人家斷炊已久。典出《後漢書·范冉傳》:“(冉)所止單陋。有時絕粒……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塵范史雲。”

米如珠:形容物價昂貴。

那裡每:即哪裡,何處。每,語氣詞。

枵腹:指因飢餓而空著肚子。枵,空虛。

黃不老:“黃檗”的音轉。黃檗是一種落葉喬木,果實如黃豆,可食。

餱糧:乾糧。

荻筍蘆萵:皆野生植物。噇:吞、咽的意思。

杞柳株樟:均不能食之樹木。株樟,即樟樹。

等閒參與商:隨便分離。等閒,指輕易,隨便。參與商,天上星宿名。參星即二十八宿中的參宿,商星即心宿。二星東西相對,此出彼沒,互不相見。這裡藉以喻骨肉分離。

私牙子:私商,走私的商人。

則發跡了些無徒米麥行:指發跡,舊謂一個人由貧窮而富貴。無徒,壞傢伙,無賴之徒。

牙錢:佣錢,買賣介紹人從中得到的行佣錢。

昏鈔:破爛了的紙幣。

將官府行唐:對官府那邊搪塞蒙蔽。行,這邊,那邊。唐,同“搪”。

實惠:實際的好處。虛樁:空事,虛假的行為。

充飢畫餅:喻用空想來進行欺騙。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一載:智閒禪師不能回答祐和尚所提出的問題,“歸堂,遍檢所集諸方語句,無一言可將酬對,乃自嘆曰:‘畫餅不可充飢。’於是盡焚之。”

印信憑由:指關防、單據。

社長:一社之長。知房:指同姓房族中的管事人。

尪贏傴僂:瘦弱駝背。

餓莩:餓死的人。

鵠立:謂如鵠之延頸而立,形容焦切的期待。《後漢書·袁紹傳》:“今整勒士馬,瞻望鵠立。”鵠:天鵝。

似汲黯開倉:汲黯是西漢有名的直臣,多次犯顏敢諫,面折廷過。他在漢武帝時奉命巡視河內(今河南黃河以北),見到那裡人民因水旱無食,就自作主張打開官倉賑濟饑民。《史記·汲黯列傳》曾記載此事:“河南貧人傷水旱萬餘家,或父子相食,臣(汲黯)謹以便宜,持節發河南倉粟以賑貧民。”這裡指的是這件事。

區處:分別處置。

生放:放債生息。

填溝壑:言倒斃在野外。《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飢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

無偏黨:沒有偏私。

發政施仁:言行仁政、施仁義。

展草垂韁:是犬馬報恩的傳說。相傳三國時李信純蓄一犬,常隨之外出。一天,李醉睡在草地上,碰巧草地起了火,他的愛犬跳到水溝里,渾身沾上水,用自己的皮毛浸濕草地,隔斷火路,以救其主,李因此得救,他的愛犬卻因往返水溝草地疲極而死。這是展草的故事。垂韁的故事是說,相傳十六國時,前秦苻堅被慕容沖追襲,鞭馬急逃,半途跌落水中,爬不上來,他的坐騎跪了前足在水邊,垂下韁繩,讓苻堅抓住韁繩爬上岸,登岸逃走。

覆盆之下同受太陽光:喻政治黑暗,見不到光明。

蕭曹:蕭即蕭何;曹即曹參,都是西漢開國功臣。

伊傅:伊即伊尹,商湯的賢相;傅即傅說,殷代的賢相。

周召:周即周公旦,召即召公奭,都是周初的名臣。

紫泥宣詔:古代皇帝的詔書要用紫泥封印,故稱。

玉筍朝班:朝廷大臣上朝時排列的隊伍叫朝班,玉筍言朝班中出類拔萃的人。《新唐書·李宗閔傳》:“(閔)典貢舉,所取多知名士,若唐沖、薛癢、袁都等,世謂之玉筍。”

金甌:指國家。《南史·朱異傳》:“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

攀龍附鳳:這裡喻依靠君主以建功立業。

和鼎調羹:鼎是烹飪器皿,羹是肉湯;和鼎調羹就是調好鼎中肉湯的味道,鹹得其宜。這裡比喻宰相等重臣輔佐君主治理好國家。

貂蟬濟楚:戴著漂亮的貂蟬帽,指做大官。貂蟬,指漢代侍中、中常侍所戴的帽子,上面裝飾著貂尾、蟬文。濟楚,整齊漂亮的樣子。

袞繡:指繡著龍紋的袞衣,古代天子和上公所穿的禮服。崢嶸:非凡的氣象。

珂珮丁當:指古代官員禮服上佩帶的玉制裝飾品。一套玉佩由好幾片玉組成,走起路來丁當有聲。珂,馬勒上的飾物。珮,玉珮。丁當,珮玉的響聲。

繡衣郎:漢代侍御史有“繡衣直指”之稱,即穿繡衣,號直指使者,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侍御史有繡衣直指,出討奸滑,治大獄。”這裡指高監司。

