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扒皮肚

白扒皮肚

白扒皮肚,家常菜之一,有一定的食療作用。特色是:色澤白亮,口感脆嫩,口味鮮香,營養豐富,做法也簡單。主要材料是:皮肚、青紅椒和乾木耳。

白扒皮肚

白扒皮肚白扒皮肚

配料: 乾皮肚250克,青紅椒各50克,乾木耳1克。
3克,味素1克,絲3克,絲3克,澱粉10克,香油2克,花椒油10克,高湯200克。
特色: 色澤白亮,口感脆嫩,口味鮮香。

做法

1、乾皮肚發好用批法改成長8厘米、寬3厘米的大片,青紅椒和發好的木耳改為象眼片待用。
2、鍋內加少許花椒燒至五成熱,將蔥絲、薑絲大火煸炒出香味後,下入皮肚、鹽、高湯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燜燒5分鐘,下入紅椒片、木耳片、味素大火翻炒均勻,淋上薄芡、香油裝即可。

皮肚發制:乾皮肚冷油下鍋,小火慢慢加熱到三成熱時,離火浸燜2分鐘;撈出後將油再上火,等油溫升至八成熱時再將皮肚下鍋,炸至皮肚變透明後撈出放入冷水中泡至回軟,改刀成小塊後放上麵粉、鹼搓去油,入清水搓洗乾淨,再用開水煮1分鐘,撈起放入盛器中,將鍋中的熱水倒入,浸泡半個小時。

原料介紹

豬皮是一種蛋白質含量很高的製品原料。以豬皮為原料加工成的皮花肉、皮凍、火腿等肉製品,不但韌性好,色、香、味、口感俱佳,而且對人的皮膚、筋腱、骨骼毛髮都有重要的生理保健作用。

營養分析

豬皮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質,它在烹調過程中可轉化成明膠,明膠具有網狀空間結構,它能結合許多水,增強細胞生理代謝,有效地改善機體生理功能和皮膚組織細胞的儲水功能,使細胞得到滋潤,保持濕潤狀態,防止皮膚過早褶皺,延緩皮膚的衰老過程。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陰虛之人心煩、咽痛、下利者食用;適宜婦女血枯、月經不調者食用;也適宜血友病人出血者食用;
2. 外感咽痛、寒下利者忌食;患有病疾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病的患者應少食或不食為好。

製作指導

加工好的正常豬皮具備以下特點:皮白有光澤,毛孔細而深;去毛徹底,無殘留毛、毛根;無皮傷及皮膚病;無皮下組織,去脂乾淨;成型好;煮熟後具備正常的色、香、味,口感柔軟,韌性良好,肉湯透明澄清,冷置後呈無色膠凍。

食療作用

豬皮味甘、性涼;
有滋陰補虛,養血益氣之功效;
可用於治療心煩、咽痛、貧血及各種出血性疾病;

其他相關

豬皮為常食之物,但作為藥物,早有記載。東漢張仲景《傷寒論》中的豬膚湯,就是以豬皮為主藥。豬膚湯,治少陰

白扒皮肚白扒皮肚
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豬膚1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合得。溫分六服。
近代也有用於治病,如《食物中藥與便方》介紹:失血性貧血痔血便血,婦女崩 漏下血:豬皮60~90克,加水及黃酒少許,用文火久煮至稀爛,以紅糖調服。該書中還推薦:血友病,鼻衄,齒衄,紫癜:豬皮1塊, 紅棗10~15個,同煮至稀爛,每日1劑。馬文飛《食物療法》中還 說:治耳鳴耳聾:豬皮、香蔥各95克,同剁爛,稍加食鹽,蒸熟後一次吃完,連吃3天。對疲勞過度或上火引起的耳鳴、耳聾有效。
《本草綱目》:治少陰下利、咽痛。《長沙藥解》:豬膚.利咽 喉而消腫痛,清心肺而除煩滿。豬膚善於清肺,肺氣清降,浮火歸 根,則咽痛與煩滿自平也。
《隨息居飲食譜》:豬膚甘涼,清虛熱,治下利、心煩、咽痛。 若無心煩咽痛兼證者,是寒滑下利,不宜用此。

