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區界

在漲潮流消失的地方(即潮水停止倒灌處),稱為潮流界。

概述

漲潮波進入河口後,在其傳播過程中,因受河水頂托及河床阻力的影響,能量逐漸損耗,漲潮時流速愈來愈慢,潮差越來越小。在漲潮流消失的地方(即潮水停止倒灌處),稱為潮流界。

原理

潮流界以上,河水受潮水頂托,潮波仍可影響一定距離,在潮差為零的地方,稱為潮區界。潮區界和潮流界的位置,隨徑流和潮勢力的消長而變動。如長江枯水期的潮區界,可達離口門640公里的安徽大通,但在洪水期只能達蕪湖附近;潮流界在枯水期可達鎮江,在洪水期只能到達江陰附近。潮區界離河口口門的遠近,取決於潮差的大小,河流徑流強弱、河底坡度及河口的幾何形態等因素的不同組合南美洲亞馬孫河口的潮波,可上溯1400多公里;中國黃河口的潮波,只上溯20~30公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