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池鎮

清池鎮

清池鎮,位於 金沙縣西北部,距縣城60公里,與川黔兩省的滬州、 遵義、 畢節三地(市)的古藺、 仁懷、畢節、金沙四縣(市)八鄉(鎮)接壤。總面積109.8平方公里,轄8個村,111個村民組。居住著漢、苗、彝等民族6315戶,22875人。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清池鎮位於金沙縣西北部,距縣城60公里,與川黔兩省的滬州、遵義畢節三地(市)的古藺、仁懷、畢
清池鎮漁塘河義渡碑
節、金沙四縣(市)八鄉(鎮)接壤。總面積109.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8126畝(其中:田5919畝,土12207畝),轄8個村,111個村民組。居住著漢、苗、彝等民族6315戶,22875人。

地理

境內有普子河水邊河、漁溏河主要河流注入川黔兩省界河赤水河,屬赤水河流域上游中低海拔地帶,海拔在450—1300米之間,年均氣溫16.5。C,年降雨量740—900毫米,森林覆蓋率28%,植被覆蓋率45%,有荒山草坡5000餘畝,土壤以馬血泥、小黃泥居多。

農業

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花生、茶葉、核桃等作物。

礦產

擁有煤、鐵、硫、高嶺土等礦產資源,以普安為典型的光熱水土優越的低海拔沿河谷地帶共八個村很適宜發展早熟作物,蘊藏著極大的發展潛力。

經濟

由於受交通的制約,清池經濟狀況,發展緩慢,屬金沙縣貧困鄉鎮之一。財政收入70多萬元,人均占有糧食
清池鎮
公斤,人均純收入元,貧困人口的比例在40%左右,政府財政緊張,靠縣財政扶持。轄區內主要工礦企業僅只有一個不成型的茶葉加工廠,非公有制經濟方面,新建了羊跳的兩個頁岩磚廠,里匡岩電站和幾家私營小企業油脂加工廠、火紙廠、石粉廠。

發展建設

近年來,全鎮按照鎮黨委、鎮政府提出的“外樹形象、內增活力、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努力建設新世紀的新清池”的總體指導原則,齊心協力,努力拚搏,呈現出了積極向上的良好局面。

城鎮建設

清池鎮是地區重點規劃建設的50個集鎮之一,金沙重點建設的12個鄉鎮之一,實施小城鎮建設方案以來,集鎮建設發展迅速,已建成上壩十五米大街、供銷商貿街,建設新街,正在實施鴨子塘開發區建設。
全鎮實現了村村通電,鎮區閉路電視覆蓋率在90%以上。
金沙至畢節主幹公路貫通境內,接仁懷市龍井鄉境內交通毛路已打通,接四川椒園公路、清池至漁河公路正在修建,鎮內23個村已有20個村通公路,3個未通公路。
鎮內已建成茶葉加工廠3間,頁岩磚廠2間等基本成型企業,生產出的優質清池名茶暢銷省內外。清水塘牌茶獲貴州省、地農展會優質產品獎。
以普安、中普為中心的低海拔地區農業綜合開發,果蔬種植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農民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畜牧方面已建成清池畜牧品改點,正在建設普安三元雜交仔豬基地。
近年來,在中共清池鎮黨委、鎮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清池政治、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都在快速健康發展,正向著全面建設小社會奮勇前進。

