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奎

王連奎,男,京劇淨角演員。早年入富連成科班連字科,初學秦腔花面,後從該社教授蕭長華、蔡榮桂二君,及助教侯喜瑞學二黃花臉。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能戲約六七十齣,以》之楊阜,《四傑村》之鮑自安,《四進士》之顧讀,《賈家樓》之程咬金為最精彩。《冀州城

人物生平

1954年3月25日,王連奎生於高邑縣北關的一戶農家小院,父親王振海,母親李三妮。連奎是這個家庭的第四個小孩,他前邊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連奎後邊還有一個妹妹。連奎的父母都是本份的農民,父親王振海常年給本村的地主扛長活,吃苦耐勞,與世無爭,待人和善。

童年在懵懂無知的狀態中度過了。七歲那年,連奎上國小了,在連奎的印象中,國小時候不緊張,主要是學一些簡單的算術,背幾篇課文,學習是輕鬆愉快的。國小教科書中有許多英雄事跡,讀起來震撼人心。連奎自幼生性要強,看到許多英雄人物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創建了新中國,這些英雄壯舉深深打動了他,使他自幼暗暗下定決心,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做默默無聞的人,要立志乾一番事業。因此,在國小階段,他始終是一個學生和老師都讚賞的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國小時候連奎的功課就不錯,經過考試,連奎以優異的成績順利升入高小。 升入高小後,連奎安安穩穩地讀了一年書,在69班擔任文藝委員,後又擔任學習委員(他非常留戀那段能夠不受任何干擾的汲取文化知識的時光)。可好景不長,一場史無前例的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了。 1972年底,為回響毛主席“知識青年到農村去上山下鄉”的號召,王連奎回到了農業第一線。第二章 家鄉建設

根植沃土

十九歲這一年,王連奎高中畢業回到家,村支書王文喜決定把這個品學兼優的年輕人安置到合適的崗位上來,讓連奎在本村國小當代課老師,經過黨支部認真研究決定,調連奎在村里當大隊會計。連奎滿懷一腔熱情踏上了新的征程。

王連奎當上了大隊會計兼任團支部書記,一個人負責全村預算、決算、工分核算、產量核實以及青年團的工作。

二十世紀的七十年代,各村的民兵組織經常參加訓練,每村都有槍枝,當時的北關村有十幾支槍,三八式和半自動步槍,身兼民兵連長的王連奎對槍枝的管理有很高的警惕,安排民兵輪流守護,防止階級敵人盜槍搞破壞。基幹民兵每年都有兩次實彈訓練,射擊、投彈。做了民兵連長的王連奎每年還要參加全縣集訓,他不怕吃苦,勤學苦練,在打靶射擊比賽中,曾取得全縣第5名的好成績。

1976年,連奎升任北關村大隊長,肩上的擔子重了。

未圓的大學夢

在村里他先後擔任大隊會計、青年團書、支部副書記、民兵連長、大隊長,從一個高中畢業生到領導全村抓革命促生產的主要領導,這個“短暫”而又漫長的過程,可以看到連奎成長工作的軌跡。當時他年齡才24歲,但在農村已經工作了6個年頭。

在農村工作已經幾年年頭了,雖說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這裡可以磨練意志增長才幹,積累社會經驗,但畢竟離他本人遠大的理想相距甚遠,連奎向支書談了想上大學的願望和自己不甘心在農村乾一輩子的理想,支書非常理解年輕人的心情並給他做工作說:“目前咱村正是用人之際,村裡的長期規劃尚未確定,農業上各隊一小塊一小片的土地已越來越難適應今後科學種田的大農業耕作方式,需要把全村的土地劃方聯片,重新布局,各隊重新分配,這是一項艱難而又艱巨的工作,稍有不慎遺害無窮,等這項工作完成後,支部考慮你的要求”。

那一年縣裡又要推薦工農兵大學生了,這次大隊黨支部有意讓連奎走,連奎本人也積極想辦法創造條件,爭取能使自己的理想得以實現,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命運的安排注定連奎圓不了大學夢。由於那個時代在推薦上大學過程中,一些幹部子女靠了老子的關係,表現雖然不好,也都陸續上了好大學,真正在工農業第一線表現好的,沒門子的知識青年上不了大學,這種不正之風有越演越烈之勢,因此這一年有人在縣城貼出了一張大字報,主要是針對推薦中的不正之風。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在全縣產生了很大反響,人人都在議論這件事。在那政治風雲變幻的年代,這種事情是非常敏感的,縣領導看事態難平,就做出了一項規定,城關公社凡幹部子女或正在當幹部的,一律不保送,雖然連奎不是幹部子女,又沒有後門可走,但農村幹部這一條,就把他卡在大學門外。 機遇失去,連奎並沒有心灰意冷,農村有他的事業,他熱愛這塊土地,因此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去,在勞動中磨練意志,在社會實踐中增長才幹。

高考得分不高,沒能錄取,但在北關村老百姓心裡,王連奎是滿分。時至今日,北關村村民家中的紅、白事都邀請連奎經手操辦,這也充分說明村民對連奎的信任。連奎也常說,“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雖然很忙,但遇著鄉親需要幫忙的事也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幫助解決,鄉親們的讚揚就是對我本人的最高獎賞。”

第三章 鋒芒初試

1979年,剛恢復不久的縣法院要實行陪審員制度,經過公社全民選舉選上了連奎擔任法院陪審員,陪審員不屬法院編制,屬社會監督司法公正。王連奎到外邊闖一闖的願望終於實現了,但村里仍不放,支書親自去法院打聽情況,回來說沒前程。但王連奎是鐵了心要去外面闖一闖了,支書無奈說:“去試一試也行,村里給你留一個付書記位子,你啥時回來啥時接。”

