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國際教育協會

協會簡介

漢語國際教育協會1986年成立於美國維吉尼亞州,是提供教育機會與促進文化交流的國際機構。多年來致力於中國文化推廣,漢語推廣與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工作涉及文化、教育領域,由全球110多個成員國和地區的語言教學機構和漢語教學專家學者組成。協會數年來和多所國內外知名大學合作,舉辦了各種學術活動,並組織了理論研究,教材編寫,人員交流和教師培訓等方面的國際合作,發表了大量漢語教學與研究的學術論文。
1986年6月,由國內外知名漢學家聯合舉辦的第一屆漢語國際教學研討會在美國維吉尼亞州舉行。會議的主要議題是,為了適應漢語教學和研究蓬勃發展的形勢,增進世界漢語教學界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廣泛開展學術交流,希望成立一個聯繫世界漢語教學和研究工作者的國際性學術團體。根據各國與會學者的建議,會議閉幕後,即著手籌備成立漢語教學的國際性文化交流組織,即漢語國際教育協會。 在1986年8月漢語國際教學交流會期間,經過充分討論和協商,大會通過了籌備會議制訂的《漢語國際教育協會章程》,《章程》規定:漢語國際教育協會的宗旨是:“促進漢語作為外語教學和研究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世界漢語教學與研究的發展;加強世界各地漢語教學和研究工作者之間的聯繫;增進和發展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 。根據章程,協會每兩到三年舉辦一次漢語國際教學討論會,並定期在各國開展文化交流與漢語教學活動。
協會成立後,積極組織會員參與漢語國際教學與文化交流的各種學術活動,如參加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巴西、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組織的各種國際學術會議,並參與撰寫漢語教材、培訓中文教師,安排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會員到中國進行學術訪問和交流,促進了世界漢語教學界的溝通與合作。

協會宗旨


促進漢語作為外語教學和研究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世界漢語教學與研究的發展;加強世界各地漢語教學和研究工作者之間的聯繫;增進和發展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

歷史發展


漢語國際教育協會的宗旨在於促進國際漢語教學和學術交流。
協會由110個國家和地區的語言教學機構和漢語教學專家學者組成。協會舉辦各種學術活動,促進和組織理論研究,教材編寫,人員交流和教師培訓等方面的國際合作,出版會刊和有關漢語教學與研究的資料。
1986年6月,由國內外知名漢學家聯合舉辦的第一屆漢語國際教學研討會在美國維吉尼亞州舉行。會議的主要議題是,為了適應漢語教學和研究蓬勃發展的形勢,增進世界漢語教學界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廣泛開展學術交流,希望成立一個聯繫世界漢語教學和研究工作者的國際性學術團體。根據各國與會學者的建議,會議閉幕後,即著手籌備成立漢語教學的國際性文化交流組織,即漢語國際教育協會。在1986年8月漢語國際教學交流會期間,經過充分討論和協商,大會通過了籌備會議制訂的《漢語國際教育協會章程》,《章程》規定:漢語國際教育協會的宗旨是:“促進漢語作為外語教學和研究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世界漢語教學與研究的發展;加強世界各地漢語教學和研究工作者之間的聯繫;增進和發展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根據章程,協會每兩到三年舉辦一次漢語國際教學討論會,並定期在各國開展文化交流與漢語教學活動。
協會成立後,積極組織會員參與漢語國際教學與文化交流的各種學術活動,如參加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巴西、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組織的各種國際學術會議,並參與撰寫漢語教材、培訓中文教師;安排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會員到中國進行學術訪問和交流,促進了世界漢語教學界的溝通與合作。
從1986年至今,協會先後在美國維吉尼亞、德國漢諾瓦、英國倫敦、中國香港、北京、上海等地成功舉辦了十一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協會每年不定期組織專題研討會;為會員提供信息諮詢和交流;組織編寫、認定和推介教材;提供師資培訓。

業務範圍


(一)組織國際文化交流與推廣活動。
(二)組織開展漢語國際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套用研究、教材編寫與出版、教師培訓、教學質量評價、人員交流、教學圖書展覽等方面的國際合作;
(三)出版會刊;
(四)定期企業文化講座;
(五)受成員國學校以及教育機構委託,與多所知名院校合作,培訓優秀的漢語教學人才,並輸送至各國學校以及漢語教學機構從事漢語教學和文化推廣工作。
(六)其它有關專項工作。

