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欄山一中

牛欄山一中

北京市順義牛欄山第一中學,簡稱牛欄山一中(Niulanshan First Secondary School),始建於1950年,位於順義區牛欄山鎮,時屬河北省的順義縣人民政府選用明代古剎元聖宮為校址,創辦河北省順義縣初級中學,1951年更名為河北省順義縣第一中學。1958順義縣劃入北京市,學校更名為北京市順義縣牛欄山中學,1963年牛欄山中學被確定為北京市市屬重點中學,2002年通過評估成為北京市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學校概況

牛欄山一中 牛欄山一中
北京市順義牛欄山第一中學(簡稱牛欄山一中),1950年建校,1963年和1978年兩次被確定為市屬重點中學,2002年9月28日首批被評為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本部現有教學班55個,在校生2500餘人,實行寄宿制。學校303名專職教師中,特級教師5名,高級教師127名,一級教師126名,全國骨幹教師、北京市學科帶頭人2名,北京市骨幹教師12名,區首席教師、學科帶頭人、新星29名。“紫荊杯”班主任人數10名。

學校歷史

牛欄山一中,全稱北京市順義牛欄山第一中學。建於1950年,時屬河北省的順義縣人民政府選用明代古剎元聖宮為校址,創辦河北省順義縣初級中學,1951年更名為河北省順義縣第一中學,1958順義縣劃入北京市,學校更名為北京市順義縣牛欄山中學,1963年牛欄山中學被確定為北京市市屬重點中學。1978年更名為順義縣牛欄山第一中學,再次定為北京市重點中學。1998年更名為北京市順義牛欄山第一中學,2002年被首批評定為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經過61年的發展歷程,牛欄山一中已經發展成為集高中教育、國中教育、國際交流為一體,擁有5000多名學生的牛欄山一中教育集團。

地理位置

牛欄山一中位於北京市順義區牛欄山鎮內,校園面積282畝,建築面積13.5萬平方米,建有教育樓、科技樓、書院式圖書館、學生藝術教育中心、標準塑膠跑道田徑場、體育館;配備現代化理、化、生數字實驗室,生物組培實驗室、化學環境實驗室、物理創新實驗室。寬敞明亮的餐廳可容納2500餘人同時就餐;配有空調和太陽能洗浴設備的學生公寓。形成了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文物保護區的完善布局。

校訓文化

牛欄山一中以“立志、尚學、求實、創新”為校訓,秉承“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辦學思想,遵循“規範管理、開放教育”的教育管理模式,追求“嚴謹治學、辛勤育人”及“勤、鑽、律、實、恆”的教風和學風,努力打造一支“兢兢業業、同心同德”的教師團隊。經過幾代牛中人的努力,牛欄山一中“幹部教師隊伍優秀、教育管理手段最佳化、教育教學水平優質、辦學條件優越、校園環境優美”的辦學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成績貢獻

在過去的61年中,牛欄山一中始終關注學生終身發展和整體素質提高,這裡每年有96%以上的畢業生進入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內的國內外高等院校學習,累計為國家培養了3萬多名合格畢業生,形成了享譽京城的“牛欄山一中”教育品牌。
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優異的辦學成績使牛欄山一中多次獲得首都文明單位、花園式學校、北京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校、全國青少年科普創新示範校等多種榮譽稱號,中央電視台、中國教育電視台等新聞媒體曾多次予以報導,2009年在北京晨報、信報、新浪教育BTV科教頻道、競報、北京新聞廣播等媒體組織的民眾性評選活動中獲得“改革開放30年辦學成就最高的十佳中學”稱號。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確定為“校長實名制“學校。

元聖宮

元聖宮,始建年代不詳,今碑文記載曾重修於萬曆年間。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廟宇坐北朝南,前立木製牌樓一座,其後有石獅一對,為元代遺物。後面是儀門、前殿、正殿、後殿、東西配殿等建築,房屋共40餘間,均為清代建築。殿宇上分別繪有旋子彩畫、蘇式彩畫、和空彩畫。前殿月台上,又有古柏兩株,高大粗壯,直插霄漢。後殿5間,黃琉璃綠剪邊,金龍和璽彩畫,月台高大。東西配殿各5間。院中松柏參天,甬道用各色石子拼成圖案。

國際交流

友好學校
1.芬蘭赫爾辛基市羅素中學(RessuUpperSecondarySchool)
2.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學(NANYANGGIRLS’HIGHSCHOOL)
3.美國佛蒙特大學(theUniversityofVermont)
4.英國倫敦BEXLEY學區:HurstmereBoysSchoolBexleyGrammarSchool

教學管理

“以德立校,全面育人”辦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1950年,李明校長帶領一批年富力強的青年,從冀東來到牛欄山鎮建學校,把革命老區的光榮傳統和作風帶到了這裡。“向工農子弟開門,為生產建設服務”是當時的辦學思想,“從嚴治校”是李明校長的治校方針,“艱苦奮鬥,辛勤工作”是學校教職工的作風。

學校發展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學校有了較大發展,全體教職工仍然保持艱苦奮鬥的精神,自己動手蓋飯廳、修圍牆。努力工作、刻苦學習、勤儉節約,成為當時的一種風尚。由於辦學成績突出,政治思想工作有特色,1963年被北京市確定為市屬重點中學。1964年黨總支書記王德淵同志出席全國政治思想工作會議,受到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接見。《光明日報》、《人民教育》先後發表文章,介紹牛欄山一中。文革中,學校遭受浩劫。文革之後,經過兩年的努力,迅速恢復正常教學秩序。1978年,重新被北京市確定為市屬重點中學。

教學設施

牛欄山一中位於北京市順義區牛欄山鎮內,校園面積282畝,建築面積13.5萬平方米,建有教育樓、科技樓、書院式圖書館、學生藝術教育中心、標準塑膠跑道田徑場、體育館;配備現代化理、化、生數字實驗室,生物組培實驗室、化學環境實驗室、物理創新實驗室。寬敞明亮的餐廳可容納2500餘人同時就餐;配有空調和太陽能洗浴設備的學生公寓。形成了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文物保護區的完善布局。

辦學宗旨

八十年代,學校總結了三十年的辦學經驗,確認“以德立校,艱苦奮鬥,嚴謹治學,辛勤育人”為學校的優良傳統。1990年,四十年校慶時,薄一波同志為學校的題詞:“以德立校,培育四有新人”作為學校的正式辦學思想和特色,鐫刻在校慶紀念碑上。為便於表達,簡化為“以德立校,全面育人”。

北京市郊區縣重點中學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