連奎在任陪審員的時間裡,積極配合老同志的工作,踏實認真,秉公辦事,贏得了法院領導和同志們的信任和依賴。但兩年後因政策變動,連奎不得不抽身而退。

第四章 不甘沉寂

連奎回到了闊別二年的北關村,仍然在大隊擔任幹部,這時候是1981年。到第二年,農村土地改革,原來由隊里統種統管的局面變為分散到戶,實行家庭聯產責任制,土地都按人均數平分到戶,願種什麼種什麼,繳夠公糧,剩下都是自己的。國家也鼓勵搞多種經營,農忙之外的時間還可以做小買賣,各家各戶都忙起來了,村幹部則輕鬆了,不安排生產,不用組織勞力,不用記工分,不用分餘糧了。過去忙得焦頭爛額,一下子變得無事可幹了,王連奎有幾分失落感,他想乾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如今竟無從下手了。

後來,村班子明確讓連奎把國小管起來,因為教育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搞好教育質量一時間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

連奎對北關國小是有感情的,當年高中畢業回村後,支書就讓他當了9個月的代課老師,後來調他出來任會計,他還一肚子委屈呢。如今,9年的時間過去了,連奎再一次踏進了這個校園。

王連奎把國小校的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之後,開始了一系列的安排和整頓,對全校的老師實行聘任制,不合格的教師辭退,師資力量不足再從社會招聘,第一步先把教師隊伍穩定下來,隨後制定了一些獎罰措施,內容包括:全校區年級統考,取得學區一、二、三名的重獎,排名在倒數第一、二名的處罰,連續二年不能改變落後面貌的老師解聘。年終評比發獎,評獎大會搞得很隆重,一是貼大標語表彰先進教師,二是大隊全體幹部、學生家長參加,大張旗鼓的營造獎勵氣氛,使教師互相促進,齊抓共管把教育質量搞上去。另外對畢業班的老師,每升入國中一名學生,獎班主任及任課老師每人10元,獎罰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師的責任心。

連奎主抓國小教育的短短時間,使該項工作從原先的落後狀態一下子躍升為先進學校。這一年,全縣在東塔影召開教育改革現場會,由王連奎代表北關大隊介紹了如何整頓教師隊伍,如何支持學校工作,用什麼標準進行獎罰等經驗和做法,受到與會者的好評。北關村管理學校工作取得成績,這是連奎擔任大隊幹部期間感到非常自豪的一筆。

第五章 初入鄉院

1988年末,縣城建局招聘村鎮建設管理員,分派到各鄉負責所在鄉各村的規劃建房。王連奎抓住這次機會要從村里跳出來,所在的城關鎮領導正想把連奎換到支部書記的位子上,讓北關村的工作再上一步台階,但被王連奎謝絕了。多少年的農村工作已使他感到單調與平凡了,他真想把放飛的理想實現。這次他終於成功了,城建局把連奎分到了西北營鄉。

1989年,王連奎在西北營鄉大院上班了,他的身份是村鎮建設管理員,主要工作是給各村搞規劃,讓建房戶按規劃建房,所里的三個人都屬城建局派駐人員,但工資在鄉里開。日常工作還要聽從鄉領導的統一安排,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催糧派款。到這一年的下半年,鄉里設立司法所,因為有在法院的兩年工作經驗,鄉領導讓他兼任司法所的助理員。第二年即1991年,西北營鄉成立了土地所,王連奎又兼土地管理員。到鄉里工作不到兩年,他已身兼三職。各口都有一大堆事,連奎又願意樣樣都乾好,緊張忙碌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往往是半月二十天都不能回家。

村鎮建設規劃的目的是改變農村髒亂差的現象,把街道拉直拓寬,各戶的宅院大小一致,統一高度。西北營鄉轄內規劃最早的有東張村和東塔影,設計規劃確定後,各戶必須按照指定的方位建房。上邊有了設計,但老百姓的舊觀念還一時改不過來,原來地方小的,願意執行新標準,而舊宅院大的,就想在翻蓋的時候保持原有的面積。農村規劃圖好畫,執行難,要拆遷祖宗遺留下來的老屋和宅基,挪地方建房,自己的老宅讓給別人去蓋,真是如同挖自己的祖墳一樣難以接受,但舊村規劃必須打破原來的格局,這樣的工作難度可想而知。連奎他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上跑土地局,下到村里給村民做工作。由於對這種大規劃不理解,有的村民寫信告到市土地局,市土地局到東塔影村做了調查了解,連奎親自起草了《關於西北營鄉東塔影村整體規劃的情況說明》向市土地局做了匯報,平息了這場風波,給這個村的大規劃鋪平了道路。

東塔影的規劃步入正軌後,接著又搞西塔影,第一步的開街就是一個大硬仗,涉及的拆房戶有40多家,王連奎他們做通了大部分人的工作,對個別的死硬頑固者施行強制措施,調集城建、司法、法庭、派出所四方面力量強行拆除。西塔影的開街,只用了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

西驛頭宅基地發放不了,好多戶人家都是幾代人擠在一個宅院裡,很不方便,亟需發放一批宅基地,但發放丈量幾次都不能成功。村里矛盾多,老百姓說村幹部不公,該給的不給,不該給的倒有一份,意見紛紜。問題反映到鄉里,鄉里派連奎和郭玉申出面解決,倆人到村里做了一番調查,確定幫助該村發放宅基地,由縣土地局和西北營召開聯席會,批給西驛頭一部分宅基地,但這些地方該給誰,如何避免已往的反對意見就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對此,連奎提出:一是放地方的決定權由鄉村共同掌握;二是增加透明度,先讓各戶寫出申請,然後將各戶條件張榜公布,讓民眾代表監督發放。這個辦法得到一致同意,一下子平息了各方矛盾,房基地順利地批下去,解決了這個村多少年爭執不休的老大難問題。

連奎在西北營鄉工作6年中,曾包村南塔影、宋家莊、東塔影、西塔影、王家村、西北營、西驛頭,他以不畏艱險的精神和靈活高超的領導藝術,將這些原本是落後的或老大難村拉出泥潭,走上通達的坦途。