協會活動和榮譽

2011年,在第十三屆漢語國際教學研討會上,漢語國際教育協會確定了漢語國際教師的認證體系,並以長期為各成員國輸送優秀的漢語教師人才、積極促進人員和文化的交流作為漢語國際教育新時期的發展方向。
2010年漢語國際教育協會攜6大洲110所成員國代表舉辦了漢語教學資源展覽、示範課觀摩交流與優秀成果評選、漢語國際教學新產品推介與研討等多項主題活動。
2009年針對全球化漢語的普及形勢以及國際上對於漢語教師的需求,就漢語師資培養的問題展開了第十二屆漢語教學研討會。
2008年,漢語國際漢語教育協會應邀出席了法國巴黎東方文化研究中心教學年會,並在北京舉辦了第十一屆漢語國際教學研討會。
2005年,漢語國際教育協會召開第十屆漢語國際教學研討會,同年,受邀參加海德堡大學中國學學院“漢字的發展趨勢——從表意到表音”的研討會議。
2002年,第九屆漢語國際教學研討會順利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主題是“漢語的全球化推廣”,涉及到漢語本體、第二語言學習理論、語言與文化、教材、教學法、語言測試等諸多領域。
2000年,第八屆漢語國際教學研討會在上海召開。新千年網路日漸成為趨勢,會議的中心議題圍繞“計算機輔助漢語教學研究”展開,會上展示了漢語在計算機領域研究的最新成果。
1998年,漢語國際教育協會在北京組織了以“漢語教學與漢文化”為主題的第七屆漢語國際教學研討會。國內外多所知名大學教授和學者與會。大會就語言普及與文化推廣的關係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並初步確定了初級階段以語言教學為主,中高級加入文化教學的教學原則和教法體系。
1996年,由漢語國際教育協會主辦的第六屆漢語國際教學研討會在中國香港舉行。大會專門就漢外語言對比、偏誤分析與漢語水平測試研究課題進行了深入而細緻的討論,更加明確了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研究方向。
1994年,第五屆漢語國際教學研討會在英國倫敦召開。本屆研討會的中心議題是:漢語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
1992年,在第四屆漢語國際教學研討會期間,大會組委會秘書處承辦了有數家出版社參加的圖書展銷。眾多的學者還展覽了近年來新版教材、專著等。一些科研部門還進行了計算機輔助教學最新研究成果的演示。
1990年,來自埃及、澳大利亞、澳門、波蘭、法國、馬來西亞、美國、墨西哥、日本、泰國、香港、新加坡、匈牙利、義大利、英國、中國等21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近300人參加了在德國漢諾瓦舉辦的第三屆漢語國際交流會議。漢語國際教育協會秘書處共收到論文330篇,在大會和分組會上交流的有213篇。論文涉及漢語研究、教材與教法研究以及漢外對比研究等方面的內容,反映了當前世界漢語教學與研究工作的新發展和新水平。
1988年,第二屆漢語國際教學研討會在美國維吉尼亞州舉行,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260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會議收到論文250餘篇。
1986年8月漢語國際教育協會制訂了協會章程,宗旨是:“促進漢語作為外語教學和研究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世界漢語教學與研究的發展;加強世界各地漢語教學和研究工作者之間的聯繫;增進和發展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 。根據章程,協會每兩到三年舉辦一次漢語國際教學討論會,並定期在各國開展文化交流與漢語教學活動。
1986年6月,由國內外知名漢學家聯合舉辦的第一屆漢語國際教學研討會在美國維吉尼亞州舉行。根據各國與會學者的建議,會議閉幕後,即著手籌備成立漢語教學的國際性文化交流組織,即漢語國際教育協會。

協會分布

截至2013年10月,漢語國際教育協會已為國際社會培養了數萬名國際高級漢語教師,其合作夥伴已經覆蓋到世界各國。為保障並提高漢語國際教師的教學能力,培養優秀國際對外漢語教師隊伍,適應世界各國漢語學習需求日益增長的新形勢,漢語國際教育協會根據國際上各成員國和教育機構需求共同推出了漢語國際教師資格證,並且研究開發了《漢語國際教師職業能力考試大綱》和《漢語國際教師標準》;而且在北美洲、南美洲、澳洲、非洲、歐洲、亞洲都設立了代表處和考評中心。

