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線光頜鮨

白線光頜鮨

白線光頜鮨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部,東至馬歇爾群島、薩摩亞及菲尼克斯群島,北自日本,南迄澳洲。包括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巴布紐幾內亞、澳洲、中國台灣及印度洋中之各島嶼。中國台灣主要產於南部及澎湖海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同種異名:Anyperodonleucogammicus,Anyperodonleucogramicus,Epinepheluscorallicola,Serranusleucogrammicus,Serranusmicronotatus,Serranusurophthalmus
模式種產地:Seychelles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IUCN鮨科隆頭魚科專家群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舄湖
棲息深度:1-40米
最大體長:65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否

形態特徵

體高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1-2.4倍。頭背部陡直;項部顯然隆起;眶間區稍凹陷。前鰓蓋圓形,後緣貝微鋸齒;主鰓蓋具3扁平棘,中間棘最長。後鼻孔圓型或卵圓型,大於前鼻孔。上頜末端延伸至眼下方;上下頜前方具小犬齒;下頜後方具2-4列細小齒;齶骨具齒。鰓耙數8-1015-17。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48-54;縱列鱗數94-104。背鰭連續,有硬棘IX枚,軟條17或18;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或9;胸鰭微長於後頭部,其上方之第5或第6鰭條長於中央之鰭條;尾鰭截形。體色一致為暗褐色,偶呈現橘色光澤,腹部經常見一淡色之垂直斑帶;口內、鰓腔及頜膜橘紅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珊瑚繁生區、清澈水質的舄湖區或面海礁區,水深在5-80公尺處海域。主要以小魚及甲殼類為食。幼魚的體色主要是模仿隆頭魚科的紫色海豬魚(Halichoerespurpurescens)的幼魚,目的在於使自己可輕易欺騙獵物而接近它。

漁業利用

一般漁法以延繩釣、魚槍或魚籠捕獲。清蒸或煮湯皆宜。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七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尖鰭角魚
棘鱗牛尾魚
大鱗牛尾魚
黑緣九刺鮨
宋氏九刺鮨
凹鰭牛尾魚
落合氏眼眶牛尾魚
豹紋九棘鮨
五十九刺鮨
日本眼眶牛尾魚
橫紋九刺鮨
紅點九刺鮨
斑點九刺鮨
異臂花鮨
日本角魚
橫帶棘線牛尾魚
雙線擬鮗
博氏孔牛尾魚
煙鱠
癒齒鯛
片山氏癒齒鯛
正鱷鯒
平滑絨鮋
日本尖牙鱸
赤鯒
貢氏角魚
魏氏平面黃魴鮄
鬚軟魚
平面黃魴鮄
紅雙角魚
深海角魚
鬚平面黃魴鮄
棘黑角魚
絨鮋
紅眼鱸
大頭黑角魚
波面黃魴鮄
琉球棘角魚
多斑棘角魚
長吻棘角魚
尖棘角魚
默氏擬角魚
臂斑角魚
鹿兒島副絨皮鮋
變色隱棘杜父魚
岸上氏角魚
松原隆背八角魚
單側粗鱗鯒
遊走丸川冰魚
雷根氏針鯒
郎氏針鯒
吉氏針鯒
橫帶針鯒
長吻多棘牛尾魚
窄眶多棘牛尾魚
西里伯多棘牛尾魚
乳瓣繸牛尾魚
沙地繸牛尾魚
大眼牛尾魚
大棘大眼牛尾魚
突粒倒棘牛尾魚
帕氏倒棘牛尾魚
松葉倒棘牛尾魚
犬齒牛尾魚
暹羅副雙邊魚
脅谷軟魚
斷線雙邊魚
皮氏紅魴鮄
玫瑰鯒
齶齒尖棘鯛
鱵鱸
深海擬野鱸
日本真鱸
大棘雙邊魚
莖擬雙邊魚
多棘尖牙鱸
黑點小花鱸
光吻黃魴鮄
羽根田氏發光鯛
尖吻鱸
大眼紅娘魚
細尾雙邊魚
姬紅娘魚
東方黃魴鮄
棘尖牙鱸
光滑隱棘杜父魚
太平洋新鯥
黑帶黃魴鮄
小花鱸
尾紋九刺鮨
六斑九刺鮨
青星九刺鮨
台灣九刺鮨
琉璃紫鱸
白線光頜鮨
腹棘尖牙鱸
三鬚平面黃魴鮄
黑角魚
維氏雙邊魚
少棘雙邊魚
彎線雙邊魚
印度牛尾魚
眼眶牛尾魚
短鯒
赤鮭
日本發光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