南塔影村在生產隊和人民公社時期還不算個窮村,但農村土地改革包產到戶之後,漸漸就落後下來,公糧沒人繳,三提五統收不上來,違反計畫生育政策偷生、超生。村幹部換了一茬又一茬,工作總是上不去。連奎和司法所另外兩個人被領導指定包下這個村。到村里後,連奎首先到農戶家中了解情況,與老百姓談心交朋友,通過調查發現,這個村自土地承包到戶後開始走的下坡路,三提五統收不上來的主要因素是村裡的基礎差,百姓窮,所謂“越生越窮,越窮越生”,這是當時這個村裡的風氣。怎樣才能使老百姓擺脫貧困成了工作的重點。他們發動民眾進行如何才能脫貧致富的大討論,鼓勵大家多想辦法,廣開門路尋求致富項目,農業上要求大家打破傳統的耕作方式,實行科學種田、更新種子、發展蔬菜大棚。由於措施得當,很快改變了這個村的懶漢風氣,人人想事幹事,廣開財源,民眾手裡有了錢,一切工作自然也就好推動了。 連奎在村里乃至鄉里的威望一下子樹起來。

第六章 情灑百姓

宋家莊是一個僅有600口人的小村,村子雖小,事兒倒不少。村里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家庭勢力中的矛盾,幾十年來一直在暗中摽勁,從土改斗到文革,又從文革斗到改革開放,仇恨幾十年,矛盾至深。曾有村幹部葬埋了父親後被人扒了墳,棺材給偷走不知去向。村里人不但窩裡鬥,對外也不吃虧,村邊修道讓宋家莊村裡有小拖的農戶出錢,這夥人不但不交錢,還上訪告狀把鄉里的書記告倒了。這樣的村,公糧沒人繳,提留沒人拿,兒女隨意生。村幹部哪一個也乾不長,這一派的人上去了,另一派就要鬧事找茬。班子不穩,工作就沒法開展。鄉幹部誰也不願包這個村,鄉領導提起這個村就怵頭。

王連奎有能耐,讓他去試試吧。鄉領導把連奎叫過來說:“你在北關村當了那么多年的大隊長,還當過支書,這回封你為宋家莊支部書記吧。”鄉黨委書記封一個村官如此輕鬆,連奎架得住么,別說去這個村子當支書,就是隨便讓誰去包村都會小腿發軟。連奎沉吟半晌說:“行,只要有領導的支持和配合,我有信心讓宋家莊變個樣。”書記說:“當下這個村里沒有支書,你啥時把新支書選出來,你就啥時回來,選不出來,你就在那個村落戶吧。”書記開著玩笑就把這個千斤重擔放在連奎的肩膀上,他也想試一試連奎到底有多大能耐。

於是,鄉領導就讓王連奎當上宋家莊的代理支部書記。面對宋家莊這個特殊的工作目標,連奎並沒有感到害怕,而是感到有一種責任和挑戰的衝動。在他二十年的工作生涯中還從未遇到過如此複雜的對手,這次對他又是一個考驗,要么大獲全勝,要么敗陣而回。領導的期望和信任使他信心百倍,義無反顧地接受了這個挑戰。

要想把一個村搞好,必須要有一個堅強的領導班子,村幹部的工作重點是什麼?催公糧,收提留,查外孕是必須要做的,這是鄉里給各村安排的硬性任務,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但是,做為一個有責任心、有事業心的村幹部,還要把增加農民收入,治理村容村貌,維護村裡的安定團結做為首要的工作。連奎兼任宋家莊支部書記後,首先解決村民吃水難的問題,村裡的吃水井已經乾枯多少年了,老百姓平時都是買水吃,各戶都在庭院裡挖一口旱井,花10元錢買一桶水灌到井裡慢慢地省著用,夏天地里有澆地的就不買水了,用小車去機井拉水。連奎召集村班子開會,會上詢問為什麼老百姓生活中首要的問題怎么會幾十年都解決不了。通過眾人的發言,才了解到,前幾任幹部並非沒有想到這些問題,而是怕集資款難收,嫌麻煩,說到底是責任心不強,就這樣一拖就是多少年。如今提出打井,兩派的人誰都沒有反對意見了,他們也早想解決這個問題。會後向村民們公布集資打井的決定,竟聽不到一句反對意見,他們對買水拉水早煩了,早就盼著打井買泵了。集資款還沒收,為了讓老百姓放心,他們先把打井隊請過來,安上架子開始鑽井,然後分組下去收錢,老百姓見吃水有望,出錢也痛快,集資款很快收齊,打井買泵一同進行,往各家也埋了輸水管,安上水龍頭。這件事從開會研究到合閘上水,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老百姓說這任幹部有決心有魄力有能力管好宋家莊的工作。

村民吃水困難解決了,莊稼缺水的問題還有呢。二百畝地一口井,甚至有些地塊就沒有井,望天收,有逢時的雨水就收一點,雨水少的年頭甚至連種子都撈不回。村裡的農戶澆地就排隊,一輪還沒澆下來,第二水又該澆了,為了排隊夾塞,各戶的關係緊張,爭吵不斷。像這樣為澆地排隊而起的糾紛,光靠調解啥時候是個頭呀,還需要從根本上解決。連奎在宋家莊代理支書的兩年多時間裡,為村里打了8眼澆地井。每塊地里都有井了,但電力又不夠用了,原有的兩台變壓器功率小,帶不動這么多的電機。只得再上變壓器。買變壓器可不比打井,一萬多元的集資,是一筆大款項,農戶不願出,但變壓器又必須上。上變壓器在當時電力緊缺的情況下沒有決心是辦不到的,宋家莊村自入社辦電以來,多少年沒有再上過變壓器,歷任幹部提到上變壓器就頭痛,在連奎的帶動下,這任幹部下決心破例大幹快上,敢做前幾任幹部連想都不敢想的事,經過將近半年的跑辦,50KV的變壓器終於安裝運行,解決了村里農業的一大難題。

