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台

瓊台

天台瓊台位於浙江天台縣城西北8公里,景區面積7.3平方公里,是一處比較典型的花崗岩地質地貌景觀。靈溪為該景區的主景線。沿溪北行,兩旁山壁對峙,山勢崢嶸峻峭,奇峰紛呈,怪石錯列,且愈入愈奇。著名的有“李白題詩岩”、“仙人聚會”、“雙女峰”、“元寶石”、“佛手峰”等景。

基本信息

天台瓊台

地理位置

天台瓊台 位於浙江天台縣城西北8公里,景區面積7.3平方公里,是一處比較典型的花崗岩地質地貌景觀。靈溪為該景區的主景線。沿溪北行,兩旁山壁對峙,山勢崢嶸峻峭,奇峰紛呈,怪石錯列,且愈入愈奇。著名的有“李白題詩岩”
瓊台瓊台
、“仙人聚會”、“雙女峰”、“元寶石”、“佛手峰”等景。

景點簡介

靈溪百丈坑有瀑如龍,下注成潭,潭水晶瑩如黛,名“龍潭”。潭旁一峰拔地而起,迥然卓立,即為瓊台峰。峰上有石形似椅,傳說鐵拐李每逢中秋節之夜,來此坐椅賞明月,故名“仙人座”。瓊台前一山,兩峰對峙,頂部平坦,頗似皇宮前兩側的樓閣,故稱“雙闕”。在明月當空的夜晚,坐在石椅上望月下群山,恍入仙境夢鄉,“瓊台夜月”即得名於此。瓊台峰上還有“台岳奇觀”、“秀甲台山”、“蓬萊仙境”等摩崖石刻。
從瓊台向東南行2公里便是桐柏宮。桐柏建水庫後,原桐柏宮沉於水底。現為原鳴鶴觀改建,桐柏宮
瓊台瓊台
為中國道教東南聖地,道書稱桐柏宮為“金庭洞天”,屬七十二福地之一。北宋時,道教南宗紫陽派祖師張紫陽就居此修道,撰寫著名的《悟真篇》。

其他解釋

1.相傳為 桀 紂 所建的玉台

晉 王嘉 《拾遺記·殷湯》:“ 紂 之昏亂,欲討諸侯,使 飛廉 惡來 誅戮賢良,取其寶器,埋於 瓊台 之下。” 晉 潘尼 《乘輿箴》:“ 辛 作 璇室 ,而 夏 興 瓊台 。”

2.玉飾的樓台,亦泛指華麗的樓台

唐 杜甫 《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堂遺蹟》詩:“ 涪 右眾山內, 金華 紫崔嵬。上有蔚藍天,垂光抱瓊台。” 清 朱鶴齡 《游靈岩山賦》:“方 吳 之盛,香徑鋪棻,璚台對整。”《鏡花緣》第四七回:“遠遠望那山峰上面,俱
瓊台瓊台
是瓊台玉洞,金殿瑤池,那派清幽景象,竟是別有洞天。”

3.山峰名

在 浙江省 天台縣 天台山 西北。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 雙闕 雲聳以夾路, 瓊台 中天而懸居。” 宋 范仲淹 《送虎丘長老》詩:“暫向 天台 參眾真, 虎丘 風月遠隨身。 瓊台 肯便長棲去,無限人間未度人。” 清 戴名世 《游天台山記》:“如 桃源 為 劉 阮 遇仙處,及 瓊台 雙闕 ,號為 天台 第一景者,路東西不相值,遂未獲至。”

李光詩《瓊台》

作品簡介

詩詞名:瓊台
作者:李光
朝代:宋朝
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

瓊台
玉台孤聳出塵寰,碧瓦朱甍縹緲間。
爽氣遙通天際月,滄波不隔海中山。
潮平賈客連檣至,日晚耕牛帶犢還。
瓊台瓊台

安得此身生羽翼,便乘風馭叩天關。

作品說明

詩人登上瓊台亭樓,遠眺高山、大海茫茫無際,上天不能,北歸無望,唯有逍遙海外,遊覽勝景,亦見賈客行商,農夫作息亦各得其所,而自己卻困頓此地。抒情中帶有憂國傷時之感。

作品注釋

瓊台,舊址在今海口市府城,《正德瓊台志》卷四載:“瓊台,方興勝覽:在府治之前譙樓下,臨放生池。一統志云:蓋瓊唐置都督府,宋置瓊箢安撫都監,台蓋當時所名。”後世則以“瓊台”作為瓊州府的別稱。
塵寰猶塵世。
“碧瓦”句,碧瓦,青綠色的瓦,即塗釉的琉璃瓦。朱甍,紅色的屋棟。所以承瓦,故從瓦。縹渺,亦作“縹緲”,“縹眇”。隱隱約約若有若無貌。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潮平”句,大意說海潮平息時商船到港,賈客到海南來作買賣。賈,古指設肆售貨的商人。《周禮。天官大宰》:“六曰商賈,阜通貨賄。”鄭玄註:“行曰商,處曰賈。”檣木,桅桿,引申為帆船或泛指船。
天關,星名,亦名“角星”。《晉書。天文志上》:“二十八舍。東方”“角二星為天關,其同天門也,其內天庭也。”

作者簡介

李光(一〇七八~一一五九),字泰發,一作字泰定,號轉物老人(《輿地紀勝》卷二四、一二五)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徽宗崇寧五年(一一〇六)進士,調知開化縣,移知常熟縣。入為符寶郎,以言事貶監汀州酒稅
瓊台瓊台
。欽宗即位,擢右司諫,遷侍御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擢秘書少監。三年,知宣州。改知臨安府。紹興元年(一一三一),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二年,授淮西招撫使,改江東安撫大使、知建康府兼壽春府,落職提舉台州崇道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一、五二、五八)。尋知湖州,歷知平江府、台州、溫州。七年,為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同上書卷一一七)。八年,拜參知政事。九年,因與秦檜不合,出知紹興府,改提舉洞霄宮(同上書卷一二四、一三三)。十一年,貶藤州安置;十四年,移瓊州:二十年,移昌化軍;二十五年秦檜死,內遷郴州;二十八年,復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同上書卷一五二、一六一、一七〇、一八〇)。二十九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同上書卷一八二)。孝宗即位,賜訁益莊簡。有前後集三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兩宋名賢小集》卷一五八存《椒亭小集》一卷,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有《莊簡集》十八卷。《宋史》卷三六三有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