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七七

殷七七

殷七七,唐代道士,名天祥,又名道筌。嘗自稱七七,不知何所人。遊行天下,不測其年壽。面光白,若四十許人。每日醉歌道上。周寶鎮浙西,師敬之。嘗試其術,於九月令開鶴林寺杜鵑花,有驗。

基本信息

殷七七,名天祥,又名道筌。嘗自稱七七,不知何所人。遊行天下,不測其年壽。面光白,若四十許人。每日醉歌道上。周寶鎮浙西,師敬之。嘗試其術,於九月令開鶴林寺杜鵑花,有驗。

基本資料

宮對闕,座對龕。水北對天南。蜃樓對蟻郡,偉論對高談。遴杞梓,樹楩楠。得一對函三。八寶珊瑚枕,雙珠玳瑁簪。蕭王待士心惟赤,盧相欺君面獨藍。賈島詩狂,手擬敲門行處想;張顛草聖,頭能濡墨寫時酣。蜃樓:宋蘇軾仕登州,作文禱海,而見海市蜃樓。 蟻郡:《南柯太守傳》傳奇,淳于棼夢入槐下蟻國,蟻王納為婿,封南柯郡。 得一:《老子本義·下篇》:“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蕭王:更始二年,劉玄遣侍御史持節立光武為蕭王。 盧相:唐代奸相盧杞,貌藍而心險,人稱藍面鬼。 敲門:《唐詩紀事》:賈島赴舉至京,騎驢賦詩,得“僧推月下門”之句,欲改“推”作“敲”,引手作推敲之勢。 濡墨:唐張旭善草書,醉後以頭濡墨作狂草。人稱其為張顛。

聞對見,解對諳。三橘對雙柑。黃童對白叟,靜女對奇男。秋七七,徑三三。海色對山嵐。鸞聲何噦噦,虎視正眈眈。儀封疆吏知尼父,函谷關人識老聃。江相歸池,止水自盟真是止;吳公作宰,貪泉雖飲亦何貪。雙柑:晉戴顒,春日攜斗酒雙柑,出外郊遊,聽黃鶯弄聲。 七七:鶴林寺杜鵑花為天下第一。周寶要殷七七在重陽節令杜鵑花開,七七作幻術,夜聞一女子曰:“妾為上帝司此花,不久即歸閬苑。” 三三:晉陶潛詠菊:“冶冶溶溶三徑色,風風雨雨九秋時。” 知尼父:尼父即孔子。《左傳·哀公十六年》載,夏四月己丑,孔丘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慭遺一老,俾屏餘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 識老聘:春秋末年,函谷關今尹喜,見紫氣東來,知有聖人至,果遇老子(老聘)騎青牛過關。 止水:《宋史·江萬里傳》載,江萬里聞襄樊失守,鑿池芝山後圃,匾其亭曰“止水”,人莫諭其意,及聞警,執門人陳偉器手,曰:“大勢不可支,余雖不在位,當與國為存亡。”萬里竟赴止水死。 貪泉:《晉書·吳隱之傳》載,吳隱之為廣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門,有水曰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隱之酌飲,作《貪泉歌》,終身矢志不貪。遠在六千年前,人們已經採食栗子。《詩經》中:“阪有漆,隰有栗”的詩句。《論語》也有“周人以栗”的話。另外如春秋時代的《夏小正》,戰國的《山海經》,《呂氏春秋》和《禮記》等古籍均有栗子樹栽培的記載。

相關典故

可見栗子在我國有久遠的歷史。因此也留下一些優美的軼事。《青箱雜記》云:“王文正公旦,與楊文公億,為空門友,楊公貶汝州,公適當軸,每音問不及它事,唯談論真諦而已。余嘗見楊公親筆與公雲,山栗一秤,聊表村信。蓋汝唯產栗,而億與王公忘形交。以一秤栗遺之,斯亦昔人雞粟之意乎?”《續仙傳》云:“道人殷七七,能開頃刻花,嘗一官僚招飲,殷取栗散於官妓,皆聞異香,唯笑七七者,栗綴於鼻不可脫,但聞臭,須臾狂舞,粉黛狼藉。共為陳謝,始墜。”

栗子在我國分布很廣,因此品種也多,有板栗,錐栗,茅栗,魁栗,遲栗,油栗,明栗,紅光栗,羅田栗,二露栗,毛板紅,處暑紅九家種等三十多個品種。我國古代詩人對栗子也是情有獨鍾,蘇轍有詩云:“老來身添腰腿病,山翁服栗舊傳方,客來為說晨光晚,三咽徐收白玉漿。”陸游《夜食炒栗有感》:“齒根浮動欲吾衰,山栗炮磻療夜飢;換起少年京輦夢,和寧門外早朝時。”范成大的:“紫斕山梨紅皺棗,總輸易栗十分甜。”還有元詩人張新雨《新栗寄雲林》:“......首奉雲林三百顆,也勝酸桔寄書回。”等等,不勝枚舉。

栗子相稱千果之王,其營養豐富,可以充飢,而且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它作為營養滋補品,可與人參、黃芪、當歸等媲美。尤其對腎虛者療效顯著,亦有“腎之果”之美譽。秋天,正是板栗飄香的季節。當看到炒熟的栗子顆顆飽滿,粒粒金黃。色澤鮮艷、風味佳美,食之頰齒留香的糖炒栗子時,一定會食慾大發的。

古書有記載【三元延壽書(未查到,轉錄)】:“白果食滿千顆殺人。”元代吳瑞著的《日用本草》中說:“白果味甘平、苦澀有毒。”所以還是儘量少吃,至於中毒表現,古書這樣說:“昏霍、發驚、引疳。”應該以烹調為主,不能生吃,在烹飪前需先經溫水浸泡數小時,然後入開水鍋中氽熟後再行烹調,使有毒物質溶於水中並受熱揮發。為確保全全,即便熟食也應適量,成人每次不超過二十粒,還有用白果煨紅棗,其中白果仁五枚、龍眼肉十克、紅棗五個,天早晨服用一次,適用脾肺虛弱引起的眩暈眼花等。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