澆地問題解決了,作物產量就上來了,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到第二年,代理支書王連奎開始把工作向內轉移,解決村裡的髒亂差問題。宋家莊村子小,只有一條主要街道,但僅有的這條村街道也是坑坑窪窪,凹凸不平,當中有一個低洼處,常年積水,大車過不去,小車繞著走,村民出行很不方便。連奎發動村民出義務工平整道路,並從硫酸廠拉了紅砂墊平了大坑,又統一鋪了一層。

這之後,連奎又將村裡的土地進行重新調整。村里自實行責任制分地以來就沒有調整過。隨著婚喪嫁娶人口的變化,就出現了人多地少,人少地多的情況。催公糧的時候,地少的農戶首先就把這一條搬出來,說俺家這么幾口人就種著二畝地,還不夠吃哩。你們啥時不給地,我們啥時不繳公糧。

調整土地也是前幾任幹部多次醞釀試行的,但總是不成功。當時是水井少,有井戶怕調整後把他調到了無井地,極力阻撓,如今每塊都有井,到哪兒都一樣了,反對者的呼聲就不那么強烈了。於是,這一年,宋家莊的土地重新劃分成功。這樣一來,不繳公糧和提留的那些人就再也找不到拒繳的理由了。

連奎雖在北營鄉工作幾年,但並非主要領導,僅僅是一個掛名的鄉長助理,卻也在情急之下召來參與調解。

第七章 常勝將軍

連奎接手西北營鄉計畫生育工作後,領著幾個計生管理員下到各村摸底,每個村里都建起計生檔案,把所有的育齡婦女分為已婚的,一孩的,二孩的,底數弄清,才能知道抓哪兒,有兩個孩子的,夫婦一方必須有一個結紮,一孩的婦女要上環,已婚的必須先領生育證才可懷孕。為了這些工作,連奎和他的同事們從早上忙到晚上,常常是到半夜了還不回家,這裡所說的家不是有老婆孩子的小家庭,而是鄉政府的那個大院。負責該鄉的計生工作後,連奎三個月也回不了兩次家。在各村逐戶走訪了解情況,以使檔案內容明確無誤、真實可靠。做計生工作只靠在白天干是不可能的,比如拿外孕,當事人白天都躲到親戚家去了,只有晚上才可能把外孕的婦女堵在家裡。半夜往回趕是經常現象,有一晚上大霧天,能見度很低,連奎騎著機車,車燈往前照不過一米多,在該拐彎的地方沒拐彎,連人帶車翻到路溝里了。爬上來拍拍身上的土,再把機車拽上來,透過迷霧,他才看清剛才是從兩棵樹的當中鑽到溝里的,要是左右偏一點,撞不傷人也會撞壞車。

計生檔案錄清之後,就可以找出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在例行的普查當中,一般的村可以每季普查一次,而重點村就要每個月都去普查。

普查工作最難辦的還是那些外出打工者,比如東驛頭村,有幾十戶去外地種大棚,常年不回家,這就給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這些種棚戶都是舉家外出,他們的情況根本無從了解。為了把工作做紮實做徹底,這年秋天,連奎帶領鄉站計生工作人員,在東驛頭村支部書記的帶領下,坐火車到北京機場附近,對在北京承包大棚的育齡婦女進行了普查。由於居住比較分散,地理位置又不熟,因此五天的時間裡,他們走訪摸排了兩個鄉的大棚承包戶,在當時鄉政府和計生機構的協助下,完成了對在北京承包蔬菜大棚長年在外的育齡婦女普查任務,當地出具了計生證明。

這年冬天,全縣對二孩以上婦女實行絕育手術,東驛頭個別應扎戶在北京種大棚,又是王連奎在村付書記的帶領下,冒著大雪赴北京動員應扎育齡婦女回縣做絕育手術,不怕路途遙遠,不怕天寒地凍,他們一個村一個村地找,一個大棚一個大棚地找,做通了工作,圓滿完成了任務。

連奎接任計生助理之後的一年時間,使西北營鄉的計生工作向前邁了一大步,綜合考評結果由原來的倒一上升到前四名,徹底改變了原來的混亂落後局面。連奎因此被評為縣計畫生育先進工作者,獲縣委政府嘉獎一次。

考察和任命

儘管王連奎幾年來乾的都是鄉里的工作,但村鎮規劃所的人事權還在城建局。當時城建局的下屬單位有兩個難點,一個是自來水公司,另一個就是房管處,尤其是房管處,各項工作開展不起來,房租收不上,工資發不了,內部矛盾重重,人心不穩。局領導決定對這兩個所進行整頓,先調郭玉申任自來水公司經理,很快就有了起色,但房管處的領導人選始終定不下來。郭玉申給局領導建議調王連奎來,說王連奎的閱歷廣,能力強,堪當重任。李局長對召開局務會商定房管處領導人選這件事心裡並沒有底,大家是否能通過呢?雖然連奎在北營的工作情況也有耳聞,但領導班子成員是否了解此人?當在局務會上討論此事時,班子成員都一致贊成調連奎任房管處處長,這使李昭社局長出乎意料。

李昭社局長與王連奎並不認識,也不了解,這個人的人品咋樣,工作能力如何?一無所知。房管處的領導班子定下來以後,李昭社局長與王連奎作了一次較為深刻的談話,就房管處的整體工作交換了看法,領導的信任和鼓勵激起了連奎對陌生工作試一試的念頭,並對如何開展工作談了自己的觀點和具體的打算。這就是王連奎就任房地產管理處處長的簡短經歷。