漢語國際教師培訓

漢語國際教育協會成立伊始,即聯合全球110多個國家相關教育部門以及知名院校發起漢語國際教師培訓項目。憑藉高素質的專家團隊及世界先進的教育理念,協會已面向世界開展了多種類型、不同層次的教師培訓和語言傳播工作,以其培訓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培訓方式的新穎和實用,培訓效果富有啟迪性、實效性等特點,受到海內外學習者和全球成員國官方教育部的廣泛認可。
2006年,漢語國際教育協會授權北京水木優博國際教育為中國區獨家授權代表處,全面負責漢語國際教師資格證書在本地區的招生、培訓和報考工作,在清華大開設漢語國際教師高級進修班,旨在為在世界各國各地從事漢語國際教學的一線教師提供分享和交流教學經驗的平台,推進漢語國際教學領域的研究與發展,促進一線漢語國際教師優秀教學研究成果的展示和推廣,加強世界各地一線漢語教學工作者與研究工作者之間的聯繫,增進和發展各級各類漢語教學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漢語教學事業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希望傳播中國語言文化的人才。清華大學漢語國際教師培訓項目立足於實踐漢語教學,系統而深入地傳授國際先進的語言教學經驗的同時,幫助學員掌握現代漢語知識和中國文化知識,切實提高學員漢語教學技巧,彌補學員對於現代漢語知識和中國文化常識的缺陷,為以後學員從事漢語教學工作以及中國文化推廣工作打好基礎。
協會致力於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推廣與研究工作長達二十年,承擔各國教育部門委託的研究、培訓任務,負責世界範圍內漢語教師的培訓、教育、交流與研究工作,定期組織漢語國際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召開學術會議、舉辦教研論壇、開展教育培訓,向亞洲、美洲、歐洲、非洲招收具有國際化視野並致力於傳播中國語言文化的學員,已累計培訓出上萬名優秀的漢語國際教師人才,學員學成後遍布到五大洲各國從事漢語教師工作,為中華文化的推廣做出了貢獻。
中國授權區代表處: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大學


漢語國際教師資格證書

漢語國際教師資格證是漢語國際教育協會和110多個成員國教育研究機構共同聯合推出的資格認證,漢語國際教師資格證是唯一經過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瑞典、比利時、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尼、泰國、菲律賓等各成員國教育機構和學術機構共同認可的權威證書,“漢語國際教師資格證”代表了當今漢語國際教師資格認證的最高水平,具有廣泛的國際權威性和官方代表性;“漢語國際教師資格證”得到了世界各國教育機構和學術機構的權威認可和歡迎。
“漢語國際教師資格證”旨在提高漢語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培養、培訓合格的專業國際漢語教師,漢語國際教育協會為滿足世界各地日益增長的漢語學習需求,建立了一套完善、科學、規範的國際漢語教師認證標準體系,為漢語國際教師的培養、培訓、能力評價和資格認證提供依據;證明證書持有者已經具備了漢語國際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實踐能力。

漢語國際教師培訓課程

教什麼

文化課和語言課解決的是“教什麼”的問題,全面梳理中國文化脈絡、針對性對比中西文化異同,
系統介紹現代漢語語音、辭彙、語法、漢字等語言要素,通過培訓,為學員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怎么教

教法課和實踐課解決的是“怎么教”的問題。深度剖析對外漢語經典教材,
分類講解第二語言教學流派,海量觀摩優秀教師示範錄像,真實體會漢語課堂教學場景。
學員試講,課堂模擬,由對外漢語專家一一點評。

誰來教

所有特聘師資均是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獨樹一幟、具備多年對外漢語教師培訓經驗的專家教授和資深學者。豐富的教學經驗、獨特的教學方法,緊扣《漢語國際教師標準》,全力打造職業化高素質漢語國際教學人才。
培訓課程分為4部分,分別是:
1、文化課2、語言課3、教法課4、實踐課
文化課和語言課解決的是“教什麼”的問題,
教法課和實踐課解決的是“怎么教”的問題。
系統介紹漢語語音、辭彙、語法、漢字等語言要素和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教學原則、方法和技巧, 並且組織學員觀摩教學課堂錄像,體會課堂教學真實場景。學員試講,課堂模擬。通過學習,學員能夠掌握 好基礎理論知識,並能靈活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

文化課

中西文化對比、中西方思維方式差異、中國基本國情、旅遊景點文化、交際禮儀文化、文學史

語言課

現代漢語概論、漢語語言要素教學(語音、辭彙、語法、漢字教學)

教法課

第二語言教學法淺析、漢語技能(聽、說、讀、寫)教學原則、教學實際案例分析、教案設計、多媒體課件製作

實踐課

外國人學漢語長期、短期、幼兒、成人經典教材分析和介紹、各種課型教學示範錄像觀摩、優秀教師示範講解、學生上台實講、實踐操練、老師試講點評、中華才藝、課堂教學技巧、課堂活動設計與組織、出國任教指南

考試認證

(一)委託培訓單位:

清華大學

(二)考試形式:

分為兩個部分 筆試/試講 各占100分 總分為200分

(三)考試科目:

上午筆試內容基礎綜合,滿分100分:
中國文化(20分),現代漢語(30分),對外漢語教學理論(50分);
下午面試(課堂教學能力測試),滿分100分:
詞語教學(25分),語法教學(40分),國語水平(20分),儀表教態(15分)。
注:除“課堂教學能力測試”考試時間為15分鐘外,其他課目考試時間均為120分鐘。