清池的廟宇

清池有著深厚的“橋廟塔”文化底蘊。廟宇是清池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清池原有六大廟宇(有的是會館),從下街場口到上街場尾,有龍池寺、萬壽宮、川主宮、雲露宮、禹王宮、回龍寺等。
龍池寺俗稱大廟,建得最早,建在集鎮北面山脈側生出來的山脊平台上。這裡兩山夾緊,鎮上鴨子塘的水通過廟前往西流去。廟左側是華表峰,山峰上有鍾靈高塔,再往上是美人頭山峰;右側是鴨子塘。山水相映,景色秀麗。清康熙初年,反清復明的翰林院學士王敬之避難清水塘,在龍池寺出家,收徒講學。他迷戀這裡的美景,在廟門上書寫一聯:
“秀筆插天空,雁鴿縱橫星斗外;明塘開地闊,魚龍蕩漾水雲中”。橫額為:“坐海潮觀”。旁註:“康熙丁卯,王敬之書”。
龍池寺後是一塊平地,寺後建有文昌宮,有高約10餘米的文閣,蔚為壯觀。寺前是龍王廟,供著龍王等菩薩。
集鎮北邊是萬壽宮,又稱江西會館,分為東西兩個部分。集鎮東南面山腳下是川主宮,又稱四川會館。再往東約200米處,有雲露宮,俗稱“河南會館”或“黑神廟”,這裡供奉著馬王、牛王等神聖。黑神廟是1909年清池國小的發祥地。又往東不到100米處,是禹王宮,稱為湖北會館。禹王宮斜對面的癩子橋邊是回龍寺,現為清池中學。
清池的廟宇除萬壽宮、禹王宮還殘留古蹟外,其餘都毀壞殆盡,蹤跡全無。尚存的古廟中,又以萬壽宮規模最大和保存較完整。
萬壽宮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建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原為宗教場所,信仰佛教。是當年清水塘最繁華熱鬧的地方。每年農曆正月初八到十五,在此舉辦“皇會”;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舉辦“觀音會”,因為這些日子是觀音菩薩的生日。因為會館是江西人捐資修建作為集會場所,故稱江西會館。如今山牆裡面還嵌有“功德碑”,上有捐款人的名字。會館的建築特點是: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為魚池、小橋、山門、戲樓、前天井、前殿、正殿、後殿,其後有兩個小天井。前院壩內東西分置兩廂房,分設僧庵、齋膳舍等。圍砌約4—6米高的牆垣,為磚坯構築。內有終年積水的石井兩口。原有三幢文閣樓,已毀於1965年。
現存主體建築之一“戲樓”,為九脊樑重檐歇山式木結構建築,高8.50米,四角翹起,筒瓦蓋頂。角下檐板處浮雕龍雲紋圖案,戲樓牌面構建上鐫有完整的“封神榜”全套故事浮雕。人物戰場、飛禽走獸等淺雕圖案形象逼真。戲樓後有一尊大型觀音菩薩塑像。三進殿宇均為硬山式木結構建築,其門窗、斜撐、柁峰板上均刻有不同的花紋圖案,東西廂(僧庵、齋膳舍)均為硬山式木結構建築。每個天井院壩都用青石板鋪成,細錘細鏨;三進殿宇每一進都是石梯登臨,或右巷或左巷進出。
據傳說,萬壽宮是清水塘繁華時期的鹽茶交易場所。戲樓前邊的兩眼水井,右邊的為活水泉,地下冒出泉水;左邊的為積水池,兩井之間相隔三尺左右遠,中間用特殊隔層處理。右井滿到一定位置,水就通過過濾層滲透到左井中,積水專供煮茶用,很講究。第一進殿宇,相傳是“品茗堂”。屋檐下掛著“品茗堂”三個金字的大匾,門聯是:“風景這邊好,貢茶天下知”。殿內左邊是煮茶的地方,生有專門的炭火,煮茶用積水池裡的水;右邊專賣各種茶具和茶葉;中間擺著桌凳和茶具,是品茶論茶的地方。解放後,紅衛兵認為“品茗堂”有“名堂”,就毀掉匾額和裡邊的擺設,而且掘地三尺,“品茗堂”被糟蹋得面目全非。
2009年,金沙縣申報“中國貢茶之鄉”獲得成功,萬壽宮有望重新恢復原樣,它將迎來又一個發展的春天。屆時,萬壽宮和貢茶廣場、“興清路”商業街、上壩黔西北民居、鹽茶古道等交相輝映,成為清池古鎮建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領導分工

穆俊波: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
羅仕秋:人大主席,主持人大全面工作。
賀 駿: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甘曉慶:黨委副書記,協助書記處理黨委日常工作,負責黨建 政協、整髒治亂 分管組織 遠教 工會 團委、婦聯 機構編制 人事工資 老齡 關工委工作。
何異:黨委委員 紀委書記,主持紀委全面工作,分管宣傳 新農村建設、統戰、整髒治亂、三公開、教育工作。
金 鵬:黨委委員、政法委書記,主持政法全面工作,負責信訪、維穩、安全工作,分管派出所、法庭、司法所。
柳遠中:黨委委員 武裝部長,主持人民武裝全面工作,分管行政執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工作。
夏坤舉:黨委委員 副鎮長,分管村鎮規劃建設、國土資源,公交鄉企 林業環保、整髒治亂、危房改造、實施、電力 通信工作。
趙紫:黨委委員,負責農業農村、茶產業發展。分管農業服務中心、扶貧開發、農情統計、水利站工作。
羅仕碧:黨委委員,協助分管黨建,負責組織遠教、分管文化衛生、科技、科協、殘聯。

