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頭杜鵑(原變種)

猴頭杜鵑(原變種)

猴頭杜鵑,為常綠灌木,杜鵑花科,高約2-5米,稀達10-13米;幼枝樹皮光滑,淡棕色,老枝樹皮有層狀剝落,淡灰色或灰白色。產浙江南部、江西南部、福建、湖南南部、廣東及廣西。

基本信息

概述

猴頭杜鵑(原變種)猴頭杜鵑(原變種)

種中文名:猴頭杜鵑(原變種)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simiarum Hance var. simiarum
種別名:
海 拔:500-1800
中國植物志:57(2):157
亞組中文名:銀葉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Argyrophyll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中文名:常綠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特徵

形態特徵:常綠灌木, 高約1—5米,稀達10—13米;幼枝樹皮光滑,淡棕色,老枝樹皮有層狀 剝落,淡灰色或灰白色。葉常密生於枝頂,5—7枚,厚革質,倒卵狀披計形至橢圓狀披 針形, 長5.5—10厘米,寬2—4.5厘米,先端鈍尖或鈍圓,基部楔形,微下延於葉柄, 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被淡棕色或淡灰色的薄層毛被,中脈在上面下陷水淺溝紋,在下 面顯著隆起,側脈10--12對,微現;葉柄圓柱形,長1.5—2厘米,僅幼時被毛、頂生總 狀傘形花序,有5—9花;總軸長1--2.5厘米,被疏柔毛,淡棕色;花梗直而粗壯、長 3.5—5厘米,粗約2.5毫米,被疏柔毛或近丁無毛;花萼盤狀,5裂;花冠鍾狀,長3.5 —4厘米,上部直徑約4—4.5厘米,乳白色乍粉紅色,喉部有紫紅色斑點,5裂,裂片半 圓形,長1.5厘米,寬2—2.5厘米,頂端有凹缺;雄蕊10—12,長1—3厘米,不等長, 花絲部微寬扁,有開展的柔毛,花葯橢圓形,長約3毫米;子房圓柱狀,長5—6毫 米,被淡黃色分枝的絨毛及腺體,花柱細長,長3.5—4厘米,基部有時具腺體,其餘光 滑。蒴果長橢圓形,長1.2--1.8厘米,直徑8毫米,被銹色毛,後變無毛。花期4--5 月,果期7—9月。
用 途:本種近年來在園藝上 已引種栽培成功,在我國華東、華南各省的庭園中已廣泛栽培,是一種較好的觀賞花卉。
產地分布:產浙江南部、江西南部、福建,湖南南部、廣東及廣西。生於海拔500--1800米的 山坡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廣東長寧(羅浮山)。
本種提示:本種廣布於我同華東及華南地區,有一定的變異,在浙江向部、廣東等地的部分標本 (爛頭島Lantao無採集人7713號;陳詩1375號;陳根蓉2540號)花柱基部有長柄腺 體,其它廣大地區的標本,花柱光滑,其餘特徵相同, 因此花柱基部具少許長柄腺體否, 是一不穩定的特徵,對於R.Fordii Hemsl.的合併是十分合理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