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國[謝覺哉夫人]

王定國[謝覺哉夫人]

王定國(1913年——)女,四川省營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員,中國社會活動家,革命家謝覺哉的夫人。1933年入黨,曾進入巴中蘇維埃學校學習,1934年參加長征,建國後任最高人民法院黨委辦公室副主任,第五至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基本信息

簡介

王定國王定國

王定國15歲被賣作童養媳,1937年後任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管理科科長,同年9月與時任蘭州八路軍辦事處黨代表的謝覺哉結婚。1946年後,任延安市婦聯主任、中央法制委員會黨支部書記。2012年獲第三屆“孔子和平獎”提名。

成長經歷

童養媳

王定國王定國
1913年冬天,王定國出生在四川營山縣安化鄉一間四面透風的房子裡。

20世紀20年代末的四川,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王定國家沒有田地,沒有房子。唯一的棲身之所,是一個借別人的一面山牆搭起的茅棚。妹妹活活餓死了,因為沒錢安葬病逝的父親,三歲半的二弟被賣掉,換回四塊做棺材的木板和兩升麻豌豆。

父親死後,15歲的王定國被送到一戶姓李的人家當媳婦,幸運地認識了楊克明張靜波等一批地下黨,王定國的兩個舅舅常常帶一些朋友來王定國家裡開會。那個簡陋的家成了農會活動的秘密聯絡點。在楊克明的鼓勵下,王定國剪了長發,放開了剛裹不久的雙足,就這樣王定國邁出了婦女解放的第一步。

後來,舅舅和朋友們湊了40多塊銀元,終於結束了王定國和李家的婚姻關係。

參軍

獲得自由的王定國,配合農民協會四處宣傳放腳、剪髮、男女平等三件事,讓婦女勸男人不吸鴉片,動員婦女參加農民協會。

1933年10月,許世友率紅九軍解放營山,王定國參加了紅軍。西路軍戰鬥中,任紅5軍政治部主任的楊克明,同軍長董振堂和3000將士一起,戰死於高台一役。楊、董二人的頭顱,被敵人砍下邀功。

1934年1月,王定國和區蘇維埃政府的16名女同志被送到巴中蘇維埃學校學習,要求學員能記住、能講,最後要進行實習演講才算通過考試。大多數人都不識字,只能用腦子硬記下來。考試的時候她向全班宣講土地法,獲得第二名。

1934年隨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征。曾任中共營山婦女部部長、縣蘇維埃政府內務委員會主席。參加了長征,後參加西路軍前進劇團。

1935年,為迎接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的會合,部隊決定擴大宣傳隊伍,愛唱愛跳的王定國被調到新劇團,主要負責服裝、化妝等工作。歌劇、話劇、歌舞、雙簧,劇團豐富多彩的演出形式成了鼓舞軍心的武器。王定國和她的戰友們則比別人多走了一倍的長征路--部隊行軍時,劇團必須向前趕路;休息時,演員們又得回過頭來進行慰問演出,從隊頭一直演到隊尾。

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的中央機關和四方面軍總部在懋功會合,在會師的聯歡大會上,第一次見到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王稼祥劉伯承等中央領導人。

1937年後任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管理科科長。

1946年後,任延安市婦聯主任、中央法制委員會黨支部書記。

建國後

建國後,任最高人民法院黨委辦公室副主任。是第五至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1969年,被誣為“叛徒”,被囚禁40多天。

1983年,到高台烈士陵園憑弔良師益友的王定國揮毫寫下:“烈士陵園物候新,巍峨遺像見成仁。將軍雖死山河在,留取丹心照後人。”

2012年9月,獲中國民間機構“中國國際和平研究中心”主辦的2012年第三屆“孔子和平獎”提名,其他提名人選為: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現任秘書長潘基文、泰國總理英拉、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北京大學教授湯一介、中國科學家袁隆平和西藏宗教領袖第十一世班禪喇嘛。

家庭生活

姻緣

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在卓克基,兩個方面軍都在為過雪山做準備。一天,王定國和幾個戰友正在山坡下聊天,一位老同志走來說:“小同志,請你幫幫忙,要過雪山了,請幫我把兩件單衣合起來裝上羊毛,縫成一件羊毛衣。”王定國答應縫好明天給他送去。老同志叫謝覺哉,就住這山坡上,是一方面軍幹部休養連的。第二天王定國去送衣服的時候,謝老遠遠地招呼她,接過羊毛衣說:“謝謝你,縫得很好。”告別時他還特地囑咐他們要多準備一些辣椒,可以禦寒。再次相逢,時任蘭州“八辦”黨代表的謝老只想得起這個姑娘姓王,王定國對於這位長征中的最年長者倒是記得清清楚楚。

在蘭州“八辦”工作了一段時間後,朝夕相處中,王定國和謝覺哉結成了革命伴侶。從此,從蘭州、延安到北京,王定國幾乎一直在謝老身邊工作。比她年長30多歲的謝老,是愛人更是導師。與謝老的結合,王定國只說“同志們關心,組織上安排”,沒有更多的細膩語言。