幾天后的一個下午,城建局長、書記一同將王連奎送到房管處,召集全體人員開會,會上宣布由王連奎任房管處處長。在會上,首先是局長和書記對房管工作提出了幾點希望和建議,最後由新任處長王連奎發言,連奎事先也沒有準備講稿,只是即興演說,現場表態,要與大家同甘共苦,共同創業,要求全所同志振作精神,努力工作,要樹正氣、講團結,不拉幫派。今後的人員安排要重人才講實效,能者上庸者下,無論你資格多老,工作上不去就讓位。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搞工作,我保證不再拖欠大家一分錢工資,同時,在這裡也向領導和同事們表態,我們房管所要一年起步,兩年見成效,三年大翻身。連奎的表態發言贏得了經久不息的掌聲。這掌聲中有領導對他的信任和讚許,有職工們對他的期望和嘆服。

整頓起步

上任之後,王連奎首先對處里的人員進行了認真的觀察和了解。之後,他啟用幾名年輕的同志當所長,在由所長各選與自己能夠默契配合的下屬,這樣就可以使各所的運行順暢。人員調配得當之後,連奎著手開展工作,但這時候上級來了通知,要求各縣建設局推薦一名年青幹部參加省里組織的城鄉建設青年幹部學習班,局裡定了讓連奎去,時間兩個月,學費兩千元。這個通知使連奎很為難,距年終只剩下三個月時間了,在就職演說中他已經下了保證,到年底為職工開清工資。如果在這關節口出去學習兩個月,處里的工作還怎么做,發工資的許諾如何兌現。王連奎拿著通知書去報到,然後謊稱忘帶學費了,隨即乘車返回,再也不去了。

首先安排的工作是收房租,我縣房管處的職能許可權當中有一項是負責全縣公房的管理和收繳租金。連奎上班的時間是這一年的9月份。距年終已不足三個月時間了,要想在這短短時間裡讓職工發工資,必須先從收費上想辦法,而據連奎的了解,所管公房的租金拖欠情況非常嚴重,甚至有的住戶已經有5年沒繳房租了。還有個別的住戶欠了房租後不聲不響搬走了,租金更是沒法收了。為此,連奎先改革公房的租賃方法,首先與所有住戶簽訂租房契約,讓住戶先交住房保證金,以維護公房基本設施的完整和齊全,如電線、電錶及公共設施等,也可以有效地預防住戶欠租搬家的情況。工作開展後,房管處的所有成員兩個人組成一組,集中力量收繳保證金,用了三天三夜的時間把租房保證金收上來。收完保證金後,接著就是清欠,欠繳戶有兩種特點,一是官大權重者欠款不繳,二是生活特別困難的不繳。那么就先從官大的這一方開始吧。這當中有地師級幹部,有縣常委,有副縣長,一些局的局長,連奎先給部下們支招,對付這些老領導,就用軟磨的法子來對付,你們到他家裡先講政策,他不給你們就別回來,熬也把他們熬怕了。這樣的辦法也真靈,不給錢就不走,真把老幹部們熬怕了,繳了吧。但這種不給錢不走的辦法不是對任何人都適用的,職工們反映說欠租最多的那位幹部就是不繳,連奎於是親自出面,見一見這位從寧夏離休回來的高級幹部,見面後通過交談,感覺老同志的思想境界並不低,也很有全局觀念,之所以欠下這么多年的租金,主要原因還在房管處自身,只知收租不管修繕,房屋漏雨不管,線路不通不管,管道漏水不管,張老反映了幾次都沒人搭理,再有人上門催租子老人就不繳,以至於一直拖欠下來。連奎向張老匯報了前幾年房管處的特殊情況,表示今後一定將公房的維修當作重點工作之一,力爭做到小修不過天,大修不過三,給住戶提供一個舒適安全的居住環境,張老說:“行啊,房管處今後的工作有你支撐,我就放心了。”通過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談,張老當即交出所欠的全部2000元房租,並說:“這房租我並不是不繳,而是留給真正能管房的人。”

在收取住房保證金和租金這項工作中,連奎堅持原則,不看面子,不懼權威。當時有一位副縣長也欠很多房租,讓畜牧局局長代他邀請連奎出來吃頓飯,這樣的鴻門宴連奎不敢赴邀,謊稱工作忙,身體不舒服,婉言謝絕了。他很清楚,這個口子一開,相同級別,甚至更高級別人物的很大一部分租金就將流失。

我縣房管處在連奎上任後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共收繳住房保證金2.5萬元,清收往年欠款2萬元。與此同時,連奎還從大處著眼,充分發揮房管工作的職能,擴大管理面,按照國家政策加大各項稅費徵收力度。到年終不但滿足了內部職工的工資發放,還破天荒地給職工發了福利和獎品。沉寂了多少年的房管處一下子變得生機勃勃,當年就得到了縣局和市房管局的好評。當時有市局一位邢處長來高邑看了看說,原認為高邑縣房管處沒希望了,但如今卻表現出無限的生機和活力,一個人搞活了一個單位,可見,領導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你們城建局的領導會選人啊。

開拓發展

王連奎接手房地產管理處的第二年,即一九八六年,縣政府為了加強對契稅的徵收管理,將房管處劃歸財政局。

隸屬關係變了,但管理職責和內容沒有變,將單位的事業向高潮推進的雄心壯志更沒有變。踏實認真的工作態度和不斷進取的奮鬥精神讓王連奎乾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從鄉村工作到房地產行政管理,這是一個全新的跨越,為了熟練掌握業務內容,他利用業餘和晚上的時間學習政策法規,學習房地產方面的知識和理論,以使自己及早進入角色,全面啟動職責範圍內的各項工作。

在公房管理上,連奎著手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從單純的收費向服務管理型轉化,相繼出台了“住戶文明公約”以及關於實現住宅區淨化、美化、綠化的有關規定,建立了各單元衛生區域負責制,並配發了必要的工具器械。對多年來積累形成的一些髒亂差區域,他動員全處的同志參加集體大掃除,不但美化了環境,也增強了員工們的凝聚力和戰鬥力,而且給租住戶留下了一個好形象。

