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軍“班加羅爾”級新型驅逐艦

印度海軍“班加羅爾”級新型驅逐艦

印度海軍“班加羅爾”級新型驅逐艦印度作為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經過多年經營,其整體軍事實力已將巴基斯坦等鄰匡拋在了身後。但印度謀求的是成為世界大國而非僅僅為地區性大國,其軍事力量的發展也是積極地向軍事強國靠攏。作為印軍事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度海軍更是瞄準了海上軍事強國的目標。進入21世紀以來,印度海軍頻頻與美、法、俄等海上強國舉行聯合軍演,加快新裝備的研製和採購,一心想成為一支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海上力量。

基本信息

“德里”的後裔

印度海軍“班加羅爾”級新型驅逐艦印度海軍“班加羅爾”級新型驅逐艦

3艘印度海軍“德里”級驅逐艦(15號工程)是印度國產第一代飛彈驅逐艦,她們是現階段印度海軍水面作戰艦艇的

中堅。“德里”之後,印度海軍正在加緊建造新一代飛彈驅逐艦——“班加羅爾”級(15A工程)。“班加羅爾”級是“德里”級的改進發展型,但絕非簡單的升級改進,它集中了印度、俄羅斯等國最先進的武器系統技術,作戰能力有了質的飛躍,無疑將是印度海軍未來海上作戰的生力軍,更承載著印度“藍水海軍”和“控制印度洋”的大國夢想。
印度海軍自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著手在國內設計和建造現代化的水面作戰艦艇,以替換更早時期從英國引進的舊艦艇。1977年,首先決定依靠本國的技術力量在馬扎岡船塢有限公司建造3艘15號工程飛彈護衛艦,作為“戈達瓦里”級(仿英國“利安德”級護衛艦)護衛艦的後續,首艦計畫於1982 年開工,但印度海軍和造船界的工程技術人員似乎未得要領,歷經數年時間都沒能拿出新護衛艦的設計圖紙,最終不得不在前蘇聯等國的協助下,15號工程護衛艦項目總體設計工作在1985年才算基本完成。

新護衛艦的總體設計雖然是完成了,然而既無經驗、又盲目超前的印度海軍自始至終都沒有一套完整和成熟的計畫,對艦艇的作戰需求等經常變來變去,導致15號工程護衛艦的設計方案在其後數度修改。即便是在首制艦已經開工建造之後,印度海軍仍然時不時提出對設計進行修改。就這樣,該級艦的設計方案先後修改了32處之多,滿載排水量增至6000噸以上,一些大型零部件因為設計方案的變更不得不經常返工重造,也使得整個建造工期被迫一拖再拖。直到1997年11月15日,首制艦“德里”號(D60 )才正式加入印度海軍服役,此時,最初計畫建造的護衛艦已搖身變成一級大型飛彈驅逐艦。

不難看出,“德里”級飛彈驅逐艦誕生得異常艱難。儘管當時本國的技術水平極其有限,但印度政府早在1986年,也就是“德里”級艦尚未開工建造之時,就決定再多建造3艘改進型作為後續艦。究其原因,一是“德里”級是印度海軍艦艇國產化的起步,印度政府希望在完成“德里”級之後,乘勝追擊,設計建造更為先進的水面艦艇;二是以“德里”級為基礎來建造改進型既可降低技術風險,也可節約研製經費,還能夠縮短建造工期;三是基於技術上的考慮,“德里”級驅逐艦雖然是當時印度海軍自行研製的最先進艦艇,但所採用的是前蘇聯飛機70年代的技術,如在西方艦艇廣泛裝備飛彈垂直發射系統的情況下,“德里”級艦的艦空飛彈仍然採用單臂機械發射裝置,反艦飛彈仍採用傾斜式發射箱,此外艦上也沒有裝備先進的多功能雷達或相控陣雷達,因此尚未建造就已經非常落伍了,根本無法滿足未來海上作戰的需求。不過,要建造“德里”改進型必須等到“德里”級驅逐艦基本成型之後才行。

