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由生物有機體對人類或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主要包括寄生蟲性的、細菌性的、真菌性的、病毒性的和由此引起的有毒代謝產物對良品的污染。

名詞解釋

生物性污染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biotic pollution )是指病原微生物排入水體後,直接成間接地使人感染或傳染各種疾病。衡量指標主要有大腸菌類指數、細菌總數等。 生物性污染與其它污染的不同之處:它的污染物是活的生物,能夠逐步適應新的環境,不斷增殖並占據優勢,從而危害其他生物的生存和人類的生活。

原因

自然因素

自然狀態下由於生物或天氣等自然因素造成的生物遷移。如外來種的自然入侵。

人為因素

人力在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危害。如赤潮

類型

根據生物種類的不同:

動物污染:有害昆蟲、寄生蟲、 原生動物、水生動物; 如食人魚事件;斑潛蠅入侵和危害。

植物污染:雜草、某些樹種、 某些藻類;如紫莖澤蘭的生物入侵;米草的生物入侵;水葫蘆的危害:瘋狂蔓延使很多水生生物處於滅絕的邊緣。鳳眼蓮死後腐爛體沉入水底形成重金屬高含量層,直接殺傷底棲生物。鳳眼蓮的入侵:鳳眼蓮對其生活的水面採取了野蠻的封鎖策略,擋住陽光,導致水下植物得不到足夠光照而死亡,破壞水下動物的食物鏈,導致水生動物死亡。

微生物污染:病毒、細菌、真菌

特點

一是預測性難

人們對外來生物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入侵難以作出預測。

二是潛伏期長

一種外來生物侵入之後,其潛伏期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因此,難以被發現,難以跟蹤觀察。

三是破壞性大

外來生物的侵入,在破壞了當地生態環境的同時,也破壞了該生態系統中各類生物的相互依存關係,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

防治

1、赤潮和水華類生物性污染:避免水體富營養化,儘量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對水體的富營養化及時進行處理。
2、生物入侵類生物性污染:主要採取預防的措施。引進外來物種時一定要慎重。
3、微生物污染的防治:控制致病的細菌、病毒等排入水體和土壤,也是預防生物性污染的重要措施。

途徑

黃麴黴毒素黃麴黴毒素

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寄生蟲、蟲卵和昆蟲對食物的污染。微生物污染主要有細菌與細菌毒素、黴菌與黴菌毒素。在食品中的細菌包括能引起食物中毒、人畜共患傳染病以及其他以食品為傳播媒介的致病菌,還有能引起食品腐敗變質的非致病菌。寄生蟲和蟲卵往往是污染食品而使人致病的,如蛔蟲、絛蟲、中華枝睪吸蟲以及鏇毛蟲等,主要是糞便或土壤污染了飲水或食品。昆蟲污染主要包括糧食中的甲蟲、蟎類、蛾類以及動物性食品和某些發酵食品中的蠅蛆等。

危害

食物從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烹調等各環節中,都可能受到環境中各種有害致病因子的侵入;以致降低食品衛生質量與營養價值。如果食用了被污染的食品,就會引起急性或慢性食物中毒。
水體污染影響工業生產、增大設備腐蝕、影響產品質量,甚至使生產不能進行下去。水的污染,又影響人民生活,破壞生態,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損害很大。水污染後,通過飲水或食物鏈,污染物進入人體,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砷、鉻、銨類、笨並(a)芘等,還可誘發癌症。被寄生蟲、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會引起多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含有大量氮、磷、鉀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有機物在水中降解放出營養元素,促進水中藻類叢生,植物瘋長,使水體通氣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現無氧層。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發黑,水體發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進而變成沼澤。這種現象稱為水的富營養化。富營養化的水臭味大、顏色深、細菌多,這種水的水質差,不能直接利用,水中斷魚大量死亡。

