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金銀行

正金銀行

橫濱正金銀行是東京銀行(日本唯一的外匯專業銀行,獨家辦理日本政府外匯存款;歷經合併,今為三菱東京UFJ銀行)的前身,1880年成立,總行在橫濱。英文名稱是“YOKOHAMA SPECIE BANK, LTD.”

光緒二十八年橫濱正金銀行伍圓紙幣一枚

簡介

橫濱正金銀行是東京銀行(日本唯一的外匯專業銀行,獨家辦理日本政府外匯存款)在1946年以前的名稱,1880年成立,總行在橫濱。英文名稱是YOKOHAMA SPECIE BANK,LTD. 正金即為正幣之意,也就是金銀硬幣,取名正金的立意就為表明正金銀行是專門供給金銀幣的流通、促進貿易的銀行。橫濱正金銀行是一家具有半官方性質的外匯專業銀行,雖是民營,卻受政府的特殊優惠和保護(當時日本這一類特殊銀行共有8家:日本銀行、橫濱正金銀行、日本勸業銀行、日本興業銀行、北海道拓殖銀行、台灣銀行、朝鮮銀行及朝鮮殖產銀行)。1946年,橫濱正金銀行被同盟國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命令解散。

歷史地位

正金銀行在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進程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具體說來,它經歷了從民間資本發起成立的普通銀行到國家掌控的特殊銀行的轉變。

與日政府的關係

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為了大力推進產業革命,立即著手組織和創立近代金融體系,逐步確立日本銀行制度和新的貨幣制度。1880年,豐橋藩士出身的中村道太和早矢仕有的等二十三人籌集資金300萬元,成立了正金銀行,總部設在橫濱。正金即為正幣之意,也就是金銀硬幣,取名正金的立意就為表明正金銀行是專門供給金銀幣的流通、促進貿易的銀行。正金銀行成立的目的就在於以存款吸收分散於民間的金銀幣,供給市場流通,調節金銀幣供求,以扭轉當時因金銀幣供給不足招致的貿易周轉困難。
為保證正金銀行的生存和發展,銀行籌備者們積極尋求日本政府的支持,“(銀行)在我國(指日本)為創始事業,擔憂本行事業不易成功,特別希冀得到政府保護和監督,以博取內外信用”。日本政府對正金銀行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政府出資比例達到銀行設立資本的三分之一,這使得正金銀行一成立就成為日本第二大銀行。

制度體系

民國九年橫濱正金銀行拾元紙幣一枚
1886年,日本政府仿效英國特許銀行制度,規定以國際匯兌為中心的短期貿易金融為正金銀行的主要業務範圍,此外還規定正金銀行負責日本政府對外財政金融關係。
1887年7月,日本政府在賦予正金銀行經營特權的同時,又出台了《橫濱正金銀行條例》,共26條。主要內容包括:準予正金銀行在國內外通商要地設定分支機構,並同其它銀行訂立通匯契約,但須具報大藏大臣核准;正金銀行股份禁止外國人擁有;正金銀行的業務經營範圍以國外匯兌、押匯為主,同時還可以經營國內匯兌、押匯、存放款、各種票據貼現和托收、兌換貨幣、買賣有價證券;依據政府命令辦理有關外國公債及公款業務;總經理由董事互選,經大藏大臣批准;銀行決定分紅,須於事先報請大藏大臣核准;大藏大臣特派官員檢查正金銀行的業務和財產情況。
這樣,日本就從法律上規定了政府對正金銀行從高層人事任命到營業方向、利益分配等全部業務活動都擁有監督控制權,保證正金銀行必須沿著政府規定的業務軌道運營。同時,也為日本政府日後利用正金銀行推廣國外市場、進行經濟侵略大開了方便之門。正金銀行由此成為日本政府推行金融政策的重要工具,帶有強烈的國家金融機關的性質。另一方面,作為股份公司形式存在的資本主義金融企業,正金銀行又有其獨立的經濟利益,以保證股東分紅權益作為其業務經營的根本出發點,最大限度追求利潤,這又使正金銀行不完全等同於國家機關。正金銀行自身對此有著足夠清醒的認識:“我行一方面由於是盈利團體,所以在相當限度內要為股東謀利益;另一方面是國家貿易的金融機關,……因此我們要根據情況,即或犧牲自己的利潤,也要為國家利益盡職盡責”。這兩方面構成了正金銀行的運營基礎,使正金銀行從普通的民間銀行轉變為執行政府特殊職能的金融機構。