相門出相:言後繼有人。《史記·孟嘗君列傳》:“臣聞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

粒我烝民:使人民有飯吃。《書·益稷》:“烝民乃粒。”烝民,人民,意眾民。粒,這裡作動詞用,意為以穀物為食。

東湖:湖名。在今江西省南昌市東南。

雲卿蘇圃場:蘇雲卿,廣漢(今四川射洪)人,南宋隱士,在豫章(今江西南昌)東湖結廬居住,自己辟了個菜園種菜過活。見《宋史·隱逸下·蘇雲卿傳》:“紹興間,來豫章東湖,結廬獨居……披荊畚礫為圃,藝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 圃場,菜園。

徐孺子:東漢徐穉,字孺子,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家貧而品格高尚,不肯應徵做官,築室隱居,常親自耕稼,稱稱“南州高土”。

苗子錢:指高利貸的利息。

胡突:同“糊塗”。

嘉謨:指好計謀。

刀圭泉布:古代錢幣名。

造物乘除:猶言命運安排。

哏:通“狠”。

怯薛:即怯薛軍,元代常備侍衛軍。

不事苞苴:不收賄賂。

編褙:編排。

交昏:黃昏時。

抄估:沒收。

1.

監司:監察州郡的官,行御史台的官員也可稱監司。

2.

恩光:猶“恩德”,此指高監司放賑救民。

3.

取:語助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得”“著”。時雨:下得正是時候的好雨。

4.

旱魃:傳說中的旱神。《神異經》:“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

5.

十分料鈔加三倒:指購買糧食要多付百分之三十的錢。料鈔,元初發行的新幣,它是以絲料作本位的,故名“料鈔“。加三倒:舊鈔兌換新鈔,要加三成,這是說鈔票貶值。倒,兌換。

6.

折四量:打四折計算。這是因為鈔票貶值,買糧時只能打個四折。

7.

殷實戶:富裕戶。殷實,富裕,厚實。

8.

停塌戶:囤糧戶。元代有“塌倉”,即堆疊。停塌,就是停積起來的意思。

9.

吞象心腸:比喻貪得無厭的心。《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吐其骨。”

10.

甑生塵:形容貧苦人家斷炊已久。典出《後漢書·范冉傳》:“(冉)所止單陋。有時絕粒……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塵范史雲。”

11.

米如珠:形容物價昂貴。

12.

那裡每:即哪裡,何處。每,語氣詞。

13.

枵腹:指因飢餓而空著肚子。枵,空虛。

14.

黃不老:“黃檗”的音轉。黃檗是一種落葉喬木,果實如黃豆,可食。

15.

餱糧:乾糧。

16.

荻筍蘆萵:皆野生植物。噇:吞、咽的意思。

17.

杞柳株樟:均不能食之樹木。株樟,即樟樹。

18.

等閒參與商:隨便分離。等閒,指輕易,隨便。參與商,天上星宿名。參星即二十八宿中的參宿,商星即心宿。二星東西相對,此出彼沒,互不相見。這裡藉以喻骨肉分離。

19.

私牙子:私商,走私的商人。

20.

則發跡了些無徒米麥行:指發跡,舊謂一個人由貧窮而富貴。無徒,壞傢伙,無賴之徒。

21.

牙錢:佣錢,買賣介紹人從中得到的行佣錢。

22.

昏鈔:破爛了的紙幣。

23.

將官府行唐:對官府那邊搪塞蒙蔽。行,這邊,那邊。唐,同“搪”。

24.

實惠:實際的好處。虛樁:空事,虛假的行為。

25.

充飢畫餅:喻用空想來進行欺騙。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一載:智閒禪師不能回答祐和尚所提出的問題,“歸堂,遍檢所集諸方語句,無一言可將酬對,乃自嘆曰:‘畫餅不可充飢。’於是盡焚之。”

26.

印信憑由:指關防、單據。

27.

社長:一社之長。知房:指同姓房族中的管事人。

28.

尪贏傴僂:瘦弱駝背。

29.

餓莩:餓死的人。

30.

鵠立:謂如鵠之延頸而立,形容焦切的期待。《後漢書·袁紹傳》:“今整勒士馬,瞻望鵠立。”鵠:天鵝。

31.

