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經濟

牧童經濟

西方經濟學者在研究環境經濟問題時提出的一個名詞。通過對牧童在草原上放牧時對牧草的漫不經心和隨心所欲這一形象的借喻,意指傳統經濟模式輕視自然及其資源,無計畫、無節制地任意開發,導致環境資源的浪費和破壞。人類社會的發展需要利用自然資源,而自然資源又是有限的。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矛盾,必須在未來建立一種新經濟方式。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K·E·博爾丁提出兩種經濟模式,一種是現有的對自然界進行掠奪、破壞式的經濟模式,稱之為牧童經濟。

牧童經濟牧童經濟擴大了臭氧層空洞

概述

牧童經濟主要是指現代西方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由於這些特點,許多經濟學家確信,這種經濟模式不能無限期地維持下去,否則會給人類環境的長遠利益帶來災難,它所造成的人類和環境的矛盾,最終可能導致人類自身的滅亡。

牧童經濟宇宙飛船員
博爾丁認為,牧童經濟將會被“宇宙飛船經濟”所代替。人們知道,科學家在設計宇宙飛船時,非常珍惜飛船的空間和它所攜帶的裝備和生活必需品,在飛船中,幾乎沒有廢物,即使乘客的排泄物也經過處理、淨化,變成乘客必需的氧氣、水和鹽回收,再給乘客使用。如此循環不已,構成一個宇宙飛船中的良性生態系統。

人類社會的發展需要利用自然資源,而自然資源又是有限的。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矛盾,必須在未來建立一種新經濟方式。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K·E·博爾丁提出兩種經濟模式,一種是現有的對自然界進行掠奪、破壞式的經濟模式,稱之為“牧童經濟”;另一種是未來應建立的模式,叫做“宇宙飛船經濟”(Spaceship Economy)。 “牧童經濟”是一個生動比喻,使人們想到牧童在放牧時,只管放牧而不顧草原的破壞。這種經濟的主要特點就是大量地、迅速地消耗自然資源,把地球看成取之不盡的資源庫進行無限度的索取,同時,造成廢物大量累積,使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它表現為追求高生產量(消耗自然資源)和高消費量(商品轉化為污染物)。“牧童經濟”主要是指現代西方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由於這些特點,許多經濟學家確信,這種經濟模式不能無限期地維持下去,否則會給人類和環境的長遠利益帶來災難,它所造成的人類和環境的矛盾,最終可能導致人類自身的滅亡。

博爾丁認為,牧童經濟將會被“宇宙飛船經濟”所代替。人們知道,科學家在設計宇宙飛船時,非常珍惜飛船的空間和它所攜帶的裝備和生活必需品,在飛船中,幾乎沒有廢物,即使乘客的排泄物也經過處理、淨化,變成乘客必需的氧氣、水和鹽回收,再給乘客使用。如此循環不已,構成一個宇宙飛船中的良性生態系統。

“宇宙飛船經濟”也是根據這一生態系統的思想而提出的。它把地球看成一個巨大的宇宙飛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陽供給外,人類的一切物質需要靠完善的循環來得到滿足。事實上,地球上的生命生生不息的奧秘,就在於地球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它在太陽能的推動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進行著物質的周期循環,不需要補給什麼東西,也沒有多餘的廢物,其中的一切各有用途。生命就是在這川流不息的物質循環中得以體現。宇宙飛船經濟就是把這一生態學觀念套用於人類社會的經濟模式,要求人類按照生態學原理建造一個自給自足的、不產生廢物的、因而也是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不產生污染的經濟或生產體系,它將是一種封閉式的經濟體系,其內部具有極完善的物質循環和更新的性能。“宇宙飛船經濟”要求人類改變將自己看成自然界的征服者和占有者的態度,而是把人和自然環境視為有機聯繫的系統,即人--自然系統。

環境負效應

“牧童經濟”是借用牧童只管放牧而不顧草原破壞的現象意喻掠奪式資源開發,破壞式環境利用的經濟發展模式。 人類依賴於資源和環境而生存。但是長期以來,人們的思想行動只局限於自身的發展,全部努力都在於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物質能量和更大的生存空間,忽視甚至根本無視環境的客觀屬性及其發展規律,以損害資源環境為代價去換取局部的暫時的發展。“牧童經濟”發展模式嚴重破壞了環境和資源,已經開始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

