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協勝營造廠

漢協勝營造廠

漢協勝創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廠址設在漢口六合路。承包武漢的大型建築,是當時眾多營造廠中最富盛名的一個。

漢協勝營造廠

漢協勝營造廠漢協勝營造廠

近代的建築師們,為了烘托出武漢的繁榮,將鱗次櫛比的近代建築群不斷矗立在武漢三鎮;近代建築業的營造廠以包工包料的方式,去承接各項工程。在它們的相互競爭中,形成了“套承發包”制度。政府按其規模大小分定等級,然後核定各級的承包範圍。當時武漢三鎮共有甲、乙、丙、丁四等營造廠595戶。先後建立的營造廠有:浙幫的明錕裕、漢合順、漢協勝、康生記、錢梅記、葉佐記、漢合興和廣幫的廣榮興、李廣記、李麗記以及本幫的袁瑞泰等。當時武漢的大型建築都是由這些營造廠承包建築。其中最大的是浙幫沈祝三於1908年創辦的漢協勝營造廠(簡稱漢協勝),是眾多營造廠中最富盛名的一個。

創建過程

漢協勝創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廠址設在漢口六合路。廠主沈祝三,浙江寧波人,生於光緒三年(1877年)。系木工出身,曾從其母孫仁山在上海各處做臨時工數年,又經孫仁山介紹而認識王文通(王在上海楊瑞泰營造廠任職)。復經王文通介紹轉薦於楊瑞泰營造廠,廠主楊斯勝委以監工之職。楊除自營楊瑞泰營造廠外,

漢協勝營造廠漢協勝營造廠
又與張繼光、邵春榮等另組協勝營造廠於上海。有次,該廠承包英商平和洋行打包廠的建築工程,在這項工程中有鑿旱井一口的項目,要一氣呵成,日夜開工,不可間斷。夜間工人畏寒,天又下雪,不肯下井,沈自告奮勇下井自乾,遂為洋人賞識。平和洋行於1905年又欲在漢口建築平和打包廠,英人徵得楊瑞泰營造廠主的同意,指派沈祝三來漢主持營造。沈到漢以後,一面建造打包廠,同時又承包其他工程。上海協勝廠主以鞭長莫及難以兼顧,就將漢口業務交給沈祝三負責,沈即自立漢協勝營造廠。漢口平和打包廠工程就是漢協勝承建的第一項工程,很為平和打包廠主滿意,漢協勝因而聲譽大振。沈為借譽於楊斯盛,故用“協勝”二字,但前冠以“漢”字,含有不忘其本之意,但經濟完全獨立,與上海協勝廠無涉。

與英人海明司關係

建築設計系由外籍設計師把持,後逐漸產生一批中國設計師。當時開工的設計事務所有27戶,其中甲級23戶,其餘為丁級。著名的有楊基本、盧鏞標、繆思釗等開辦的建築設計事務所,業務較為發達。事有湊巧,英國人海明司來漢想從事房屋設計和監工業務,他是英國人,又有些門路,像英國的銀行、洋行、工廠的建築工程,多能包攬;當時英國領事館也給他一些幫助支持,介紹他一些生意。沈祝三與海明司相識後,兩人意氣相投,沈祝三給海明司以經濟上的援助,海明司才開設了景明洋行,專營房屋設計和監工業務,而該行承攬的設計工程亦概由漢協勝營造廠承包施工,彼此相互利用。幾十年來,景明洋行發展成為漢口的一位的房屋設計事務所,而漢協勝營造廠也發展成為漢口業務最發達、規模最大的營造廠。

漢協勝營造廠漢協勝營造廠

景明洋行除向業主收取5~10%的設計費用外,還向漢協勝索取5~10%的費用。在每一筆工程造價總數上,景明洋行就剝削10~20%,真是“吃透兩頭”了。據說巍然矗立的景明大樓(今民主大樓),除設計繪圖由景明洋行花費人力及一套圖紙外,所有全部建築材料、施工費用等等,都由漢協勝出資。實際上是沈祝三為了業務上的需要贈送給海明司,以示答謝景明洋行的。數十年來,海明司從一筆筆工程中剝削漢協勝職工的,這個景明大樓只不過是“便飯點心”,誰知他一共壓榨了漢協勝職工多少血汗?
漢協勝的業務蒸蒸日上,經常施工的有一二十個工地,在最高峰時多達40多個,場面之大可想而知。幾十年來它營造的大型建築工程有:第一紗廠武漢大學滙豐銀行正金銀行台灣銀行四明銀行浙江實業銀行、漢口打包廠、和記蛋廠、日清輪船公司、日信銀行、平和打包廠、景明大樓聖教書局、隆茂打包廠、英美菸草公司、英國國小校、交通銀行卜內門洋行、德林房子、既濟水電公司、保全大樓、花旗銀行、廣東銀行、中國實業銀行、三菱公司、日本醫院、漢口總商會、慈德里、南洋大樓、礄口煙廠、永興洋行、西商跑馬場、梅神父醫院、以及住宅、電影院、圖書館等大量工程。有些建築工程設計複雜,技術要求較高。沈祝三不惜工本從上海招聘技術員工來漢工作,進行崗位職務培訓,以利業務需要,同時也造就了大批建築人才。
漢協勝營造廠漢協勝營造廠

