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海區

甌海區

甌海區,浙江省溫州市轄區,是溫州市四大主城區之一,古時候,甌海屬“甌地”,全區陸地面積466.46平方千米,占溫州市區陸地面積的40.2%,全市陸地面積的4.0%。 1981年建縣,1992年撤縣設區,下轄12個街道、1個鎮、1個省級開發區;251個行政村、85個社區,總人口99.69萬(2010年)。 甌海區先後榮獲中國科技工作先進區、省級教育強區、省級文明城區、省級平安區、省級科技強區、省級社區衛生服務先進區、省級雙擁模範城、全省農村基層組織“先鋒工程”建設先進區、省級體育強區等榮譽稱號。 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甌海區風光(3) 甌海區風光(3)

溫州古稱甌,甌江口習稱甌海。甌海上古時代屬“甌”地之一部分,據古籍《山海經·海內南經》載:“甌居海中”。甌海之名由此而來。

甌海區在戰國和秦時屬東越地,西漢初屬東甌國地,東漢初為章安縣地,後為永寧縣。隋朝起置永嘉縣,直至民國。

甌海區在隋朝起置永嘉縣,直至民國。解放後,從1950年至1958年,甌海區仍隸永嘉縣,1958年劃歸溫州市管轄, 1981年12月12日國務院批准同意析溫州市郊區設立甌海縣,由溫州市管轄。1992年3月撤縣設區。  

行政區劃

甌海區地圖 甌海區地圖

2001年7月,溫州市轄區行政區劃調整,原甌海永強片區7個鎮劃歸龍灣,藤橋片區的2個鎮3個鄉和梧埏鎮的4個村劃歸鹿城,瑞安市仙岩鎮、麗岙鎮併入甌海。  

2003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西岸、五鳳垟、北林垟等3個鄉,併入澤雅鎮,將梧田鎮、新橋鎮、婁橋鎮、南白象鎮、茶山鎮、三垟鄉等五鎮一鄉的行政建制改為街道辦事處。

2011年3月經省、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潘橋鎮、郭溪鎮、瞿溪鎮、麗岙鎮、仙岩鎮5個鎮建制,成建制設立5個街道辦事處。  

甌海區轄12個街道、1個鎮,85個社區、251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  

轄區面積常住人口辦事處駐地
景山街道2.79平方千米3.81萬人將軍橋村
梧田街道25.96平方千米22.37萬人梧田大道428號
茶山街道30.60平方千米7.62萬人茶山村梅泉路
南白象街道12.72平方千米5.87萬人鵝湖村
新橋街道7.69平方千米9.35萬人新橋村
婁橋街道23.18平方千米9.32萬人婁橋村
三垟街道13.10平方千米4.17萬人垟河村後垟
瞿溪街道35.34平方千米5.24萬人會昌路76號
潘橋街道57.44平方千米7.34萬人華亭村
郭溪街道42.59平方千米12.3萬人塘下村
麗岙街道33.00平方千米3.5萬人茶堂村
仙岩街道34.30平方千米6.1萬人河口堂村
澤雅鎮139.56平方千米2.7萬人源口村

自然地理

位置

甌海區處於溫州市區的西南部,北靠鹿城區,東鄰龍灣區,南接瑞安市,西與青田縣(屬麗水市)接壤。  

地勢

甌海區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南亢北卑。陸地占93.33%,水域占6.67%。林業用地面積37.6萬畝,耕地面積12萬畝。

水文

甌海區風光(4) 甌海區風光(4)

甌海境內有溫瑞塘河和匯昌湖兩大水系,大小河流152條,主河道17.27公里,主幹支流36.09公里,一般支流345.14公里,河床寬度15至100米不等,水深1.5米至6米之間,於吳淞高程5.0米時,河道蓄水總量達6500萬立方米。

溫瑞塘河位於甌江以南、飛雲江以北的溫瑞平原,分屬於鹿城、甌海、龍灣、瑞安等“三區一市”管轄。水源主要來自瞿溪、雄溪、郭溪以及大羅山和集雲山的山澗溪流,整個流域面積740平方公里,水面面積22平方公里,灌溉面積48.2萬畝,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毫米,年徑流量9.13億立方米。

氣候

甌海區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區域,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700mm,年總降水量達11.56億立方米,蒸發量3.64億立方米,無霜期276天。  

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甌海區總人口835607人,其中(1個街道、15個鎮、7個鄉):景山街道31002人,梧埏鎮122337人,南白象鎮26950人,茶山鎮28857人,瞿溪鎮33979人,婁橋鎮44846人,郭溪鎮68121人,潘橋鎮43319人,新橋鎮64891人,永中鎮161444人,天河鎮34426人,沙城鎮41277人,靈崑鎮17457人,藤橋鎮27325人,臨江鎮14133人,澤雅鎮15868人,三垟鄉22327人,雙潮鄉8979人,岙底鄉3406人,上戍鄉13880人,五風垟鄉3975人,北林垟鄉3357人,西岸鄉3451人。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甌海區常住人口99.69萬人。  

政治

區委書記:王振勇  

經濟概況

2013年,甌海區實現生產總值378.27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384.61億元,財政總收入42.11億元,限上固定資產投資228.8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94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019元。  

第一產業

2008年,甌海區共有農業龍頭企業3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8家,其中浙江大好大食品有限公司為國家級骨幹農業龍頭企業;建有溫州市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區、溫州市花卉產銷中心和茶山楊梅精品園、三垟甌柑精品園、澤雅高山蔬菜基地、郭溪無公害稻米基地等一批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第二產業