在90年代中後期,印度海軍忙於建造3艘“德里”級驅逐艦,該級艦的改進型則處於概念研究階段。2000年5月,印度政府正式批准建造3艘“德里”級飛彈驅逐艦的改進型15A號工程的3艘“班加羅爾”級飛彈驅逐艦。印度海軍在2002年公布了一份總金額高達60億美元、為期22年的遠期項目規劃。在俄羅斯北方設計局的技術支持下,印度海軍和馬扎岡船塢有限公司於2003年5月合作完成了以“德里”級為原形、換裝俄、印兩國最先進作戰系統的“班加羅爾”級飛彈驅逐艦的圖紙設計。同年9月,首制艦“班加羅爾”號在馬扎岡船塢有限公司動工興建。按計畫將於2006 年4月建成,之後以每18個月一艘的速度交付另外2艘驅逐艦,這樣到2009年,3艘“班加羅爾”級飛彈驅逐艦就將全部建成服役。屆時,這3艘“班加羅爾”級驅逐艦既是印度海軍航空母艦的護航中堅,亦可作為驅逐艦護衛艦特混編隊的旗艦,或單艦行動,完成反艦防空反潛及對陸攻擊等多種作戰使命。

設計思路

印度海軍“班加羅爾”級新型驅逐艦印度海軍“班加羅爾”級新型驅逐艦

“德里”級有印度版前蘇聯海軍“現代”級飛彈驅逐艦之稱,它是結合了前蘇聯海軍“現代”級、“卡辛”-Ⅱ級(印稱“拉吉普特”級)飛彈驅逐艦及本國印度海軍“戈達瓦里”級護衛艦的技術和經驗,並運用西方國家的電子設備,窮20年之功才建成的令印度海軍為之驕傲的先進驅逐艦。該艦長163米,寬17米,吃水6.5米,標準排水量5900噸,滿載排水量6700噸。主動力系統為2套烏克蘭佐利亞生產聯合體研製的M36E型燃氣渦輪裝置(使用4台M36E 燃氣渦輪機),功率64000馬力;另備有4台獨立的俄制燃氣渦輪發電機。最大航速超過32節,經濟巡航速度14-18節,續航力5000海里。艦員編制360名,其中軍官40名。“德里”級驅逐艦在外形設計上注意消除尖銳的度,儘量減少雷達反射面積,具備一定的隱身能力,成為印度海軍艦艇走向隱身化的開始。該級艦的某些技術性能具有開創性意義,如擁有可停放2架直升機的大型直升機庫,還具備了在核、生、化條件下作戰的能力。

“班加羅爾”級飛彈驅逐艦沿用了“德里”級的艦型和總體設計,包括60%的艦體設計及動力裝置、艦載直升機和反潛作戰系統等均與“德里”級相同,最大的區別是“班加羅爾”級驅逐艦採取了更多的隱形設計,裝備了更先進的武器系統和電子設備,特別是印度和俄羅斯合作研製的超音速反艦武器系統,這也是該級艦的先進之處和優勢所在。艦艇尺寸與“德里”級相當,但因為部署了更多的武器裝備,因此滿載排水量增加到7000噸,最大航速超過30節。艦載系統的自動化程度有所提高,艦員編制將少於“德里”級的360人。

雖然“德里”級在設計時考慮到了“隱身”性能,但由於當時印度的隱身技術非常低,且採用外形大而笨重的俄制武器裝備,如4座4聯裝KT-184型飛彈發射裝置(用於發射SS-N-25“天王星”亞音速反艦飛彈)布置在艦橋前部的兩舷,2 座3S-90鏇轉發射裝置(用於發射SA-N-7防空飛彈)分別安裝在艦橋前部平台和艦尾直升機庫的頂部,這種布置看起來十分威風,但卻有些障眼,雷達反射面凸出,戰時很容易被敵方探測和發現。“班加羅爾”級驅逐艦則克服了上述設計上的缺陷。從外形上看,“班加羅爾”級驅逐艦自主桅桿之後的3/5艦體部分,與“德里”級基本一致,但是主桅桿之前的2/5部分差別則很明顯,去掉了反艦飛彈和艦空飛彈的巨型發射架,全部改為布置在艦體內部的垂直發射系統。另外,從艦體折線到上層建築均選擇了傾斜設計,面與面的轉角處均都設計成圓弧過渡,艦面布置也整潔得多,隱身效果自然比“德里”級驅逐艦增強了不少,接近印度海軍從俄羅斯購買的1135.6號工程“塔爾瓦爾”級(“克里瓦克”3級改型)飛彈護衛艦的隱身水平。