沈祝三為人一貫守信用,工作重質量,做事幹練,且能英語,可以直接與外國人交談。在經濟上,漢口的浙江興業銀行經理王道平與沈是同鄉,經常給予方便和支持,使沈能向該行透支周轉資金高達三四十萬元以上,而王道平的四弟王佑霖是漢協勝附屬企業阜城磚瓦廠的總管(經理),相互間都有照應。有了這些有利條件,因而工程越做越多,業務越做越大,設備不斷增加。施工機械有英制傾覆攪拌機1台和英制打樁機1台(後仿製4台)。起重設備是用電動控制的。還購置卡車20多輛,以及輪船拖駁多艘。江面還有替代運輸的傳輸工具,並配有專業的搬運工人。由於漢協勝與德國哈爾鋼鐵公司也有往來,每年以低於市場約20%的價格直接從德國哈爾鋼鐵公司金鉤兩三萬噸鋼筋運到漢口,不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1927年市場流通的國庫券大幅貶值,1塊銀元可換近500元國庫券,不少營造廠受貶值影響,而漢協勝用200噸鋼筋換了2萬銀元,再去換國庫券,轉手之間從中發了一筆大財。

附屬企業

阜城磚瓦廠原是由德國人漢貝和薩克斯所開設的制窯廠,生產磚瓦。辛亥革命後(1913年),由德國人出賣給沈祝三經營。廠址設在漢陽趙家台,占地約三四百畝,生產的磚瓦質量很高,是當時武漢有名的產品。

漢協勝營造廠漢協勝營造廠
除自用外,還供應市場。1915年將16門窯擴建為32門窯,日產紅磚達3萬餘塊。1916年又建32門輪窯一座,併購置60匹馬力蒸汽機一台,單缸16英寸磚機兩台,每台日產磚坯15萬塊。到1920年,有男工300餘人,年產紅磚1000萬塊,產值很高。1931年和1935年兩次遭受水災損失。1938~1945年武漢淪陷期間,被日商中和崗本占用,生產設備遭到破壞。抗日戰爭勝利後,曾被作為敵產沒收,後經申請發還,1946年估價約值5000萬元。
此外,1924年又創辦阜城軋石廠於礄口雙廠巷,1930年後又在軋石廠內另建煉灰廠,使用立窯燒鍊石灰,聘德國工程師為其設計。內有軋石機器兩部,都是向英國訂製來的,一切設備應有盡有。

兼營房地產業務

沈祝三利用剩餘建築材料或舊料建築了許多房屋,如在中山大道下段建的三元里二層樓房屋,分為南、北二 (即南三元里和北三元里),約計120多間出租,每月每棟收取租金8.30元(燈水費在外)。三多里是石庫門面加街住宅,計20多間(二層樓);三有里是二層樓連街面在內,約有30多間。因三多里、三有里用料堅固,所收租金較高。此外,還有共和里一帶房產、德華里1/3的房產,以及武漢女中的大塊地皮,都為漢協勝產業。每月收租,先由丹鳳公司經手,後自設經租處,由陳仁壽收取,收入極為可觀。所有以上產業,沈於1926年向政府登記,具報資金總額為108萬元。沈祝三從1918年起,很長一段時間患眼病,多方醫治無效,又赴日本就醫未愈。雙目失明後,不能親自出馬管理,只能坐在家裡聽匯報,對關鍵性的問題作出指示或決定。為了繼續承接工程,就請張賜榮負責業務、戴震倫負責財務、沈緒全負責材料、王佑霖負責阜城磚瓦廠、徐日省負責煉灰廠和軋石廠,總管工(即今之主任工程師)林錫卿技術精湛、經驗豐富在武漢很有名氣,打字員楊宗熙(女)還負責外文翻譯,這些人員形成了一支骨幹力量,全廠員工最多時達到300餘人。
漢協勝全盛時期,沈祝三雄心勃勃地想獨攬武漢營造工程,對同業中稍有聲譽的營造廠商均採取各種方式進行競爭,甚至迫使建築材料行聽他的指揮,不準與其同行業打交道共往來。如漢成昌石料行,其時是武漢產量最大的一家石料行,沈祝三威脅要他只對漢協勝一家營業,不準與其它營造廠來往。

