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欖根

烏欖根

烏欖根為橄欖科植物烏欖Canarium pimela Leenh.的根,具有止血、祛風濕、舒筋絡等功效。 【功能主治】《嶺南採藥錄》:"治內傷吐血、咳嗽,以之和豬精肉煎湯服。奇數羽狀複葉互生,長30-65cm;小葉15-21枚,革質,長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5-15cm,寬3.5-7cm,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偏斜,全緣,上面有光澤,無毛,下面平滑;網脈兩面均明顯。核果卵形至橢圓形,略呈三角形,長3.5-4.5cm,寬1.5-2cm,成熟時紫黑色,表面平滑,核木質,兩端鈍,內有種子1-2顆;不肯定適度退化。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40-1280m的平原、丘陵、山地雜木林中,常有栽培。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烏欖根 (《嶺南採藥錄》) 【來源】橄欖科植物烏欖的根。 【功用主治】《嶺南採藥錄》:"治內傷吐血、咳嗽,以之和豬精肉煎湯服。" 《*辭典》:烏欖根 【出處】《嶺南採藥錄》 【拼音】 Wū Lǎn Gēn 【來源】橄欖科植物烏欖的根。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烏欖"條。 【功能主治】《嶺南採藥錄》:"治內傷吐血、咳嗽,以之和豬精肉煎湯服。" 【摘錄】《*辭典》 《中華本草》:烏欖根 【出處】出自《嶺南採藥錄》 【拼音】 Wū Lǎn Gēn 【英語】 Root of Black Canarytree 【來源】藥材基源:為橄欖科植物烏欖Canarium pimela Leenh.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narium pimela Leenh.[Pimela nigra Lour.;Canarium pimela Koenig]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烏欖 常綠大喬木,高10-16m。有膠粘性芳香的樹脂。樹皮灰褐色,平滑;小枝褐綠色,無毛。奇數羽狀複葉互生,長30-65cm;小葉15-21枚,革質,長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5-15cm,寬3.5-7cm,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偏斜,全緣,上面有光澤,無毛,下面平滑;網脈兩面均明顯。花兩性或單性花與兩性花共存;花序腋生,為疏散的聚傘圓錐花序,長於複葉;萼杯狀,3-5裂,在雄花中長約2.5mm,在雌花中長3.5-4mm;花瓣在雌花中長約8mm;雄蕊6,著生於花盤邊緣,長不超過花冠;雌蕊無毛,在雄花中不存在,子房上位,通常3室。核果卵形至橢圓形,略呈三角形,長3.5-4.5cm,寬1.5-2cm,成熟時紫黑色,表面平滑,核木質,兩端鈍,內有種子1-2顆;不肯定適度退化。花期4-5月,果期5-11月。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40-1280m的平原、丘陵、山地雜木林中,常有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性味】淡;澀;平 【歸經】肺經 【功能主治】止血;祛風濕;舒筋絡。主內傷吐血;風濕痹痛;腰腿疼痛;;手足麻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嶺南採藥錄》:治內傷吐血、咳嗽,以之和豬精肉煎湯服。 【摘錄】《中華本草》

烏欖根烏欖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