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號(舷號105)飛彈驅逐艦

濟南號(舷號105)飛彈驅逐艦

1983年,中央軍委為105艦記集體一等功。 隨後兩天內,105艦又發射了3枚飛彈,全部命中靶艦。 105艦的誕生,在我國驅逐艦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惜別:濟南號(舷號105)飛彈驅逐艦

濟南號(舷號105)飛彈驅逐艦濟南號(舷號105)飛彈驅逐艦

濟南號,大連造船廠製造,1968年12月24日開工建造,1970年7月30日下水,1971年12月31日服役,為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飛彈驅逐艦的首艦。後在該艦又完成了051型驅逐艦加裝艦載機和防空飛彈系統等新技術的試驗。成為旅大II(051G1)型。

2007年11月13日,繼9月29日西安艦(舷號106 )退役後,海軍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與海軍博物館舉行了濟南艦(舷號105)簽字交接儀式,宣布“濟南艦”走完36載光輝歷程光榮退役,歸屬海軍博物館榮譽展出(擬定開展時間為2008年1月)。

性能裝備

排水量: 3250噸(標準),3670噸(滿載)。
主尺寸: 長132米,寬12.8米,吃水4.6米。
主機: 2台鍋爐, 2台蒸汽輪機,72000馬力,雙軸。
航速: 32節。
續航力: 2970海里/18節。
編制: 28O名(其中軍官45名)。
飛彈: 反艦飛彈:2座三聯裝“海鷹-2”(C-201)飛彈發射架;
主動雷達或紅外線的,0.9馬赫時射程95公里(51海里);戰鬥負重513公斤。
火炮: 1座雙聯裝蘇式13O毫米炮,85度仰角,發射率17發/分射程29公里(16海里);彈重33.4公斤。
  3座雙聯裝國產37毫米人工操瞄高炮,85度仰角,發射率 180發/分。
射程8.5公里(4.6海里),彈重1.42公斤。
  4座雙聯裝蘇式25毫米炮,85度仰角發射率270發/分,射程3公里(1.6海里,對空);彈重0.34公斤。

反潛火箭: 2具FQF 250O型12管固定發射器;
120枚火箭深彈;射程1200米;戰鬥部34公斤;類似於蘇制RBU 1200。

雷達:對空摸索:米幕381甲相掃三坐標中遠程搜尋雷達。眼罩354對空搜尋雷達。
 對海搜尋:細網對海/對低空搜尋雷達。
遠程警戒:網眼遠程對空警戒雷達。
導航:海王星導航雷達。
火控:黃蜂頭(Wasp Head又稱“WokWon”)343火控雷達。
用於130毫米炮。 方結352火控雷達,用於HY-2艦艦飛彈。
 敵我識別:高桿(High Pole)A敵我識別天線。 方頭敵我識別器天線。
艦載直升機:兩架Z-9A

光輝歷程

濟南號(舷號105)飛彈驅逐艦濟南號(舷號105)飛彈驅逐艦
濟南艦1970年下水,1971年12月服役,是是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代飛彈驅逐艦,也是人民海軍擁有的第一種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它實現了我國驅逐艦從仿製到自行研製的跨越,它的誕生,在我國驅逐艦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2006年3月在國防科工委發起,交通部等14家單位共同組織的“中國十大名船”評選活動中名列軍船之首。

濟南艦服役36年來,先後完成了飛彈、火炮等多種武器系統及艦載機系統、作戰指揮系統等1400多項裝備試驗,被譽為“海軍裝備試驗的開路先鋒”並榮立集體一等功。多次執行太平洋遠航、南沙戰鬥巡邏、 軍事演習等重大戰備訓練任務,接待過朝鮮高棉等10餘個國家高級軍事代表團和的訪問,陪訪過法國、加拿大等多國來訪艦艇。濟南艦的建設發展受到了國家軍隊的高度重視,朱德、鄧小平、葉建英等10餘位老一輩革命家先後登艦視察。1979年8月鄧小平在該艦為海軍寫下了:“建設一支強大的具有現代戰鬥能力的海軍”的光輝題詞。1995年10月,在海軍“神威-95”大演習中接受了江澤民主席的檢閱。

擔當開路先鋒

首艦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試驗,為後續艦的改進積累經驗。在105艦上任過職、如今是某驅逐艦支隊支隊長的魏鋼參與過多次海上試驗。

