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桂圓

瀘州桂圓

瀘州桂圓,又名:龍眼。主要產自中國四川瀘州。主要品種有大烏圓、廣眼、石硤三種。

基本信息

概述

瀘州桂圓瀘州桂圓

瀘州桂圓,在國內頗有名氣,是我國5大名水果之一,屬高檔、暢銷土特產品。市中區、縣為主產區。 瀘州桂圓以肉厚鮮嫩、色澤晶瑩、果汁香甜、風味雋美,富含糖份和多種維生素而享有盛譽。其細、嫩、香、甜諸品質,均賽過福建、兩廣所產桂圓。桂圓可鮮吃、制果乾、果脯、罐頭。圓肉營養,藥用價值高,具有補心、益智、養血、安神等功效,是常用中藥之一。目前,瀘洲有桂圓樹13萬多株。

栽培歷史

瀘州桂圓瀘州桂圓

瀘州桂圓,有著輝煌的歷史。據史書記載,瀘州桂圓栽培史不下2000年,可上溯到漢代。西晉文學家左思《蜀都賦》所言"旁 挺龍目(即龍眼),側生荔枝,布綠葉之萋萋,紹朱實之離離。"即言及瀘州桂圓。而張壩桂圓林,至少可追溯至清代"湖廣填四川"時,已有兩百年左右的歷史。張壩桂圓作為中國內陸桂圓種質基因庫,作為北回歸線以上桂圓次適宜地帶最集中的具有上百年歷史的桂圓樹人工造林,其植物學價值一如動物學中的大熊貓。

名稱來歷

相傳江蘇興華(江蘇楊州地區)突現孽龍,其所到之處,堤岸斷裂,田園盡毀,民不安居,談龍色變。一後生名曰“桂圓”,立誓為民除害。乃組織民眾,於孽龍出沒之處,大挖陷阱,以

桂圓桂圓

待孽龍陷入。一日孽龍出,桂圓手持鋼釺,奮勇上前,一躍刺入孽龍右眼,龍眼拽出。孽龍巨痛難忍,拚命掙扎,吼聲懾人心魄。桂圓奮不顧身攀踞龍頭,一手執龍角,一手舉鋼釺,奮力刺向孽龍左眼,左眼拽出。孽龍垂死掙扎,重創桂圓;桂圓拚命博斗,拽龍不棄。忽聞一聲巨響,桂圓、孽龍一併墜入陷阱,孽龍氣絕。眾人慾救桂圓,然桂圓已氣息奄奄,雙手仍牢牢拽住兩隻龍眼。民眾為紀念桂圓,建墓於搏擊之處,將桂圓並龍眼合葬墓中。塑墓碑,撰碑文,彰其奮不顧身、為民除害之壯舉。每年寒食、清明,掃墓者絡繹不絕。有民謠頌桂圓之精神,歌云:

壯士頑強意志堅,亡身舍己志翩翩,

為民除害把身獻,功在千秋萬代傳。

數年,墓側長樹兩棵,乾粗而枝繁,葉茂而實圓,累累垂垂,滿樹皆金。圓果酷似龍眼,剝而食之,味美甘甜,故時人以“龍眼”稱之;又因“桂圓”壯士與“龍眼”葬於一處,又稱之“桂圓":有詩歌述其異事,詩云:

除害消災百姓歡,壯士捐軀來安然  

墳前定長長青樹,桂圓飄香果子甜。  

瀘州桂圓(俗稱龍眼)栽培歷史悠久。  

早在公元一世紀,後漢楊孚在《南裔異物志》中記載:“龍眼荔枝往往樹高有五、六丈,常以夏生,其它也可食“。此記載至今已有2000餘年。  

公元3-4世紀,左思在《蜀都賦》中有“旁挺龍目,側生荔枝,布綠葉之萋萋,結彩實之離離,迎隆冬而不調,常嘩嘩而猗猗”的記載,這些都說明瀘州栽培龍眼的歷史悠久。

瀘州張壩桂圓林

瀘州張壩桂圓林瀘州張壩桂圓林

張壩是一個天然的“植物園”,現有桂圓樹1.5萬株,荔枝1000多株,楠木1000多株,柑桔上萬株。其中上百年的樹木6000多株,主要為桂圓樹。

張壩桂圓作為中國內陸桂圓種質基因庫,作為北回歸線以上桂圓次適宜地帶最集中的具有上百年歷史的桂圓樹人工造林,其植物學價值一如動物學中的大熊貓。以旅遊而言,這片離瀘州中心城區僅千米之遙的江邊綠蔭,則是四川生態環境旅遊和觀光農業最理想的場所。張壩是他們考察四川繼大邑劉氏莊園的人文價值之後,在自然資源方面的又一大“發現”。於是,沉寂了兩三百年的長江之珠“出土”了,迅速被列入川南國際游的重要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