為了解決住戶們反映的突出問題,房管處籌資八、九萬元處理了漏雨房頂4000多平方米,油漆門窗2500多平方米,更換鏽蝕的上下管道500多米,疏通和鋪設上水管道60多處,負責維修的同志們任勞任怨,隨叫隨到,不怕髒不怕累,哪裡困難哪裡去,受到了住戶們的好評和稱讚,僅96年一年,房管處的維修量和資金投入比前十年總和還要多,一下子解決了長期困擾住戶的漏雨、跑水、臭水倒溢等問題。

服務型的管理方式形成之後,徹底改善了與住戶們的關係,過去那種門難進,臉難看,收費難的問題一下子解決了。

一九九七年二月,房管處重新劃歸城建局,但房管處奮進的腳步沒有變,他們講團結,比貢獻,人人爭先,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佳績。

基礎建設

1998年,原城建局環保所獨立出來成立環保局,讓環保局任選地方,他們偏偏選中了房管處的家業。這樣一來,連奎就只得另找地方了,就如同兄弟分家一樣,當老兄的有本事,日子能過了,小老弟剛成家沒地方,老大就要謙讓。北城牆那兒原有民兵訓練基地的一個大夥房,後來又成了生防廠的一個制瓶車間,如今企業下馬了,房屋和院落就廢棄了,整個地方破爛不堪,荒草萋萋。連奎看那箇舊伙房還能住,就給局領導說,環保局剛分出來,既然他想占我們的地方,就讓他占吧,我們挪到舊城牆那兒的制瓶車間辦公,以後有了積蓄,我們把房子翻蓋一下。

連奎是這個想法,職工們還不樂意呢,窮家能舍,熱窩難離,憑什麼把自己的家業讓給別人。為了做大家的工作,連奎很是費了一番口舌,他說:“好男不吃婚時飯,好女不穿嫁時衣’咱們以後蓋一座樓住。”就這樣,房管處讓出原來的地方,花9萬多元買下廢棄多年的制瓶車間。粉刷改造又花了一部分錢,把96、97 兩年的積蓄全投進去了。就在這種破舊的房屋辦公,也減弱不了全體員工們的昂揚鬥志,他們把外樹形象,內抓管理作為重點工作,努力樹立房管人的形象,擴大房管處的影響。他們利用多種形式宣傳業務內容、工作範圍和收費標準,面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讓民眾充分認識全面了解並予以監督。在內部管理上,連奎制定了各所崗位責任制,實行定人員,定標準,定任務,定獎罰,讓每個人的工資獎金與工作質量掛起鉤來。良好的機制帶來了良好的效益,也帶來了良好的聲譽。

2000年南星路建成後,這方多年的舊院落就處在低處了,到了雨季成了蓄水池,院裡的水有半腰身,雨停了,水還下不去呢,找水泵往外抽,用臉盆往外潑,給工作帶來很大不便。當初搬家時候已經許諾為職工們蓋樓了,那么就現在蓋吧,連奎籌集資金40萬元蓋起了北邊臨街三層商用樓和西邊的二層辦公樓,又買土把院子墊高1米,門外植了草皮種了樹,院裡壘了花池種了花。一個嶄新的房地產管理處建起來了。

高邑縣房地產管理處屬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能有如下幾項:一是負責全縣產權產籍的登記管理;二是負責全縣房地產轉讓手續,指導不動產的拍賣,負責房地產中介機構和經紀人的管理;三是負責全縣房屋安全狀況檢查,對從事裝飾裝修的企業及人員進行登記備案;四是負責全縣公房的維修管理及收繳租金;五是負責所有的面積測量,確認產權面積;六是開發企業商品房的預銷售管理;七是房屋租賃登記備案;八是房屋抵押貸款評估與抵押。具體的每個項目中還有很多小項。在王連奎接任房管處之前,很多工作都沒有開展,即使是抓了幾項也沒有抓好,因此處於停頓狀況,對上交待不了,對內開不了工資。

王連奎上任後,不但實現了在就職演說的每項許諾,而且讓人們看見了房管工作的無限前景和巨大潛力。在搞好基礎建設的同時,他對房管人員和組織不斷進行調整和改革,首先是調整內部組織機構,將原來的四所分解重組為七個所,即產權登記所、交易一所、交易二所、房地產市場管理所、公房所、評估抵押所、房產測繪服務中心,使各所的工作更加具體,更加明確,由此避免了互相掣肘,顧此失彼的現象。

針對人員結構老化、素質低下的問題,連奎制定了學習制度和逐步培訓計畫,把每周五定為學習日,在學習培訓上做到三到位、三結合和三分工,即思想認識到位,輔導材料到位,檢查考試到位;三結合是與當前經濟形勢結合,與職工思想和業務水平結合,與當前房管的重點工作結合;三分工是政治理論學習由黨支部負責,業務培訓由經驗豐富的同志負責,政策法規學習由主管業務的副處長負責。

隨著業務範圍的不斷拓展,房管處的人員明顯不足,為了保證隊伍的年輕化和知識化,他們面向社會招聘了6名大中專畢業生充實到一線,為房管隊伍輸送了新鮮血液。

為了提高單位人員的執法水平,王處長專門聘請一位從事法律工作多年的同志擔任常年法律顧問,賦予其法律諮詢,教育宣傳,執法處罰、行政監督以及行政複議訴訟代理等工作,並由其對該處的人員進行《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等法律知識的培訓學習,使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堅持文明執法,杜絕粗暴執法,樹立良好的執法形象。

全面提高

基礎建設和隊伍建設鞏固之後,就為各項工作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房地產市場管理,無論從工作的繁多雜亂,還是收入任務,都在房管處的整體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負責這項工作的交易管理所,不但要從轉讓、抵押、租賃、中介、評估等環節管好這個市場,並且其收費計畫占單位整體收入的50%。抓工作就要抓重點,連奎對交易所採取吃偏飯的辦法進行重點扶持。不但選配精兵強將組成班子,還安排一名副職主抓這個所。