通過善舉揚名以擴大影響

沈祝三為了揚名以擴大影響,不惜慷慨解囊資助社會公益事業。如捐寧波同鄉會的四明公所工程,甚至其日常開支也由沈出資捐助。又在麟趾路獨自捐建武漢女子中學校舍(即今市第八中學)。1928年承建梅神父醫院(今傳染病院)完工時,由於外國人節外生枝要求返工,經四次返修不取分文亦在所不惜。1930年該廠承建武漢大學時,上萬工人做了二年多,到快完工時,上萬工人做了二年多,到快完工時武大提出要做一個水塔和配套泵房水池,沈也答應承做而不取分文,做好後作為捐贈。

漢協勝營造廠漢協勝營造廠

最後的衰落

漢協勝營造廠經沈祝三苦心經營正值聲譽日盛之時,卻由於下列原因,逐步走向下坡。其一是廠內管理不善;其二是同業競爭激烈,相互爭奪業務,不顧成本削價承接工程。如1930年承接武漢大學工程,估價錯誤,以低價標得建築全,施工中又遇到大水成災,損失甚巨,到結算時竟虧損40萬元以上,大傷元氣。到經濟困難時,不得不將三元里房屋和阜城磚瓦廠抵押給浙江興業銀行,連本帶利滾成100餘萬元,到武漢淪陷時才以偽中儲券歸還清楚。1941年1月沈祝三在漢口病逝,終年64歲。他的兩個兒子還在後方讀書,家務由其妻黃琴芳主持。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兩個兒子返漢繼承父業,但無起色。至1949年武漢解放,漢協勝方告結束。

沈祝三

沈祝三(1877~1940),亦名棲,字卓珊,浙江鄞縣人,清末民初著名的商人,漢協盛營造廠的創始人。
 其父早喪,家貧,隨舅父至上海謀生,受僱於協盛營造廠包頭黃金記。因忠厚幹練,為黃所賞識。後經黃推薦到營造廠,任南京太古洋行工程協助監工,又得營造廠老闆信任。1904年,協盛營造廠承建漢口太古洋行第一號倉庫,沈受派來漢主事。次年,在漢口自接和平打包廠工程。1908年,在漢口自創營造廠,為區別於上海協盛廠,在"協盛"之前冠一"漢"字,稱漢協盛,全稱漢協勝營造廠。因信守承包契約,注重工程質量,贏得社會信任,為保證建築材料供應,於1921年辦阜城磚瓦廠,1924年辦軋石廠,1931年辦煉灰廠。每年從德國哈爾鋼品公司進口大量鋼材,自備汽車、拖輪、拖駁等運輸工具,將原材料直接運至施工現場。同時引進蒸汽打樁機、混凝土拌和機,採取先進施工方法,承接當時較為複雜的大型工程。其中知名者,有滙豐、台灣、金城、四明、浙江興業及鹽業銀行,隆茂、利華打包廠,景明洋行、武漢大學、中國國貨公司、漢口工商聯大樓、福新麵粉廠、第一紗廠等。其他小工程遍布武漢三鎮。在承包漢口傳染病院工程時,4次返工,直到業主滿意而後止。承包武漢大學工程,漏估開山築路費用,為支持學校,不但不要求修改契約,而且在工程完竣後奉送水塔、水池兩項工程,蝕本20餘萬元,將三元里、三多里房產向浙江興業銀行押貸作抵。武大校長王世傑曾表示感謝。
沈熟諳營造業務,1918年患青光眼病,雙目失明,看不見工程圖紙,憑人口說默算工料,計算工價,指揮施工。亦熱心公益事業,漢口四明公所和武漢女中建築工程,為其以半價資助完成。沈不附勢,不涉足政壇,亦不願擔任同業公會職務1938年武漢淪陷,其營造廠未曾內遷,此後業務蕭條,日益虧損,競至靠變賣存料維持。1940年病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