(四)考試大綱:

依據《漢語國際教師標準》和漢語國際教師教學實際需要,從對外漢語教學基礎理論、中外文化和跨文化交際、對外漢語教學套用理論及教學實踐四個方面進行考查。

(五)證書級別:

通過考試的學員,將拿到由全球110個成員國教育部或專家委員會共同認證的,由漢語國際教育協會頒發的《漢語國際教師資格證》。證書共分為3個級別,根據考試分數的高低確認等級。
初級證書:120分——139分;
中級證書:140分——159分;
高級證書:160分以上(包含160分);

(六)考試時間:

《漢語國際教師資格證》統一考試,每年5次。

(七)考試地點:

清華大學

師資力量

1、漢語國際教育協會的所有特聘師資均是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獨樹一幟、具備豐富的多年對外漢語教師培訓經驗。
2、漢語國際教育協會的授課教師大都直接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同時也是國際知名學者。
3、漢語國際教育協會的授課教師都有豐富的多年對外漢語教學授課經驗,也熟知中國學生的學習風格。
4、漢語國際教育協會有完善的培訓全程跟蹤測控及教師評估體系,以保證培訓及認證的權威性。

考試報名

(一)報名時間:

每天上午9:00—下午6:00(周六日、節假日不休息);
報名時請攜帶身份證、最高學歷複印件各一份和1寸、2寸照片各兩張。

(二)報名條件:

大專(含)以上學歷,
在校學生大一(含)以上學歷,
留學人員放寬至高中畢業或高二在讀,
專業不限;
年齡18—60周歲人員均可報名參加培訓和考試。

(三)報名程式:

(1)填寫《漢語國際教師資格證書考試報名申請表》一份
(2)出示並提交
最高學歷證書原件或複印件,
(在校學生可出示在讀證明或學生證件)。
(3)身份證或護照複印件
(4)1寸、2寸近期正面免冠彩色照片各兩張。

考試流程

漢語國際教育協會委託各地培訓中心組織學員進行統一考試;主要考核漢語國際教師是否具備從事漢語國際教學工作的能力。考試依據漢語國際教師資格證標準和漢語國際教師教學實際需要,從對外漢語教學基礎理論、中外文化和跨文化交際、對外漢語教學套用理論及教學實踐四個方面進行考查;漢語國際教師資格等級考試分筆試考試或論文答辯。

工作與學術交流機會

在國內,漢語國際教育協會已與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華文教育發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國際漢語出版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漢語教材編輯室、外研社漢語分社、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華語教學出版社、美國南海出版公司、美國加州中文教學中心、印尼雅加達敏特漢語學習中心、韓國三星公司人力開發院漢語部、美國明德學院北京分校等上百家中外漢語教學單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
在國外,漢語國際教育協會長期受各成員國教育機構和公立中國小的委託,為經過漢語國際教育協會培訓並取得漢語國際教師高級資格證書的學員長期提供各種任教機會。迄今為止,漢語國際教育協會已與美國、西班牙、日本、泰國、印尼、韓國、加拿大、巴西等眾多國家院校和海外3000餘所中國小與大學合作了“海外教師輸出”項目,為全世界出國留學、移民、兼職或就業、推廣中文語言和中國文化的有志之士以及熱愛漢語的漢語學習者搭建了一個資源共享、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平台。



協會在國際文化交流方面的工作

武術推廣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門派眾多。它是人類文明的一大奇蹟,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的體育項目。在古代,人們練習武藝,主要是為了打鬥時更好地克敵制勝。而現在,人們練習武術主要是為了強身健體。所謂武術,就是以踢、打、摔、拿、劈、刺等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組成進攻和防守套路的對抗形式。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武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和完善,形成了許多武術套路,以及不同的流派。例如,明清時期,中國拳術已初步形成兩大派別,即“北派少林”和“南派武當”。少林以外家拳著稱於世,而武當則以內家拳名聞天下。外家拳的種類很多,包括長拳、短拳、地躺拳等,主要用於格鬥。內家拳的種類主要有“太極”和“八卦”兩種,其特點是“以靜制動”,“主在禦敵”,更側重於健身。
除了拳術外,中國武術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運用武器和器械形成的武術套路,如刀術、劍術、棒法和槍法等。中國武術的主要器械有刀、劍、槍、棒、斧、錘、叉、鉤、戟等多種。
少林寺的崛起是中國武術史上的一件大事。少林寺位於河南省登封縣的嵩山上。據說唐朝時期,少林寺的武僧幫助秦王李世民作戰,為唐朝統一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少林寺因此受到了皇帝的封賞。從此,少林寺武功日益發展,並揚名天下。
中國武術講究“內外合一,形神兼備”。常把大自然的景物作為練武的參照對象,如把武術動作形容成“動如猿”、“站如松”、“坐如鐘”、“輕如葉”、“快如風”等。
武術之所以能發展至今,並日益興旺發達,是與它具有健身和防身雙重作用分不開的。目前,武術已被正式列為體育競賽項目,得到了更好的推廣和普及。
外國人學習漢語的目的因人而異,但共同點是對漢語文化感興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好奇和了解欲望,往往成為初學者學習漢語的強勁動力。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往往會從新鮮好奇到主動了解,從接觸欣賞到喜好痴迷,再到深入研究,而興趣正是貫穿始終的一條紅線或稱作其學習漢語的精神支柱。為了激發初學者學習漢語的興趣,增強漢語學習的動力,漢語國際教育協會專家委員會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緊緊圍繞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太極拳,根據直觀性教學原則,採用活動式教學模式,使用以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通過24式簡化太極拳的雙語教學,達到激發漢語初學者學習漢語興趣的目的,為開始學習漢語營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圍。