與“德里”級驅逐艦一樣,“班加羅爾”級驅逐艦的艦尾設有面積500米的直升機起降甲板和可容納2架直升機的大型機庫,根據作戰要求可同時搭載2架英國生產的“海王”MK42B反潛直升機,也可採用印度自行研製的“印度豹”或最新的ALH ( “先進輕型直升機”),飛行甲板裝有一套“魚叉”直升機拉降系統和兩條縱向通道,每條通道與一個機庫艙室相通。

艦體設計

印度海軍“班加羅爾”級新型驅逐艦印度海軍“班加羅爾”級新型驅逐艦

“班加羅爾”級的前身“德里”級是印度第一種自行研製的大型水面艦艇,此前沒有建造6000噸級以上驅逐艦的經驗,在設計過程中參考了從蘇聯購入的“卡辛”級飛彈驅逐艦。因此,“德里”級在艦體設計上體現出蘇制艦艇的特點,即不太注重艦艇的隱身性,各種武器與電子設備琳琅滿目,給人一種堆積感。針對“德里”級在艦體設計上的缺陷,“班加羅爾”級重新設計了艦體,但仍保留了“德里”級艦體的可取之處,以達到減少設計難度及節省時間的目地。

“班加羅爾”級驅逐艦同樣採用了大斜角艦艏,但水線以上明顯外飄,首部採用V形剖面,提高了航行中抗縱搖的能力。這種艦型還可以增加艦內容積,有利於設備的布置及改善艦員居住條件。艦體與上層建築融為一體,從艦體折線到上層建築採用傾斜設計,這與“德里”級全部為垂直面有很大不同,上層建築明顯低矮,艦面布置更為整潔。兩座採用傾斜設計的煙囪布置在艦體中部,內部裝有噴水降溫設備,可以將發動機排出的高溫廢氣的溫度降低60%以上,達到降低紅外輻射的目的。艦上各轉角處被設計為圓弧過渡,減少了垂直面,以減小雷達反射面積。由於該級艦上的武器系統全部採用了垂直發射,沒有“德里”級甲板上巨大的飛彈發射架,也有助於實現隱身目標。

總體上看,“班加羅爾”級驅逐艦的艦體設計還是較為成功的,達到了90年代中期的水平。雖然在設計上得到了俄羅斯的幫助,並參考了“塔爾瓦爾”級護衛艦的設計經驗,但對印度來說還是一個不小的進步,也為今後完全獨立設計大型水面艦艇積累了經驗。

“班加羅爾”級的動力裝置沿用了“德里”級的柴燃聯合動力,由2台輸出功率64000馬力的烏克蘭M-36E燃氣輪機和2台輸出功率9900馬力的KVM-18柴油機組成。總功率為,143000馬力,雙軸、雙槳推進。由於排水量比“德里”級增加近500噸,達到了7000多噸,因此最高航速由“德里”級的32節下降到30節,但續航力沒有大的變化。

全垂首化艦載飛彈

印度海軍“班加羅爾”級新型驅逐艦印度海軍“班加羅爾”級新型驅逐艦

印度自行研製的驅逐艦和護衛艦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強大的火力配置,這同樣是“班加羅爾”級飛彈驅逐艦的特點。不僅如此,“班加羅爾”級驅逐艦的艦載飛彈均採用了垂直發射裝置,是印度海軍首級全部採用垂直發射系統的艦艇,而且艦上的電子設備都體現了印度的最新技術。

作戰指揮系統 為1套印度巴拉特公司研製的“獵人”作戰數據系統。該系統是義大利IPN系列指揮系統的印度版,綜合了來自歐洲國家以及印度、俄羅斯的技術,具有較強的綜合指揮和控制性能。對空搜尋雷達為一部俄制MR-775“福雷格特”MAE (北約稱“半盤”)三坐標D/E波段平面陣列雷達,安裝在主桅頂部;對海搜尋雷達為一部印度巴拉特公司生產的RAWL(荷蘭信號公司的LW08)型D波段雷達(也可能採用以色列埃爾塔公司的MFSTAR輕型主動相控陣雷達), 另外還將安裝俄制MR-90奧雷克( 北約稱“前圓頂屋”)火控雷達等。聲吶系統採用印度國產APSOH中頻主動搜尋和攻擊艦殼聲吶、中頻主動攻擊可變深聲吶系統,其中前者能同時跟蹤15個水下目標,並可在淺水區和惡劣海況下使用。電子戰對抗設備包括PK-2型箔條誘餌發射裝置、印度國產“阿族陀”電子戰支援系統(偵聽截收)和ASOR11356型干擾機等。

