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

滅(miè),中國漢字,用作動詞,原意為火熄,後引申為消失、淹沒等。用作動詞,原意為火熄,熄滅。後引申為消失、喪失,如:滅族(古代的一種殘酷刑罰,一人犯罪,株連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親屬,都被一起殺掉。出處滅,盡也《說文》。滅,絕也《爾雅·釋詁》。家有既亡,國有既滅。《穀梁傳·襄公六年》。以小畜大滅《呂氏春秋·情勢》。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敝在賂秦。蘇洵《六國論》。秦皇滅典,亦造仙詩《文心雕龍·明詩》。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滅)
miè
火熄:熄滅。
消失,喪失:滅口。滅亡。不可磨滅。滅族(古代的一種殘酷刑罰,一人犯罪,株連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親屬,都被一起殺掉)。
淹沒:滅頂之災。
亡明著

詳細解釋

滅
【動】
(1)(形聲。從水,烕(miè)聲。[3]簡化字“滅”為會意,從“一”從“火”,“一”表示覆壓火上。本義:消滅;滅亡)
(2)同本義
滅,盡也。——《說文
滅,絕也。——《爾雅·釋詁
國之滅亡無日矣。——《禮記·樂記
家有既亡,國有既滅。——《穀梁傳·襄公六年》
滅
以小畜大滅。——《呂氏春秋·情勢》
誰得而族滅也?——杜牧《阿房宮賦》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敝在賂秦。——蘇洵《六國論》
秦皇滅典,亦造仙詩——《文心雕龍·明詩》
滅韓亡魏。——《戰國策·魏策》
(3)又如:滅於絳;一朝而滅;滅親(斷絕親族間的關係);滅戶(全家皆死,宗嗣斷絕);消滅(使消滅;除掉;滅亡);毀滅(摧毀消滅);滅夷(消滅);滅劫(毀滅的災難)
(4)消失,隱沒
何(荷)校(木枷)滅耳。——杜甫《戲為六絕句》
爾曹身與名俱滅。
(5)又如:滅抹(埋沒);滅名(名譽盡失);滅身(喪身,毀滅自身);滅沒(湮沒;隱沒);滅景(隱沒形影,指隱居)
(6)熄滅
火不滅。——唐·杜牧《阿房宮賦》
(7)又如:滅卻(熄滅);滅息(熄滅)
(8)淹沒
過涉滅頂。——《易·大過》
(9)塗抹改動。如:滅刺(讓名刺上的字跡消隱,指不願投刺乾謁);滅青(指古代用刀削改竹簡上的字句)

常用詞組

滅
1、滅茬(mièchá):除去收割後遺留在地里的作物根茬。
2、滅頂(mièdǐng):水沒過頭頂,多指淹死。
3、滅頂之災(mièdǐngzhīzāi):涉於水中而滅沒其頂的災禍。比喻遭到致命打擊,損失慘重他的研究項目遭了滅頂之災。
4、滅火(mièhuǒ):馬達在小山上滅火了。
5.、滅火器(mièhuǒqì):亦稱“滅火筒”,通過噴射滅火劑來熄滅小火的一種手提式或滾輪式滅火器械。
6、滅跡(mièjì):消滅做壞事的痕跡。
7、滅絕(mièjué):指徹底消滅,通常是用殺的辦法。
8、滅菌(mièjūn):使機體或材料內所含有的活細胞和微生物完全死亡的方法(例如通過加熱)。
9、滅口(mièkǒu):怕泄露秘密而害死知情人。
10、滅門(mièmén):一家人全被殺害。
11、滅門之禍(mièménzhīhuò):滿門老少皆被誅滅的災禍,為古時抄家滅族的極刑。
12、滅沒(mièmò):無影無聲
13、滅鼠(mièshǔ):消滅鼠類
14、滅亡(mièwáng):
(1)消失:韓魏滅亡。——《戰國策·魏策》
(2)被征服:被消滅自取滅亡
15、滅種(mièzhǒng)
(1)種族被消滅
(2)絕種
16、滅族(mièzú):一人犯罪,誅滅全族
此何進之謀也;我等不先下手,皆滅族矣。——《三國演義》

方言集匯

1、粵語:mit6
2、潮州話:mig8
(1)揭陽:mêg8
(2)潮陽:miag8[2]

同音字

拼音為mie:鑖、乜、吀、咩、哶、孭、幭、懱、搣、旀、櫗、滅、瀎、滅、烕、礣、篾、蔑、薎、蠛、衊、鑖、鱴、鴓。

相關詞語

埃滅 賓滅 暴滅 埽滅 喪滅 討滅
散滅 隕滅 斬滅 族滅 眩滅 朽滅
堙滅 淹滅 消滅 剃滅 污滅 息滅
誣滅 稀滅 熄滅 晞滅 湮滅 銷滅
殄滅 示滅 逝滅 澌滅 剗滅 乘滅
盪滅 防滅 廢滅 腐滅 覆滅 革滅
漶滅 擊滅 寂滅 踐滅 剿滅 熸滅
燼滅 決滅 枯滅 裂滅 滅相 滅親
滅性 滅裂 滅鼠 滅絕 滅殺 滅威

康熙字典

原文:〔古文〕【唐韻】亡列切【集韻】莫列切,音搣。【說文】盡也。【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代之,灋外內亂,鳥獸行,則滅之。【註】毀其宗廟社稷曰滅。 
又沒也。【易·大過】過涉滅頂。 
又火熄也。【書·盤庚】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 
又【韻補】葉明祕切,音媚。【曹植·夏啓讚】大戰於甘,有扈以滅。威振諸侯,元功克乂。

拼音是mie的漢字

拼音是mie的漢字共有19個,如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