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甸羊茅

草甸羊茅

草甸羊茅(Festuca pratensis Huds.),多年生草本,常見於海拔700-2800米的山坡草地、河谷、水渠邊。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草甸羊茅草甸羊茅

多年生,具短根莖。稈平滑無毛,高30-60厘米。葉鞘平滑無毛,短於節間;葉舌長約1毫米,平截,齒裂狀;葉片扁平或邊緣縱卷,上面及邊緣粗糙,下面平滑,長15-40厘米,寬約5毫米,基部具披針形鐮形狀彎曲的葉耳,葉耳邊緣具短纖毛;葉橫切面具維管束15以上,無泡狀細胞,厚壁組織束。圓錐花序長10-20厘米,疏鬆,花期開展,分枝孿生,邊緣粗糙,長2-8厘米,1/4以下裸露,上部密生小穗;小穗軸微彎,粗糙;小穗綠色或微帶紫色,長10-20毫米,含(3)4-9花;穎片平滑,邊緣膜質,第一穎長3-4毫米,具1脈,第二穎長4-6毫米,具3脈;外稃背部平滑或點狀粗糙,具5脈,邊緣膜質,頂端無芒或具短尖,第一外稃長5-8毫米;內稃近等於外稃,兩脊粗糙;花葯長3-3.5毫米;子房頂端無毛。花期5-7月。染色體2n=14(Essad1962),42(PozaHOBA1940a)。

產地分布

新疆(伊寧、博樂、霍城、塔城、新源、鞏留)。吉林(公主嶺)、北京、青海(西寧、黃南、海晏)、江蘇、四川、貴州等地有栽培。分布於歐洲、亞洲西南部,北美各地種植。模式標本采自英國。

生態特徵

草甸羊茅是中生、疏叢型上繁禾草草甸植物,生於水分條件好的低濕地、河穀草甸中。分布區的土壤為草甸土,常和假葦拂子茅(Cala—magrostispseudo-phragmites)、披鹼草(Elymusdahuricus)、偃麥草(Elytrigiarepens),馬藺(lrislacteavar.chinensis)、苔草(CarexSp.)等組成草甸草地植被類型。草甸羊茅最適宜在潮濕、肥沃、粘重的中性壤土上生長,但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泛,耐酸、耐鹼,適應的pH為4.5—9.5。也能耐積水。生長兩年的植株,根系發育完全,在短期乾旱時,也能生長。該草植株高大,分櫱力強,在適宜的條件下,生長3—4年的植株,生殖枝可達10個以上,葉量豐富,一般葉片占總重量的71.7%。草甸羊茅為冬性牧草,實生苗當年不具生殖枝,第二年開始發育,第三四年生長最旺盛。它返青早,在新疆3月中旬返青,5月抽穗,7月結實,8月初成熟,果後分櫱仍能繼續生長,直至入冬枯黃。

飼用價值

草甸羊茅在抽穗前,牛、馬喜食,羊樂食,成熟後,馬喜食其穗,牛喜食其葉。果後的再生枝條各類家畜均喜食。調製乾草可做為冬季大牲畜的補充飼料。屬於優等牧草,其化學成分見表13。

羊茅屬植物

羊茅屬,禾本科,約100種,廣布於溫帶和寒帶地區,我國有23種產西南、西北至東北,尤以西南最盛,大部供飼料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