對日經濟發展的重要歷史意義

正金銀行以國際匯兌為中心的業務經營成為日本政府干預、推進對外貿易的重要手段,通過匯兌、貿易貸款,扶植了日本商人,對日本外貿的迅速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此外,正金銀行還負責保管、運用日本政府在海外的金融資產,經營日本政府外債,引進日本急需的巨額外資。因此正金銀行被稱為“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一翼"
1930年橫濱正金銀行大連銀拾錢

銀行大樓

橫濱正金銀行大樓建於1924年。樓高7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日本近代西洋風格建築。原先是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底層石塊為貼面,橫線條清晰,產生明朗而輕快的感覺。二層至五層之間仿古典主義巨大石柱給建築增加了莊重和典雅之感。

橫濱正金銀行在中國

1893年,橫濱正金銀行到中國開展業務。

上海分行:

1893年開設,起初在南京路租房營業,業務發展後,購進外灘32號地皮建造行屋。1923年買下外灘24號老沙遜洋行行址,請英商公和洋行設計,到1924年重建了一座6層古典主義風格的花崗石大樓。建築面積為18932平方米。柱廊採用愛奧尼柱式。1945年後,該樓改作中央銀行行址,大樓也易名為中央大樓。1949年後又成為中國人民銀行華東區行辦公樓。1956年上海市紡織工業局遷入大樓辦公。現為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
後排從左至右分別為“三井洋行經理藤瀨政次郎, 季陶先生,正金副理水津彌吉,上海總領事有吉明,大秦洋行主秦長三郎,富士製紙代表某氏,神州大學教授守田藤之助,正金襄理津山英吉”,前排左起分別為“瀾生先生,克強先生,中山先生,正金大股東 町田德之助,正金經理見玉謙次”。 其中“瀾生先生”即陳錦濤(1871-1939),字瀾生,廣東南海人。早年畢業於香港皇仁書院,後以官費赴美留學,獲哥倫比亞大學碩士、耶魯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嗣任大清銀行監察,度支部預算案司長,統計局局長,印鑄局局長,幣制改良委員會會長和資政院資政等多職。辛亥革命後任南京臨時政府財政總長。1935年出任汪偽政府財政部部長兼興華銀行總裁,後病死於上海。“克強先生”即黃興,“季陶先生”即戴季陶。 這是孫中山先生1913年為革命軍籌餉,在上海橫濱正金銀行總部(今中山東路24號)二樓和正金銀行董事、主管們的一張合影。孫中山雖然在1911年宣布建立民國,但革命之路仍充滿重重阻礙,他不得不到處奔走籌款。

漢口分行:

1894年開設,位於漢口英租界江灘,(現在的門牌號碼是沿江大道129號、南京路2號),1921年建造4層大樓,由景明洋行設計,建築面積5632平方米,古典主義風格,麻石外牆。主入口設在轉角處。正立面柱廊採用愛奧尼柱式。內部裝飾華麗,有一些日本元素。1998年被公布為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為湖北省國際信託公司使用。

天津分行:

1926年在天津英租界維多利亞道(今 解放北路80號)建造大樓,古典主義風格,有漂亮的玻璃頂和迴廊。由景明洋行設計,現為中國銀行天津分行使用。

大連分行:

1909年在大廣場(今中山廣場)建成一座文藝復興式樣的3層樓房,上面有三個別致的綠色穹頂,日本建築師太田毅設計。

北京支行:

1910年開設,坐落在 東交民巷與正義路交叉路口東北轉角日本使館旁,正義路(御河橋路)4號。西洋古典風格,轉角處設穹頂。設計者是日本建築師妻木賴黃。大樓的背面內側,多設日本木製迴廊和拉合門窗。
它坐落在當時御河路東岸和東江米巷相交處的東北角。這裡原是民宅,《辛丑條約》後,日本新建使館擴大地盤,利用其南面的這塊地修建了銀行。其東側緊鄰原西班牙銀行(現已無存)。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樓位於街道轉角處,平面為曲尺形,西肢較長,南肢較短。建築為磚石結構,地上2層,地下一層。在西側門洞左壁嵌有1910的奠基石。轉角體量做成三層弧形塔樓,頂部冠以半圓形穹頂,上置旗桿,穹頂底部有弧形老虎窗。其主入口開在轉角塔樓的南側,在沿御河橋路的東西向體量中部開有一通往內院的大門洞,設有製作精緻的鐵花大門。東端、北端的體量微向前凸,頂部冠以三角形山花。其外部造型,屬於歐洲19世紀流行的古典折衷風格,但還具有明顯的荷蘭古典主義風格。因為自江戶時代中期,日本吸取西洋文化,首先是向荷蘭學習,當時稱為蘭學,所以荷蘭的紅磚清水牆飾以白石材的做法在日本近代建築中頗為流行。
正金銀行外立面以紅磚與石材交替砌築,並將立面作三段式處理。石砌的基座層和一層以石為主的做法,增加了建築的穩定感,而二層則以紅白相間的橫向劃分,產生自下而上的輕巧感。窗間牆以巨柱式壁柱貫通兩層,愛奧尼式的渦卷柱頭增加其華麗感。檐部之上以石質挑檐與女兒牆欄桿做為頂部有力的結束。底層的大窗用金屬柱式與三角形山花分為上下兩部分,用金屬既可做為安全護欄又增加了窗的裝飾性,而半圓拱券的石砌窗套增加了其整體力度感。二層則在壁柱間開每組二個的長方形窄窗,與底層大窗形成對比。東、北兩端部突出體上冠以三角形山花,底層大方窗與二層半圓窗組合,形成與主體立面相呼應的構圖。轉角塔樓立面雖作水平腰線劃分,但石砌壁柱自基座直貫頂部使塔樓連貫完整,整體建築顯得穩定有力。而在底層壁柱目力所及處,又有石刻盾徽等作裝飾。
該建築造型完整,比例良好,表現出銀行建築的穩固性和實力感,並具有較好的城市遠景觀效果。現為銀行使用。

“新京”支店:

位於長春市勝利大街572號,1994年,舊址以“橫濱正金銀行舊址”名稱公布為長春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長春支店舊址由中村與資平設計,日本清水組施工。始建於1922年,舊址磚混結構歐式建築,地下一層,地上兩層,建築面積1534平方米。室內地下為金庫,一樓為營業室;二樓為經理室。1907年2月9日,橫濱正金銀行在長春舊城北大街設出張所;1919年5月10日升為長春支店;1932年11月19日,更名為橫濱正金銀行“新京”支店。1946年5月,由中國銀行長春分行接管。1947年2月17日,舊址由中國農民銀行長春支行接受並對外營業,1948年8月20日停業。1948年10月長春解放後 ,舊址一度閒置。1961年起,舊址由長春市雜技團使用至今。

青島分行:

1913年開設,位於青島日僑集中區域的核心(今市北區館陶路1號)。1919年7月31日建成,占地7畝的紅頂二層。建築面積1787平方米,日本建築師長野宇平冶設計,正立面有8根方形花崗岩壁柱和凸檐金字塔型山花。1945年,橫濱正金銀行被中國銀行青島分行接收。該樓被列為山東省優秀歷史建築。

哈爾濱分行:

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哈爾濱分行舊址位於道里區地段街133號,始建於1912年,1937年建成。現為黑龍江省美術館。磚混結構,地上二層。平面呈方形,立面對稱布局。主立面的牆體全部採用白色大理石貼面,產生了精美的藝術效果。主立面中部凹進少許,六根二層通高的愛奧尼式巨柱分立於入口兩側,構成雄偉壯麗的造型。主入口設在中軸上,通過寬大的多級的台階和精雕細刻的貼臉來強調它的重要地位。屬於仿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哈爾濱市一級保護建築。
日本橫濱正金銀行是日本早期的外匯專業銀行。1880年(光緒六年)成立,總行設日本橫濱,1893年在上海設立分行。以後陸續在中國各地設立分支機構,成為日本帝國主義對華進行經濟侵略的重要金融機構。依仗侵略特權在中國東北發行日本紙幣。積極參與對華資本輸出,參加帝國主義銀行團,先後承辦多筆對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貸款,以及地方政府和實業借款,從中榨取大量利潤。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勢力擴展至山東境內。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配合日本侵略軍控制淪陷區的金融,摧殘中國民族工業和金融業,扶植日軍控制的工礦企業和偽組織銀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後,在華分支機構被國民黨政府指定銀行接收清理,橫濱總行於1946年改組。

奉天支行:

橫濱正金銀行奉天支店舊址: 建於1924年,1925年9月30日竣工,是日本橫濱正金銀行設在奉天的分行。建國前曾為遠東銀行,1949年後改為工商銀行。
1946年,橫濱正金銀行被同盟國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命令解散。

其他相關

是日對華經濟掠奪的重要機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