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人

煎餅人

煎餅人,隨著網路和各種信息渠道的發展,很多人都力求在各個不同領域都至少獲得一些基本的操作知識,他們就是所謂的“煎餅人”,他們不再將精力專注於某一個感興趣的領域,而是讓自己的關注點淺淺地散布在一個很大的範圍。由此新一代的“煎餅人” 就真的成諺語裡說的“門門通,門門松”了。

主要特徵

煎餅人煎餅人

1、上中學的時候,我們學過一句英語

諺語“Jack of all trades, master of none”,說的是Jack這個孩子什麼都懂一點,但每樣都不精通。老師教育我們說做事情要專注,要刨根究底,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誰知到了偉大的 21世紀,Jack小朋友又跑出來了,而且同伴還不少呢。

2、隨著網路和各種信息渠道的發展,很多人都力求在各個不同領域都至少獲得一些基本的操作知識。他們就是所謂的“煎餅人”,他們不再將精力專注於某一個感興趣的領域,而是讓自己的關注點淺淺地散布在一個很大的範圍。

3、在當前這個即時資訊時代,“煎餅人”這個詞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是一個

貶義詞。在幾秒內獲得稀缺信息的能力可能是社會發展積極的一方面,但同時也會讓一些人不願意深究某一個感興趣的主題。結果這一代信息過量的“煎餅人”可能會對流行文化過分沉迷,而對人類歷史的更廣泛領域卻鮮有興致。

文化壞境

1、現代社會信息量成幾何級數增長,尤其是網際網路上,各種各樣的信息讓人眼花繚亂。想查什麼信息,google或者baidu一下,刷的就會有成千上萬的網頁蹦出來。超級便利。 這使得人們多少喪失了思考的能力,動動手指就可以知道答案,不需要大量閱讀或者深入思考。結果就是,能夠靜下心來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沉下心來思考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人也就變得越來越浮躁。

2、塔夫茨大學的心理學家瑪雅妮·沃爾夫寫了一本《普魯斯特與魷魚:閱讀思維的科學與故事》,她說將“效率”和“直接”置於一切之上的新閱讀風格,或會降低進行深度閱讀的能力。印刷術令閱讀長且複雜的作品成為家常之事,如今的網際網路技術下的網路閱讀時,人們更像是一種純粹的信息解碼器,而人類所具有的對文字的理解力、心無旁騖地深度閱讀時所產生的豐富的聯想,在很大程度上都流失掉了。

3、但是做“煎餅人”也有一個優勢, 就是在處理複雜問題時, 因為知識面廣闊, 可以很快地判斷各種信息而接近關鍵點, 最終找出適合各方的解決方法。

網友點評

@流連風景:今天看到一個詞:煎餅人,是指懂的東西挺多,但每樣都只知道一點點,知識就像攤煎餅一樣,分布在一個比較寬泛的領域,卻不深入。我好像就是這樣的人哎,還是張微縮煎餅,連寬泛都沒沾著。唉!

@木慕:我也像個煎餅人,不過閱讀層次總是從低級走向成熟的,積累一定量之後會尋求高效率和更加有成效的方法。某種意義上是量的積累會引發質的變化。

@阿基稻徳:“我是個煎餅人,最不容易成功了。”“為什麼要成功啊~其實只要能幸福地過日子就好了啊。”

@羅鑫·Lassie:說我們煎餅人沒有毅力、沒有深度、沒有什麼什麼,你們那是羨慕嫉妒恨,我們知道的都是常識好不好......

@詹姆斯1949:全才通才專才各有優勢,需要的是學研歸於實用,敢於想像敢於首創,讓知識用在創造價值上。

@鑽石貔貅:我就是薄餅人,我認為這樣的人在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中更具有創新能力。

相關文章

這幾天網上熱傳一首號稱是杜甫寫的《蜀中吟》,其中有四句“藥囊作枕夢桃李, 家書久斷攪腸剛。鑫伶來舞正三更,狂歌一曲競雄強”,據說是“藏頭又藏尾”,暗含了近來熱議的兩大熱點案件,杜甫也就成了“千年預言大師”。這詩寫得像模像樣,還煞有介事地說乃是記述了杜甫在蜀中的一段行旅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故園的思念云云。夜來無事,細細翻檢了《杜工部集》,不出意料地沒有這首詩。回頭再看網上轉發得很熱鬧,卻似乎並無人在乎此詩是真是假。也許在眾人眼裡,轉發只是表明一種態度一種感情而已,管它是杜甫的還是杜撰的,倘拿來之前一定要先來考證個來龍去脈是非真假,未免太累也太冬烘氣了。

