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神帝

疫神帝,中國上古神話人物。傳說中顓頊也被認為是“疫神帝”,因為他有3個兒子,死後都變為疫鬼。

人物簡介

他們能如此救護生靈鬼靈,蔡邕《獨斷》稱顓頊為“疫神帝”。但水中的轉生僅僅解釋了“不死”,儘管得魚與之合體可以“死而復甦”,正如《楚辭·天問》所問:“出自湯谷,次於濛汜;自明及晦,所行幾里?”即死而復甦也未必徹底...

基本資料

《山海經》上列舉了很多不死之藥。如《海內經》上“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屍,皆操不死之藥以拒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貳負臣所殺也。”又《大荒西經》云:“大荒之中,有靈山、巫鹹、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長降,百藥爰在。”這些巫中,如彭、鹹等都是顓頊之後,都是神醫,彭、鹹等又是傳說中醫道創始者。彭即彭祖,“天彭門”由此得名,與魚鳧氏關係密切。神巫職責在於上下於天地之間,各種藥物是藉以達到目的的技術手段。

地上的巨樹,可以作為天地之梯。如位於天下之中都廣之野的建木:“有木,青葉紫莖,玄花黃實,名曰建木,百仞無枝,有九,下有九溝,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白皋爰過,貢帝所為。”建木東有扶桑,建木西有若木。建木所在的都廣之野即成都平原,可見其與魚鳧圖騰關係之密切。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有一株巨大的青銅樹,殘樹上有碩大的花果,枝葉間棲息著九隻鳥,有學者猜測其為“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的若木。

其次是洞天觀念,相信某些山洞通於天界或仙界,或有神靈居住,在此修煉仙道,必將獲益匪淺。據王家祐先生考證,仙道洞府在魚鳧王時代已形成系統,後來張陵創正一盟威之道時因襲、擴大而設二十四治,首治即陽平治,位於湔山魚鳧祠。此外,魚鳧時期教區遺名為其“種民”保留,如“浮山化”、“漢洛化”、“綿母治”、“祝水治”等。

山峰崇拜。魚鳧氏族境內有不少山名為“不死之山”,如《山海經》中所述。山峰崇拜大概直接與星斗崇拜有關,從而也反映了鬼靈崇拜。如蒙山九峰,舊稱五峰,為青龍、朱雀、天牙、元武、白虎、與五斗相應。五方是北方水神崇拜的發展。《楚辭·遠遊》反映了這一觀念。詩中敘偕仙人週遊仙境:始自南方,次而東方,“過乎句芒,歷太白皋以後轉”,然後西方,“過蓐收乎西皇”,到達北方玄冥之境,“逴絕垠乎寒門”,“從顓頊乎增冰”。最終進入道域,“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視倏忽而無見兮,聽惝怳而無聞。超無為以至清兮,與泰初而為鄰。”

相關典故

二十四諸天是在二十諸天的基礎上增入四位天神而成“二十四天”的。二十諸天的名稱都本於印度教(婆羅門教),具體是:一大梵天、二帝釋天、三多聞天王、四持國天王、五增長天王、六廣目天王、七金剛密跡、八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羅、九散脂大將、十大辯才天、十一大功德天、十二韋馱天神、十三堅牢地神、十四菩提樹神、十五鬼子母、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宮天子、十八月宮天子、十九娑竭龍王、二十閻摩羅王。隋代天台智者大師依據《金光明經·功德天品》,制定了《金光明三昧懺法》。後代據此簡略成《齋天科儀》,為寺廟中祭天的儀軌,依《金光明經·鬼神品》等所說,選下二十位天神,即此二十諸天。到了明代,又增入四位天神,則成了“二十四天”,即二十一緊那羅、二十二紫微大帝、二十三東嶽大帝、二十四雷神。

後三位是道教神明,這顯示了明以後佛道二教相互借用與融合的趨向。前一位是天龍八部之一,我們將在天龍八部條中介紹。其中的二十諸天常常作為一組出現在塑像和壁畫中,而且也時或出現於水陸法會時懸掛的水陸畫中。但供奉二十四諸天的寺廟也不少,如昆明的圓通寶殿、山西大同的善化寺、五台山金閣寺等。在佛教藝術中,“天”像也常有單獨或以其他組合出現的情況。在中國佛教石窟藝術中,很早就出現了諸天的形象。如新疆克孜爾石窟第一百十窟主室左壁所繪“夜半逾城”的佛教故事壁畫中,就出現了帝釋天和四天王天的形象。雲岡石窟第八窟窟門兩側,則雕有騎牛的摩醯首羅天和騎金翅鳥的鳩摩羅天。以下我們將一一介紹除緊那羅和四大天王以外的二十四諸天。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