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

世界是平的

《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紀簡史》(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是一本由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所撰寫的暢銷書。書中分析了21世紀初期全球化的過程,主要的論題是“世界正被抹平”,這是一段個人與公司行號透過全球化過程中得到權力的過程。作者分析這種快速的改變是如何透過科技進步與社會協定的交合,並他給予了一些特別的忠告。2006年,美國導演John Jeffcoat拍攝了同名電影。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的

世界變得平坦,是不是迫使我們跑得更快才能擁有一席之地

在《世界是平的》3.0版中,托馬斯·弗里德曼描述了當代世界發生的重大變化。科技和通信領域如閃電般迅速的進步,使全世界的人們可以空前地彼此接近——在印度和中國創造爆炸式增長的財富;挑戰我們中的一些人,比他們更快占領地盤。本書3.0版新增兩章,更新了報告和注釋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均采自作者考察世界各地特別是整個美國中心地帶的見聞,在美國本土,世界的平坦化正在劇烈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在《世界是平的》3.0版一書中,托馬斯·弗里德曼首先展示了“全球化正在滑入扭曲飛行的原因和方式”(羅伯特·萊特),揭開這個世界的神秘面紗,深入淺出地講述複雜的外交政策和經濟問題,為讀者釋疑解惑。作者通過其對複雜外交政策和經濟問題的非凡的解讀能力,解釋了世界的平坦化趨勢是如何在21世紀來臨之時發生的;這個趨勢對於國家、公司、社會和個人而言意味著什麼;政府和組織如何才能接受而且必須接受;為什麼恐怖分子仍然想繼續妄為。由托馬斯·弗里德曼撰寫的《世界是平的》,被認為是全球化的基本讀物,既是成功作品,兩年來穩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同時也招致一些人的不滿。

作者簡介

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L.Friedman)出生於Minneapolis,在1975年於Brandeis大學獲得地中海地區研究的學士學位,1978年他從牛津大學獲得了中東研究的碩士學位。托馬斯·弗里德曼在1981年加入《時代雜誌》,並且在1982年被指派擔任時代派駐貝魯特當地的主任,專事報導中東問題。他獲得2002的普利茲獎(PulitzerPrize)中的評論獎項,這也是他為《紐約時報》所贏得的第三個普利茲獎。他在1995年成為這份報紙的國際事務專欄作家,之前他是華盛頓的經濟事務首席評論員人,在那之前則是白宮的首席評論員。

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出版之前,已經是美國公認最有影響力的新聞工作者。《世界是平的》更奠定他趨勢大師的地位。他的影響力早已不限於美國。他在《紐約時報》每周三、五見報的國際事務專欄,透過其供稿系統,固定被全世界七百多種報紙轉載。轉載之頻之廣,無人能出其右。他太常得獎,如今已是普利茲獎的終身評審。他精通希伯來語阿拉伯語,有五所美國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新聞工作之餘,他也是哈佛大學的客座教授。

圖書目錄

世界是怎么變得平坦的

第一章 當我在睡夢之中

第二章 碾平世界的10大動力

第三章 三重匯合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的

第四章 大整頓

美國與平坦的世界

第五章 美國與自由貿易——李嘉圖的理論是否依然正確

第六章 如何避免平坦化的衝擊——尋找新興中產階級

第七章 必備的知識

第八章 靜悄悄的危機

第九章 這不是演習

開發中國家與平坦的世界

第十章 聖母瓜達魯佩

公司與平坦的世界

第十一章 公司如何應對平坦化

地緣政治與平坦的世界

第十二章 全球化中的本土文化——文化革命即將開始

第十三章 戴爾理論與衝突防範——過去與現在

結論:想像

第十四章 11月9日9月11日

致謝

譯後記

所獲評價

《紐約時報》《商務周刊》亞馬遜圖書排行榜第一名,2005年英國“FT/高盛”財經書大獎得主。

這是比爾·蓋茨推薦的一本書,他說,他說,這是一本所有決策者、企業員工都必須讀的一本書。

所有的MBA都在讀《世界是平的》。——《商業周刊》

全美國的州長、國會議員都在談《世界是平的》,大學校長在畢業典禮上建議,進公司前應該先讀《世界是平的》。有的商學院甚至要求新生來報到前就先讀過《世界是平的》。——《財星》

這是一本令人歡欣鼓舞的關於全球化的著作,非常具有可讀性……偉大著作的標誌之一是它可以讓你從新的角度看事物,托馬斯·弗里德曼顯然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在其具有挑戰性的論述中,他告訴了我們這個嶄新的世界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紐約時報》