反艦和對陸攻擊武器 與“德里”級相比,“班加羅爾”級飛彈驅逐艦的反艦武器煥然一新,包括艦首一座A-19O型100毫米火炮,代替了“德里”級艦上的AK-1OO型100毫米火炮;在A-190型火炮之後,上層建築前部的艦體內前後布置有2套垂直發射裝置,其中最前面一套為2座8單元(共16單元)、用於貯存和發射PJ-10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巡航飛彈的垂直發射系統,淘汰了“德里”級使用的外置發射架和SS-N-25“天王星”亞音速反艦飛彈。A-190型火炮的炮彈重16公斤,射程15公里(8.2海里),射速60發/分鐘,由安裝在艦橋上的“鳶鳴”火控雷達提供控制,用於反艦和對岸上目標進行攻擊。“布拉莫斯”反艦飛彈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和俄羅斯NPO聯合體聯合研製,彈長8米,彈徑670毫米,全重3000公斤,採用固體燃料推進,射程280公里,可攜帶200公斤的常規彈頭,飛行高度可達到14公里,飛行速度2馬赫。該型飛彈也可掠海飛行,這時飛彈的射程為120公里。“布拉莫斯”飛彈有艦射型、陸基型和空射型,其中艦射型“布拉莫斯”飛彈於2001 年6月首飛,2004年11月3日在“拉吉普特”號驅逐艦上成功試射,印度海軍從2005年開始小批量生產並裝備部隊使用。PJ-10“布拉莫斯”飛彈無論是射程、飛行速度還是末段機動攻擊能力都是SS-N-25“天王星”所無法比擬的,而且除執行反艦攻擊外,“布拉莫斯”還具備一定的對陸攻擊能力。

防空武器 增強水面艦艇的防空反導能力是印度海軍長期以來的夢想。印度海軍自80年代起就開始研製“特里蘇爾”近程防空反導系統,原計畫在1992年投入使用,然而迄今該系統的技術仍不過關,印度海軍的艦艇不得不全部裝備俄羅斯和以色列等國生產的防空飛彈系統。“德里”級驅逐艦使用的是3S-90鏇轉發射裝置和9M38M1防空飛彈(北約稱SA-N-7,SA-ll防空飛彈的海軍塑),共備彈24枚。“班加羅爾”級飛彈驅逐艦更上一層樓,改用俄羅斯新研製的12單元垂直發射裝置, 2座共24單元,用於發射俄制“施基利”9M317ME艦空飛彈(北約稱SA-N-ll,SA-17的海軍型)。發射裝置安裝在“布拉莫斯”反艦飛彈發射裝置之後,2種飛彈的垂直發射裝置位於同一平台上。9M317ME防空飛彈的制導和目標照明由4部MR-90“奧雷克”雷達提供,飛彈為慣性加半主動雷達尋的綜合制導,最大射程45公里,戰鬥部為70公斤預置破片彈頭,利用雷達近炸引信引爆,飛彈的控制系統和彈頭可根據具體任務(彈道飛彈、小尺寸水面及地面目標、直升機等)進行調整,主要用於中程區域防空作戰,可在強幹擾環境和低海拔條件下攔截戰術彈道飛彈、加速度12g的飛機直升機無人駕駛飛機及巡航、反輻射飛彈等,另外“班加羅爾”級驅逐艦上還將安裝“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或AK-63OM近防火炮與以色列的“巴拉克”近程防空飛彈系統的組合體,用於艦艇的貼身防空保護。

