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前庭囊腫

鼻前庭囊腫

鼻前庭囊腫(Nasal Vestibuler Cyst)系位於鼻前庭底部皮膚下、上頜骨牙槽突淺面軟組織內的囊腫。可分為瀦留囊腫和從胚胎期殘留上皮發展而來的球頜突囊腫。鼻前庭囊腫發生於鼻前庭底部皮下,梨狀孔之前外方,上頜骨牙槽突淺面軟組織內。中年女性患病較多,發病年令多在30-50歲。

基本信息

簡介

鼻前庭囊腫(NasalVestibulerCyst)系位於鼻前庭底部皮膚下、上頜骨牙槽突淺面軟組織內的囊腫。生長緩慢,早期多無症狀,待囊腫長大,一側鼻翼附著處、鼻前庭內或梨狀孔緣前外方隆起。局部有膨脹感。如繼發感染,引起腫物增大及疼痛。局部檢查及口腔前庭和鼻前庭雙指聯合觸診有助於診斷。治療為手術切除。

臨床表現

1.大者可有同側鼻腔呼吸受阻,鼻內或上唇發脹。

2.一側鼻翼附著處隆起,觸及彈性而柔軟的腫塊。

3. 合併感染則囊腫迅速增大,局部疼痛明顯

致病原因及發病機制

目前主要學說仍為腺體瀦留學說和面裂學說。因許多學者認為其來自球狀突與上頜突融合部,理論上與球上頜突或唇齶裂囊腫相符,故亦曾將其稱之為球頜突囊腫。
鼻前庭囊腫為面裂囊腫的一種。所謂面裂囊腫,系指發生於鼻及鼻周軟組織、骨組織或骨孔內的各種先天性囊腫。關於其發生原因,目前主要有兩種學說:腺體瀦留學說和面裂學說,以後者占主導。

症狀體徵

早期無自覺症狀。囊腫長大後,一側鼻翼附著處隆起,同側可出現鼻塞,鼻內及上唇脹痛,咀嚼時尤甚。偶見上頜部或額部有反射性疼痛。若並發感染,囊腫迅速增大,局部疼痛尤甚。

病因

1、腺體瀦留 鼻腔底黏膜腺腺管阻塞,腺體分泌物瀦留並逐漸增多形成囊腫,故亦稱瀦留囊腫。

2、先天性異常 胚胎期球狀突和上頜突融和部殘留或迷走的上皮細胞發展而成囊腫。古亦稱球頜突囊腫。

病理生理

囊腫包囊由結締組織構成,其中含有彈性纖維和許多網狀血管。囊腫內膜覆有柱狀、立方形或鱗狀等不同類型的表皮細胞,在表皮細胞內有很多杯狀細胞。囊內含有黃色或棕色、粘液性或漿液性液體,若發生感染則呈膿性。囊腫呈圓形,大小不一,骨壁受壓吸收,形成圓形凹陷。

診斷檢查

鼻前庭囊腫症狀表現
鼻鏡檢查可見鼻腔底的外側方、皮膚與黏膜交界處半圓形隆起。在無菌條件下穿刺時,可抽出透明或斗透明的粘液性或漿液性液體。抽吸後囊腫縮小,但不久又復隆起。

1.囊腫生長緩慢,初期無症狀。

2.囊腫長大,漸出現單側鼻翼附著處隆起,同側鼻塞,鼻內及上唇局部脹痛,合併感染時疼痛加重。

3.檢查:一傭鼻翼附著處隆起,鼻底外側方,皮膚與黏膜交界處呈半圓形隆起,觸之柔軟有波動感。

4.囊腫穿刺:抽出半透明狀黃色液體。

5Ⅹ線拍片:在梨狀孔底部,可見一淺淡而均勻的局限性陰影,周圍組織無病變。

診斷依據

1.胚胎期面頰接合處殘留上皮而形成,發生於鼻翼附著部,梨狀孔前下外方,上頜牙槽突上。

2.囊腫長大可引起鼻塞,局部發脹,偶有上頜部、額、眶內放射性疼痛。

3.囊腫較小時,僅見鼻前庭外下方輕微隆起。大的囊腫使鼻前庭底部明顯膨隆,鼻唇溝消失,鼻翼根部及上唇底部隆起。

4.囊腫柔韌而有彈性和波動。

5.X線攝片顯示梨狀孔底部外側均勻的圓形陰影,超聲檢查可助診斷。

診斷鑑別

典型症狀

單側鼻前庭底部緩慢增大腫物,可觸及柔軟而有彈性、有波動感、可移動的無痛性半球形囊性腫塊。穿刺可抽出透明、半透明或渾濁如蜂蜜樣液體,大多無膽固醇結晶。CT檢查可見梨狀孔底部局限性類圓形軟組織影,無骨質破壞。

