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建設

國防建設

國防建設指的是為國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國防能力而進行的各方面的建設。包括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的建設,是為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的需要,建立和發展國防力量的措施和行為,是國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簡介

國防是為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防備外來侵略和顛覆,所進行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和鬥爭。國防建設的內容主要包括:武裝力量建設;戰場建設,人力物力的多種動員準備;邊防、海防,空防和人防建設,戰略物資的儲備,國防工業建設和國防科學技術研究;對人民民眾和學生進行國防教育和軍事訓練,發展國防體育事業,建立,健全國防法規體系;軍事理論研究,發展軍事科學,制定並完善符合實際的戰略戰術原則;後備力量的建設,以及與國防相關的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電、能源、水利、造林、氣象、衛生、航天等方面的建設。重點是武裝力量建設。

國防政策

國防建設國防建設
中國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依照憲法和法律,中國武裝力量肩負對外抵抗侵略、保衛祖國,對內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保衛人民和平勞動的神聖職責。建設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事業。

目標和任務

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防備和抵抗侵略,保衛領陸、內水、領海、領空的安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維護國家在太空、電磁、網路空間的安全利益。反對和遏制“台獨”,打擊“東突”、“藏獨”等分裂勢力,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服從服務於國家發展戰略和安全戰略,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貫徹新時期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堅持獨立自主和全民自衛原則,加強武裝力量建設和邊防、海防、空防建設,加強國家戰略能力建設。中國始終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堅持自衛防禦的核戰略,不與任何國家進行核軍備競賽。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中國武裝力量忠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積極參加和支援國家經濟社會建設,依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發揮人才、裝備、技術、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有利條件,為地方基礎設施和重點工程建設、扶貧幫困和改善民生、生態環境建設貢獻力量。科學組織非戰爭軍事行動準備,針對面臨的非傳統安全威脅搞好戰略預置,加強應急專業力量建設,提高遂行反恐維穩、應急救援、安全警戒任務的能力。堅決完成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保護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把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作為重要任務,堅決打擊敵對勢力顛覆破壞活動,打擊各種暴力恐怖活動。發揚擁政愛民光榮傳統,嚴格遵守國家政策法規,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著眼2020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並使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目標,堅持以機械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主導,廣泛運用信息技術成果,推進機械化信息化複合發展和有機融合。拓展和深化軍事鬥爭準備,牽引和帶動現代化建設整體發展。深化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理論研究,推進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建設,發展新型作戰力量,著力構建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體系。深入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變,加緊實施人才戰略工程,加大全面建設現代後勤力度,提高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的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全面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實行軍民融合式發展,建立完善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和軍隊保障體系。積極穩妥地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加強戰略籌劃和管理,努力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

維護世界和平穩定

堅持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主張用和平方式解決地區熱點問題和國際爭端,反對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反對侵略擴張,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開展對外軍事交往,發展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軍事合作關係,推動建立公平有效的集體安全機制和軍事互信機制。堅持開放、務實、合作的理念,深化國際安全合作,加強與主要國家和周邊國家的戰略協作和磋商,加強與開發中國家的軍事交流與合作,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海上護航、國際反恐合作和救災行動。支持按照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則,實現有效裁軍和軍備控制,維護全球戰略穩定。”
國防政策是一個多層次的複雜體系,以上四個方面是最主要內容,它還包括全民防衛、獨立自主、高度集中統一領導、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相結合等其他國防政策

建設

武裝力量

武裝力量的革命化建設

新時期武裝力量的革命化建設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通過加強革命化建設,使人民解放軍始終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唯一宗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嚴格的紀律,具有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能夠壓倒一切敵人、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軍隊。革命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根本特色。
要加強我國武裝力量的革命化,重點要加強我軍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首先必須堅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教育部隊,引導廣大官兵樹立無產階級世界觀;其次,必須認真學習和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使武裝力量建設的政治方向同黨的奮鬥目標始終保持一致;第三,必須堅持和完善各種武裝力量的政治工作制度,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努力把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為統一領導和團結部隊的核心。

武裝力量的現代化建設

我國武裝力量的現代化建設,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要加快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是進行軍隊現代化和堅持科技強軍的物質技術基礎。當前世界正在進行新軍事變革,各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發展新武器,研製新裝備。我們應緊跟軍事革命的發展,適應信息化戰爭的需要,優先發展高技術武器裝備,加強軍隊的信息化建設,增強我軍的精確打擊能力和信息作戰能力。
二是人員素質的現代化。現代信息化戰爭要求廣大官兵必須掌握現代科學知識和技能,掌握先進軍事思想和理論,深入探索研究和運用現代戰爭條件下的戰略戰術。因此,我們要堅持科技強軍的道路和建設信息化軍隊,就必須實現人才強軍。為適應信息化戰爭的要求,2003年8月,中央軍委制定實施了軍隊人才戰略工程規劃,提出力爭經過一二十年的努力使我軍擁有一支懂得信息化戰爭指揮和信息化軍隊建設的指揮軍官隊伍;一支善於對軍隊建設和作戰出謀劃策的參謀隊伍;一支能夠組織謀劃武器裝備創新發展和關鍵技術攻關的科學家隊伍;一支精通高新技術武器裝備性能的技術專家隊伍;一支能夠熟練掌握手中武器裝備的士官隊伍。目前,我軍建設正在實現高層次人才強軍計畫,以大力提高我軍軍官的整體素質水平。
三是人和武器裝備的最佳結合,即通過精簡機構,提高效率,建立科學的武裝力量編制體制,保證人與裝備所具有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武裝力量的正規化建設

我國武裝力量的正規化建設就是要建立起與武裝力量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科學合理的組織結構和高效周密的運行機制,已經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黨的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檔案。1952年,毛澤東同志在給軍事學院的訓詞中指出:“與現代化裝備相適應的,就是要求部隊建設正規化,就是要求實行統一的指揮、統一的制度、統一的編制、統一的紀律、統一的訓練,……”這一論述在當時統一了全軍的思想,有力地指導了我軍50年代正規化建設。
改革開放之後,鄧小平同志把正規化納入到我軍建設的總任務和總目標。他指出:“必須把我軍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並提出了依法從嚴治軍的方針,強調要通過改革體制編制、完善法規制度、加強教育訓練、嚴格作風紀律等來提高部隊正規化水平。江澤民同志也指出,我們要建設現代化的革命軍隊,不能不強調正規化,要嚴格按照條令條例來規範部隊的行動,建立正規的戰備、訓練、工作和生活秩序。
實現正規化最基本的途徑是嚴格的訓練、科學的管理和刻苦的養成。軍事訓練是提高軍隊正規化素質的主要途徑;正規化建設大量的經常的工作要通過科學的管理來落實;養成是強制性與自覺性的統一,是實現軍隊正規化的基本途徑。

國防建設國防建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