這本書展現了弗里德曼深入淺出地分析深奧的經濟現象的才能以及他洞察世界發展潮流的天分……讀起來讓人愛不釋手……弗里德曼對平坦的世界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他的文字把各種不同的人物和潮流展現在讀者面前……我們不知道21世紀的歷史將會怎樣發展,但是這本書無疑會激發起讀者展開豐富的聯想。——《華盛頓郵報

這是一本必讀書,弗里德曼解釋了全球化為什麼以及怎樣產生了偏差。——微軟網路雜誌

作為世界上最好的報紙專欄作家,弗里德曼擁有熟練的技巧,對各種現象進行分析,找出其間的聯繫,並據此得出精練的觀點。通過細緻的描述世界經濟生活中大量的令人驚奇的現象,他為讀者呈現出全球經濟體的發展速度、密切合作和複雜性……對於任何一位想了解下一階段世界平坦化進程將把我們帶到何方的讀者來說,這是一本必讀書。——《獨立報》

我們都在努力了解世界正在發生著什麼……要想知道最有價值的歷史和未來,去問托馬斯?弗里德曼吧!——美國《商業周刊》

弗里德曼知道如何使用生動的畫面和令人信服的分析把艱澀難懂的高科技和金融理論變得通俗易懂,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美國《紐約時報書評周刊》

弗里德曼在書中清晰地分析了全球化的利益和陷阱,其中生動的事例已經使我們記憶了這是一本關於經濟學的著作。弗里德曼專欄的讀者將會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些概念:總之,這本書文字流利,分析透徹、思想深刻,值得隆重推薦。——美國《圖書館》雜誌

弗里德曼用清晰的語言闡述了全球化是如何影響人類、國家企業和個人的,並試圖詮釋為什麼這種衝撞是不可避免和有益的。他用從亞洲的街頭和小販和歐洲銀行家裡聽來的逸聞趣事清晰地解釋了每一個疑點。——美國《世界新聞指南》

《紐約時報》的國際事務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L.Friedman)在2005年推出了他的又一部有關全球化趨勢的專著《世界是平的》(TheWorldIsFlat),用一種無可質疑的口氣宣稱,“世界是平的”,就像當年哥倫布航行至新大陸,然後向西班牙國王斐迪南和王后伊莎貝拉報告“地球是圓的”一樣,他自認為有了一個驚天動地的大發現。

世界是平的,意味著在今天這樣一個因信息技術而緊密、方便的互聯世界中,全球市場、勞動力和產品都可以被整個世界共享,一切都有可能通過最有效率和成本最低的方式實現。弗里德曼這裡所謂的“平坦”,實際意指一種緊密相連的狀態:貿易和政治壁壘的減少、數位化革命的急劇發展,這一切都使得我們幾乎可以和地球上億萬同胞同時做生意,甚至同時做任何其他的事情。

在弗里德曼的上一部暢銷書《凌志車和橄欖樹》中,我們已經知道,他是一個全球化福音書的布道者。在這部新著中,弗里德曼更新了他對全球化的認識,將全球化分為三個階段,並利用網路術語分別稱之為1.0、2.0和3.0版本的全球化。

1.0版的全球化主要是國家的全球化。達•伽瑪和哥倫布代表他們的國家利益探索世界,從而使他們的國家參與全球化,這時1.0版的全球化就開始了,直到最後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結束。這一段時間決定性的因素是國力的強弱,包括武力、馬力、風力和後來的蒸汽動力,它將世界從“大號”縮小到“中號”。這之後,開始了2.0版的全球化,即公司的全球化,該階段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直延續到2000年,它真正目睹了全球化經濟的誕生,跨國公司為了市場和勞力開始進行全球性的議價套利,使世界繼續從“中號”縮小為“小號”(《凌志車和橄欖樹》寫的就是這一階段的情況)。全球化的最新階段則從2000年開始,3.0版的全球化將世界從“小號”縮為“極小號”,同時夷平了全球的經濟舞台。

但這一時代真正獨特的地方在於,它不是國家全球化,不是公司全球化,而是個人持續的全球化。個人必須越來越以全球化的角度思考,將自己置於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如果說,前兩個階段全球化的驅動力是蒸汽船、鐵路、電話、電報和電腦等硬體,那么最新階段全球化的驅動力則是軟體和網路,它們將全球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如果說,前兩個階段的全球化主要由歐美發動,那么最新階段的全球化則向全球各種膚色的人都敞開了大門。

弗里德曼說,在個人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將我們自己“水平化”。我們必須改變自身的工作習慣、學習習慣,必須有創意地修正這些習慣去適應嶄新的平台。這是因為,我們正在離開一個以垂直控制與指揮來創造價值的世界,而走入一個與他人連結、與他人合作來創造價值的世界。人類社會目前處於這一巨變的前端,一切都在從垂直變得水平。

