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內門洋行[上海卜內門洋行]

卜內門洋行[上海卜內門洋行]

卜內門洋行由經營洋鹼起得家。該洋行由英國人卜內門氏合作創建於1873年,總部在倫敦,主要經營純鹼、化肥。近代的卜內門有限公司集團是世界五大公司之一,英國當時的四大公司之一,在英國有工廠300多家。

基本信息

歷史

卜內門洋行卜內門洋行

1900年,即中國的光緒二十六年,見上海人已開始大量使用肥皂,就在上海設立了駐中國總公司,請在華英商的代表人物李德立當總經理,另外在天津、青島、漢口、廣州、廈門等13個大中城市設立分公司,聯號遍布全世界。中國的總公司主要以進口為主,專門經營種類繁多的化學品和藥物。業務與肥皂、塊鹼、晶鹼、玻璃等製造工業有密切關係。農產品、化肥、殺蟲劑進口數量也不少。他們除經營自己公司的產品外,還經理或代理英國其他廠商30家、美商4家、加拿大商3家,馬來西亞、丹麥、印度、東非、南非、荷蘭、澳大利亞、比利時、瑞典廠商各1家。他們還從中國出口植物油、蛋品、薄荷、樟腦、礦砂。20世紀初,卜內門公司幾乎獨占了中國的純鹼市場,30年代達到經營的頂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公司被日軍強占。1945年抗戰勝利後恢復經營。新中國成立前該公司遷往香港。

上海

四川中路133號,舊時是卜內門洋行大樓,新中國成立後曾是上海新華書店、新華書店上海發行所,今天叫上海新華發行集團的辦公樓。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築。
卜內門中國總公司最早在今九江路。1921年7月在今四川路福州路口的南邊買下了一塊地皮,動工興建卜內門公司大樓。1922年底,建成7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大廈,占地面積676平方米,建築面積4636平方米,由英國建築師格雷姆·布朗設計。外觀是英國新古典主義仿歐洲文藝復興式,底層外牆用仿大石塊砌置,大型方柱,大門券形,古銅色鐵門,兩側也為券形落地大玻璃窗。引人注意的是正立面與南立面牆上的雕塑。二、三層挑檐上及中間的陽台兩邊為圓柱,柱下有扛柱力士雕塑。貫通三至五層的柱端有人物浮雕,中間有三角形山花,還有人物、飛鳥等浮雕。六層檐下還有頗具中國特色的獅子滾繡球雕塑。這些雕塑皆為水泥所塑,體量較大,有一部分今已不存。六、七層中三間略凹進。大門前有5級台階,4葉轉門,走廊頂上也有浮雕。電梯居中,兩面有扶梯,扶梯側面有腰門通至底層辦公室。內部,底層與五層的層高較高,裝修精緻,除暖氣外,夏天有冷風調節,為董事長和經理等人的辦公室、會客室。其它各層則較低,裝修和用料也較簡單。20世紀初,正當卜內門公司獨占中國純鹼市場時,1918年,我國著名實業家范旭東在天津創辦了永利制鹼廠。起初財大氣粗的卜內門公司根本不把永利放在眼裡。但是范旭東是個有作為的實業家,他派人到美國花了很高的代價,得到制鹼機械和廠房設備的圖紙,回來自製,又聘請化學家侯德榜任廠長兼總工程師。侯德榜改進德國察安制鹼法,獨創侯氏制鹼法,產品質量良好,日本三井株式會社同意試銷。卜內門這才慌了手腳,不惜用賄賂手段,使當時負責中國鹽務稽核所的英國人丁恩,拒絕財政總長梁啓超批准永利免繳鹽稅的批令,企圖抬高永利制鹼用鹽的成本,雖經交涉,只同意免稅1年。一度永利煉鍋燒壞停工,卜內門乘機想投資兼併永利,但范旭東不予理睬,他的“紅三角”牌純鹼於1926年繼續生產上市,打破了卜內門公司對中國鹼市場的壟斷。
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5月,卜內門大樓由上海商業儲運公司使用,改名叫儲運大樓,後來是上海新華書店總店和上海發行所。21世紀初,上海新華書店總店(事業單位)仍在此辦公外,組建了上海新華發行集團(企業),同在一幢樓辦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