中醫推廣

中醫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從古代文獻上我們就可以看到“神農嘗百草,始有醫藥”的傳說。通過生產和生活實踐人們逐漸發明了一些醫療工具、方法和藥物,如砭石、炙法及湯藥等。其中,湯劑是中醫學使用最早、套用最廣泛的治療方法,也就是將草藥加水或酒浸泡後再煮一定的時間,去渣取汁,主要用於內服。
傳統中醫有四種診斷方法,即望、聞、問、切。“望”主要是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苔、大小便等;“聞”是指聽病人的語言、呼吸、呻吟、喘息和咳嗽等聲音,嗅病人的口氣、大小便的氣味等;“問”是詢問病史、發病經過、現在的症狀、生活習慣等;“切”是按病人的脈象和接觸肌膚、胸腹等身體某些部位來查看有無異常情況。根據中醫的理論,四種診斷方法必須綜合運用,互相參證,才能弄清病情,正確治療。
中醫最早的醫學著作是《黃帝內經》。此書詳細地論述了中醫學的陰陽五行、髒象、經絡、病因、診法和治療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漢朝末年出現了我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書中總結了漢代之前勞動人民在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醫藥經驗,記載了365種藥物,並詳細地記載了每一味藥的產地、性質、採集和主治的病症等。
著名醫學家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被後人整理成《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這兩本書與《黃帝內經》和《神農本草經》一起被稱為中醫四大名典。
中國古代有很多名醫,其中最著名的有扁鵲、華佗、孫思邈、李時珍等。中醫神奇的醫療效果得到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認可。中醫為世界醫學的進步與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中醫文化來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
近年來,中醫這一中國傳統醫學逐漸被外國人了解和接受。在新加坡,中醫藥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良好的民眾基礎,也已開設了中醫醫療機構和中藥店。泰國政府承認中醫藥的合法地位,通過和批准了中草藥議案。在英國,中醫藥的發展迅速,英國已經成為歐共體的第三大中草藥市場。在美國,隨著針灸的逐步合法化,中醫在美國的發展勢頭良好。
2007年,倫敦大學與漢語國際教育協會合作,在當地積極推進課堂教學、俱樂部活動和在當地中國小開設漢語、中醫保健和中國文化課程,其中“中華養生周”活動獲得了巨大成功,影響遍及全英國。“中華養生周”活動旨在促進人們通過傳統的中醫保健方法營造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活動中,漢語國際教育協會的中醫教師們講授了推拿按摩、眼部按摩及中國茶的相關知識,並舉行了一系列中醫文化和中醫保健的講座,以供來訪者進一步了解中醫文化知識。隨著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推廣和發展,中醫文化這一中國文化的重要分支逐漸被外國人所接受,中醫文化也逐漸成為對外漢語文化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多年來,協會組織多次中醫研討活動,並將中醫文化作為對外漢語教學課程的一部分,在協會漢語課堂為外國學員做講解說明,為推動中華中醫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書法推廣