中程防空武器 目前印度海軍中具有區域防空能力的水面艦艇只有3艘“德里”級驅逐艦和3艘“塔爾瓦爾”級護衛艦。前者裝有射程25千米的9M38M1艦空飛彈,後者則裝有射程40千米的9M38M2艦空飛彈。但它們都採用單臂發射裝置,在反應時間、多目標攻擊及抗飽和打擊能力上都不甚理想,難以滿足未來高強度海空對抗的要求。因此,印度海軍決心在“班加羅爾”級上裝備俄羅斯最新研製的採用垂直發射的9M317ME艦空飛彈。該型飛彈是白M38M2的改型,指揮控制、目標照射跟蹤、目標顯示、數據處理等系統基本不變,但在飛彈彈體及發射裝置方面做了較大改動。彈體取消了長長的彈翼,只在彈體後部布置了翼展很小的長條型彈翼;尾部有4片面積很小的尾翼用於飛彈控制;增加了具有矢量推力的燃氣舵,用於飛彈的起飛及程式轉彎。飛彈採用12單元垂直發射裝置,最高發射速度可達到每發1~1.5秒,系統反應時間也提高到5~10秒。對手射程50千米酌中近程防空飛彈,這個指標尤為重要。

9M317ME中程艦空飛彈採用了許多先進技術和裝置,使它具有更強的攔截能力。如採用指令修正制導技術;採用對飛機、飛彈目標的波譜識別技術;採用新軟體,提高了目標照射器的跟蹤精度;採用新型火箭發動機,提高了飛彈的飛行速島採用新型信號處理裝置;採用高靈敏度引信並增加了測高能力;採用大弧形彈道等。

9M317ME飛彈長5.18米、彈徑0.36米、彈翼展開質為0.82米,發射重量581千克。飛彈的動力裝置為一台單室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採用新型高能燃料,最大飛行速度4.5馬赫,最大射程38千米(對飛機)/15千米(對反艦飛彈),最大射高15千米。安裝重62千克的破片殺傷式戰鬥部,採用近炸引信及觸發引信,殺傷半徑18米。採用半主動雷達制導,2發齊射的殺傷機率為96%(對飛機)/86%(對反艦飛彈)。改進了制導系統的抗海浪干擾能力,可以攔截3~5米高度的掠海飛行反艦飛彈。

“班加羅爾”級驅逐艦在艦橋前部平台及尾部直升機機庫後方平台上,各安裝了2座12單元艦空飛彈發射裝置,全艦共備彈48枚。飛彈數量與“德里”級相同,但由於採用垂直發射,飛彈發射速度快數倍、總體防空能力高數倍,特別是在對付多目標及飽和攻擊時更加遊刃有餘。

近程防空武器 在近程防空反導方面,從印度軍方公布的模型圖片看,“班加羅爾”級仍採用和“德里”級相同的4座AK-630M型6管30毫米近防武器系統,在艦體中部兩側各布置2座。該炮是俄第二代艦載近防武器系統,由於改進了炮管循環系統,火炮的最大射速提高到5000發/分,可在艦體兩側形成密集的“彈牆”;並且系統的反應時間只有7秒,可快速對目標進行攔截;火炮最大射程達5000米,對反艦飛彈的有效射程達3000米。每座AK-630M彈庫的最大備彈量達2000發,可對多批次目標進行持續攻擊;不僅可攻擊空中自標,還可打擊水面艦艇,做到一炮多用。這種近防武器系統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可靠性高、反應速度快的特點,艦艇的適裝性非常好。在艦載火控系統的控制下,可依次對多個低空來襲目標進行分組攔截,每座可在1分鐘內攔截5個目標,全艦攔截20個目標。

目前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該艦將安裝俄“卡什坦”彈炮合一近程武器系統。該系統於1988年首次裝備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由2座6管30毫米炮及8枚SA-N-11防空飛彈組成。2座30毫米炮最大射速達10000發/分,用於對2000米內的目標進行攔截;而SA-N-11防空飛彈負責攔截2000~8000米的目標。兩者配合使用,對掠海反艦飛彈的攔截機率高達97%。SA-N-11飛彈由加長桿戰鬥部和兩級火箭發動機組成,飛彈直徑小、攔截速度快。戰鬥部具有定向性,效能是普通破片殺傷戰鬥部的2倍。

戰鬥部的跟蹤雷達採用毫米波技術,解決了跟蹤掠海目標時的鏡像干擾和海雜波干擾問題。整個系統的反應時間只有5秒,是目前最先進的艦載近防系統之一。印度從俄羅斯購入的“塔爾瓦爾”級飛彈護衛艦上就首次裝備了這種武器,不排除“班加羅爾”級也用它進行末端防禦的可能。不過該系統的體積和重量比AK-630M大,必須對艦體進行重新設計。

