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病

根尖周病是指局限於牙根尖的牙骨質、根尖周圍的牙周膜和牙槽骨等尖周組織的疾病。

基本信息

病因

1.感染
最常見的感染來自牙髓病,其次是牙周病通過根尖孔、側副根管及牙本質小管而繼發,血源性感染比較少見。
現代認為,尖周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以厭氧菌為主體的混合感染,產黑色素類桿菌是急性尖周炎的主要病源菌。細菌內毒素是慢性尖周炎的致炎因子,更是尖周肉芽腫的主要致病因素。
2.創傷
牙齒遭受外力,如打擊、碰撞、跌倒等,可致牙體硬組織、牙周組織及尖周組織損傷。
咬硬物、如咬到飯內的砂子、咬核桃、咬瓶蓋子等,創傷性咬合均可導致尖周損害。
3.腫瘤
波及尖周損害的腫瘤有鱗癌、肺癌及乳腺癌轉移、頜骨肉瘤、骨髓瘤和造釉細胞瘤。
4.牙源性因素
牙髓及根管封藥過量,根管器械穿出根尖,正畸用力不當、快速分離牙齒、拔牙不慎傷鄰牙等均能引起尖周損傷。

臨床表現

(一)急性尖周炎(acuteapicalperiodontitis)
急性尖周炎的病理解剖特徵是根尖周滲出物的積累、轉化和擴散或吸收,除某些外傷而致的急性尖周炎外,牙髓多已壞死。按炎症的發展過程又可分為:
1.急性漿液性尖周炎(acuteserousapicalperiodontitis)
早期根尖部牙周膜內充血、血管擴張、血漿滲出、組織水腫及炎細胞浸潤。此時因根尖部壓力使牙齒向外移行,患者感覺牙齒伸長,患牙早接觸,咬合不適或輕微咬合痛,患牙用力咬緊時由於根尖部血液被擠向四周症狀暫時緩解。這時,根尖部的牙骨質和牙槽骨無明顯改變。
隨著病變的發展,血液淤積增多,組織水腫明顯,血管破裂出血,使尖周膜腔內壓力顯著增高,患牙伸長感加重,輕度鬆動,不敢對牙合,並有持續性自發痛,能定位。檢查時叩診劇痛,根尖部牙齦輕度紅腫、壓痛。
2.急性化膿性尖周炎(acutesuppurativeapicalperiodontitis)
可由急性漿液性尖周炎繼續發展而來,也可由慢性尖周炎急性發作而引起。表現為根尖周牙周膜破壞溶解,膿液積聚,膿腫周圍有顯著的炎細胞浸潤和骨吸收。故又稱為急性根尖膿腫急性牙槽膿腫
積聚在根尖部的膿液常沿阻力小的部位排出,排膿途徑有:
(1)膿液經根尖孔進入髓腔,若打通根管排膿通道,是比較理想的引流方式。
(2)膿液經牙周間隙引流。這種方式引流阻力較大,而且對牙周組織損壞太大。
(3)膿液經骨髓擴散,甚至穿破頜骨骨密質板,形成骨膜下膿腫,由於骨膜與骨面剝離疼痛極為劇烈。若骨膜被溶解,便形成黏膜或皮下膿腫。破潰後形成齦竇道或皮膚竇道,轉為慢性尖周炎。
由於牙根長短和根尖解剖部位不同,排膿途徑各不相同,形成竇道的部位亦各不同。上頜中切牙的牙槽突很低而牙根長時,膿液穿通鼻腔底;上頜側切牙根尖常偏向舌側,膿液可穿破齶側骨板而形成齶側膿腫;上頜後牙牙根與上頜竇底部接近,有時膿液可穿入上頜竇;上頜磨牙齶根膿腫,甚至可由骨膜下向後擴展到軟齶;而下頜切牙可引起頦部腫脹;下頜磨牙根較長時,膿液在頜舌骨肌附麗下,向口底軟組織擴散,引起嚴重口底蜂窩組織炎,頜骨骨髓炎,偶可導致海綿竇血栓
膿液進入骨髓腔時,疼痛非常劇烈,呈持續性、搏動性,患牙鬆動嚴重,觸、叩痛明顯、齦及面部腫脹,根端紅腫壓痛,牙伸長感,不敢對牙合,頭痛,體溫升高,煩燥,痛苦面容,所屬淋巴結腫大、壓痛。形成黏膜下膿腫後,由於頜骨內部壓力降低,疼痛明顯減輕,但軟組織水腫仍明顯。若未切開引流,則自行破潰流膿。從炎症開始至形成黏膜下膿腫約3-5日。
(二)慢性尖周炎(chronicapicalperiodontitis)
慢性尖周炎的病理解剖特徵是尖周組織增殖性炎症變化,即纖維和肉牙組織的形成,以及牙周膜間隙形態改變。
1.尖周肉牙腫(periapicalgranuloma)
尖周病變區骨組織破壞,被肉芽組織所替代。肉芽組織中有淋巴細胞、漿細胞、世噬細胞和少量嗜中性白細胞浸潤,並有纖維細胞和毛細血管增生。肉芽組織的周圍常有纖維性被膜及呈條索狀或網狀上皮增殖。尖周肉芽腫大小和形式不一,拔牙時往往連同牙根尖一同拔出。x線片顯示尖周有邊界清晰的圓形或橢圓形稀疏區。患者一般無自覺症狀,有時感咀嚼不適,咬合無力,叩診時有異樣感,牙可變色,牙髓活力試驗陰性,根尖肉芽腫可維持較長時間相對穩定。
2.尖周膿腫或慢性牙槽膿腫(chronicperiapicalabscess,chronicalveolorabscess)
是局限於尖周區的慢性化膿性炎症。膿液中主要是多形核白細胞和單核細胞,周圍有密集的淋巴細胞和漿細胞。
尖周膿腫可穿過牙槽骨及黏膜形成牙齦竇道,或穿通皮膚形成皮膚竇道。一般無自覺症狀,叩診時有輕微疼痛,有反覆腫脹史,x線片顯示周有邊界不整齊的彌散性稀疏區。
3.尖周囊腫 (periapicalcyst)
尖周囊腫是由上皮襯裡,充滿液體、被肉芽組織包繞的尖周病變。囊壁內層為完全或不完全的上皮襯裡,外層為緻密的纖維結締組織包繞,囊腔中充滿囊液,含豐富的膽固醇結晶。囊腫增大時周圍骨質壓迫性吸收,壓迫鄰牙致牙根吸收。
通常無自覺症狀,囊腫增大使頜骨壁變薄、隆起,捫診有桌球樣感。牙髓無活力,x線片顯示尖周有邊界清楚,輪廓分明的骨質稀疏區,周圍有明顯白線條。囊腫破潰感染可形成竇道。
尖周肉芽腫,尖周膿腫和尖周囊腫三者之間聯繫密切,可相互轉變,有著移行的關係。
急、慢性尖周炎均可成為病灶,但牙齒一旦治癒,病灶隨之被消除。
4.緻密性骨炎(condenseosteitis)]
是尖周組織受到輕微、緩和、長時間慢性刺激後產生的骨質增生反應。x線片顯示根尖部局限性的不透射影像。無自覺症狀、勿需治療。