1.“牧童經濟”加速了土地沙漠化

牧童經濟“牧童經濟”加速了土地沙漠化
土地是人類生產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但是人們隨心所欲的開發利用,又使其遭到驚人的破壞。據估計,全世界約有1/4的可耕地,正遭受著不同程度的水蝕和風蝕;人國水土流失總面積約為150萬平方千米。目前世界上每年有5-7萬平方千米的土地變成沙漠,更多的土地呈現出沙化問題;近半個世紀以來,人國沙漠化土地己超過5萬平方千米。

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的鹹海,曾經是世界第二大鹹水湖。從1960年到1993 年1月,鹹海面積減少了50%,從6.7萬平方千米下降到3.4萬平方千米。乾涸的湖底形成了3 萬多平方千米的鹽土沙漠——鹹海沙漠。科學家警告說,如不採取得力措施,最深處僅有67 米的鹹海30年後將完全乾涸。屆時中亞地區將出現一片由灰白色鹽粒覆蓋的荒漠。鹹海沙漠成為大氣中鹽塵風沙的策源地,現已吞食了200萬公頃耕地和1.5萬公頃牧場,且有繼續擴大的趨勢,給這裡帶來了一場嚴重的生態災難。漫天蔽日的鹹沙使得鹹海周圍森林枯亡、植被萎縮、野生動物銳減,人民生命健康遭受嚴重威脅。

牧童經濟“牧童經濟”加深了水源危機
2.“牧童經濟”加深了水源危機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社會,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資源,是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的基石。目前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消耗著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資源。而且隨著農業使用化肥,農藥數量的不斷增加,工業污水、廢渣的直接排放,使許多江河、湖泊、水庫,甚至地下水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現在人類已經品嘗到“牧童經濟”式水源開發的苦果,水資源的污染、浪費、分配不合理嚴重威脅著人類生存。本世紀上半葉,世界上缺水國家已由7個發展到20個。早在1977年,聯合國水資源會議就曾提醒世人:水在不久的將來將成為上個深刻的社會危機。聯合日最近的一項調查表明,目前世界上大約有90個國家、40%的人口面臨缺水威脅。而不能得到清潔用水的人口也已超過1/5。聯合國與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於1997年3月共同發表的一項報告還表明,到2025年,世界人口的2/3將陷入缺水困境。杜絕掠奪式開發,呵護生命之源,迫在眉睫。
牧童經濟牧童經濟加劇了溫室效應
3.“牧童經濟”加劇了溫室效應
隨著世界人口的急劇膨脹、工農業生產的迅猛發展及交通運輸業的日新月異,排入大氣的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氯氟烴等溫室氣體相應增多,再加上森林又被大量砍伐破壞,二氧化碳的消耗量急劇降低,二氧化碳濃度與日俱增,地球溫室效應不斷增強。根據推測,在過去的200年裡,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提高了25%,地球平均氣溫上升了0.5℃,估計到21世紀中葉,二氧化碳濃度將提高1倍,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1.5-4.5℃。溫室效應將會對人類生存環境、社會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4.“牧童經濟”擴大了臭氧層空洞
大面積深厚的臭氧層,恰似地球得天獨厚的防護外衣,吸收了太陽輻射中的大部分紫外線,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夠正常地生息繁衍,然而自英國工業革命開始,一直到第三次技術革命浪潮蓬勃發展的今天,人類在工業生產及生活中大量使用富含氯氟化物的防凍劑、發泡劑、製冷劑、除草劑、推進劑等,使大氣深層的氯化物進一步增加,在太陽紫外線的照射下,它便會釋放出氯原子,氯原子又使臭氧失去一個氧原子,使臭氧變成氧分子,臭氧層遭到破壞。最近10多年來,幾乎每年都會在南極上空形成臭氧層空洞,其大小與歐洲面積差不多,近幾年還有擴大加深的趨勢。如1993年2月,人們就發現北歐平流層臭氧空洞面積擴大到200 0多平方千米。北半球及南極上空臭氧分別減少了10-40%和35-50%,臭氧層空洞的出現,將使太陽紫外線輻射增強,皮膚癌和白內障發病率上升。研究發現,臭氧濃度每下降1%,皮膚癌發病率就提高7%,白內障發病率上升0.6%。此外,局部地區臭氧減少和虧損還會導致動植物發育不良,誘發突變及遺傳變異。臭氧的減少和垂直分布的變化則會引起臭氧對大氣加熱結構的改變,影響大氣環流系統的正常運行,引發世界範圍內災難性氣候出現。