反潛武器 雖然ASW任務不是“班加羅爾”級驅逐艦的設計重點,但該級艦將作為航空母艦編隊的骨幹艦艇或驅護艦編隊的核心艦艇,執行遠洋作戰任務,因此必須裝備較強的探潛和攻潛武器系統。在反潛火力配備上,“班加羅爾”級驅逐艦沒有使用新的系統,基本上是把“德里”級艦上使用的反潛武器移植過來,包括5聯裝PTA 533型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和RBU-600O型12聯裝反潛火箭發射裝置。PTA 533型魚雷管安裝在艦中部,能夠發射不同類型的線導或尾流自導重型魚雷。“德里”級驅逐艦上配備2種魚雷,一種是SET-65E型反潛魚雷,主/被動的,射程15公里(8.1 海里)/ 4O節,彈頭重205公斤;另一種是53-65型尾流自導魚雷,被動尋的,射程19公里(10 .3海里)/ 45節,彈頭重505公斤。估計“班加羅爾”級艦上也將同時攜帶2種魚雷。RBU-6000型反潛火箭發射裝置共2座,安裝在垂直飛彈發射系統之後的甲板上,由“撥格風”反潛戰火控系統進行控制。該發射裝置發射RGB-60反潛火箭時的射程為6000 米,可鎖定和攻擊500米深的潛艇,末段最大速度400米/秒,最大下潛速度為12米/秒,對潛艇的摧毀率可達80%以上。印度海軍計畫使用新的RE-91型反潛火箭彈。另外,“海王”MK42B型直升機配備對海搜尋雷達及吊放式聲吶系統,並能攜帶深水炸彈AS-244空投反潛魚雷等,執行反潛作戰任務。

雷達設備

印度海軍“班加羅爾”級新型驅逐艦印度海軍“班加羅爾”級新型驅逐艦

對空搜尋雷達
主桅桿頂部裝了1部MP-710型“頂板”三坐標對空搜尋雷達,取代了“德里”級的“半板”三坐標雷達(“半板”是“頂板”雷達的簡化版,性能上只有後者的70%),為9M317ME艦空飛彈提供空中目標數據及實施跟蹤。“頂板”雷達的天線採用2座背靠背布置的一維頻掃單面天線,雷達轉速平時為6轉/分、作戰時為1轉/分,數據更新率為1次/2秒,可同時跟蹤20個目標。對空探測距離300千米,對2米2和0.05米2目標的探測距離分別為220千米和30千米,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後桅還裝有1部荷蘭產LW08型D波段對空搜尋雷達,與“頂板”雷達互為補充。它採用頻率捷變技術,對2米2空中目標的發現距離為260千米,可同時對64個目標進行跟蹤,在探測精度及抗干擾能力上都強於俄制產品。


火控雷達與對海搜尋雷達
艦上裝備6部“前罩”火控雷達,用於對艦空飛彈進行末端目標照射引導。“德里”級上雖然也有6部“前罩”,但有2部位置太低、照射方位有限,雖採用了交替照射技術,1座雷達可以引導2枚艦空飛彈攔截目標,但也沒有完全發揮出6部制導雷達理論上可跟蹤6~12個目標的能力。“班加羅爾”級對原來位置最低的2座“前罩”火控雷達重新進行了布置,照射範圍明顯擴大,可以與其他4座“前罩”構成完整的360”半球覆蓋;再加上採用了垂直發射的9M317ME飛彈,防空能力要比“德里”級高出2~4倍。此外還有數部“棕櫚葉”對海搜尋雷達,工作在I波段,對海搜尋距離為110千米。1部用於艦艦飛彈火控的固面陣雷達被布置在一個球形天線罩內,可以提高在海上抗風浪、抗腐蝕的能力,性能與“塔爾瓦爾”級所裝備的相同。2座“低音帳篷”火控雷達用於對4座AK-630M近防系統的火控。
電子戰及作戰指揮系統
艦上的電子戰及作戰指揮系統基本上是印度自己研製的。電子戰設備有4座PK-2箔條誘餌發射裝置、1套電子偵察支援系統、巴拉特公司生產的ASOR11356型干擾發射機,可用多種手段對敵方的雷達進行誘騙干擾。艦上還裝有一些雷射報警及雷達報警接收機,可對敵方的雷射照射及雷達波束進行報警。艦上的IPN-12型作戰指揮系統與“德里”級的IPN-10型相比,具有更高的智慧型化、自動化、網路化和系統化水平,可對數百個空中/海面及水下目標進行監視跟蹤,並做出敵情分析判斷,為指揮決策提供依據,指揮、引導艦上的對海、對空、對潛及電子戰系統進行作戰。艦上還裝有衛星通信、導航系統。此外,艦上還對動力配電系統和損管系統做到集中控制,減輕了艦員的工作負荷,進一步提高了全艦的自動化程度。
水聲探測設備
在水聲探測設備方面,艦首下裝有1部與“德里”級相同的巴拉特公司APSOH主/被動中頻聲納,探測距離為2~10千米,可同時跟蹤15個不同深度的目標,並為反潛武器提供射擊參數。新增加了1部巴拉特公司最新研製的拖曳式陣列聲納,用於對大潛深、低噪聲潛艇目標的探測。該聲納以美國AN/SQR—19型拖曳式陣列聲納為基礎研製,在性能上與之大體相當。該聲納的裝備使“班加羅爾”級的反潛能力有了大幅度增強,特別是遠距離搜潛、反潛能力超過“德里”級30%以上,可更好地發揮艦上2架“海王”反潛直升機的作戰效能。