一次,軍艦正在高速倒車試驗,突然從機艙里傳來嘶叫聲。鍋爐區隊長孫洪考憑著自己的經驗判斷,肯定是蒸汽管路破裂或閥門鬆動,如不及時處理,300多攝氏度的高壓蒸汽將對人和機器造成極大威脅。

孫洪考披上石棉布衝到底艙,胳膊碰到滾燙的管路,立即被燙起一串水泡。霧氣騰騰中,他終於摸到那隻正在噴氣的閥門,使勁把閥門關上,避免了一場重大事故。

試驗任務相當一部分是極具風險性的,有時為了驗證一個數據,他們時常在十級以上大風浪中反覆測試,在險灘暗礁中日夜忙碌。

一次,軍艦在某海區進行高速測速試驗,當時有兩種方案可供選擇:一是向左轉向,那裡海域寬闊,安全可靠,但離測速標較遠,數據準確性差;二是向右轉向近岸航行,危險性大,但離測速標近,數據準確。

劉子庚下達了向右轉的口令。

記錄組的同志抓緊時間記下一個個珍貴的數據。突然,由於高速震動,舵機失靈,戰艦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朝岸邊一個小島衝去。這時,艦長果斷命令緊急倒車。當艦停下來時,離小島僅有二鏈左右,在場的同志無不捏了一把汗。

舵機修復後,劉子庚下令按原定航線繼續測試,直到取得了精確可靠的數據。

濟南號(舷號105)飛彈驅逐艦濟南號(舷號105)飛彈驅逐艦

試驗是艱難的,在試驗中發現問題並正確解決問題更難。

105艦在高速試航中發現震動非常嚴重。有人提議,請下放在造船廠的我國力學專家錢令希教授來幫忙。錢教授早年留學美國,回國後在建造武漢大橋、南京大橋時,曾遇到幾個力學難題,都是他幫助解決的。

軍艦高速航行中,錢教授從艦首一個艙室一個艙室檢查。他手上沒什麼高級儀器,只是戴著一雙手套。4個小時過去了,教授從艦首到艦尾每個艙室都查看了幾遍。

分析會上,錢教授說:“軍艦整體結構是好的、合理的,但有先天不足的地方,鋼板薄,而機器功率大,速度高,因而產生了強烈震動。解決艦體震動的辦法是從內部加固艦體。”

“奇蹟”出現了,經過加固的戰艦從低速加到高速,震動大大減輕,機艙設備在高速時能正常運轉,經過專家測檢,各項數據完全符合國際指標。

望著這位神奇的教授,劉子庚激動地說:“將來如果要寫艦史,我們一定要把您的貢獻寫進去。”

上世紀80年代末,為了適應新的任務需要,105艦進行了艦載直升機著艦工程改裝,並完成了艦載直升機著艦訓練、在直升機引導下實施飛彈攻擊等9個課目的演練。到1994年國產第二代驅逐艦列裝後,105艦仍然完成了某新型對海飛彈和對空飛彈的研製試驗和批檢試驗。

在現代化裝備試驗的險途中,105艦航跡遍布渤海黃海東海,圓滿完成了1000多項新裝備試驗任務,獲得300多萬個寶貴數據,為人民海軍主戰艦的改進、定型、生產作出重大貢獻。1983年,中央軍委為105艦記集體一等功。

小平同志視察

作為第一艘國產驅逐艦,105艦自然承載著諸多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殷切期望,鄧小平葉劍英李德生朱德王震肖勁光張愛萍劉華清趙南起等領導同志先後視察檢閱105艦。

973年9月20日,劉子庚艦長接到命令,105艦將進行海上飛彈打靶表演。屆時,葉劍英元帥將前來觀看。

不久,在海軍副司令蘇振華陪同下,葉劍英元帥登上了軍艦。葉帥饒有興趣地察看了105艦。他還詢問了外國海軍飛彈化的進展情況。老帥對世界軍事技術新進展的關注給劉子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4時20分,劉子庚拉響戰鬥警報。飛彈帶著橘紅色的尾焰衝出發射筒,貼著海面疾飛,一聲巨響,海面上騰起一股沖天火光濃煙。檢測人員報告:“飛彈直接命中目標!”立在駕駛台上拿著望遠鏡的葉帥興奮地說:“好!”