1971年6月15日,謝老與世長辭。按照胡耀邦“你最主要的任務是將謝老的遺著收集整理髮表,這將是對黨的重大貢獻”的要求,王定國開始清理謝老留下的手稿、日記。謝老從14歲開始記日記,一直到晚年臥床不起,70多年很少間斷。早期的日記大多遺失了,1919年以來所寫的日記謝老精心保存著,有大革命時期的黃竹紙,也有延安時期自造的馬蘭紙。“文革”中,把日記嚴嚴實實地藏在了沙發里。

1978年開始的6年裡,王定國先後整理、出版了《謝覺哉傳》、《謝覺哉日記》、《謝覺哉詩集》、《謝覺哉文集》等近500萬字。

兒女

王定國謝覺哉有五個兒子、兩個女兒。小兒子亞旭是母親的貼身秘書

夕陽未必遜晨曦。晚年的王定國是一名出色的社會活動家。她參與發起的“中國老年文物學會”,促成了《國家文物保護法》的頒布;她倡導成立的“山海關長城研究會”,組織有關電視台拍攝了許多專題電視片,促進了對長城的宣傳、保護;她還積極投入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活動,足跡遍布全國各地。

人物軼事

長征歲月

1935年3月,為了策應中央紅軍北上,紅四方面軍於塔山灣主渡口打響了強渡嘉陵江的戰役,幾萬名紅軍分批乘船開始渡江。當時,王定國就在其中的一條船上。那時的王定國只有24歲,她曾親眼看著很多戰友倒在自己的面前。綿延兩萬多里的路程上,危機重重,王定國感到比敵人的槍炮更可怕的是飢餓。很多紅軍戰士被餓死在路上,飢餓也使王定國骨瘦如柴,當時她的體重還不到50斤,隨時可能倒下。

長征開始後不久,王定國被調入紅四方面軍的前進劇社,負責劇社演出的道具和化妝。當時,劇社條件非常簡陋,王定國想了很多辦法應對。沒有道具,她就到當地的老鄉家去借些衣服和桌椅;沒有化妝品,她就用墨汁做給文工團的同志畫眉毛。就這樣,劇社走到哪裡,笑聲和歌聲就跟到哪裡。

但是就在1936年,紅四方面軍翻越雪山的時候,雪山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空氣稀薄,終年積雪,在雪山頂上,她的一根腳趾永遠留在了那裡。

長征給了王定國令人難以置信的勇氣力量。在此後的人生道路上,王定國還經歷了一系列的磨難:25歲,敵人的彈片擊斷了她的腿骨;72歲,一起意外車禍使她脊椎受傷;75歲,癌症切除手術在她身上留下30多厘米的疤痕,但是,老人依然樂觀、堅強。也就是從70多歲開始,王定國開始練習書法和繪畫。現在,她的家裡隨處可見她的書畫作品,而其中大部分都和長征有關。

掩護女將領

王定國張琴秋
1936年12月5日,劇團奉命慰問從古浪突圍出來的紅9軍,不料與馬步芳部隊遭遇。劇團戰士們搶占了一個3層樓高的土圍子,苦戰一天后彈盡糧絕,劇團負責人大部分犧牲,餘下30多人被俘。誤以為占領紅9軍軍部的敵人發現抓住的多是孩子和婦女後,大罵上當。幸運的是,瘋狂屠殺、活埋紅軍戰俘的馬步芳認為“劇團有用,留著不殺”,強迫紅軍戰士為他們唱歌跳舞,並且提出擴大劇團。王定國和戰友們便趁機將一些沒有暴露身份的紅軍女幹部掩護進劇團。張琴秋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張琴秋頗有傳奇色彩,她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女黨員,留學莫斯科5年回國後,先後成為紅軍中唯一的方面軍女政治部主任、唯一的女師長,解放後又是共和國第一代女部長。

王定國第一次見到張琴秋,是在營山蘇維埃政府工作的時候。那時,被張國燾撤掉四方面軍總政治部主任職務的張琴秋,被派到紅江縣擔任縣委書記。她平日穿件雙排扣的列寧裝,齊耳短髮,扎著皮帶,看上去很苗條。聽人說,她文武雙全,留過學,會幾門外語,會唱《馬賽曲》,簡直就是大家心中的偶像。

西安事變後,王定國在地下黨的營救下重回部隊,隨即到蘭州八路軍辦事處參加營救失散戰友的工作,共救出2000多人。

開書畫展

王定國回憶過去

70歲時,王定國開始練書法、寫詩歌、習繪畫,已創作詩歌478首,書法繪畫作品530餘幅。王老的這些作品,既是對她革命足跡的記錄,又是對祖國山河的讚美,更是對新時代的歌唱。《記臘子口》、《八年抗戰憶延安》、《紅軍西進歌》等書法作品,用老人家獨創的“王體”筆墨,展示了她壯懷激烈的革命情懷。繪畫作品《強渡嘉陵江》中,江水滔滔,硝煙瀰漫,渡船之上,紅軍勇猛直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