漢字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因為它字形成方塊狀,又稱為“方塊字”。
漢字以它悠久的發展史、神奇的造字方式、形音義三位一體的表示功能,被成為世界獨特的文字型系。
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之一。中國有個流傳很廣的傳說:在4500多年前的黃帝時代,有一個神奇的人叫倉頡,他生來就會寫字,長著四隻眼睛,善於觀察世界萬物,據說漢字是他創造的。實際上,漢字是中國祖先在長期的勞動和社會生活中集體創造出來的。
漢字的獨特之處表現在幾乎每個方塊字的形體都能反映出古代漢民族的思維文化。如“安”字,從字形上分析,部首是家或屋子的意思,屋裡有女人則安,說明古人認為,家庭的安穩舒適主要在女人。再如“鮮”字,那時的人們認為魚和羊肉是最鮮美的食品。
中國文字的另一個特點是:同類的字常加一個相同的偏旁部首。例如,大多數的魚類,都加魚字偏旁,如鯉魚、鯽魚、鯰魚、魷魚……幾乎所有的液體類都加了三點水,江、海、汁、湯等等。
從商代到至今的三千年中,漢字的書寫主要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隸書、楷書等演變過程。
儘管英語和漢語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字,但是在造字方面,兩者都使用了大量的詞綴。例如中國人幾乎把所有用電的東西前都加上個“電”字,如電視、電冰櫃、電扇等等;英語中很多電動的器物也都加上“electric(電)”,如electric clock(電鐘)、electric fire(電爐)、電熱毯(electric blanket)等等。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漢字書寫藝術。歷來與繪畫並列,合稱“書畫”。它是以漢字為表現對象,以毛筆為主要表現工具的一種線條造型藝術。經過千百年的創作與發展,中國書法已發展成為一門風格獨特、奇妙無窮的藝術。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要首先講一下漢字的五種書體,一定要舉例示範,我以愛爾蘭的“愛”字為例,以五種書體書寫。然後展示一下筆、墨、紙、硯等文房用品,因為學生的漢語文化背景較少,純粹筆法類的東西儘量少講。只需要告訴他們一些基本的常識,比如握筆姿勢、中鋒行筆、橫平豎直、空白形狀、書寫順序、款字位置等。雖然講解點不多,學生卻不見得能掌握。老師首先示範書寫,再讓三四個學生在大家面前臨摹,再進行針對性指正輔導,效果會比較好。在整個課程進行中,要注意與學生的互動,比如讓學生猜一下毛筆的毛是什麼動物的毛(有很多學生認為是熊貓毛),毛筆的筆桿是什麼造的,猜測一下幾個篆書的字義,……答對的學生,可以贈送他們一些書法小品,這樣往往能夠調動課堂氣氛,增加學生的興趣。

剪紙推廣


剪紙是傳統的、具有民族風格的工藝美術作品,俗稱窗花,也是中國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
民間剪紙,為聰慧的勞動婦女所創作。她們以嫻熟的技藝,樸素的技法,利用古今人物、吉祥動物、名貴花草等為素材創作出大量的藝術精品,中國剪紙可以把人們喜慶、快樂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是極有欣賞價值的藝術品和禮品。
剪紙藝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剪紙常用於宗教儀式、裝飾和造型藝術等方面。由於中國地域遼闊,民間剪紙藝術因地區不同而各有各自不同的特徵。在藝術風格方面,北方的剪紙透露出直爽、儉樸;而在南方,剪紙藝術則表現了精緻、優雅的藝術風格。例如剪紙“壽”字表達“長壽”之意,在生日宴會上市必不可少的,會給祝壽場面平添喜氣;又如婚禮上的傳統的大紅剪紙“囍”更是任何其他飾品不可能代替的東西;還有春節期間,家家戶戶所貼的洋溢著節日氣氛的窗花、門飾、桌飾,等等。
剪紙從色彩上分,有單色剪紙和彩色剪紙。用一種顏色的剪紙刻出來的作品就叫單色剪紙,它如同版畫中的單色木刻一樣,是最常用的一種形式,這類作品顯得十分樸素大方但簡潔明了。而彩色剪紙則是用不同顏色的剪紙剪出來的作品,這種形式並不常用,但看起來生動形象。
剪紙的製作步驟分為:起稿:構思確定後,起稿布局,對畫面進行具體的描繪,畫出黑白效果;剪、刻:如用刀子刻;揭離:剪刻完後需要把剪紙一張張揭開。揭離之前,必須先將刻好的紙板輕輕揉動,使紙張互相脫離;貼上:將成品貼上起來,便於保存。再經過修改複製等步驟即可完成。
如今,剪紙早已走出了莊戶人的小院,走入現代設計的廣闊天地,在產品包裝設計、商標廣告、室外裝潢、服裝設計、動漫、舞台、雜誌及電視節目裡到處可見等等。剪紙作為中國文化的載體,也走向了世界,名揚四海,成為全人類的文化財富與藝術瑰寶。
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友人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剪紙,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引起老外們的濃烈興趣

繪畫推廣

蓬勃發展於20世紀5O年代的中國現代民間繪畫,具有非常豐富的想像力,創作者不受專業畫法的約束,甚至不受真實現象和常規理制約,特色鮮明,在中國當代美術史上占有著一席之地。現漢語國際教育協會將繪畫作為對外漢語課程的一部分,整理成漢語文化課程,向世界多個國家的學員傳授中國的繪畫知識。