史丹福大學的經濟學家保羅•大衛寫了一篇關於電力的文章,給弗里德曼的說法提供了註腳。他問了一個問題:當電力首次出現的時候,為什麼人類的生產力沒有突然增加?他研究的結果是,要獲得電力馬達取代蒸汽引擎的生產力提升,人們必須先重新設計建築,把高大的可以容納蒸汽引擎和各種滑輪的多層建築物,改成小型的低矮建築,讓工廠可利用電力馬達運轉。此後,管理者還要改變他們的管理方法,工人必須要修正他們的生產方式,有難以數計的習慣和結構等待改變。一旦這些改變在某個轉捩點產生匯集,轟的一聲,人類就會真正獲得電力所導致的生產力大幅提升。弗里德曼認為,今天我們身處如同電力的改變所顯示的進程一樣,在水平的平台上,正學習改變自己的習慣,將自己水平化。

弗里德曼說,全球化無可阻擋,美國的工人、財務人員、工程師和程式設計師現在必須與遠在中國和印度的那些同樣優秀或同樣差勁的勞動力競爭,他們中更有競爭力的將會勝出。書中用至為煽情的話寫道:“小時候我常聽爸媽說:‘兒子啊,乖乖把飯吃完,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沒飯吃。’現在我則說:‘女兒啊,乖乖把書念完,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正等著搶你的飯碗。’”

可以看出,弗里德曼把全球化當作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力量,他的這種信念到了不乏偏執的地步,以至於有人嘲諷他患了TIS綜合症(theinevitabilitysyndrome)。托馬斯•弗蘭克尖銳地批評說:弗里德曼的策略是“強行把全球化作為人類文明的終極目標灌入人們的大腦,宣揚全球化可以令我們致富,給我們自由,提升所有地方的所有人與事。”企業首腦、金融分析師和主流政策制訂者無疑會讚賞他的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不可避免的論調,然而,來自各界的反對全球化的聲音,在弗里德曼那裡好像卻產生不了多少迴響。

問題的本質在於,這個世界是否確如弗里德曼所說,是“平”的。約翰•格雷和約瑟夫•施蒂格利茨幾年前對全球自由市場的批評今天對弗里德曼依然有效——儘管全球化在所難免,但它並不等同於全球自由市場。弗里德曼未能檢討經濟自由主義的令人遺憾的後果——它對教育、健康和環境的負面影響;勞動者收入份額的下降;經濟不平等的令人震驚的發展;不受公眾約束的企業力量的增長,等等。

《世界是平的》一書寫得引人入勝,作者隨處拈來的論據似乎也令人信服,但保羅•克魯格曼的評論一針見血:令人信服的東西不一定是真實的。

書摘

從“在歐洲”專欄到“國際”專欄

作為一名《紐約時報》國際事務專欄作家,如果有人想找份最好的工作,我覺得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不知是否正確?如果對,那么我已經得到這份工作了。其理由是,擁有這樣崇高工作的人,可以帶著自己的觀點去環遊世界。我可以在任何時候到任何地方去,就我的所見所聞發表看法。但問題是,當我著手動筆寫作本書時,我面臨的問題是:什麼觀點?透視什麼?

展望什麼?組織系統——超級故事——通過我對世界的觀察,如何幫助讀者弄懂這些現象,優先考慮它們,評論它們、了解它們?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的前任乾此事比較容易些,他們處處可以遇到一個現成的超級故事和國際體系。我是《紐約時報》歷史上第五任國際事務專欄作家,“國際”實際上是該報最早的專欄,1937年由安妮·奧黑爾·麥考密克女士創辦,最初稱之為“在歐洲”;因為在那些日子裡,對多數美國人來說,“在歐洲”就是國際事務,《紐約時報》的第一個海外專欄定格在歐洲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紐約時報》1954年為麥考密克女士發布的訃告說,她開始發表國際專稿時“是以代頓的工程師麥考密克先生妻子的身份,當時她為了伴隨丈夫經常買票去歐洲。”(從那時開始,《紐約時報》上的訃告被認為更政治化了。)她報導的國際體系是歐洲凡爾賽列強平衡的崩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

正如美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堀起、成為跨越世界的超級大國、在全球範圍內擔當起與蘇聯進行鬥爭的重任一樣,《紐約時報》的“在歐洲”專欄也從1954年起改成“國際”專欄。幾乎一夜之間,整個世界成了美國任意馳騁的戰場,所有的世界事務,哪怕是天涯海角,都成了與蘇聯爭奪的對象。

在西方資本主義與東方共產主義之間,在華盛頓與莫斯科和北京之間對於影響霸權之間的競爭,成了三位國際專欄作家組織他們超級故事的主要觀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