隨後兩天內,105艦又發射了3枚飛彈,全部命中靶艦。4發4中的成績,使葉劍英元帥十分高興。他對水兵們說:你們要來個猛進!要趕上去。猛進才能趕上。你們要努力,趕上和超過已開發國家。

1979年8月2日,一次讓105號飛彈驅逐艦官兵終身難忘的航程———上午8時45分,鄧小平來到煙臺碼頭,健步登上105艦。隨後,戰艦駛向茫茫大海……
25年過去了,談起當年為鄧小平駕艦的一幕幕,已退休的原105艦艦長王竹清依舊激動萬分:“那天上舷梯時,水兵們圍上來,要扶著鄧小平。年逾古稀的鄧小平看看陡立的舷梯,笑著沖身邊的戰士揮揮手說:‘不用,不用,自己來。謝謝。’”

濟南號(舷號105)飛彈驅逐艦濟南號(舷號105)飛彈驅逐艦

軍艦徐徐離開碼頭。鄧小平興致勃勃地登上105艦的最高點——信號燈座,舉目遠眺。

時任105艦副政委的劉雲成回憶說:在一號艙室內,我拿著題詞本,小聲地向海軍第二政委杜義德匯報幹部和戰士想請鄧小平題詞的願望。鄧小平聽到了,高興地點了點頭,揮筆寫下了“建立一支強大的具有現代戰鬥能力的海軍”18個遒勁有力的大字。

10點多鐘,雨停霧散。鄧小平來到前甲板,對照海圖對戰艦經過的每一島嶼和水域進行了詳細視察。他一會兒站起來指著島嶼詢問,一會兒舉起望遠鏡,久久眺望……

指戰員們對鄧小平的熱愛和崇敬,凝成一個強烈的願望:要能和鄧小平一起照個相,該有多好啊!鄧小平得知後,高興地說:“好哇,都來照,都來照。”他先和部隊、艦上的領導同志一起照了相,然後和艦上的技術能手、立功受獎的優秀幹部、戰士照相,接著就一批一批地和大家合影。

歷時6個多小時的航行就要結束了,每個幹部戰士都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了。鄧小平很理解戰士的心情,臨離艦時,又一次和全艦指戰員合影留念……

25年來,105艦先後完成了1500多項各種新裝備和科研項目的試驗工作,曾3次遠航太平洋,創下了海上航行持續時間最長、航行里程最遠的記錄,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戰備值勤巡邏、演習等重大任務……

1983年,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簽署通令,給105艦記了集體一等功。

今天,經過幾次改裝的105艦依舊煥發著青春的活力。碩士副艦長李大軍告訴記者,現在105艦可同時攜帶兩架直升機,反潛能力大大提高。艦空飛彈系統進行了升級換代,信息化程度高、抗干擾能力強、反應速度快,戰艦作戰能力大大提高……

春風鼓浪好揚帆。105艦正乘風破浪,航行在撒滿陽光的新航程上。

里程碑意義的誕生

上世紀60年代,驅逐艦已問世半個多世紀,但在人民海軍的戰鬥序列里,還沒有一艘國產驅逐艦。我們引以為榮的仍然是從前蘇聯進口的“四大金剛”: “鞍山”艦“撫順”艦“長春”艦“太原”艦

1968年,我國開始設計製造自己的第一艘新型飛彈驅逐艦——105艦。

濟南號(舷號105)飛彈驅逐艦濟南號(舷號105)飛彈驅逐艦

1970年,原“長春”艦艦長劉子庚被任命為105艦艦長。劉子庚帶領一幫人趕去船廠接收新裝備。望著船塢里威武的戰艦外形,大家歡欣鼓舞。但由於當時的社會局勢,戰艦上的裝備儀器無法到位。他們主動協助科研和生產單位到各地去催接裝備,力爭讓戰艦早日下水。

那年冬天,機電部門3名官兵去哈爾濱押運主機,正趕上歷史上少有的嚴寒,氣溫達到零下41攝氏度。官兵們帶的饅頭和水都凍成了冰疙瘩。由於火車拋錨,兩天兩夜的路走了八天七夜。當主機運到船廠時,極度疲倦使他們昏睡了好幾天。

就這樣,要圖紙,催儀器,接裝備,105艦艦員的足跡踏遍了大半箇中國。

105艦的誕生,在我國驅逐艦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它是人民海軍擁有的第一種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大型水面艦艇。

現代化的裝備需要高素質的人才,當時大部分艦員的文化水平比較低。“沒有教員,我們就利用科研人員和工人師傅到艦上安裝和調試的機會,請他們講課。”艦員們學習的熱情讓劉子庚至今記憶猶新,“大家半年學完了正常3年學習的內容,總長度50多公里的管路、900多個閥門,戰士們硬是全部記熟背了下來。”