工作進行當中,王處長要進度、聽匯報、時時掌握工作動態,遇到問題隨時出面解決。兩個交易所共有九項職能,交易一所側重於在我縣投資的開發企業實行準入制度。凡沒有開發資質、各項手續不全的企業一律不批,而對證照齊全、手續規範的企業則進行全力協助,積極配合,從商品房預售及其後的各個環節,都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交易二所主抓全縣範圍的房地產交易,在對縣域內房地產交易調查摸底的情況下,逐步進行登記建檔,並辦理各項手續。

為加大清理非法轉讓力度,遏制非法轉讓現象,首先利用電台廣播,集日宣傳,張貼標語等形式,讓民眾認識辦理手續是為了維護雙方當事人的權益,避免日後產生糾紛。隨後,按照《石家莊市房地產轉讓管理辦法》和《高邑縣政府關於進一步清理整頓房地產交易市場,強化契稅徵收的通知》精神,嚴格查處非法轉讓,使交易行為逐步走上規範化渠道。

行政事業單位的房產登記是產權管理的難點,這些單位總認為房產是自己的,辦證還要花錢,因此,儘管房管處對他們催辦了多次都是無動於衷。王處長根據《石家莊市房屋權屬登記條例》與國資局產權登記相結合。抓住國資局產權發證的時機,與縣領導進行協商,以政府辦名義下發了《關於做好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產權登記中房產登記工作的通知》。該檔案強調了在清理產權中必須先辦理房產登記而後核發資產產權的規定程式。通過這種捆綁式協同式的工作方法,順利地將最難辦的一部分拿下來,使縣城內行政事業單位的初始登記發證率達到了80%。

為了拓展產權登記面,連奎還將著眼點放在規劃區集體土地上的房產。縣城內有主要自然村8個,產權所的同志與村幹部接觸,向他們宣講有關法律政策,讓村幹部先了解辦理產權登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後由村委會召集村民們開會並督促積極辦證。

我縣房屋權屬登記工作在連奎他們的不懈努力下,正日趨走向規範,人民民眾的產權意識有了很大提高,主動來所里辦理權屬登記的戶數越來越多。

公房管理方面,房管處一直提倡服務型管理,2000年還與居委會配合對東關樓採取了防護措施,建起了圍牆和警衛室,王處長經常說,住戶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急用戶所急是我們的職責,寧可我們吃苦受累也不讓住戶有一句怨言,負責房屋維修的人員幾乎沒歇過星期天和節假日,始終做到隨叫隨到。

我縣的公房存量有8000多平米,但都是老化破舊,維修量大,維修開支逐年加大。住戶們滿意了,但房管處的負擔加重了,甚至是不堪重負。在保持服務型管理的方式下,開始考慮提高房租,儘可能達到以房養房。2001年,公房租金實行了兩項改革,一是工商業用房按區位優勢實行議價房租,隨行就市,租賃契約一年一簽,租金隨市場變化而動。再就是普遍提高居民住宅用房租金,由原來每月每平方的0.85元提高到1.20元,提租幅度雖達不到上級的規定標準,但也考慮到我縣實際消費水平,及公房狀況稍差的因素,提租過程中王處長多層次多方面地徵求了住戶的意見,對我縣長期以來低房租的水平與附近縣市進行了對比,以求得住戶的認識和理解,經過一番宣傳和解釋,提租工作實現了平穩過渡。

六、步入輝煌

我縣房地產管理處在處長王連奎的領導和帶動下,經過幾年的拼搏,使房管工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使當初一個默默無聞、效益低下的小單位發展成為擁有固定資產近一百萬元,年納稅40萬元,員工40人,有著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好單位。

近幾年,我縣房地產開發經營迅猛發展,使商品房管理逐漸成為房地產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為了規範管理,連奎在內部組織交易一所主抓此項工作,對開發企業提供的資料嚴格審批,從開發企業營業執照等五證,到各項手續的核實都力求嚴格規範。辦證預售手續嚴把三個關口,即證明材料的審核關、現場勘測調查關和預售許可證及銷售手續的審批關。2003年該處重點抓好各小區商品房開發銷售的掃尾工作,檢查督辦鳳城小區、萬通商業城的交易手續,嚴防偷稅、漏稅問題的發生。對正大房地產開發公司正在運行的“陽光花園”開發項目,房管處從前期工程審核,商品房預售的政策解釋,到辦理交易手續,登記發證的全過程,都提供了全程的優質服務。

房產抵押貸款對發展我縣經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各家銀行全面開展了銀行按揭,住房貸款業務之初,房管處就把這項工作做為重點工作來抓,注重從服務入手,以優質的服務、良好的信譽、準確的政策界限把握,為借貸雙方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運作環境。對個別金融部門因剛剛起步,效率不高的問題,王處長主動派業務精通的同志上門聯繫,幫助解決。其間,發現個別職能部門欲以公證的形式取代抵押登記,王處長立即向有關領導匯報反映,以建設部的緊急通知及有關法規與政府部門進行溝通和交涉,最終維護了法律的權威性,保住了房地產抵押這部分的份內業務。

