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人竊履

疑人竊履

疑人竊履,昔楚人有宿於其友之家者,其仆竊友人之履以歸,楚人不知也。適使其仆市履於肆,仆私其直而以竊履進,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來過,·見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駭曰:“吾固疑之,果然竊吾履。”遂與之絕。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門,而悔謝曰:“吾不能知子,而繆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請為以如初。”(選自《歷代寓言大觀》,作者王守仁)。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浙江餘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謚文成,世稱陽明先生,故又稱王陽明。中國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廟東廡第58位。因他曾在餘姚陽明洞天結廬,自號陽明子,故被學者稱為陽明先生,後世現在一般都稱他為王陽明,其學說世稱“陽明學”。王陽明生於明朝中葉,此時政治腐敗、社會動盪、學術頹敗,陽明子試圖力挽狂瀾,拯救人心,乃發明“身心之學”,倡良知之教,修萬物一體之仁。陽明子不僅是宋明心學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故稱之為“真三不朽”。其學術思想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國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本文選自《歷代寓言大觀》。

原文

昔楚人有宿於其友之家者,其仆竊友人之履以歸,楚人不知也。適使其仆市履於肆,仆私其直而以竊履進,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來過,見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駭曰:“吾固疑之,果然竊吾履。”遂與之絕。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門,而悔謝曰:“吾不能知子,而繆以疑子,吾之罪也。請為以如初。”

譯文

從前有個楚國人夜宿在朋友的家裡,他的僕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來,楚國人不知道。恰好他讓僕人到集市上去買鞋,僕人私藏了買鞋的錢把偷來的鞋子交給他,楚國人也不知道。有一天,他的朋友來拜訪他,看見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國人的腳上,很驚訝,說:“我本來就懷疑是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於是和他斷絕了聯繫。過了幾年有關這個僕人的事情暴露,他的朋友來到這個人的家裡,向他道歉說:“我不夠了解你,才錯誤地懷疑你,這是我的過錯。請讓我們和好如初吧。”

註解

館:這裡指家
《詩》: 這裡指《詩經》
鎰:二十兩
昔:從前
於:在
竊:偷
履:鞋子
歸:返回
適:恰好,恰逢
使:命令、派遣
市:買
肆:店鋪
私:私吞
以:拿,把,用
他日:另一天
過:拜訪,探訪
駭:吃驚 
固:本來,原來
果:果然
然:這樣
絕:斷絕
逾:過了
暴:暴露,顯露 
踵:到,走到
謝:道歉
繆:通“謬”,錯誤的,荒謬的
罪:罪過
而:就
直:同“值”,價值
遂:於是,就
知:了解

問題探究

昔楚人有宿於其友之家者,其仆竊友人之履以歸,楚人不知也。適使其仆市履於肆,仆私其直而以竊履進,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來過,見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駭曰:“吾固疑之,果然竊吾履。”遂與之絕。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門,而悔謝曰:“吾不能知子,而繆以疑子,吾之罪也。請為以如初。”
“請為以如初”的“為”和以下哪項用法相同( A )
A 並自為其名 B 願為市鞍馬 C 以叢草為林 D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耶
答案A 為 動詞 寫 題
B 為 介詞 替 給; 顯然,所給文章是介詞用法 請 和 願 在語意上相近為 處於同樣的結構中
C 以...為 固定用法 把...當作
D 為 動詞 做

選文主旨

在我們的生活中,往往也會有誤解別人的事情發生,但我們如果能勇於承認錯誤,這也是難能可貴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