似汲黯開倉:汲黯是西漢有名的直臣,多次犯顏敢諫,面折廷過。他在漢武帝時奉命巡視河內(今河南黃河以北),見到那裡人民因水旱無食,就自作主張打開官倉賑濟饑民。《史記·汲黯列傳》曾記載此事:“河南貧人傷水旱萬餘家,或父子相食,臣(汲黯)謹以便宜,持節發河南倉粟以賑貧民。”這裡指的是這件事。

32.

區處:分別處置。

33.

生放:放債生息。

34.

填溝壑:言倒斃在野外。《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飢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

35.

無偏黨:沒有偏私。

36.

發政施仁:言行仁政、施仁義。

37.

展草垂韁:是犬馬報恩的傳說。相傳三國時李信純蓄一犬,常隨之外出。一天,李醉睡在草地上,碰巧草地起了火,他的愛犬跳到水溝里,渾身沾上水,用自己的皮毛浸濕草地,隔斷火路,以救其主,李因此得救,他的愛犬卻因往返水溝草地疲極而死。這是展草的故事。垂韁的故事是說,相傳十六國時,前秦苻堅被慕容沖追襲,鞭馬急逃,半途跌落水中,爬不上來,他的坐騎跪了前足在水邊,垂下韁繩,讓苻堅抓住韁繩爬上岸,登岸逃走。

38.

覆盆之下同受太陽光:喻政治黑暗,見不到光明。

39.

蕭曹:蕭即蕭何;曹即曹參,都是西漢開國功臣。

40.

伊傅:伊即伊尹,商湯的賢相;傅即傅說,殷代的賢相。

41.

周召:周即周公旦,召即召公奭,都是周初的名臣。

42.

紫泥宣詔:古代皇帝的詔書要用紫泥封印,故稱。

43.

玉筍朝班:朝廷大臣上朝時排列的隊伍叫朝班,玉筍言朝班中出類拔萃的人。《新唐書·李宗閔傳》:“(閔)典貢舉,所取多知名士,若唐沖、薛癢、袁都等,世謂之玉筍。”

44.

金甌:指國家。《南史·朱異傳》:“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

45.

攀龍附鳳:這裡喻依靠君主以建功立業。

46.

和鼎調羹:鼎是烹飪器皿,羹是肉湯;和鼎調羹就是調好鼎中肉湯的味道,鹹得其宜。這裡比喻宰相等重臣輔佐君主治理好國家。

47.

貂蟬濟楚:戴著漂亮的貂蟬帽,指做大官。貂蟬,指漢代侍中、中常侍所戴的帽子,上面裝飾著貂尾、蟬文。濟楚,整齊漂亮的樣子。

48.

袞繡:指繡著龍紋的袞衣,古代天子和上公所穿的禮服。崢嶸:非凡的氣象。

49.

珂珮丁當:指古代官員禮服上佩帶的玉制裝飾品。一套玉佩由好幾片玉組成,走起路來丁當有聲。珂,馬勒上的飾物。珮,玉珮。丁當,珮玉的響聲。

50.

繡衣郎:漢代侍御史有“繡衣直指”之稱,即穿繡衣,號直指使者,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侍御史有繡衣直指,出討奸滑,治大獄。”這裡指高監司。

51.

相門出相:言後繼有人。《史記·孟嘗君列傳》:“臣聞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

52.

粒我烝民:使人民有飯吃。《書·益稷》:“烝民乃粒。”烝民,人民,意眾民。粒,這裡作動詞用,意為以穀物為食。

53.

東湖:湖名。在今江西省南昌市東南。

54.

雲卿蘇圃場:蘇雲卿,廣漢(今四川射洪)人,南宋隱士,在豫章(今江西南昌)東湖結廬居住,自己辟了個菜園種菜過活。見《宋史·隱逸下·蘇雲卿傳》:“紹興間,來豫章東湖,結廬獨居……披荊畚礫為圃,藝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 圃場,菜園。

55.

徐孺子:東漢徐穉,字孺子,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家貧而品格高尚,不肯應徵做官,築室隱居,常親自耕稼,稱稱“南州高土”。

56.

苗子錢:指高利貸的利息。

57.

胡突:同“糊塗”。

58.

嘉謨:指好計謀。

59.

刀圭泉布:古代錢幣名。

60.

造物乘除:猶言命運安排。

61.

哏:通“狠”。

62.

怯薛:即怯薛軍,元代常備侍衛軍。

63.

不事苞苴:不收賄賂。

64.

