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囊腫

牙囊腫,就是指牙根部的牙囊部分發腫,有炎症。

介紹

含牙囊腫為牙齒髮育過程中,由正常牙濾泡發展而來。由於釉質器的星形網層發生囊腫樣變性,牙濾泡周圍液體滲入牙冠與上皮之間而成,年輕病人多見。下頜骨較上頜骨發生較多。
牙周囊腫及含牙囊腫生長緩慢,但是可不斷地長大而壓迫上頜竇骨使之變薄及發生移位,或直接長入上頜竇內。巨大囊腫可破壞上頜竇各壁而致面頰、口腔前庭、硬齶及牙槽突等處隆起,由於張力的作用使眼球向上、向外移位,或膨脹向鼻腔發生鼻塞。無感染時局部往往無典型疼痛。
臨床可根據牙科檢查結果,上頜竇穿刺、攝X光片(鼻竇攝片——平片或於囊腔內注入對比劑)等結果診斷。如果面頰部或口腔前庭處有膨隆時進行捫診,可解知其下有一表面光滑而具彈性,如按壓一桌球或破蛋殼的腫塊的感覺。
牙周囊腫年齡較大者易患,其數目既可單發也可多發,而好發於側切牙根部。囊內物呈稀薄透明,有的呈薑黃色或醬色液體,內含膽固醇。
含牙囊腫發病年齡較輕,單發最多見。好發於切牙及上列第三磨牙,也可為額外牙。其囊內物清亮,黑褐色或褐色液體,內含膽固醇。在X光片上牙周囊腫陰影見病牙之根部突入囊腔內。含牙囊腫片上可見囊腫內有單個或數個完整牙齒或牙冠,位置不固定,牙冠突入囊腔內。

症狀體徵

囊腫多見於青少年。初期無自覺症狀。若繼續生長,骨質逐漸向周圍膨脹,則形成面部畸形,根據不同部位可出現相應的局部症狀。

疾病病因

含牙囊腫又稱過濾泡囊腫,發生於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後,在縮余釉上皮與牙冠面之間出現液體滲出而形成含牙囊腫。可來自1個牙胚(含1個牙),也來自多個牙胚(含多個牙)者。含牙囊腫是最常見的牙源性頜骨囊腫之一,占18%,僅次於根尖囊腫。

診斷檢查

可根據病史及臨床表現。X線檢查對診斷有很大幫助。囊腫在X線片上顯示為一清晰圓形或卵形的透明陰影,邊緣整齊,周圍常呈現一明顯白色骨質反映線,但角化囊腫中有時邊緣不可不整齊。

治療方案

一旦確診後,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以免引起鄰近牙的繼續移位和造成咬合紊亂。一般從口內進行手術,如伴有感染須先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藥物控制炎症後再作手術治療。術前應作X線攝片,以明確囊腫的範圍及鄰近組織關係。

雷射術前準備

雷射切除囊腫術中對周圍組織損傷輕微,而且術中病人無典型不適。作者在臨床中根據囊腫大小及部位採用手術徑路不同。較典型的1例囊腫尚未進入上頜竇,但上頜竇底及前壁內板已被擠壓而移位,採用上頜竇根治術式雷射切除囊腫並在術腔底開一孔(Nd∶YAG刀開孔極方便)通下鼻道引流。手術均可門診完成。
1.器械準備CO2雷射,Nd∶YAG雷射(前者功率20W,後者功率15W可調),Nd∶YAG石英光纖削去外保護層2mm。按常規手術準備輔助器械及物品。
術前可根據囊腫大小及部位按手術要求對病人進行必要的身體常規檢查,特別對囊腫巨大,而高齡者更應作心肝脾肺腎的檢查,以了解有無合併症以利術中術後監測及指導治療。
術前2小時肌注魯米拉鈉0.2~0.3mg,硫酸阿托品0.5mg肌注(小兒酌減用量)。
2.麻醉較小囊腫常規採用局部麻醉(1%~2%利多卡因液),巨大囊腫手術複雜者也可在選擇局麻時考慮全身麻醉。

雷射手術

手術入路根據囊腫部位及大小選擇。囊腫較小者,可在唇齦溝做切口(直接用CO2雷射聚焦按手術要求切開)。囊腫較大,對上頜竇擠壓移位者,按上頜竇根治術式治療(面部皮膚用常規手術切開)。骨壁用CO2雷射或Nd∶YAG雷射切開囊壁,儘可能保護骨壁。排出囊腔液後如為膿樣改變,用抗菌素液(青黴素使用不超過3天,或慶大溶液及甲硝唑液)沖洗竇腔囊腔。清潔囊腔後用CO2雷射或Nd∶YAG雷射切割囊內壁,注意雷射切割囊內壁時應使用低功率雷射,不能用原光束功率,否則切割時損傷黏膜下組織。常用功率CO2雷射5~10W,Nd∶YAG雷射8W~10W。切割囊內壁既要達到術後黏膜分泌抑制,又要對黏膜下組織無損傷。牙周囊腫術中必須同時處理病牙,含牙囊腫術中須仔細找尋囊腫中的牙齒(可在術前拍攝的X線片中判其位置及數目),予以取出。
術畢囊腫腔內用抗生素液沖洗淨。上頜竇根治術應在切除囊腫時並在術腔開一窗孔通下鼻道,以利引流,特別是伴感染者,較小囊腫不必開孔。較大囊腫術畢按解剖層次逐層縫合切口。

術後處理

術後患者輔以抗菌抗炎治療,對較大囊腫術後應給予支持治療。合併有其它伴發病患者術後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治療方案。
術後患者面部有輕微水腫反應,但疼痛輕,可不必給予止痛劑治療,對個別不能耐受反應較重者,給予去痛片一次0.5~1g,症狀可改善。對面部切口術後用He-Ne雷射30mW,1天1次局部照射(照射時注意保護患者雙眼),一次15~20分鐘,可幫助減輕水腫、疼痛等,並有抗炎功能,對手術創面恢復癒合非常有利。
術後患者保持口腔清潔,可用複方硼砂溶液、雅仕潔口劑每天含漱數次。對身體較差及上頜竇術式治療後應在術後輔助藥物治療的同時加強營養攝入,以利身體早日康復。上頜竇根治術做鼻腔開孔引流患者如有感染應進行無菌沖洗,並注意引流口堵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