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尾蜥虎

疣尾蜥虎

疣尾蜥虎(學名:Hemidactylus frenatus)為壁虎科蜥虎屬的爬行動物,俗名橫斑蜥虎。分布於琉球群島、朝鮮半島、東南亞、南亞、非洲、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海南、廣東、雲南等地,主要生活於熱帶和晚上常在屋檐下及牆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尼西亞爪哇。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n行體內受精。一般在春末夏初進行交配繁殖。有的種類的精子可在雌體內保持活力數年,交配一次後可連續數年產出受精卵。在一部分蜥蜴中只發現雌性個體,據研究,它們是行孤雌繁殖的種類。這類蜥蜴的染色體往往是異倍體。

基本信息

分布

(圖)疣尾蜥虎疣尾蜥虎

國內分布 台灣,香港,海南,廣東,雲南(南部)

國外分布 非洲(南部,東部),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亞洲南部,東南部,菲律賓,日本(琉球群島,小笠原群島),從Indoaustralia Archipelago向東到紐幾內亞

簡介

(圖)疣尾蜥虎疣尾蜥虎

疣尾蜥虎是台灣壁虎中叫聲最明顯的一種,除了夜間,牠們白天也常會躲在陰暗的地方發出類似「嘖-嘖-嘖-嘖」的連續數個單音叫聲。疣尾蜥虎對於比較炎熱環境的適應性相當好,常會在住家房舍附近活動,所生的卵卵殼不會相連。

台灣民間有一種說法,「南部的壁虎會叫,北部的壁虎不會叫。」並且有人會確切的指出牠們的分界是在大安溪,或是其他溪流,因此不少人以為同樣是壁虎,卻因地理環境的分布而有不同的習性。事實上,我們所謂「壁虎」這個類群的蜥蜴,光就台灣地區所紀錄的種類就多達9種左右,所謂「會叫」與「不會叫」的壁虎,只是其中住家附近最容易見到的兩種。在這兩種壁虎中,疣尾蜥虎的叫聲明顯;至於不會叫的壁虎則是指全然不同的另一種類,也就是無疣蜥虎。

就適應來說,疣尾蜥虎比較偏好炎熱的環境,但無疣蜥虎喜好的溫度則稍低,而在大範圍的分布上,台灣剛好處於這兩種壁虎的交界區,這兩種壁虎在台灣的分布原本就是一種偏南,另一種偏北;所以在早期,台灣島上的居民大多只在南部才聽得到疣尾蜥虎的叫聲,而有了「南部的壁虎會叫」的說法。不過隨著台灣南北交通的方便,這兩種壁虎有時會躲藏在家具中,並且跟著人類南北遷移,所以,今日我們有時可以在台灣北部聽到疣尾蜥虎的叫聲,或是在在台灣南部發現無疣蜥虎的蹤跡。

治病附方

疣尾蜥虎疣尾蜥虎

①治癱瘓,手足走痛不止(非痛勿用):御米殼(蜜炒)一錢,陳皮五錢,疣尾蜥虎(炙黃)、乳香、沒藥、甘草各二錢五分。上為末。每服三錢,煎服。(《醫學正傳》如神救苦散

②治歷節風,疼痛不可忍:蠐螬(濕紙裹煨熟,研)三枚,疣尾蜥虎(研)三枚,地龍(去泥,研)五條,乳香一分(研),草烏頭三枚(生,去皮),木香半兩,麝香(研)一錢,虎腦(研)半錢。上八味,將草烏頭、木香搗羅為末,合研勻,為丸,如乾入少酒煮麵糊,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臨臥乳香酒下。(《聖濟總錄》麝香丸

③治破傷風,如角弓反張,筋脈拘急,口噤:辟宮子七枚(微炙),天南星一兩(炮裂),膩粉一兩,白附子一兩(炮裂)。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研下七丸,以汗出為效,未汗再服。(《聖惠方》)

④治久年驚癇,心血不足:守宮一兩,珍珠、麝香、片腦各一字(研細)。上將守宮一個,以鐵鈐鈐定,剪去四足,連血細研,入珍珠、麝香、片腦各一字許,研細,薄荷湯調作一服。先須用奪命散,逐下痰涎,或用吐法,次服此藥。(《奇效良方》守宮膏

疣尾蜥虎疣尾蜥虎

⑤治心虛驚癇:疣尾蜥虎一枚。連血研爛,入硃砂、麝香少許,薄荷湯調服。繼服二陳湯。(《仁齋直指方》)

⑥治癘風:蝎虎一條(焙乾),大蠶沙五升(篩淨,水淘二遍,曬乾),白面四斤或五斤,拌蠶沙為絡索,曬乾。上為末,每服一、二合,熬柏葉湯調服,食前,日三服。(《衛生寶鑑》祛風散)

⑦治瘰癧初起:疣尾蜥虎一枚,焙研。每日服半分,酒服。(《青囊雜纂》)

⑧治癰瘡大痛:疣尾蜥虎焙乾研末,油調敷之。(《醫方摘要》)

⑨治反胃膈氣:地塘蟲七個(砂鍋炒焦),木香、人參、硃砂各-錢半,乳香一錢,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丸,木香湯下,早晚各一服。(《摘元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