5.“牧童經濟”加重了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是指人類活動所引起的環境質量下降並影響人類及其它生物正常生存和發展的現象。目前環境污染產生的原因是資源的浪費和不合理利用,使有用的資源變為廢物進入環境而造成危害。此外,“牧童經濟”帶給人類的環境負效應還有很多,如生態破壞、食品污染、生物多樣性危機等等。如果這種經濟模式繼續任其發展,將會給人類及環境帶來災難性影響。它所造成的人類與環境的矛盾最終可能導致人類自身的滅亡。

“宇宙飛船經濟”的區別

“牧童經濟”是一個生動比喻,使人們想到牧童在放牧時,只管放牧而不顧草原的破壞。這種經濟的主要特點就是大量地、迅速地消耗自然資源,把地球看成取之不盡的資源無限度的索取,同時,造成廢物大量累積,使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它表現為追求高生產量(消耗自然資源)和高消費量(商品轉化為污染物)。“牧童經濟”主要

牧童經濟牧童經濟主要特點就是大量地、迅速地消耗自然資源,把地球看成取之不盡的資源無限度的索取
是指現代西方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由於這些特點,許多經濟學家確信,這種經濟模式不能無限期地維持下去,否則會給人類和環境的長遠利益帶來災難,它所造成的人類和環境的矛盾,最終可能導致人類自身的滅亡。
博爾丁認為,牧童經濟將會被“宇宙飛船經濟”所代替。人們知道,科學家在設計宇宙飛船時,非常珍惜飛船的空間和它所攜帶的裝備和生活必需品,在飛船中,幾乎沒有廢物,即使乘客的排泄物也經過處理、淨化,變成乘客必需的氧氣、水和鹽回收,再給乘客使用。如此循環不已,構成一個宇宙飛船中的良性生態系統。
“宇宙飛船經濟”也是根據這一生態系統的思想而提出的。它把地球看成一個巨大的宇宙飛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陽供給外,人類的一切物質需要靠完善的循環來得到滿足。事實上,地球上的生命生生不息的奧秘,就在於地球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它在太陽能的推動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進行著物質的周期循環,不需要補給什麼東西,也沒有多餘的廢物,其中的一切各有用途。生命就是在這川流不息的物質循環中得以體現。宇宙飛船經濟就是把這一生態學觀念套用於人類社會的經濟模式,要求人類按照生態學原理建造一個自給自足的、不產生污染的經濟或生產體系,它將是一種封閉的經濟體系,其內部具有極完善的物質循環和更新的性能。
“宇宙飛船經濟”要求人類改變將自己看成自然界的征服者和占有者的態度,而是把人和自然環境視為有機聯繫的系統,即人—自然系統。

走出牧童經濟誤區

牧童經濟美國太空梭在11次成功的飛行中,廁所就出了10次亂子,使字航員狼狽不堪
在一個晶瑩剔透的玻璃球里,盛著清水、綠色的水藻、五顏六色的珊瑚和空氣,有幾隻金黃色的小蝦在水中游弋。這個直徑為10厘米的玻璃球己完全封閉,既不能輸入氧氣,也無法放進食餌。然而,與世隔絕的小蝦仍然像生活在江河中那樣游來游去,並不感到缺氧和食物的威脅。有的小蝦已在玻璃球中生活了4年多。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囚禁在玻璃球里的小蝦與水、空氣、水藻以及肉眼看不見的細菌,加上外界的陽光,形成了一個微妙的生態系統。人們把這種玻璃球稱為生態球。它是由美國宇航局實驗室的科學家研究出來的。目前,生態球不僅成了一種熱門的室內裝飾品,而且還是學校里新的教具。

生態球內的生態平衡,對解決太空人在飛船中實行自給自足的生活有很大的啟示。自從宇宙飛船騰空而起開發太空存在著一系列的技術問題,其中最傷腦筋的是如何解決人在飛船中的生活問題。如果人們要在飛船中工作一年或更長的時間,勢必要帶上大量的食物、水和氧氣,並處理好人的排泄物如糞便、汗水、尿、二氧化碳等。這些都是令人棘手的事。美國太空梭在11次成功的飛行中,廁所就出了10次亂子,使字航員狼狽不堪。美國國家航天局的科學家經過5年研究,花去200萬美元,還無法製作出一個理想的太空馬桶