聯想到前幾天參加某單位的一場招聘面試。一個知名大學的畢業生,各方面都很不錯,問到有什麼愛好,答曰“閱讀”。問愛看哪些書,答:古典文學,還特意補充了一句,看的可都是原著。當下不禁啞然,所謂古典文學,自然是古人創作的詩文,哪還有不是“原著”的“古典文學”?不過我理解他的意思,現在人看的“古典文學”,大多是“講壇”、“戲說”、“白話”、“導讀”之類,因此,看文言文寫的“原著”,是值得拿出來一說的。

我想,這裡不僅僅是閱讀的難易問題,更在於一個“效率”問題。古代人可以牛皮哄哄地說什麼“半部《論語》治天下”,放在當下,要是唯讀半部《論語》,哪怕背得再滾瓜爛熟,別說治天下,連自己也養不活。現在的年輕人,要讀的書太多太多了,專業要學好,經濟、法律、文學、歷史要會點皮毛,時尚的潮流要跟上,英語要過六級,千頭萬緒,不“多快好省”怎么行?於是,世上有了一批人,他們幫你把書讀好,然後歸納成一二三四、甲乙丙丁、ABCD,簡單、清楚、好記,說不定還有趣,你只要發揚“拿來主義”,把一二三四、甲乙丙丁、ABCD搬過來,就等於學習、思考過了。看什麼《論語》呢,看于丹《論語心得》不就行了?一天抵得上人家一年,豈不是好?說句笑話,這就像相親大會,職業、學歷、收入、長相、家庭情況、性格脾氣,一條條全列得清清楚楚,主題明確,目標簡單,省下了多少旁敲側擊、猜疑擔心、輾轉反側、山重水複的繁文縟節。相親大會為什麼會火爆,沒別的原因,兩個字:效率。

生活正變得越來越快,相應的,生活也變得簡單而有效率起來,認路有GPS系統,查資料有搜尋引擎,旅遊有各種“攻略”,照相有傻瓜相機,連作詩也有寫詩軟體,即使是成功,也有勵志書來告訴你如此這般即可簡單複製。當世界開始被電子產品充斥成為一個完全信息社會的時候,許多需要思考的事情似乎都可以用工具來解決了。

在這樣的慣性下,我們變得懶于思考,不善思考,不想思考,要做的,只是內事不知問百度,外事不知問Google,在一堆信息中做簡單的篩選,或者,如尼采說的讓自己的頭腦成為別人的跑馬場。我們都成了傳說中的“煎餅人”,又薄又大,關注點淺淺地散布在一個很大的範圍,只求泛泛地掌握,不強求深度了解,十八般武藝樣樣全懂,卻又是樣樣稀鬆。於是往往似懂非懂,人云亦云,為潮流所裹挾,前些時的“搶鹽風波”就是一個例證。日本學者大前研一把這種現象稱之為“低智商社會”,說的雖是日本的事,也不免有點危言聳聽,卻值得我們沉思,並警惕。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2年03月

銳詞報
手機報IN詞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

互動百科與卓望信息結成百科知識類內容資源唯一合作夥伴關係,由互動百科向中國移動手機報用戶提供新鮮、趣味的網路銳詞 ,與中移動手機報共同打造新傳媒。

2012年03月IN辭彙總| 計算機皮膚病 | 溜溜球效應 | 近親式就業 | 文商 | 她力量 | 醬油課 | 試用期倦怠 | 換城消費 | 硬碟族 | 無影燈效應 | 最後效應 | 性格測評師 | 感情路徑依賴 | 無意失聰 | 隱蔽青年 | 糖癮 | 首席隱私官 | 煎餅人 | 微留學 | 27歲定律 | 娃娃相親會 | 空巢憂鬱症|表揚後遺症| 睡眠微環境 |20%謊言| 吊絲 | 陌生人社會| 隱性飢餓 |恐聚族 |長跑周 |學歷通脹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