編褙:編排。

65.

交昏:黃昏時。

66.

抄估:沒收。

白話譯文

前套

老百姓真不幸,遇上了這饑荒的年景。幸虧託庇您的恩德拯救他們,終於都保全了性命,所以我作了這套曲子唱出來聽。

去年正當農田插秧時分,天氣突然反常,盼不到及時的甘霖,四方的鄉野上出現了嚴重乾旱的災情。穀子顆粒無收,麥苗焦枯殆盡,農民滿臉愁雲。物價因而飛漲,一天比一天猛增。用料鈔調換新鈔,十成要再加三成;而繳納租稅卻要折四計算,一斗粗糧只合得六升。真是害苦了百姓。

可恨那些大戶富家囤積糧食,傷天害理,昧盡良心。他們貪心不足蛇吞象,用卑劣的手段盤剝平民。在賣出的糧米中趁機摻癟谷、放粗糠,這些人怎能不斷子絕孫!

就這樣米如珠貴,老老少少都斷了炊頓。有錢也換不到糧食,一個個空著肚子餓倒在黃昏。不得已,尋上了榆樹皮、野菜葉維持生命。黃精成了珍餚,威粉也代用作食品。鵝腸菜捨不得丟掉苦根,蘆葦連莖帶葉咽吞。大地上只留下祀柳和樟樹劫後餘生。

如果能喝上麻拓汁調上豆漿的稀糊,或是鼓皮、糠粒煮成的薄羹,老百姓就已感恩不盡。他們一個個面黃肌瘦、脫了人形,滿街滿巷都是這樣的饑民。

有人挺而走險,宰殺耕牛,盜伐桑樹,不惜冒犯官府的禁令。還有的人家被時疫奪去了生命,無錢置買棺木,只得把家產賤價賣人。賣兒賣女更是常見,一家骨肉驟然生離死別,這是何等悲慘的場景!吃奶的孩子沒人要,狠狠心拋人江心。哪裡還找得到殘杯冷羹?只見了好些這樣溺死河中的棄嬰,和岸上哀痛欲絕的母親。不由我硬咽難言,悲傷難禁。

街上成排倒著餓斃的屍身,乞丐攔門行乞,你奪我爭。就是財主有錢買不到糧食,也只能引頸佇望,等待末日來臨。感謝您高監司作主,像汲黯那樣開倉行販。您不分白天黑夜,古道熱腸,將救災事務親自過問。孤兒寡婦、病人殘廢無依無靠,您就按街按巷派出醫生,設立粥廠普濟危困。贓輸錢,定額米,您一件件都公平處分。災民們都感戴您的大恩,像枯木逢春,從絕路中得到了再生。

有錢人販米谷購買田莊添丁進口,沒錢的少過活骨肉分離沒有指望;有錢人納寵妾買人口偏興旺,沒錢的受飢餒填溝壑遭災難。小民好苦啊,小民好苦啊!秋水望斷也飢腸轆轆,鬻妻賣子家私消亡。

這相公憂國愛民沒有偏袒,發政施仁義慷慨激昂。同情老弱可憐貧苦,視民如子,起死回生,扶弱摧強。萬萬人感恩知德,刻骨銘心,恨不得展草垂韁效忠他,普天之下,同受太陽光。

他才是天生的國家真正的卿相,才能稱得上朝廷棟樑。這相公主見宏深,秉心仁厚,治政公平,理事慈祥。可與蕭何曹參相比,伊尹傅說比肩,周公旦召公奭並列。皇帝詔書宣詔他光榮入京。

願他得早能夠到玉筍朝班上,佇看金甌名聲遠揚。入闕朝京,攀龍附鳳,和鼎調羹,論道興邦。受用取貂蟬濟楚,滾繡崢嶸,珂佩丁當。普天下萬民樂業,都知是前任繡衣郎。

他應該是相門出相前人嘉獎,官上加官後代昌隆。活著保護生靈百姓不忘恩德,養我百姓恩德怎么償還?父老兒童、樵叟漁夫仔細討論商量。都說在東湖的柳岸旁,那裡環境清幽舒暢。靠著蘇雲卿菜園,與徐孺子一樣流芳。蓋一座祠堂讓人們供養,立一塊碑碣來讓人紀念。將他的德政都寫上,使萬萬代官吏百姓看到時都想想。官府清明,聽取輿論民意。據說江西洪都正有省憲親臨,希望有英傑人物把這情況傳達上聽。

