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風味

湖北風味

湖北風味。孝感麻糖是湖北有名的地方傳統良品。配方是以精製糯米、優質芝麻和綿白糖為主料,配以桂花、金餞桔餅等,經過12道工藝流程、32個環節製成。成品主產地為孝感城南的八埠口。據說,只有用城關西門外隍潭的”龍吐水”熬糖,才能做出上等的麻糖。

孝感麻糖湖北風味
孝感麻糖是湖北有名的地方傳統良品。配方是以精製糯米、優質芝麻和綿白糖為主料,配以桂花、金餞桔餅等,經過12道工藝流程、32個環節製成。成品主產地為孝感城南的八埠口。據說,只有用城關西門外隍潭的”龍吐水”熬糖,才能做出上等的麻糖。
特點:甘甜可口,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有潤燥、暖肺、養胃等功效。
武昌魚
武昌魚是鯿魚的一種。體高,側扁,呈菱形,肉味腴美,脂肪豐富,為上等食用魚類。元人馬祖常的詩句“南遊莫忘武昌魚”,提醒來湖北的客人不要忘了品嘗這一著名的水產佳肴。 清蒸武昌魚一般選用1000克左右一條的,再輔以火腿、冬菇、冬筍和雞湯等,則味道更佳。 湖北風味
鹹寧桂花
桂花,屬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由於長期精心培育,變種很多,常見的有金桂(花橙黃色)、銀桂(花黃白色)及丹桂、四季桂等。是我國一種珍貴的觀賞芳香植物。花可提取芳香油或用作食品、糖果的香料。 鹹寧縣,素有“桂花之鄉”的美譽。這裡出產的金桂、銀桂,以花瓣厚實、色澤晶瑩、香味濃郁、質地優良而馳名中外。這裡的人民,在實踐中試驗成功的“壓條繁殖法”,“嫩枝壓條法”,都為加速發展桂花生產作出了很大貢獻。現在桂花鄉已有桂樹二十多萬株,年產桂花九萬多公斤,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
沙市甜獨蒜頭
沙市甜獨蒜頭,又叫荊州甜獨蒜頭,圓滾滾的,不分瓣,一顆是一個整體。吃起來醇甜香脆,是開胃的佳品。含有豐富的蒜辣素、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及微量的氮酸。蒜辣素具有抑制和殺滅傷寒桿菌、葡萄球菌、化膿性桿菌的作用,氮酸能開胃健脾。
武漢酸白菜湖北風味
特點:色澤微黃,香酸可口。
製法:
(1)將好的白菜幫洗淨,晾曬兩天收回。 (2)把白菜與食鹽逐層裝入缸內。連裝菜,邊揉壓,使白菜變軟,菜汁滲出,壓上石塊醃漬。
(3)第二天繼續揉壓,使缸內菜體緊實,待幾天后缸內水分超出菜體時,即可停止揉壓。再壓上石塊,蓋上蓋,放在空氣流通處自然發酵。30天左右即成酸白菜。
沔陽粉蒸肉
“沔陽三蒸”,又名沔陽粉蒸。即蒸肉、蒸魚、蒸菜(如青菜、莧菜、芋頭、豆角、南瓜、蘿蔔、同蒿、藕等數十種),是具有沔陽地方風味的名菜。至今沔陽民間請客或節宴會酒席中必有3個粉蒸菜,故名“沔陽三蒸”。
製法:
(1)豬肉1千克(按口味選擇肥瘦)切成長約3厘米,寬約2厘米,厚3毫米的片,放入器皿內加鹽,醬油少許,紅腐乳汁,薑末,白酒少許,胡椒粉、味素拌勻醃漬約10-15分鐘。
