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周囊腫

尖周囊腫是由上皮襯裡,充滿液體、被肉芽組織包繞的尖周病變。囊壁內層為完全或不完全的上皮襯裡,外層為緻密的纖維結締組織包繞,囊腔中充滿囊液,含豐富的膽固醇結晶。囊腫增大時周圍骨質壓迫性吸收,壓迫鄰牙致牙根吸收。 根尖部的肉芽腫,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牙周膜內的上皮殘餘增生,增生的上皮團塊中央發生變性與液化,周圍組織不斷滲出,逐漸形成囊腫,因圍繞牙根端周圍,故亦稱為根尖周囊腫。

疾病介紹

尖周囊腫是由上皮襯裡,充滿液體、被肉芽組織包繞的尖周病變。囊壁內層為完全或不完全的上皮襯裡,外層為緻密的纖維結締組織包繞,囊腔中充滿囊液,含豐富的膽固醇結晶。囊腫增大時周圍骨質壓迫性吸收,壓迫鄰牙致牙根吸收。
通常無自覺症狀,囊腫增大使頜骨壁變薄、隆起,捫診有桌球樣感。牙髓無活力,x線片顯示尖周有邊界清楚,輪廓分明的骨質稀疏區,周圍有明顯白線條。囊腫破潰感染可形成竇道。
尖周肉芽腫,尖周膿腫和尖周囊腫三者之間聯繫密切,可相互轉變,有著移行的關係。
急、慢性尖周炎均可成為病灶,但牙齒一旦治癒,病灶隨之被消除。

病理

根尖部的肉芽腫,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牙周膜內的上皮殘餘增生,增生的上皮團塊中央發生變性與液化,周圍組織不斷滲出,逐漸形成囊腫,因圍繞牙根端周圍,故亦稱為根尖周囊腫。

臨床表現

多見於前牙區,該區常有殘冠、殘根或死髓牙,囊腫較小時常不易被發現,多數由於拍攝X線牙片時偶然發現;較大的囊腫可使唇頰側骨壁受壓變薄膨隆,捫及桌球感;少數可在其根尖區黏膜上出現竇道口,X線檢查可見根尖區有圓形或卵圓形的均勻透射陰影,一般小於2.0cm,邊緣整齊,周圍可見明顯的白色阻射影,病源牙牙根突入囊腔中,其牙周膜及骨硬板影像消失;鄰牙可被推移位;當囊腫較大時,鄰牙牙根也可突入囊腔中。

診斷

根據X線的典型表現,加上患牙多為殘冠、殘根或變色死髓牙等多可作出診斷。

治療

手術完整刮除為其根治方法。採用口內入路,局麻下於口內前庭溝處根端的牙齦上作弧形或八字切口,切透黏骨膜,翻開黏骨膜瓣後鑿除或用骨鉗咬除部分囊腫表面牙槽骨,顯露囊壁,完整剝離出囊腫;如囊腫較大可在剝離出部分囊壁時,抽出部分囊液後繼續剝離剩餘部分囊壁,完整摘除之。病牙如無保留價值時可同時拔除;如能保留,則應同時作根管治療並切除根尖,作倒充填。根尖周囊腫刮除術。切口通常採用:

1.弧形切口

主要適用於病變範圍小,病牙可保有效留者,但需作根管治療根尖切除術

2.梯形切口

適用於病牙不能保留,病變較大的頜骨囊腫。囊腫與上頜竇穿通或上頜竇本身有炎症時,則應同時作上頜竇根治術,將囊壁與上頜竇整個黏膜一併刮除,填入碘仿紗條,並行下鼻道開窗術。碘仿紗條引出,口腔切口嚴密縫合,填塞紗條在3~5天內抽出完畢,每次剪除一段,直至完全抽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