篆刻推廣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的“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它向全世界人們展現了大量的歷史信息和獨特的中國篆刻文化。篆刻是鐫刻印章的統稱。古時印章多採用篆書,先寫後刻。印章上的文字有大篆、小篆、鳥蟲篆等。鳥蟲篆是用鳥蟲等形狀組成文字,非常具有裝飾意味。實際上,也是一種篆書美術字。北京奧運會會徽的“中國印”那個擬人化的篆書“京”字,充分展示了中國印章的藝術魅力。
中國印章分為朱文印、白文印、陽文印及陰文印等。陽文印是指在印章上鐫刻的凸狀文字,凹入的文字則成為陰文印。書畫界一般用印章蘸有硃砂印泥蓋在紙上,其印文為紅色的成為朱文印,印文為白色的成為白文印。中國古代的印章形式有多種,用法各有不同,印章的名稱也有所不同。秦統一中國之後,皇帝的印章成為“璽”,官吏和民間所用的印章稱為“印”或“記”、“關防”、“契約”、“圖章”、“戳子”等。
自唐代以來,印章從權力的象徵和取信的憑證逐漸發展進入文人士大夫階層的文化生活中,成為用於書畫收藏和玩賞的藝術品。
如今,印章仍然是官方正式檔案或貿易契約中最重要的憑證。同時印章又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品,由於它集篆刻、繪畫、書法於一身,因此成為很多中外收藏家欣賞和收藏的藝術品。
隨著08年奧運會在北京的成功舉辦,中國文化也隨之推廣向全世界,中國熱正在逐步升溫。篆刻藝術也隨之受到很多海外學員的喜愛,漢語國際教育協會應多國學員要求,將篆刻藝術設定為對外漢語課程,為學員講解和傳播中國文化知識。

京劇推廣


京劇,被視為中國的國粹,最初始於18世紀晚期,以傳統徽劇為基礎,在曲目、音樂和表演技巧方面則吸收了崑劇(一種江蘇省的地方戲劇)和秦腔(陝西省地方戲)的精華,最終發展成為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音樂表演形式。京劇的特色是以歌舞形態進行表演。唱念屬於歌的部分,做打則是舞的部分。京劇的對話和念白採用北京方言,有一些唱詞在劇中發音獨特。京劇里的角色代表著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對忠、奸、善、惡、美、醜分別清晰,注重形象的塑造,如年齡、性格、性別。一般來說,京劇有四個角色:生、旦、花臉和丑角,角色由年齡和職業決定。
生——男性角色,可以被劃分成三個類別:老生、小生和武生。
旦——女性角色,包括花旦、青衣、武旦和老旦。
淨——花臉角色,表現為坦率開朗,臉譜帶有明亮著色。丑角由白色顏料輕拍鼻樑為標誌。
丑角有時代表正面的、熱心腸的和幽默的人物;但有時也代表陰暗的、詭計多端的、惡毒的、愚笨的人。京劇的各個角色的唱腔和表演動作技巧都是特定的。京劇的化妝同樣風格獨特,京劇臉譜,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特殊的化妝方法。臉譜的顏色是對他們角色特點的一種暗示。
京劇臉譜的類型基於一定角色的性格、氣質而決定使用各種顏色。紅黃白黑紫綠金銀是面部設計用來代表不同的字元的主色調。紅色表明正直和忠誠;白色表示巧妙和狡猾。藍色表現為蒼勁、勇敢和進取,而黃色則體現的是一個足智多謀的角色,但不是那么外向的人。黑色表示忠直和務實的角色,而褐色通常是一個脾氣倔強角色的象徵,金色、銀色代表神仙或鬼魂。
京劇有豐富的傳統劇目,據統計達1300餘個,並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小生演員有譚鑫培、楊小樓、余叔岩、馬連良、周信芳;旦角角色最著名的演員有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和荀慧生。雖然只有200年的歷史,但它已成為一個博大精深的藝術代表,並在世界藝術園林中占有一席之地。自1919年梅蘭芳第一次赴日本演出以來,京劇便不斷地被傳到國外,對促進國際交流做出了較大貢獻。
漢語國際教育協會專門在漢語課堂中加入了京劇欣賞課程,通過課堂實踐和老師的講解,很多國家的學員對京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進而對其他中國文化內容也產生了極高的興趣。