戰艦特點

印度海軍“班加羅爾”級新型驅逐艦印度海軍“班加羅爾”級新型驅逐艦

“班加羅爾”級飛彈驅逐艦由於具備了增強的隱身性能和對陸攻擊能力,將與“塔爾瓦爾”級護衛艦新“尼爾吉里”級護衛艦(17號工程)一道為印度海軍提供新的作戰能力。然而問題是,儘管印度海軍的計畫看起來雄心勃勃,但目前僅停留在圖紙上的“班加羅爾”級驅逐艦何時才會登場亮相呢?

長期以來,印度在武器裝備發展領域有以下幾個共同的毛病:一是好大喜功和過於自信,往往造成“眼高手低”的局面,飛機、飛彈、坦克和艦艇,鋪了大攤子,結果是“欲速則不達”,還往往陷入了“時光隧道”的泥潭;二是項目計畫、管理和整合能力十分低劣,常常把一些研製項目人為地搞得一團糟;三是迄今印度國防工業僵化的國營主導模式毫無效率可言,一種武器裝備的研製和生產工期往往被反常地一拖再拖。如陸軍的“阿瓊”主戰坦克、空軍的LCA先進輕型戰鬥機及海軍的“德里”級飛彈驅逐艦都沒能擺脫這些噩運,哪個項目都拖拖拉拉搞了20多年。就是這樣拖拉,如果最終能夠建成使用就已經算很不錯了,像“阿瓊”主戰坦克前後進行了28年的研製,後來還不得不放棄,而印度似乎並沒有從中吸取到什麼教訓。

“卡什坦”彈炮台一近防武器系統具有火力強大,自動化程度高、毀傷能力強的特點。印度海軍新建的大中型水面艦艇都將其作為制式近程反導防空裝備。

“德里”級艦上裝有多達16枚的ss-N-25反艦飛彈,主要靠飛彈齊射來提高殺傷機率。而”班加羅爾”級則是以提高反艦飛彈的性能來實現這一目標的。

東西方裝備並存是印度艦艇的一大特色。圖為“德里”級與“班加羅爾”級飛彈驅逐艦上裝備的荷蘭電信製造的LW08型D波段對空搜尋雷達。

在諸多的裝備自研項目中,被稱為“15A工程”的水面艦艇研製計畫是重點之一。它是印度上世紀90年代設計建造的“德里”級飛彈驅逐艦的改進型,加裝了先進武器系統,攻擊能力更強。該計畫在90年代中期就已開始,但直到2003年5月才完成了圖紙設計,命名為“班加羅爾”級5區逐艦。同年9月在印度馬扎岡船塢有限公司開工建造,預計在2006年4月建成首艦,2009年前3艘同級月見全部建成服役。如果形勢需要,建造數量還可能增加。

“班加羅爾”級作為“德里”級的改進型,兩者的動力裝置、艦載直升機反潛武器以及60%的艦體設計都相同,最大的不同是艦上安裝的武器及電子設備。“班加羅爾”級比“德里”級具有更強大的遠距離對海、對地、對空及反潛作戰能力,在外形尺寸及排水量上都比“德里”級大,從而一舉成為印度海軍中最大、最先進的飛彈驅逐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