憑著一股子拼勁兒,很快,105艦艦員不但可以熟練操縱艦艇,而且編寫出各種條令制度,摸索出一套管理新型驅逐艦的方法,為後續艦艇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退役經過

2007年11月13日上午,38歲“高齡”的“濟南”艦(舷號105)披紅掛綠,靜靜泊靠在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軍港碼頭。

像一位功勳卓著、歷經滄桑的老兵,今天,老兵就要退役,告別它征戰了36年的萬裏海疆了。

曾經戰鬥在這艘功勳艦上的水兵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年輕的士官、擔當重任的軍官、白髮蒼蒼的老艦長……他們齊聚在105艦上,送別這位曾經朝夕相處的老戰友。

濟南號(舷號105)飛彈驅逐艦濟南號(舷號105)飛彈驅逐艦

上午10時整,退役移交儀式開始。

某驅逐艦支隊總工程師許玉國主持儀式,這位和105艦打了多年交道的裝備專家,奉命宣讀了105艦退役調撥的通知。退役後的105艦將交付青島海軍博物館展覽,其晚年將用另一種方式為國防建設貢獻力量。

隨著支隊裝備部部長鄭林與海軍博物館張弋處長在艦艇退役交接書上籤字互換,官兵們的眼角濕潤了。從此時起,105艦正式退出人民海軍現役。

撫摸著飛彈發射架,望著略顯斑駁的艦體,被邀請來參加儀式的105艦首任艦長劉子庚也感慨萬千,時光仿佛又回到那段崢嶸歲月。

一個曾經的傳說

水兵與盲童的約定

有一個古老的傳說,一群仙鳥歷盡艱辛,從九天尋來仙水,飛臨人間,使無數盲人重見光明,這種鳥後來被人們稱作重明鳥。青島市盲校的學生們不一定會遇到重明鳥,但他們遇到了一群重明鳥般的水兵。

1975年,105艦與青島盲校結成軍民共建單位。從此,每到周末,一群藍披肩、黑飄帶的水兵會準時出現在校園內,陪盲童一塊散步談心,一起唱歌娛樂,幫盲童洗衣理髮、剪指甲、拆洗被褥。每逢開學,盲校的操場上都會出現一群身著水兵藍的教官,他們為盲童軍訓,教佇列動作和被裝整理。每到放假,還是一群水兵牽著盲童出現在車站、輪渡碼頭,拿行李、買票、送站。

濟南號(舷號105)飛彈驅逐艦濟南號(舷號105)飛彈驅逐艦

鋼鑄的戰艦流水的兵,水兵換了一茬又一茬,盲童也換了一代又一代,但105艦官兵對盲童的愛沒有變,與盲童的約定沒有變。雷達技師曹佃秋轉業青島後,還常常幫助盲童修理收音機。老戰士聶長安復員後,常給盲童來信,並把自己一支心愛的笛子贈給盲校。

2004年9月,青島盲校的學生吳春苗在第十二屆殘疾人奧運會上獲得了200米短跑冠軍和100米短跑亞軍的好成績。105艦的官兵得知後歡呼雀躍,艦黨委立即給她發去賀電,並派副艦長李大軍到學校祝賀。

水兵與盲童的故事感動著每一位走近105艦的人,簽字儀式結束後,海軍博物館館長薛龍奎握著魏鋼支隊長的手說:請支隊官兵放心,我們一定把105艦的光榮傳統繼承下去,把105艦打造成海軍博物館青少年愛心教育的亮麗名片。

參加完儀式,歷任艦長、政委和留守艦員合影留念,這是留守艦員們最後一次以105艦艦員的身份合影。

走上碼頭,回望戰艦,艦員劉顯福喉頭有些哽咽了,再過幾天他就要退伍走了,“當第一代艦員是幸福的,當末代艦員是遺憾的,因為要承受告別的痛苦,但不管走到哪裡,105艦都會留在我心裡。”

“八一”軍旗已經從105艦降下,功勳戰艦告別壯麗航程,它將在國防教育的戰場上開闢另一道閃光的航跡。

威武的戰艦,人民不會忘記你,水兵不會忘記你,那一次又一次披波踏浪,將永遠銘刻在人民海軍的發展史上。

一聲汽笛響徹在海天間,敬禮,“濟南”號!

“老兵不死”,它只是暫時離開了戰場。再見,10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