甌海是“中國鎖都生產基地”“中國眼鏡生產基地”和“浙江省新型包裝產業基地”,鞋革、服裝、眼鏡、鎖具、菸具、汽摩配等產業占到經濟總量的77%以上。 “中國十大鎖王”有4個屬於甌海,奧倫、惠特、卡帝奧尼、香牌等4個品牌被授予“中國真皮標誌”產品。境內有市值領先的服飾類上市公司森馬服飾,還有冠盛汽車零部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用鎖具有限公司、萬超電器有限公司等一批優秀的民營企業。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2013年規上工業企業實現新產品產值50.12億元。  

交通狀況

截止2011年,甌海區城區道路總里程307.243公里,總面積442.55萬平方米。104國道、南塘大道、高桐公路貫通南北,甌海大道、西山西路、溫瞿公路橫跨東西,金麗溫、甬台溫高速公路和金溫、甬台溫、溫福鐵路穿境而過。甌海區251個行政村都通上了水泥路。

社會事業

文化教育

2011年,全區有各類幼稚園154所,國小64所,國中19所,普高9所,職高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電大分校1所。在園幼兒31850人,中國小在校生79294人,特殊教育學生108人。在職公辦教職工4357人,民辦學校聘用教師4196人。全區學前教育3—5周歲幼兒人口入園率達96.8%;國小入學率、鞏固率、升學率均達到了100%;國中入學率100%,輟學率為0;7—15周歲“三殘”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100%;國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比例達96.91%。普通高中省證書會考平均合格率達98.95%,全年報名參加高考考生3472人,錄取2898人,錄取率83.47%,比上年提高2.31個百分點。成人教育持續發展。全年報名參加成人高校考試人數228人,錄取人數164人,錄取率71.92%。  

2011年,甌海區有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文博館1個,文化站13個。   屏紙製造工藝、彩石鑲嵌石雕等2項民族民間藝術項目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黃坑村、水碓坑村被公布為全省歷史文化名村。電視和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7%、99%,有線電視用戶達到7.7萬戶。甌海還是國家級科技工作先進區、省級文明城區、省級“平安區”、省級社區衛生服務先進區、省級雙擁模範城。

醫療衛生

2011年,甌海區有各類醫療機構289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68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生2人,每萬人擁有床位數11.2張。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2.24萬人,參合率87.8%。地處南白象街道的溫州附一醫新院正在建設。

城市建設

2013年,隨著高鐵建成開通,溫州軌道交通謀劃建設,西部交通網加快完善,華潤萬象城、國際汽車城、紅星美凱龍家居廣場等重大商貿業項目相繼啟動,正在建設之中的南湖城市綜合體、站前商貿區、新城商務區、浙南花城、潘橋國際物流基地、總部經濟園等重點工程將成為甌海商貿業發展的重要平台。另外,甌海還建有浙江皮革市場、溫州家具市場、浙南糧食批發市場、溫州裝飾材料市場等各類商品市場。  

旅遊景點

甌海區實際寺 甌海區實際寺

五星級景區:四連碓造紙作坊群、梅雨潭;

四星級景區:金坑峽、七瀑澗、四連碓、水碓砊村古村落、唐茶、聖壽禪寺、頭陀寺、三垟濕地、丁岙楊梅;

三星級景區:龍井山、搖擺岩、珠岩、蘑菇岩、天門峽、三折瀑、深籮漈、龍虎瀑、青蛙瀑、天窗飛瀑、九條漈、半嶺飛瀑、白水漈、四連瀑、虎嘯瀑、三個漈、百丈漈、南方紅豆杉、七寄樹、寂照庵、撈紙作坊群、黃坑村古村落、古洞岩、高新農業技術示範區、琦君故居、新橋古榕、匯昌河水上公園、甌柑、天池、龍鬚潭、雷響潭、化成十景、黃葉早、仙岩摩崖石刻、陳文節公祠、天河水庫、高山草甸、百家尖。  

風土人情

甌劇 甌劇

甌劇,是流行於浙江南部,以溫州為中心的地方戲。甌劇是在民間土壤上發展起來的,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  

明末清初,高腔、崑腔流行於浙南,乾嘉時,亂彈班開始盛行,班社均兼唱高腔、崑腔、亂彈腔。後又兼唱部分傳自安徽的“徽調”,灘黃,時調。在長期的融合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多聲腔劇種。因為它是一個以唱亂彈腔為主的劇種,故又叫“溫州亂彈”。1959年改稱“甌劇”。  

甌劇演出的基地是農村的廟台和草台子。浙南農村,每地都有大小廟宇。廟中均有一定的廟產,每年都有固定的酬社活動,短則幾天,長則幾十天。在此期間,結合演戲,四處商販畢集,名日“會市”。  

城市榮譽

2018年10月,榮獲《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2018》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名優特產

楊梅 楊梅

甌海農副土特產主要有茶山丁岙楊梅、甌海甌柑、“黃葉早”茶葉、澤雅屏紙、三垟菱角等,榮獲“中國楊梅之鄉”和“中國甌柑之鄉”稱號,其中甌海甌柑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浙江各市縣

浙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環境宜人,山川秀麗,人文薈萃,名人輩出。在這裡你不僅可以感受到風景迷人的“杭州西湖”、古香古色的“嘉興烏鎮”,還可以感到經濟蓬勃發展中的中國。全省轄:11個地級市;32個市轄區、22個縣級市、35個縣、1個自治縣。行政區域內下轄杭州、寧波2個副省級城市,溫州、紹興、湖州、嘉興、金華、衢州、台州、麗水、舟山9個地級市, 

浙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