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觀

滄海觀

滄海觀又名海廟。位於嶗山區沙子口鎮沙子口村南。創建於明代崇禎年間(1628~1644年)。

基本信息

簡介

滄海觀又名海廟。位於嶗山區沙子口鎮沙子口村南。創建於明代崇禎年間(1628~1644年)。原有大殿三間,因內祀龍神而得名。1954年由駐軍使用部分房屋。“文化大革命”初期,觀內之神像、供器、經卷、文物全部被搗毀焚燒,房屋亦被拆除。

曹操

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背景

《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烏桓時所作。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湧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觀滄海》寄託了詩人很深的感慨,透過它我們可以看到詩人自己的胸懷。曹操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烏桓的途中。烏桓是當時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餘萬戶。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烏桓。在這年八月的一次大戰中,曹操終於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後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揮戈南下,以期實現統一中國的宏願。把前後的事件聯繫起來,我們可以看出,北征烏桓對曹操來說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戰爭了。而《觀滄海》正是北征烏桓途中經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一定會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會到詩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使這首詩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成為一篇優秀的作品。

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

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颯颯,海上湧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

嶗山歷代道觀寺院

嶗山區以境內的嶗山而命名,其山脈縱橫,群峰峭立,古木參天,海山相映,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等名勝古蹟,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