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清池鎮

[清池鎮] 在坊子區境北部,坊子鎮東北15公里。東經119°13′,北緯36°43′。東鄰湧泉鄉,西接濰城區梨園鄉;南與車留莊鄉、溝西鄉毗連,北同寒亭區寒亭鎮接壤。東西最大橫距8.9公里,南北最大縱距9公里。清池鎮開發甚早,夏建斟?國,故國遺址在今治渾街附近。商屬營州萊國,西漢置縣稱斟縣,縣治稱斟城,西漢末年改稱斟亭。明洪武十年(1377年)置濰縣後屬濰縣崇道鄉清池社、馬宿社和永豐鄉省莊社。清宣統二年(1910年)改屬蔡家集區上清池社、下清池社和牛埠區馬宿社。抗日戰爭時期屬濰縣第七區、第六區。解放戰爭時期為濰南縣張營區、油房區、馬宿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屬濰北縣第十區、十一區,1953年劃為濰縣第十七區,1958年成立治渾街人民公社,1981年更名清池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稱清池鎮。地形東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42米。耕地47556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地瓜為主;經濟作物有棉花、黃煙、花生。鎮辦工業企業9處, 職工807人;村及村以下工業企業298處,職工2103人,主要產品有木工帶鋸機、彈花機、潛水泵、鋼絲刷、小五金、棉布、木製家具、沙發、膨潤土、氧化鋅、鑄件、電鍍件等。1989年工農業總產值6128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403萬元。鎮人民政府駐西清池濰石公路北側。
清池鎮:現有行政村44個,人口3萬人。總面積48.3平方公里,19 94年完成國民生產總值2.5億元,財政總收入812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016萬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1億元, 社會商品零售額27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2%、40%、32%、 30%、41%。1994年先後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新型小城鎮”和全市發展鄉鎮企業“十強鄉鎮”。 通過強化鎮區基礎建設, 促進了二、三產業向鎮區的轉移。先後投資156萬元,建成了程控電話樓,安裝了總裝機容量1000門的程控電話;投資100多萬元,拓寬硬化了鎮區道路,新增通車裡程40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投資600萬元,新建科技大樓1座,教學樓2座,中心國小1處,幼稚園1處;改建、擴建醫院門診樓和精神病防治院1200平方米,購先進醫療設備8套,新增床位40張;投資180萬元,架設了工業用電專線和第三產業用電專線,鎮區建設初具規模,增強了綜合服務功能,促進了二三產業向鎮區的轉移。到1994年底,進鎮區經商、辦企業的已達860家。從農村轉移到鎮區的人口達8000人,占全鎮勞動力的62%。民眾自投資金7000萬元, 到鎮區蓋房、落戶的386家,1164人。鎮區沿濰石公路形成了10里長的商貿街,各種服務門店達50 0家。 以沙發為主導產業的鄉鎮工業持續發展,效益穩步提高。1994年,全鎮投資860 0萬元,建成投資200萬元以上的項目14個,投資過百萬元的項目19個,投資過50萬元的項目32個。 投資1500萬元,建成大型專業化沙發批發市場1個,占地8.6萬平方米。 內設營業樓2座、各類生產營業房900餘間,沙發材料批發商店86家, 沙發經銷廠家5 9家。產品有10大系列300多個品種,年營業額達1.2億元,實現利稅2500萬元,成為山東最大的沙發生產和沙發材料批發經營集散地。沙發生產成為清池經濟的主導產業,帶動了機械加工、輕紡印染、化工、食品各業齊發展。 1994年,全鎮企業由1993年的746家發展到1010家,完成工業產值11.4億元,實現利稅1.59億元,分別比1993年增長86%和72%。 三資企業健康發展。1994年辦成合資(獨資)項目7個,契約利用外資213萬美元,產品出口美、英、意、香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交貨值達6000萬元。 農業實現了水、田、路綜合治理。1991-1994年累計投工60萬個,投資300萬元, 新打機井361眼,修復配套機井137眼,鋪設防滲管道2萬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積40 00畝,1994年糧食總產2046.66噸,創歷史最好水平。全鎮黃煙、花生面積發展到1.2萬畝,林果6000畝,瓜菜3000畝,塑膠大棚120個,經濟作物占耕地面積的30%以上。1994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5650萬元,比上年增長60%;農民人均純收入1902元,比上年增加450元。
清池鎮 位於濰坊市中心以東,坊子區北部,1995年清池鎮在鎮政府的領導下,堅持開改革開放政策,大力發展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工農業總產值12.6億元,比上年增長17%;農民人均純收入2359元,比上年增加457元。 清池鎮積極實施農業產業化戰略,立足城郊特點,不斷強化大農業,城郊型農業格局基本形成。1995年全鎮糧食總產2959萬公斤。養殖業發展迅速,全鎮大牲畜、生豬、奶牛飼養量分別達到1.5萬頭、2.2萬頭和2500頭,肉、蛋雞飼養量150萬隻。 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蓬勃發展,呈現出四輪驅動、同步發展的格局。 1995年有鎮辦企業12處,村辦企業30處,個體私營企業968處,包括沙發家具、 機械加工、紡織印染、食品加工、五金鑄造等20多個門類、300多個花色品種。 第三產業興旺,有商業網點600多個。沙發家具業已成為該鎮的支柱產業之一,“清池沙發市場”成為全省最大的沙發家具市場之一,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和韓國、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1995年二、三產業完成產值12億元,實現利稅1.1億元, 出口交貨值9200萬元。小城鎮建設成效顯著,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新型小城鎮”。1995年獲全市發展鄉鎮企業“十強鄉鎮”和“第三產業先進單位”稱號,1995年被省政府列為全省“百強工程”試點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