後套

官府很清明,能採納輿論,聽眾人申述。願在江西大郡南昌省府您的親臨處,廣開言路,聽納大家的意見。

庫藏中鈔票很多,貼庫卻利用管理中的問題營私舞弊,兵丁之防,形同虛設。投機商居中牟利投機倒把,不把官府放在眼裡。他們道岸然衣冠楚楚,個個都財大氣粗。

商人都是沒見識的街市匹夫江湖上卑劣的一夥。他們裝正經,自以為了不起,彼此以綽號官名稱呼。名字也附庸風雅,聽我一個個細細說來。

糶米的叫子良,賣肉的叫仲甫,做皮的叫仲才邦輔,叫清之的一定開沽,賣油的叫仲明,賣鹽的叫士魯。號從簡的是開採帛行鋪的,字敬先叫是賣魚的傢伙,開店賣飯的叫君寶,磨麵的叫德夫,有什麼好說的?

他們都是拜把子兄弟,狼狽為奸,勾結官府。他們派出耳目,打聽衙門裡什麼人可以為自己效勞。不管是什麼人,只要能利用就行。

商人花上二三百錠本錢,賄賂官府里那些愛財如命的盜跖之徒,編造虛假名目,榨取公家錢財。這一個圖小財,那一個偷俸祿,都把官錢當作自家的財物。役吏、倉庫管理人、弓箭手、門衛哪一個沒有貪污。

管理錢鈔的提調官並非沒有法度,怎奈黑心窩的蠹國賊太狠。他們利用職權,從中大撈錢物,大官大撈小官小貪。坐地分贓,上下都不說,貼庫們成了鈔票主。

先說一個季度的事例錢,事先就各自都分好。庫子先拿一份,軍百戶、攢司、官人、四牌頭每人有份,官大份額也大,至少也有兩封足數的銀錢,門軍、弓手這些小卒也不能遺漏。哪裡有這樣官民兩便地通拿,可以行使這些旁門左道術,你自己心安嗎?

為什麼只有開庫的那些人不服,苗子錢利息高低隨著鈔數。放給小民兩三百,登記戶口冊里卻是一千多,把官錢賠出。

任你叫得天昏地暗,他裝瘋賣傻不管不顧,整天價卷著包袱。真正的官府還窩藏著賣假鈔的商販。公然在那裡賣倒賣假鈔,還三七價明估。

鈔票上有揭字的駝字襯數,有背心的剜心異呼,有鈔腳頻成印上字模。半邊的還可以,捶作鈔很糊塗,這種鈔票四六分價成交。

押鈔過程中的弊病更多,作下人的什麼時候仔細地數過鈔票?只不過使南新吏貼相符合就行,哪裡去問什麼料不齊、數不足?連柜子也一起扛去,怎么叫人心悅誠服?自古道人存政舉想念前人,到如今法出奸生笑死我,公道也可以私用嗎?