鑑別疾病

鼻部牙源性囊腫
鼻前庭囊腫與鼻部牙源性囊腫的鑑別診斷
鼻前庭囊腫 牙源性囊腫
致病原因 胚胎髮育異常或腺體瀦留 牙畸形發育或深度齲齒所致
好發部位 鼻前庭底部或鼻翼根部 上頜骨內或上頜竇內或上頜牙牙根部
一般檢查 鼻前庭、鼻翼根部等處隆起,牙齒齊全 面頰部隆起,有缺牙或齲齒
囊腫穿刺 囊液呈黃色、棕黃色或琥珀色;其中大多不含膽固醇 囊液呈薑黃色、醬色、黑或黃褐色,含有膽固醇結晶
影像學檢查 無骨質破壞,與牙齒無關 上頜竇底壁可被推移,骨質被吸收破壞,可囊內含牙

治療

鼻前庭囊腫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取唇齦溝切口進入,剝離囊腫,以徹底切除囊腫壁為原則 。較小術腔可曠置,任健康肉生長填充。較大術較大術腔可用凡士紗條填充,從鼻腔引出,逐步抽撤;或周圍組織如脂肪填充。

雷射手術

較小單純鼻前庭囊腫用雷射於囊腫頂部切開2mm,用止血鉗經切口伸入囊內,鉗夾囊壁向切口外牽拉。同時用另一把蚊式鉗經側面進入做囊壁與正常組織的鈍性分離,即很容易取出。如囊壁已破,先排盡囊內容物後,再鉗取出整個囊壁。手術分離除用常規方法外可用雷射分離,其操作程式及運用方式與常規手術相同。

較大囊腫行唇齦溝做一靠近中線的橫切口,用CO2雷射(使用功率5~10W,或依囊腫體積隨時調節雷射功率)逐層切開組織,並向梨狀孔方向分離軟組織,暴露囊壁加以分離,如囊壁與鼻前庭皮膚粘連甚緊,不易分離,而且強行分離易致皮膚破裂穿孔時,可用CO2雷射聚焦汽化囊壁,汽化深度0.5mm。雷射手術分離囊壁有多種方法,若囊腫體積較大,與周圍組織粘連及正常組織薄弱,不易分離者,在排盡囊內容物後用雷射汽化、炭化整個囊壁,深度可達1mm。手術能完整分離者要徹底分離。切除完畢,囊腔應縫合,不留死腔,按解剖層次逐層縫合。術後7~10天拆線。

術後處理

術後原則上給予抗菌消炎治療1周,尤其是伴發感染性囊腫。肌注、靜滴或口服多簇維生素或支持治療。

術後可用He-Ne雷射照射局部,常用功率30mW,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鐘,7~10天一療程。無繼發感染配合He-Ne雷射照射,可不用抗菌素

保持口腔清潔衛生,用複方硼砂漱口液,或雅仕潔口劑等每天含漱數次。行口腔內刷牙,注意保護創面不受損傷,以免形成傷口撕裂。

保健貼士

鼻前庭囊腫發生於鼻前庭底部皮下,梨狀孔之前外方,上頜骨牙槽突 淺面軟組織內。

1、大者可有同側鼻腔呼吸受阻,鼻內或上唇發脹。

2、一側鼻翼附著處隆起,觸及彈性而柔軟的腫塊。

3、合併感染則囊腫迅速增大,局部疼痛明顯。

專家提示

該病為瀦留囊腫或從胚胎期面突接合處殘留的表皮細胞發展而來。手術經齦唇溝進路完整切除囊腫,可徹底治癒,避免復發。

疾病危害

鼻前庭囊腫緩慢增大可引起病側鼻塞。繼發感染可引起局部疼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