人在自然界生活,靠自然界提供食物,人的排泄物,也靠自然界來處理,人與植物,乃至動物構成了一個物質循環體系。那么,在飛船中不是也可以“種”一些綠色植物,讓它既能作為太空人的糧食,又可以用太空人的糞便生產糧食,如此無限期地循環下去嗎?現在,科學家已設計出廢物還原的宇宙旅行船裝置,可以把起飛時所攜帶的食物、水、空氣在使用後,通過廢物還原過程而不斷地重複利用。例如,用化學過濾器把船員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收集起來;用蒸餾或其他方法從人的糞便中回收尿素、鹽和水份;把處理過的乾糞用紫外線進行消毒殺菌,連同收集的二氧化碳和水餵給生長在水箱中的海藻,通過光合作用,海藻把二氧化碳和糞便中的含氮化合物轉變為有機物和氧氣,供船員們食用和呼吸。據計算,只要在起飛時給每個船員帶上110公斤的海藻,這個系統的運轉就能無限地滿足船員們生存所需要的全部食物和氧。

這就給人們以寶貴的啟示。從太空看地球,地球不也是一艘宇宙飛船嗎?如果地球也採用“廢物還原裝置”,不是就可以既不弄髒地球,又可以持續利用資源而沒有資源枯竭之患了嗎?

傳統的經濟學理論難以解決環境污染和資源枯竭等問題。過去,人類奉行著一種“牧童經濟”,即把地球當作廣闊無垠的草原進行無限制地開發;而不是對這個星球奉行保護性的“宇宙飛船經濟”。“牧童經濟”這個生動的比喻,使人們一眼看出草原過度放牧和破壞的危險性。今天,世界上平均每人每年取之於地球的礦藏約8噸多,而且在繼續增長著。這對於質量僅600萬億億噸的地球來說,是不堪忍受的。科學家為此驚呼:“人類不再是在吃地球的利息,而是在吃地球的老本了。”顯然,“牧童經濟”這條路不能再走下去了。“宇宙飛船經濟”則是一種維持現在資本儲備的方法。近年來,人國方興未艾的生態農業,正是順應這種思潮而出現的新奇蹟。

牧童經濟“生態農業”,就是運用生態學的原理來管理和利用農業自然資源,促進物質在生態系統中多次重複和循環利用,從時間的連續性和空間的多層性上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轉化率
所謂“生態農業”,就是運用生態學的原理來管理和利用農業自然資源,促進物質在生態系統中多次重複和循環利用,從時間的連續性和空間的多層性上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轉化率。湖南省桃源縣是人國第一批農業現代化試點縣,創立了“蠶桑——沼氣——魚”的生物鏈循環不息的生產模式,不但發展了經濟,恢復了農村生態平衡,而且開闢了農村能源開發利用的新路子。北京大興縣留民營村,是國際生態學界正式承認的“生態農業村”。在這個村里,各家門前都有上下兩層的豬雞“公寓”。住高層,居下層。雞糞落入豬圈,供豬當飼料;豬糞和部分秸桿被用作沼氣池的原料,產生的沼氣可供做飯、照明;沼氣渣和水被送到魚塘、蔬菜大棚、藕塘,或送到飼料廠加工成伺料;魚塘的淤泥分送到農田、果園和菜地作肥料;蘑菇渣和菜葉可作動物的飼料,荷葉也可作飼料和綠肥。真是化腐朽為神奇,物盡其用,各得其所。1986年8月,在紐約舉行的第四屆世界生態大會上,到會的30多個國家的專家認為,留民營村取得的成果,打破了近10年來世界生態學研究偏於理論、偏於細節爭論的沉悶局面。正是中國生態農業取得驕人的成就,因而留民營村,還有浙江省肖山市一山村、江蘇省泰縣河橫村和安徽省穎上縣小張莊,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分別授予1987、1988、1990、1991年全球環境建設500佳稱號。生態農業行之有效,它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農業找到一條根本的途徑。

可以相信,隨著“宇宙飛船經濟”的推行,人們將逐步走出“牧童經濟”的誤區,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協調的美好圖景一定會出現。人類,作為“宇宙飛船”的駕駛員,將珍惜地球上的一草一木,把地球駛向光輝燦爛的未來。

參考文獻

1· 《山東環境報》1999-11-1

2·《有形資產積累要靠無形智慧財產權推動》

探索太空:人類永不止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