還有焚燒破損的鈔票也是弊病百出,都是隨意處置的,散的錢在僻靜處拿走了,暗藏在燒餅中間哪知有沒有。一個半錠錢,社長總會收起來,燒過了也就吹笛擂鼓。

一家家都揮金如土成為豪富,一個個烹羊挾妓誇耀風度。投機取巧的人到處稱人物,勾欄中的妓女娶去做媳婦。天天寒食春,夜夜元宵暮。擺筵席叫做賽堂食,享盡人間福。

這些盜竊們也有麻煩的地方,怎么受得了強盜們會來搶。強盜們時時來要錢,他們都要送禮。錢財來路不明,被搶也不敢吭聲。真是源清流也清,不要人除弊不除。

請聰明正直的高監司出謀劃策,怎么能不剪除邪惡。這些人真是成就了閭閻小夫,壞盡了國家法度。

這些市井小人徇私枉法膽大妄為,就像是餓虎擋住路途。二十五等法令規章形同虛設,他說你又能怎么樣。

這些人盜竊府庫害無辜,誣供牽連裝糊塗。因為他們有著錢這種通神物,盜竊府庫的應該受鞭刑背上生蟲蛆。

不是我說三道四,怎禁止得了邪氣壓倒正氣,怎奈何人心不古,落到這種地步。弄得欲言又止,欲進又退。

想商鞅徙木是什麼意思?漢朝丞相蕭何當初怎么治國?法有準則才能使民服,才能輔佐國家。而現實是無毒不丈夫,恭順的人則把平生誤。

盤古開天闢地後,才分出人物。傳到夏商周三代錢幣才通行,開始有刀圭泉布。九府圜法都是周制,三品堆金卻是漢法,都只不過是作為貿易流通貨,卻成為百姓命脈,世間權術。

蜀地成都交子行,宋真宗的會子舉,都不如當今的鈔法通商賈。當初配成五對作為官本,工墨三分可以任倒除。制度實施長久沒有變故,百姓遵守,法律嚴明。

好好的實行了六十年的幣制鈔法,這兩三年屢屢變革。法度被無知的賊子破壞,私慾泛濫成災。即使嚴刑酷法也毫無忌憚,毫不憂懼。你以為是成家大寶,可能是取命官符。

窮漢們稱呼綽號,把頭們稱呼表德。巴不得馬上把去府庫里盜竊錢財的,是那些大丈夫。壞盡當今時務,不怕你人心奸巧,怎會想到有命運安排。

官吏們面目兇狠,扭著蠻腰毫無禮儀,從不心疼錢隨便花費。每天宰豬羊歡會,跟美女飲酒作樂。怯薛軍士回家去,一個個欺壓親戚,凌辱鄉鄰。

他們的妻妾兒女,不論身份高低,個個打扮入時披金戴玉。鞋口有雞頭般的珠子,頭上有火炭似的真金。就不必提衣服的顏色式樣了,打扮得怕不賽過夫人那樣高貴的模樣。

他想到奉官差去京師時,在旅途上擔驚受怕過日子,受了五十四站風波的痛苦。辛苦了數百個運鈔人,破費 許多錢財,才得以順利通過關卡。

到省庫中把官本收得沒有差錯,鈔數點足時才安心。歷盡風霜,愁白了頭,好不容易才完成了交送官鈔的任務。就怕運氣不好遇到強盜,有可能頓時送了性命。

廉訪使清廉得像酌貪泉的吳隱之和桑椹趙判府。可是仁慈,反而被欺侮。識大體眾人心服,若說私心半點也沒有。本來就是棟樑之材,如果早點輔佐朝廷,定能關心民眾疾苦,不收賄賂。

趕緊應該變更現有法規,如果還徇私枉法,用嚴刑峻法不要輕饒。這些人貪心不足就像蛇吞象,就像插翅的老虎。先除去一半弓手和同知,嚴禁貪污受賄,敲詐勒索。

應該改革官吏任免制度,廉潔能幹的官吏應該得到提拔,貪污瀆職的官員應該清除。管錢鈔的,各人分派的適當的機構去,把所在的地方登記清楚。

逐戶編排成料,各人分頭巡行勘合書,逐張地檢查鈐印,即時支料要歸還原主。到了黃昏財物要入府庫,需要時等真用到時才能領取。免得他撐船小倒,提調官封鎖無差錯。

緊緊地管束庫官,認真防備解夫,鈔面上與官攢都各自親自簽上姓名。庫官盜竊一貫錢一律黥配,庫子損失三錢就要扣除,損失滿百錠都要抄沒。捶鈔的揭剝的不怕他人心似鐵,倒鈔的興販的明放著官法嚴明如火。

頓時青天開眼,這紅巾軍要滅亡。現在先列舉綱要,如果不怕有傷時務,以後再慢慢陳述仔細。

創作背景

此曲見於元楊朝英輯《陽春白雪》後集卷三。作者署名為“古洪劉時中”。元代末期,政府的統治力量日漸削弱,大小官吏乘機貪贓枉法,搜刮民脂民膏,大肆揮霍搜刮來的錢財,致使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元順帝至正十年(1350)至十四年(1354),劉時中創作了這兩套曲子,以淋漓的筆調揭示了這一點。

此曲題為上高監司,高監司為高納麟,曾任江西監司。據《新元史》卷一五六本傳,高納麟天曆二年(1329)任江西道廉訪使,“歲飢,發粟賑民,行省難之。納麟曰:‘朝廷若不允,我願以家貲償之。’議始決。全活無算。又劾罷貪吏平章政事八失忽都,民尤頌之。至順元年(1330)拜湖廣行省參知政事。召為戶部尚書,未至,改江南行台侍御史,尋中丞。”此曲記天曆二年(1329)饑荒事。曲中說“前任繡衣郎”,這套曲當寫於高納麟卸任後。也有人認為這套曲中高監司為高奎,或高防。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端正好·上高監司》為敘事套曲,分前、後兩套。在元散曲作品裡,表現作者厭世的、玩世的和出世的作品占著很大的比重,直接反映社會現實、表現社會重大問題的題材卻寥若晨星。而在這些為數很少的題材中,指斥時弊的作品更是屈指可數。這兩套《上高監司》則可稱得上是這類作品中的佼佼者。它不僅篇幅最長,且以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為歷來的文學史家和元曲研究者所稱道。