預防措施

為防止食物遭受生物性污染,必須認真貫徹《食品衛生法》 ,加強食品衛生管理,落實好食品生產、加工、運輸、貯藏、銷售過程中預防生物污染的各項措施。有關部門要認真做地好食品衛生檢驗監督工作,一旦發現被污染的食品(包括進口食品),需及時抽樣送檢。嚴重污染的食品不得銷售、食用,應進行焚毀或掩埋,可食部分必須嚴格進行消毒。要加強對食品有關人員的衛生管理,認真執行《食品加工、銷售、飲食企業衛生五四制》。從事生產經營飲食的商業人員,必須持有衛生防疫部門頒發的健康證,禁止傳染病患者參與生產、經營食品的工作。

防治注意

(1)生物防治的製劑產品穩定性不高,不耐長期貯藏,貨架周期短;套用技術複雜,不容易被使用者掌握;由於自然界中植物、微生物和環境之間的關係極其複雜,其套用後防治效果能否穩定持久,大多不能預見。
(2)生物防治對生態和環境也有副作用。如引進的天敵昆蟲可能對生態環境帶來某些破壞性作用;活體微生物的套用可能對其他自然界微生物群、人畜體內的微生物群產生干擾,可能誘發人、畜免疫能力的突變或拮抗作用;生物防治的安全利用要求有一定的寄主範圍。
(3)生物防治不能全部代替化學農藥。由於抗藥性、效果、成本等因素,在實際套用時,必須考慮包括化學農藥、施肥管理、品種、生物防治等多因素在內的綜合防治體系,發展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
(4)建立生物防治的風險評價機制。對外來生物和生物防治的生態後果進行評價,制定生物防治安全套用的標準。
(5)根據國情,因地制宜地保護和開發利用我國的生物防治資源,充分發揮天敵對害蟲的自然控制作用是一條經濟有效的途徑,可以降低生物防治的成本;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國民對生物資源的認識和生物防治意識;不但要重視生物防治“治”的技術,更要重視對“防”的研究與套用。

常引起兒童食物中毒和胃腸疾病,是危險性較大的一類兒童食品安全問題。

注意事項

經常引起兒童食物中毒和胃腸疾病,是危險性較大的一類兒童食品安全問題。為避免此類污染,家長需特別注意:
1、不給兒童吃生猛海鮮、涮羊肉。
2、不食用除魚腦以外的其他動物性腦組織。
3、不吃不新鮮的蔬菜、水果。
4、涼拌菜充分清洗、消毒。
5、不讓兒童吃剩飯剩菜。
6、因微波爐加熱的不均勻,慎用微波爐給兒童製作食品。
7、製作好的食物儘快食用,放置不超過兩個小時(夏季不超過一小時)。
8、因一些菌在低溫下可以繁殖所以冰櫃不是保險箱,存放食品有一定的期限。打開的罐頭、果醬、沙拉醬在冰櫃中存放後不給兒童直接食用;打開的果汁在冰櫃中存放不超過一天。
9、少給兒童食用含沙拉醬的夾餡麵包。
10、夏季謹慎食用冰棍、冰淇淋。
11、不給兒童吃熟食肉製品及熟食涼拌菜。
12、兒童的餐具經常消毒。
13、不吃過期食品。
14、不吃霉變甘蔗。
15、科學製作兒童食物,加熱徹底,尤其是海產品。

相關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衛生部《消毒管理辦法》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衛生部和國家經委《醫院污水排放標準》,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於加大對醫院醫療廢水、醫療垃圾的監管力度的緊急通知[2003]71號》和《危險廢棄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以及《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2001,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經貿委、科技部聯合發布的《危險廢物污染防止技術政策》等。

通過各相關部門的協力合作,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中國初步完成了對生物性污染的立體監控網路建設。

在國際合作方面,中國加入了國際上一系列與生物保護、生物入侵及污染有關的國際協定和機構,例如,中國於1992年簽約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並積極履行相關義務。

在法律法規建設方面,中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對防止引進外來有害物種和動植物病蟲害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對動植物物種的引進也有嚴格規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