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心理學

發生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研究人和動物的心理活動系統發生和個體發生的客觀規律性。在它看來,心理的系統發生指的是心理在生物機體的進化過程中所發生的變化和發展,在這種場合下心理被理解為進化的產物;心理的個體發生指的是心理在個體的整個生命過程中所發生的變化和發展。這二者是統一的,系統發生制約著個體發生,並且根據生物學規律在個體發生中重複出現。

簡介

現代發生心理學研究中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學家J.皮阿熱蘇聯心理學家Α.Н.列昂節夫 (1903~1959) 。前者提出了智慧運演的概念,認為心理的產生和發展是在個體適應外部環境的過程中完成的;後者強調社會歷史的制約性,認為人的心理的產生和發展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影響,並隨著社會歷史的變化而變化。

研究成果

發生心理學建立以來,已經取得了不少富有哲學意義的研究成果,其中較突出的有:①揭示出了心理產生的過程。心理的產生是生物進化的結果。現代發生心理學研究證明,心理並不是隨著地球上生命的萌芽而產生的,而是在生物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時才出現的。最簡單的生物並不具有心理反映的能力,它們僅僅有感應性。感應性是生物機體以自己的動作或狀態對外部環境影響反應的特性,這是一切生物機體所普遍具有的特性,其本身並不是心理,而只是心理的萌芽形式。在感應性基礎上產生的是感受性。感受性是最簡單的、最初級的心理表現形式,它是機體反映外部環境影響的感覺能力。心理是在生活條件的影響下,隨著神經系統的發展而逐漸完善起來的。心理發展由低級到高級,一般分作 4個基本階段,即感覺階段、知覺階段、智慧階段和意識階段。
② 揭示了動物心理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生心理學在研究動物心理(本能、 熟練、情緒、 感覺、表象、記憶等)的系統發生和個體發生時,是以動物心理的客觀研究成果為依據的,同時還全面地考慮到動物的種的形態學和生理學的特點,以及一個種和其他種的系統發生的聯繫。它把動物心理的發展大體上分為感覺、知覺和智慧 3個階段。在感覺階段,動物(主要是無脊椎動物)有了簡單的神經系統,如節肢動物的節狀神經系統,能夠形成對信號刺激物的穩定反應,但作為信號刺激物的只是個別刺激物或具有多種屬性的刺激物的個別屬性。在知覺階段,動物(主要是低級脊椎動物)有了比較複雜的神經系統,如從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管狀神經系統。它們不僅能回答作為信號刺激物的個別刺激或刺激物的個別屬性,或以連鎖反應回答彼此連續的個別信號,而且能夠把標誌一個完整客體的各種屬性作為一個整體反應。在智慧階段或思維萌芽階段,動物(指高等脊椎動物,主要是靈長類)已有高度發展的神經系統和分析器官以及相當高級的分析綜合能力,出現了思維的萌芽。它們的心理發展水平逐步接近於人類,但是並沒有真正的語言和意識。發生心理學對動物心理的研究,與其力圖闡明人類意識的起源問題是緊緊聯繫著的,它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證明了動物心理是人的意識產生的前提和基礎。
③ 探討了人類意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生心理學的研究材料證明,人的和心理是長期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是勞動活動的結果。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在勞動過程中,人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時,也改變著自己的機體和心理的本質。在集體勞動中,人們由於交流思想感情和傳遞社會經驗的需要而產生了語言。在勞動和語言的影響下,通過人與人的相互交往的過程,人腦和感覺器官的發展和完善超過了一般動物的水平。因此,勞動不僅創造了人本身,相應地也創造了人所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意識。
④ 揭示了人的個體意識發生和發展的規律性。發生心理學在研究人的心理的個體發生時,以年齡心理學,特別是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為依據。年齡心理學研究個體發生中的心理發展問題,研究由心理發展的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過渡的規律性。在年齡心理學的研究中,通常根據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發展而把年齡分作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並指出人的個體心理發展既有階段性,又有連貫性,同時在每個年齡時期都可以觀察到心理發展上的個別差異。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兒童個別心理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意志過程、情緒過程的發展,各種活動類型如遊戲、勞動、學習等,個性品質形成的條件和動因,以及兒童的年齡和個體的特點。由於心理的系統發生有規律地重複出現於個體發生過程中,所以在對兒童期心理發展的研究中能觀察到人類思維開始階段的一般情景。
發生心理學研究心理從萌芽到完全展開的整個發展過程。這種研究能為認識論辯證法的研究提供科學的論證。正因為這樣,列寧把與發生心理學直接有關的感官生理學、語言史、兒童智力發展史、動物智力發展史都列入“應當構成認識論和辯證法的知識領域”。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