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羊茅

瑞士羊茅

瑞士羊茅(Festuca valesiaca Schleich ex Gaud),禾本科,羊茅屬的一種植物。只產於我國新疆,廣泛分布於天山北坡、阿爾泰山、準噶爾西部山地、北塔山和伊犁谷地,國外在歐洲、蘇聯、高加索,中亞和西伯利亞的西部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瑞士羊茅瑞士羊茅
瑞士羊茅瑞士羊茅

年生草本,密叢型。鬚根深褐色,稈直立,纖細,高30—60厘采。葉片絲狀條形,寬約0.5毫米,內卷,粗糙。圓錐形花序狹窄,直立;稍疏鬆,長8--12厘米。小穗綠色或稍帶紫紅色,橢圓圓形,長7—8奉米,含5—7小花;穎披針形,光滑,第二穎長1.5—2毫米,第二穎長3—4毫米,外稃長4.5—6毫米(圖32)。

地理分布

只產於我國新疆,廣泛分布於天山北坡、阿爾泰山、準噶爾西部山地、北塔山和伊犁谷地,國外在歐洲、蘇聯、高加索,中亞和西伯利亞的西部也有分布。

生態特徵

多年生密叢禾草,廣旱生植物,生態分布幅度廣,在新疆北疆各山地,從海拔1600米的低山丘陵到海拔2500米的中山山地均可見到,並常成為群落建種群種或優勢種,形成溝羊茅+冷蒿(Aretemisiafrigiela)群落和針茅+溝羊茅群落等。由於溝羊茅在系統發育過程中長期處於半乾旱、氣溫偏低的草原氣候條件下,因此,具有根系發達,分櫱力強,葉片內捲成針狀等一系列生態特點。溝羊茅對水分反應敏感。當雨水充足時,營養枝生長迅速。據測定,春季多雨的北疆瑪依力山北坡,大約4—5天株高即可生長1厘米。秋季在水分較充足的條件下,由分櫱節可以發出大量短營養枝。溝羊茅對土壤的選擇要比針茅屬各種植物嚴格,它不耐瘠薄與粗糙的基質,適宜生長在土層較厚,富含有機質呈中性或略偏鹼性的黑鈣土。不宜生長在含有鹽鹼的土壤。溝羊茅為下繁草,耐淺踏,適於放牧利用,再生性強,種群比較穩定。春季萌發較早抽穗也較早,秋季產生的分櫱芽形成大量的短營養枝,具有明顯的春秋兩個發育期。因此在一年中,生長期也較長。據在天山北坡低山草原帶觀察,3月初開始萌發,5月上旬拔節抽穗,中旬開花並陸續結實,6月中下旬種子成熟脫落,7月至8月進入夏眠,9月初再度萌發,10月中旬停止生長。

飼用價值

溝羊茅為中等株型的多年生密叢禾草,莖葉較纖細,光滑,無毛,全株可食。抽穗後質地較粗糙。溝羊茅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在春季和秋季營養枝生長旺盛,粗蛋白質和粗脂肪含量都較高,同時富含礦物質。其化學成分見表32。溝羊茅在春季萌發早,至晚春初夏抽穗前羊,馬最喜食,牛喜食。抽穗後草質粗老,適口性下降。秋季新生的營養枝適口性良好,冬季也為羊,馬,牛所喜食。溝羊茅的產量據在天山北坡低山帶,紫泥泉地區定位觀測,在針茅+羊茅乾草原中,平均約占總產量的18.19%;在蒿子+針茅+羊茅+苔草荒漠草原中,平均約占總量的21.3%,因此,羊茅生長最旺盛的時期能提供乾草產量為10—12.5公斤/畝。溝羊茅春季萌發早,秋季再生旺盛,冬季枝葉保存完好,短營養枝在雪下可以保持青綠狀態,為天然放牧場優質飼用植物。牧民譽為“酥油草”,因抽穗前與秋季再生長的株叢能起催肥作用。由本種組成的乾草原和荒漠草原放牧場是新疆北疆地區重要的冬、春、秋牧場。

羊茅屬植物

羊茅屬,禾本科,約100種,廣布於溫帶和寒帶地區,我國有23種產西南、西北至東北,尤以西南最盛,大部供飼料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