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食壅結證

痰熱壅肺證又稱痰熱阻肺證。本證是外邪犯肺,郁而化熱,熱傷肺津,煉液成痰,或有宿痰,復感風熱而出現痰與熱結,壅阻肺絡的臨床表現的概稱。

痰熱壅肺證又稱痰熱阻肺證。本證是外邪犯肺,郁而化熱,熱傷肺津,煉液成痰,或有宿痰,復感風熱而出現痰與熱結,壅阻肺絡的臨床表現的概稱。

臨床表現

發熱咳嗽,胸膈滿悶,咯黃稠痰或痰中帶血,甚則呼吸迫促,胸脅作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

痰熱壅肺證可出現於多種疾病中,其臨床表現及治法亦各不盡相同。如哮證病中出現痰熱壅肺證,臨床表現每以呼吸迫促,喉中有水雞聲,咳嗽痰稠而黃,胸膈滿悶等“熱哮證”為特點。此由痰熱交阻,鬱蒸於肺所致,治宜清熱化痰,平喘降逆,方用定喘湯(《攝生眾妙方》)。若失音病中出現痰熱壅肺證,臨床特點為聲音重濁不揚,咳痰稠黃,咽乾而痛,口燥,此由痰熱蘊伏於肺,阻塞氣道所致,治宜清熱化痰利咽,方用清咽寧肺湯(《統旨方》)。若胸痛病中出現痰熱壅肺證,臨床特點為胸痛咳喘,咯痰黃稠,或見咳血,或咳痰腥臭,煩悶發熱,此由肺有痰熱,灼傷肺絡,氣機不暢所致,治宜滌痰瀉熱,寬胸開結,方用小陷胸湯加減。若肺癰病中出現痰熱壅肺證,臨床每以壯熱汗出,寒戰,胸悶作痛,轉側不利,咳嗽氣急,咳吐膿痰,其味腥臭,口乾咽燥,煩躁不安等為特點。此由痰熱蘊結,邪毒壅肺,熱壅血瘀,蘊結成癰,腐而成膿,治宜清熱化痰,解毒排膿,方用千金葦莖湯(《備急千金要方》)。總之,可根據上述特點,加以辨析。

熱為火之漸,火為熱之極,故痰熱壅肺證在其病機演變過程中,每易化火而成痰火之證。若因於痰火壅盛,出現顏面掣動,手足振搖或搐搦,身熱,咳嗽多痰,脈洪數,稱為“痰火痙”;若因於痰火上逆,出現頭痛腦鳴,或偏側頭疼,胸脘滿悶,嘔惡,泛吐痰涎,心煩善怒,面紅目赤,稱為“痰火頭疼”;若因於痰濁來火,上蒙清竅,出現眩暈,頭目脹重,心煩而悸,噁心,泛吐痰涎,口苦,稱為“痰火眩暈”;若因於痰火擾動心神,出現怔忡時作時止,因火而動,稱為“痰火怔忡”等。諸證均可為痰熱壅肺之變證,亦可單獨發病,臨床當視具體病證,或清化熱痰以解肺壅,或再輔以鎮痙、熄風、安神、降火等法,務使藥隨證用,適合病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