前套

前套反映的是元代大旱之年,顆粒無收,物價飛漲,天災人禍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同時又歌頌了高監司開倉賑糧、救濟饑民的“德政”;真實描繪了一幅慘絕人寰的災民流離圖和刻畫了一個恤老愛貧、公正無私的清官形象,深刻揭露和無情批判了當時昏暗無道的社會現實。

全套十五支曲子大體可以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首曲【端正好】可視為全套的序曲,與【尾聲】相呼應,交待寫作的緣起。

第二部分:【滾繡球】與【倘秀才】三次反覆,共六支曲子描寫天災與民瘼,這是全曲的重頭戲。

第三部分:【滾繡球】與【伴讀書】兩支曲子,揭露官吏昏庸,與劣紳勾結,加重了百姓的困苦。

第四部分:【貨郎兒】和【叨叨令】兩支曲子,先寫高監司的仁政給百姓帶來一線生機,繼而再寫百姓的困苦情狀,向高監司呼籲。

第五部分:由四支【煞】【尾】曲組成,歌功頌德,表達了對高監司的感激與祝福。

作者真實地描繪了一幅災年流民圖。旱災發生時,田野龜裂,麥谷無收,物價高漲,鈔票貶值;米比珍珠還貴,無米為炊,鍋子生塵,災民個個飢腸轆轆,僵臥於慘澹的夕陽之下,或者靠剝樹皮、采野菜充飢。災民個個面黃肌瘦,東倒西歪,四處流落於街頭巷尾,偶爾能吃點麻柘漿糊、麥麩糠米,就得感謝上天的恩賜;癌疫流行,死者暴屍於野,人們為了活命,賣光家產,甚至賣兒賣女,骨肉生分,水無見時,那些無人要的奶娃,只好忍痛拋入江中活活淹死。人們被迫背井離鄉,外出逃荒,奄奄一息,瘦骨嶙峋的人們,抱女攜男,拄杖弓背,拖著沉重的步子邊走邊哭,淚如雨下,再加路途艱辛,風吹日曬,更是慘景非常。

作者採用鮮明對比的手法一面描寫人民的苦難,一面揭露富豪奸商和地方官吏的種種罪惡活動,在同一幅天災圖中勾畫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當災民食不果腹,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之時,那些“殿實戶”和“停塌戶”卻“欺心不良”,“瞞天不當”,懷著“吞象心腸”,在“谷中添秕屑,米內插粗糠”,或者非法倒賣,抬高糧價,剋扣斤兩,牟取暴利;還有各色官吏,平日就大量侵吞義倉的糧食,災荒發生以後名義上是開倉賑濟,實際上倉中並沒有多少存糧,有的也被有錢人家買通官吏把糧食發放給了他們,老百姓得不到一點實惠,什麼印信憑證都是謊話,都不過是畫餅充飢,只有官吏從中撈取油水。總之,有錢的販米谷,置田莊,添債息,納寵妾,買人口,好不興旺;無錢的飢餓難挨,骨肉分離,屍填溝壑,傾家蕩產,好不悲慘,這是多么鮮明的階級對比,多么不合理的社會現實。

作者不是對現實作純客觀的描寫,而是在描寫中表現出鮮明的愛。他一面對人民懷著深切的同情,寫出了“萬民失望”的憤怒情緒,以“小民好苦也么哥”的呼聲喊出了人民抗爭的心聲,一面以無比憎恨的感情揭露富豪奷商、貪官污吏的“伎倆”,稱他們是無恥之徒,詛咒他們斷子絕孫。與此同時,他還對在災荒嚴重的緊急關頭能夠不辭辛勞,親臨災區,開倉賑濟,愛民憂國,發政施仁,恤老憐貧,視民如子,起死回生,扶弱摧強的高監司加以讚頌。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王充《論衡·佚文篇》中說:“文人之筆,勸善懲惡也。”作者是實踐了這些有關現實主義的傳統理論的。

後套

後套以生動具體的寫實手法再現了元代歷史上起惡劣作用的“鈔法”給廣大人民的無窮危害,揭露了從官吏到商人的種種罪行。

第一首【端正好】是序曲。內容說,官府很清明,能採納輿論,聽眾人申訴。願在江西大郡南昌府您的親臨處,廣開言路,聽那大家的意見。

第二首【滾繡球】至第十五首【呆骨朵】,揭露了鈔票庫藏管理中的嚴重弊端、商人的虛偽和庸俗、商人們狼狽為奸、勾結官府的罪行,揭露了官府吏役夥同奸商、貪贓枉法、坐地分賬,揭露了官府在管理“鈔法”中營私舞弊行為、貪污受賄、高利盤剝、窩藏商賈、倒賣假鈔的罪行,揭露了元代“鈔法”行市和押送鈔票中的種種弊病,揭露了暴發戶窮奢極侈的生活,指出暴發戶也有麻煩、倒霉的時候。