(2)用100克大米粉裹勻後一片片擺入垛籠內,加蓋用旺火蒸約60-70分鐘取出,翻扣盤內。(3)另用1小碗放醬、陳醋、胡椒粉、味素、蔥花、麻油,加少量熱開水沖成滷汁,淋在蒸肉上即成。
特點:鮮美溶潤,肥而不膩。
麻城肉糕
大別山南麓的麻城市,有名為“肉糕席”的10道菜中,頭道就是肉糕。肉糕碼在鮮花碗上,呈寶塔形。有紅、黃、白、褐多色,不僅好看,而且味道鮮美。
製法:湖北風味
(1)紅苕(即紅薯,也叫白薯)去皮洗淨,切成4厘米長、1.6厘米寬的條。豬夾縫肉切丁剁泥盛缽,加硝水、蔥花1克、荸薺丁、薑末一起拌勻。
(2)取魚肉加清水45克拌勻,倒在用冷水抹過的砧板上。輕輕剁成細茸(越細越好)盛缽,加濕澱粉,精鹽15克,清水250克,同攪勻,再放入肉泥,味素2克,胡椒粉1克,混合攪成糊。
(3)將油豆腐皮平鋪籠屜內,把魚肉糊平攤在上面(約3.3厘米厚),坐旺火沸水鍋上蒸30-40分鐘,揭開籠蓋,將生雞蛋黃抹在肉糕上面,撒上紅辣椒末,再蒸5分鐘取出,剞成十字花刀後,繼續蒸30分鐘,出籠晾冷,切成10厘米長、3.3厘米寬的條。
(4)取鮮花碗,用紅苕條墊底,在上面用肉糕條碼成寶塔形,上籠蒸熱後出籠。
(5)炒鍋坐旺火上,下肉湯、味素、精鹽、胡椒粉、蔥花、香菇絲、木耳片燒沸出鍋,澆在肉糕上面,即可上席。
特點:鮮美滑軟,五味俱全。
沔陽蒸珍珠圓
製法:
糯米淘淨用清水浸泡2-3小時,用簸箕瀝乾待用;豬肉、魚肉剁茸入盆,加精鹽、薑末、蔥花、胡椒、味素,打入雞蛋合勻,再加入澱粉和水450克,攪拌上勁,擠成約15克重的圓子,放入糯米中滾動,待圓子裹滿糯米,一個個擺入蒸籠(滾糯米時不能左手上彈,以免糯米貼進肉內翹不起來),坐旺火蒸約15-20分鐘取出,用手一個個碼入盤,撒少許蔥花即成。如盤內用綠荷墊底,更顯糯米色白晶瑩。
特點:潔白晶瑩,軟糯鮮嫩,味醇爽口。
沔陽蒸豆腐圓
仙桃蒸三元”是湖北沔陽的傳統菜之一,具濃郁地方特色。是沔陽民間,嬰兒滿月,婚喪喜事,生日、祝壽等酒宴上必不可少的主菜。
“仙桃蒸三元”,即蒸肉圓、蒸豆腐圓、蒸珍珠圓(又名素衣圓子,糯米圓子)。起源於五代十國時期。
製法:
(1)豆腐捏散用乾淨棉布包緊擠出水份;豬肥肉65克切成黃豆粒丁,豬瘦肉100克,魚肉分別剁茸。
(2)將擠乾水分的豆腐、肉丁、肉茸、魚茸一起裝入缽內,加精鹽、胡椒、味素、茶花、薑末,打入雞蛋拌勻,再加入乾澱粉攪拌上勁,用手擠成100克1個的圓子,一個個放入籠內,坐旺火蒸約15-20分鐘取出,裝盤即成。湖北風味
特點:色白味純,松泡軟嫩,清香爽口,百食不厭。
應城扒肉
位於江漢平原中部的應城市,物產豐富,湖泊廣布,地下礦產資源豐富。這裡的人特別講究吃,尤其是享譽遐邇的應城三扒(傳統名餚),深受當地食客喜愛。
製法:
(1)將蹄膀放入冷水中煮至斷血水撈出,用刀輕刮皮上的污質,趁熱刷上糖色,晾乾。
(2)入油溫為六成熱的鍋中炸上色,撈出用刀改成十字花刀,不可破皮,再入鍋中煮10分鐘,以去盡油質。
(3)取1隻大碗,豬皮朝碗底,放入醬油、白糖、精鹽、料酒、八角、桂皮、薑片、蔥結、冷水坐旺火蒸熟爛。
(4)取出熟爛的蹄膀,潷去湯質,去掉薑片、蔥結、八角、桂皮,扣入臥盤中,將潷出的湯勾成玻璃芡,澆在蹄膀上,淋上香油少許,撒上蔥花,盤邊稍加點綴即成。
特點:色澤金黃,香美醇鮮,肥而不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