相聲等曲藝推廣


相聲是曲藝的一種形式,也是我國十大類曲藝中最受歡迎的一種,它以語言為表現手段,並穿插歌、舞等表演。相聲演出形式有單口、對口和群口幾種。其形式活潑,語言幽默。源於北京,流行於全國。一般認為,最早的相聲是從民間口技發展演變而來的。相聲作為一項獨立的藝術表演形式,始於清光緒年間。當時有個京劇演員叫朱紹文,藝名叫“窮不怕”,因清朝皇室連年死人,特別是慈禧太后喪事,朝廷禁止演戲,朱紹文只得在北京天橋等處擺地攤演相聲。
現代相聲包含四項技能:說、學、逗、唱,這是相聲演員必備的四大基本功。“說”是講故事,還有說話和鋪墊的方式。“學”是指模仿各種人物、方言和其他聲音,學唱戲曲的名家名段,現代也有學唱歌、跳舞等;“逗”意思是製造笑料。“唱”經常被認為是唱戲、唱歌。實際上“唱”是指演唱“太平歌詞”。
相聲有三種形式。單口相聲是由一個人表演,對口相聲是兩個人合作完成,群口相聲則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演員一起表演。在對口相聲中,一個叫逗哏,一個叫捧哏。如果其中一個占表演的主要地位,另一個附和,這種形式的表演叫“一頭沉”。子母哏指相聲表演時,兩個演員(逗哏和捧哏)所承擔的任務基本相同,如通過相互間爭辯來組織包袱等。群口相聲有一個演員逗哏,其他的則是捧哏。在這三種形式中,兩人相聲最流行。
相聲被稱為“笑的藝術”。笑是相聲所追求的美學原則。“寓教於樂”是相聲藝術最根本、最主要的藝術特徵。
在實際教學中,為推廣中國文化,活躍課堂氣氛。漢語國際教育協會特在漢語課堂中加入了曲藝欣賞以及學員互動環節,本環節受到了許多國家漢語學員的喜愛。

國學推廣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很廣。為了更好的傳播中國文化,讓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國,漢語國際教育協會特在“漢語國際教師”培訓的課程中,加入了中國文化課程,目的是加強中文老師的文化底蘊,在以後的授課中更多更好的講解中國文化內容。

宗教文化推廣

世界四大宗教分為佛教、道教、基督教以及伊斯蘭教。漢語國際教育協會在各地設定宗教文化講座,主要涉及在中國傳播比較廣泛的佛教文化。講座會從佛教的興起,傳入中國和佛教在我國的興盛依次講授。講座旨在傳播中國佛教文化,針對國內外學員免費開放。

協會在漢語國際教育領域內的推廣

教外國人學漢語


(一)獨特的教學方法
吸收清華大學及國外優秀中文項目的優點,我們摒棄了傳統的語法教學路子,革新了情景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遊戲、討論和音樂欣賞中輕鬆快樂提高漢語水平。
(二)專業的教師團隊
授課教師為對外漢語教學專業或持有漢語教師高級資格證書,具有至少2000小時的成人及兒童漢語教學經驗。
(三)情景練習和文化體驗
根據學員要求,初級會設定教學場景模擬,中高級會安排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活動,如學習中國書畫和民族樂器、太極拳等。
(四)靈活的學習時間和上課地點
學員可自由選擇學習時間和地點。既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工作的地點或其他公共場所。
(五)以學生為中心,全程學習指導
我們的課程顧問為學員制定學習計畫,量身定製課程,指導學習策略。我們的教師會及時記錄每位學生的點滴進步。

漢語推廣


截至2013年10月,漢語國際教育協會已為國際社會培養了數萬名國際高級漢語教師,其合作夥伴已經覆蓋到世界各國。為保障並提高漢語國際教師的教學能力,培養優秀國際對外漢語教師隊伍,適應世界各國漢語學習需求日益增長的新形勢,漢語國際教育協會根據國際上各成員國和教育機構需求共同推出了漢語國際教師資格證,並且研究開發了《漢語國際教師職業能力考試大綱》和《漢語國際教師標準》;而且在北美洲、南美洲、澳洲、非洲、歐洲、亞洲都設立了代表處和考評中心。

文化講座


漢語國際教育協會致力於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推廣與研究工作長達二十年,承擔各國教育部門委託的研究、培訓任務,負責世界範圍內漢語教師的培訓、教育、交流與研究工作,定期組織漢語國際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召開學術會議、舉辦教研論壇、開展教育培訓。
協會針對熱愛中國文化的外國學員以及有志傳播中國文化的中國學員長期開辦講座,迄今已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開展定期文化講座100多場,傳播中國文化以及漢語知識。
世界三大宗教的發展——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在中國的發展
中國歷史文化講座——歷代帝王,歷代名臣
四大名著人物分析、語言風格鑑賞
唐詩宋詞元曲品鑑會
先秦諸子散文、漢賦、魏晉南北朝詩歌和駢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現代白話文經典著作的沿革與發展
建築文化——古代的宮廷、府邸、民居建築;東西方建築的差異
飲食文化——八大菜系
茶道文化
中國的神仙
中國節日的由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