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

篾,基本字義是劈成條的竹片,亦泛指劈成條的蘆葦、高粱稈皮等:竹~。葦~兒。~席。~條。~青(指竹子的外皮,質地柔韌)。~黃(指竹子篾青以里的部分,質地較脆。亦稱“篾白”)。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篾
常用詞組
篾刀mièdāo
一種用來劈竹片的厚背刀
篾工miègōng
(1)用竹篾編制器物的工作
(2)篾匠
篾黃mièhuáng竹子的內層皮
篾匠mièjiàng用竹子的薄片編制用品的手藝人
篾片mièpiàn
(1)用竹子莖剖分的薄層
(2)舊指豪門富家幫閒的清客(內中有一個稍為讀過兩天書的,卻是這一班人的篾片。——《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篾器

篾(mif),薄竹皮,可以編制蓆子、籃子等。韓《奉和峽州孫舍人肇荊南重圍中寄諸朝士》:“黃篾舫中梅雨里,野人無事日高眠。”浙江多山,盛產毛竹,甬紹人靈巧的雙手,將毛竹表層剖劈成細細的篾青絲或薄薄的篾青條,串織編製成長、圓、扁、方形或肖形儲放物品的篾籃。這種盛器民間亦稱篾盒、篾簍、篾罐等。因其外形美觀、質地堅韌、輕便實用、製作精巧,深得舊時上海人的青睞,故源源不斷地進入上海尋常百姓家。到20世紀70年代以前,大約一半以上的滬上人家中或多或少擁有此類家什。
由於篾籃器在上海有著巨大的市場,清後期眾多的甬紹篾匠也紛紛登入上海灘設鋪開店,以製作銷售此物品為生。上海的老城內至今還遺留下一條名叫篾竹街的舊時小巷。徜徉其間,從古巷斑駁的舊痕陳跡中,依稀可窺昔日沿街兩旁竹篾鋪號鱗次櫛比的繁盛景象。舊時藝匠劈竹剖絲聲,商販店主吆喝聲,買家行人嘈雜聲,仿佛又在耳邊迴蕩。

茶經

唐朝陸羽茶經
二之具
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籃以箅之,篾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箅;既其熟也,出乎箅。釜涸,注於甑中,(原註:甑,不帶而泥之)。又以彀木枝三亞者制之,(原註:亞字當作椏,木椏枝也。)散所蒸芽筍並葉,畏流其膏。

拼音是mie的漢字

拼音是mie的漢字共有19個,如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