治療原則

(一)應急處理
根尖部急性炎症的外置,是一種應急臨時性措施,主要是緩解疼痛及消除腫脹,待轉為慢性炎症後再作常規治療。應急治療的關鍵是掌握病變發展階段,病變程度。
1.髓腔開放引流
急性尖周炎死髓,無論是漿液期或是化膿期,主要矛盾集中在根尖滲出物或膿液的積聚與擴散,理想的引流方式是人工通髓腔引流通道,打通根尖孔,使滲出液或膿液通過根管得以引流,以緩解根尖部壓力,解除疼痛。為了不讓食物雜質堵塞引流通道,洞內放一碘酊球開放。
2.切開排膿
炎症4-5天,主要針對骨膜下或黏膜下膿腫,切排與根管開放可同時進行。切開的位置正對膿腫,與前庭溝平行方向。
3.按撫治療
對根管外傷、封藥化學性刺激及根管不良充填引起的急性尖周炎,何考慮去除根管內容,物,封消炎鎮痛藥物按抗數日,待急性期過後再常規治療,以避免外界污染或再感染。
4.調牙合磨改
急性尖周炎活髓,處理應慎重。由創傷引起的,通過調牙合磨改以消除創傷性咬合,即可治癒。因根尖孔大牙髓炎引起的急性尖周炎,可在麻醉下予以去髓。調牙合磨改是死髓牙治療的常規措施,一方面減輕功能得以休息,促進癒合;另一方面可減少縱折機會。
5.消炎止痛
口服或注射抗生素藥物或止痛藥物,局部封閉、理療、針灸、中草藥貼付等。
6.急性期拔牙
無保留價值或重要病灶牙可以果斷拔除患牙,通過牙槽窩引流。但複雜性拔牙易引起炎症擴散,應先保守治療後拔牙。
(二)根管治療術
根管治療術是治療牙髓壞死、壞疸或尖周病的一種方法,通過清除根管內的壞死或壞疸物質,進行適當的消毒,並根管充填去除不良刺激,促進尖周病變癒合。
根管治療術一般分為三個步驟,即髓腔預備,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

鑑別診斷

需要對根尖周病本身進行鑑別,包括根尖周膿腫根尖周肉芽腫及根尖周囊腫之間的鑑別。診斷除了根據病史和檢查特徵外,主要依靠X線。膿腫型在X線上顯示根尖投射區邊界不清楚,形狀不規則,投射區周圍骨質疏鬆呈雲霧狀 肉芽腫型在X線上的特點是根尖部有一圓形或橢圓投射區,邊界清晰,周圍骨質正常或緻密,病變範圍較小。囊腫型在X線片上可見較大的圓形投射區,邊界清楚,周圍骨質緻密呈清楚的阻射白線。

根尖周病的危害

根尖周炎對身體的危害除了表現為類似牙髓病疼痛引起的的危害之外,還有一系列因炎症利感染引起的其它方面的危害。
其感染源可通過感染部位的血管進入血液循環而影響全身、形成苗血症或病灶感染:細菌進入血液後對患有風濕性心臟病的患者、可使心臟病加重;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可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引起全身不適;對體弱和抵抗力較低的患者,可導致長期發熱;如果在急性期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炎症可繼續發展並擴散至頜骨、可形成頜骨骨髓炎。

視根尖膿腫擴散途徑的不同,還可形成皮瘺上頜竇瘺口底蜂窩組織炎、甚至形成極危險的海綿竇栓塞等嚴重併發症。

預防

齲齒是發生根尖周病的主要原因。除了要及時到醫院檢查外,平時還要有好的生活習慣。預防牙病最重要的就是堅持每天的牙齒清潔:正確地刷牙,應採取上下豎刷牙法,早晚刷牙,每個牙面刷8-10次;飯後漱口;使用牙線清潔相鄰的牙齒間隙;每月換一支新牙刷;每3個月看一次牙醫,有病治病,無病預防;注意含氟牙膏的用量(尤其是兒童),一般豌豆大小即可;刷牙力度適當,所使用的牙刷如出現刷毛外翻就應更換;如沒有牙周疾病可每年到牙科洗一次牙,應到具備良好消毒設施的牙科看牙,以免感染上B肝愛滋病;另外,注意少喝碳酸飲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