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對儒術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較為偏激。被後世尊稱為亞聖。其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完成。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遊歷於齊、宋、滕、魏、魯等諸國,希望追隨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前後歷時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而沒有得到實行。最後他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基本信息

詳細解釋

原文

莊暴見孟子,曰:“暴見於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他日,見於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 曰:“可得聞與?”

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人。”

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眾。”

“臣請為王言樂: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yuè)之音,舉疾首蹙頞(è)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注釋

1.莊暴:人名,齊國大臣,即下文提到的的莊子。

2.見(xiàn)於王:被齊王召見或朝見齊王。

3.樂(yuè):《說文》:“五聲八音總名。”《易》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禮記·樂記》:“先王之所以飾喜也”“天地之和”“德之華也”。可見,古代的樂是為了身心合德而作。音樂是道德感情的心聲,也是回歸天地萬物和諧境界的途徑。

4.庶幾:差不多。朱熹《集注》云:“近辭也,言近於。”,這裡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

5.變乎色:改變了臉色。朱熹《集注》云:“變色者,慚其好之不正也。”趙注則說是宣王惱怒莊暴把他“好樂”的事告訴孟子。

6.直:不過、僅僅。

7.獨樂樂:獨自欣賞音樂的快樂。前一個“樂(yuè)”,名詞用如動詞,指欣賞音樂;後一個“樂(lè)”,名詞,快樂,樂趣。

8.鐘鼓之聲,管龠之音:這裡泛指音樂。

9.舉:皆、都。

10.疾首蹙頞(cù è):疾,《說文》:“病也。”蹙,《說文新附》:“迫也。”引申為聚也。趙注云:“疾首,頭痛也;蹙 ,愁貌。”王夫之《四書稗疏》云:“疾首者蓬頭不理,低垂喪氣,若病之容耳。”頞,《說文》:“鼻莖也。”

11.極:《說文》:“棟也。”《通訓定聲》按:在屋之正中至高處。引申為極致,極端。

12.田獵:在野外打獵。在春秋戰國時代,這是一項帶有軍事訓練性質的活動。由於它要發動百姓驅趕野獸,各級地方官員都要準備物資和親自參與,所以古人主張應該在農閒時候有節制地舉行,以免擾亂正常的主產秩序。

13.旄:旄,《說文》:“幢也。”通“毛”。古代用氂尾裝飾的旗子,這種旗子為前軍所持,故曰“前旄”。

14.諸:相當於“之乎”,“之”是代詞,代之前的“王嘗語莊子以好樂”。“乎”是疑問語氣詞,相當於“嗎”

譯文

莊暴進見孟子,說:“我朝見大王,大王和我談論喜好音樂的事,我沒有話應答。”

接著問道:“喜好音樂怎么樣啊?”

孟子說,“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樂,那齊國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錯了!”

幾天后,孟子在進見宣王時問道:“大王曾經和莊子談論過愛好音樂,有這回事嗎?”

宣王臉色一變,不好意思地說:“我並不是喜好先王清靜典雅的音樂,只不過喜好當下世俗流行的音樂罷了。

孟子說,“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樂,那齊國恐怕就治理很不錯了!在這件事上,現在的俗樂與古代的雅樂差不多。”

宣王說:“能讓我知道是什麼道理嗎?”

孟子說:“獨自娛樂的快樂,和人一起娛樂的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

宣王說:“不如與他人一起娛樂更快樂。”

孟子說:“和少數人一起娛樂的快樂,與和多數人一起娛樂的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

宣王說:“不如與多數人一起娛樂更快樂。”

孟子說,“那就讓我來為大王講講娛樂的道理吧!假如大王在奏樂,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吹蕭奏笛的音聲,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訴苦說:‘我們大王喜好音樂,為什麼要使我們這般窮困呢?父親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和妻兒分離流散。’假如大王在圍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喧囂,見到旗幟的華麗,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訴苦說:‘我們大王喜好圍獵,為什麼要使我們這般窮困呢,父親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和妻兒分離流散。’這沒有別的原因,是由於不和民眾一起娛樂的緣故。“假如大王在奏樂,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吹蕭奏笛的音聲,都眉開眼笑地相互告訴說:‘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樂呢?’假如大王在圍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喧囂,見到旗幟的華麗,都眉開眼笑地相互告訴說:‘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圍獵呢?’這沒有別的原因,是由於和民眾一起娛樂的緣故。君王若能仁慈無私,所喜歡的音樂必然日漸和雅,如和風細雨潤人心田。禮樂天然,出自心田,民之樂即王之樂,天下同此樂,王之有也即民之有,這就是真正天下大同、仁德治世的王道。倘若大王與百姓一起娛樂,共同分享內心的喜悅,那么就會受到天下人的擁戴!”

現在大王能和百姓們同樂,那就可以以王道統一天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