我縣物業管理起步較晚,也只有房管處下設的“高邑縣朝陽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這一個合法機構,其餘均是臨時組合,沒有辦理物業管理資質。近幾年我縣新建了幾個住宅小區,入住的已有三個,在建的“陽光花園”、“府源小區”也有相當的規模。已經投入使用的三個小區屬縣有關部門所建,最初的開發運作不規範,致使後期的物業管理出現了問題,產生了一些不安定因素。為此,連奎多次召集街道辦事處及有關部門協調小區的物業管理問題,通過選舉幫助他們建立了三個業主委員會,修訂完善了“業主公約”及一些工作制度,為今後將物業管理納入規範化運作奠定了基礎。而對於新建的“陽光花園”、“府源小區”等住宅,在工程建築的前期就派人監督管理,在每一個環節上做到心中有數,為以後的物業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自連奎95年上任以來,我縣房地產管理處的工作因成績突出,從96年至今,已獲得數不清的榮譽和嘉獎。王連奎個人在96年被縣政府榮記三等功。並在1995年、1997年、2002年、2004年四次獲得政府嘉獎,當中95年的嘉獎還是在北營鄉獲得的,是計畫生育工作方面的成績突出。連奎多次被縣直工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1998年、2001年和2002年被石市房地產管理局評為“房地產管理工作先進個人”。1996年、2000年,王連奎二次被評為“96年度生產要素市場系統先進工作者”和“99年度生產要素市場系統先進工作者”,此獎項屬省級獎,全石家莊市獲此榮譽也只有三個。

在申報個人榮譽方面,王處長几乎每一次都把機會讓給班子的其他成員,因此,要論榮譽證書的數量,他還比不上他的副職多,之所以有如上的幾項榮譽,是在他不申報的情況下,市里打電話要他必須上報的,市房管局的領導多次說:“你高邑縣的各項工作在全市所轄的各縣當中是最突出的,你不報先進,別人怎么評?”

省建設廳就房地產管理工作在98年制定相關政策,召集各市區的房管局領導到唐山開會,所邀請到會的都是市級的,卻多邀了一個縣級的房管處領導王連奎,他在行政職務上不夠級別,但在業務水平和行業地位上一直是高了一個層次。2003年,石市南片五縣的房管工作總結會,市房產管理局的領導指定要在高邑開。這個總結會,市房管局領導來了五個,聽取了高邑、元氏、贊皇、趙縣、欒城五個縣的工作匯報,把高邑縣房地產管理處的經驗和模式向全市推廣。05年石家莊市年度房管房改工作總結匯報會又在高邑房管處召開,這次有6個縣到會匯報交流工作。

王連奎曾多次給筆者說,房管處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於石市房管局和我縣建設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得益於班子團體的精誠合作和共同努力,得益於全處同志的積極奉獻和頑強拼搏,至於他個人,僅僅是做了一些引導和推動。今後,他將更加勤奮努力,把我縣房地產管理工作推向更高的水平。

走近京劇淨角演員

淨角是京劇表演主要行當之一,俗稱花臉。從淨角所扮演的人物身份性格及其藝術、技術特點,又分大花臉、二花臉和武花臉。
袁世海
金少山
方榮翔
郝壽臣
孟廣祿
裘盛戎
尚長榮
陳霖蒼
鄧沐瑋
顧謙
錢金福
侯喜瑞
舒桐
何桂山
楊赤
金秀山
康萬生
方旭[京劇演員]
李連仲
劉大可
劉魁魁
婁振奎
李榮威
劉連榮
李嘉林
李永利
李慶春[京劇演員]
馬連昆
馬永安
穆鳳山
陳漢文
齊嘯雲
郭元汾
裘桂仙
韓盛信
裘少戎
孫盛文
蘇維明
孫正琦
孫元坡
陳真治
何佳山
蘇連漢
唐元才
田有亮
吳鈺璋
王正屏
魏積軍
夏韻龍
徐世光
安平
袁小海
楊東虎
袁金綿
董俊峰
袁國林
趙炳嘯
張宏逵
張德華
陳俊傑
黃潤甫
陳富瑞
韓富信
馬阿龍
馬崇仁[京劇淨角]
韓巨明
陳鴻喜
裘繼戎
金少臣
景榮慶
鉗韻宏
高明博
裘世戎
錢寶森
任廣平
榮富華
劉喜益
李壽山
時玉奎
宋富亭
耿露
宋昌林
高盛虹
蘇富憲
沈福山
陸洪瑞
李廣仁
梁連柱
沈三玉
陳長慶
郭正發
王益芳
王嘉慶
厲慧福
王泉奎
李小培
程世傑
許德義
高卓
翟富夔
奚延宏
范福泰
李欣[京劇演員]
方鎮泉
殷元和
楊燕毅
厲慧斌
尹松濤
楊占坤
楊博森
李長春[京劇演員]
劉元漢
於鳴奎
趙永泉
劉永春
張世桐
范寶亭
張達發
趙永墩
張連祥
趙文奎
張韻斌
張關正
馬世嘯
張洪祥
張鳳台
孟喜平
田春喜
賀永華
陸鴻春
童慧荃
王文祉
王連奎
萬正明
麻穆子
牟金鐸
李壽安
王盛芝
常春生
王連浦
吳松岩
毛盛榮
牛征良
王正森
王應立
彭福林
黃福天
薛盛忠
蕭盛瑞
夏福通
郝盛群
郎德山
羅盛遠
葉盛富
葉忠定
葉慶先
葉福海
錢盛川
於元海
陸喜春
景璉璉
高德祿
慶春圃
蔣少奎
錢雙蓮
李慧來
黃彥忠
蔡松春
楊榮樓
劉硯亭
朱玉峰
朱正為
侯海林
梁再勝
韓樂卿
劉世臣
張連庭
梁益順
鍾喜玖
馮連恩
段富寰
沈世啟
鍾連鳴
梅榮齋
陸景春
周和桐
周慧江
張喜廣
朱正雷
劉永奎
趙喜魁
胡學禮
張金波
孫斌武
朱世業
陳世鼎[京劇淨角]
陳世鋒
尹小峰
費玉策
馮金壽
蘇延奎
孟俊泉
張德武[京劇演員]
牛春化
何佩亭
陳玉申
余元龍[京劇淨角]
翁思可
李世慶
楊光[京劇淨角]
葉盛茂[京劇淨角]
孫玉奎[京劇淨角]
陳宇[京劇淨角]
趙世璞[京劇淨角]
蘇敬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