豬皮的其他做法

魚露豬皮蘿蔔
主 料: 乾豬皮1塊重約2兩(約80克),白蘿蔔1隻重約1.5斤(約900克),姜3片,蒜肉2粒,二蔥頭1湯匙,蔥2條。
調味料:魚露4湯匙,生抽1湯匙,冰糖1小塊,鹽1/4鹽匙,胡椒粉少許,清水1/2杯。芡料:生粉1.5茶匙,清水1湯匙,麻油少許。
做 法:
1、豬皮要用清水浸泡四至五次,第一二次浸約1小時,最後兩次加入半茶匙白醋,分別浸約1小時及半小時,取出用姜、蔥汆水5分鐘,撈起沖淨瀝乾備用。
2、蘿蔔去皮切角塊,用姜和一茶匙鹽汆水7分鐘,撈起沖洗,瀝乾。
3、用鑊燒滾一湯匙油,爆香蒜肉和乾蔥頭,放下豬皮和蘿蔔爆炒片刻,加入調味料,用中火炆約10分鐘,熄火浸焗約15分鐘,加入芡料等再滾起便可供食。 備 註: 心得:豬皮以“砂爆”比較好,選購時用手觸摸豬皮如發覺沒有油分又手囊比較脹大便屬佳品。加白醋泡豬皮可使手囊脹大,吃起來更爽口。

彩椒炒豬皮
材料:
三色彩椒各1隻,冬茹十朵(用水泡軟備用)豬皮1斤
做法:
豬皮先用姜蔥飛水,再切成小塊,放入清水中小火煮30分鍾,(不要煮太爛,用手指能掐入就行);

白扒皮肚白扒皮肚

彩椒切塊,用開水川燙,備用;
熱鍋放油先炒冬茹,再放入豬皮,先炒上一會,爆瀑豬皮,再放入彩椒炒,加入調料即可;

拌肉皮絲
主料:
豬肉皮(上肋部位)500克。
輔料:
辣椒油,香油,精鹽,味素,花椒麵,蔥白各適量
做法:
1、將肉皮刮洗乾淨,放入鍋內,加水煮熟(以能掐動為準),撈在涼開水內泡涼,片盡裡面的肥膘,坡刀片成極薄的片,再切成極細的絲;蔥白切成細絲。
2、將肉皮絲放入盤內,上面放蔥白絲,加入精鹽,味素,辣椒油,香油,花椒麵,拌勻即可食用。

麻醬肉皮
主料:豬肉皮 200克
輔料:芝麻醬 150克
做法
1.油發肉皮製法:將鮮肉皮上油脂徹底刮乾淨(否則會有哈喇油味),然後將肉皮掛在風口晾至乾透,油炸前先用鹼水將乾肉皮洗淨、晾乾,然後將肉皮和豬油或植物油一同放在鍋里,微火燒熱,繼續燒開,此間要勤翻動肉皮,待肉皮膨脹起來,酥鬆得像油條似的,就將肉皮撈出冷卻,即製成油發肉皮。
2.將油發肉皮用冷水浸軟,再加食用鹼面將油脂抓洗乾淨,再放入沸水中稍煮一會兒,撈出瀝水,晾涼後用刀切成4厘米長、2厘米寬的塊,再用冷水抓洗數次,放冷水中浸泡3小時,直至肉皮鬆脹、發白,撈起,瀝乾水分。
3.鍋里舀入鮮湯、鹽、味素,中火燉至湯汁減少,肉皮透爛,撈出晾涼。
4.將鍋里的湯汁加入調稀的麻醬、蒜泥,攪勻,再放入肉皮,裝盤即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