第十六首【脫布衫】請求高監司出謀劃策,剪除邪惡。第十七首【小梁州】抨擊市井小人橫行霸道的行為。第十八首【麼】提出要使盜竊府庫者受到重處。第十九首【十二月】作者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第二十首【堯民歌】強調嚴肅法紀的重要性。

第二十一首【耍孩兒十三煞】至第二十九首【五】說明中國幣紙的源流及其意義、元初所行幣制的重要作用,揭露變更“鈔法”之後的弊病。敘述到京都中都省交送管鈔的情況,抨擊了盜竊倉庫者和管理們作威作福、欺壓鄉鄰的罪行,揭露了官吏和商人的妻妾兒女的奢侈生活、奉官差赴京師的旅途之苦。

第三十首【四】至第三十三首【一】建議官府對貪污舞弊者要施以嚴刑峻法、改革官吏任免賞罰制度,清除不稱職的官吏,制定相應的制度。

第三十四首【尾】是全曲結束語。

此曲能抓住社會生活的特徵、細節進行具體描述,敘事生動,人物形象具體而突出。整個作品感情強烈,寓感情於敘事之中,不僅有極高的文學價值,也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稱得上是元曲中的史詩性作品。

作者以其驚人的膽氣和無情的筆觸,淋漓盡致地揭露了元末社會金融市場的混亂和法律機關的貪污腐敗,作者把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兇狠貪暴的元蒙統治者。然而,作者畢竟受到其階級地位的限制而從維護其階級利益出發,提出了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主張,並把這個希望寄托在所謂清官廉吏身上。在元蒙殘酷的民族壓迫之下,像這樣大膽而深刻地切中時弊、揭出矛盾、最富現實性的作品實屬罕見,它類似於白居易的新樂府而又超出了白氏的新樂府,堪稱為元代散曲文學史上的曠世奇文。

《端正好·上高監司》,一掃曲壇吟風弄月、離愁別恨的舊習,直接以創作來評議當時現實政治的重大問題,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元代的殘暴統治。這在元散曲中幾乎是絕無僅有的。前套由十五支小令組成,描寫在天災人禍下,廣大貧苦人民在死亡線上掙扎的悲慘遭遇。後套由三十四文小令組成,長達一千八百字,為元代散曲之冠,是揭露當時江西庫吏的營私和鈔法的積弊的,儘管其中也表現出作者的階級局限,但其戰鬥性和思想藝術成就是不容置疑的。

名家點評

鄭振鐸:“元散曲作家劉時中有《上高監司》曲文兩大套,刻畫世態,至為深切。”(《論元人所寫商人、士子、妓女間的三角戀愛劇》)“這裡是一幅最真實的民生疾苦圖。在元曲里充滿了個人的愁嘆,而這裡卻是為民眾而呼籲著;這不能不說是空谷足音了。時中的文筆是那樣的明白如話,那樣的婉曲形容,不僅是白居易的《新樂府》的同流,也有能類於陸贄的奏議了。以不易驅遣的文體來描狀社會情形,來宣達民生的疾苦,來寫出奸商滑吏的操縱市面,鈔票流行時的種種積弊的實況,令我們有如目睹,其技巧是很不可及的。在文學裡寫這種問題的,古今來很罕見。而這一篇最成功。”(《中國俗文學史》)

李修生:“這套曲形象地描繪了一幅饑民圖,並揭露了富豪巨商趁火打劫帶給人民的沉重災難,後套陳述鈔法的弊壞和吏役狼狽為奸、欺壓鄉里的醜行;兩套共同展示了元代政治的腐敗和尖銳的社會矛盾。此曲本為歌頌高監司賑濟洪都災民的“盛德而作”,故其中也不乏頌揚謳歌的套語。套曲由四十九支曲子組成,篇幅之浩大,在元代散曲中較為罕見。語言古樸質直,敘事具體真切,唯後套結構未臻至美,語言稍嫌粗糙。”(《元曲大辭典》)

作者簡介

劉時中,元代散曲作家。古洪(今江西南昌)人。生平事跡不詳。鍾嗣成《錄鬼簿》稱其為“劉時中待制”,列入“方今名公”。後人常把他和做過翰林待制的劉致相混,因劉致字時中,然時代稍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