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會館

湖北會館

湖北會館,又名禹王宮,位於江都市仙女鎮解放路中段,坐北朝南。會館正屋西隔巷道有西傳庭,進深10檁,雙5架並聯梁,庭後有3開間樓房,樓下明間為蝴蝶廳;靠牆東、西有楠木圍屏12扇,雕刻的人物神態逼真。

基本信息

江蘇江都湖北會館
湖北會館又名禹王宮,位於江都市仙女鎮解放路中段,坐北朝南。清鹹豐元年由“湖北幫”木商興建,次年冬竣工。據記載,上古洪水成災,兩湖淹沒,大禹治水有功。人們為紀念他,特在會館後殿設定神台,供奉大禹王木牌神位,並給會館起名為“禹王宮”。清同治二年清朝總兵楚北人詹啟倫出銀五百兩倡導修繕會館,其同鄉踴躍捐資,將會館修葺一新。清同治四年又在會館西邊建起西傳庭和後樓,遂成如下建置。
會館第1進,有漢白玉石圈大門3個,中門頂端的石刻豎額上鐫刻“禹王宮”3字,東西大門上的白玉石分別橫鐫藍色“荊斡”、“徐桐”2字,3對大門都是鐵梨木製成,堅硬如鐵。大門後面是兩層樓的戲台,坐南朝北,上、下各5間,樓下通道,樓上戲台。台面橫木上雕刻全部三國志人物像,木雕都是鏤空,神態逼真,藝術精湛,出自名家之手。戲台後為廣場,廣場的東西兩側建有串樓,上下各為7間,東西均有腰門。第2進為前庭,計3間,楠木欄桿,裝有屏門隔扇。當中1間上有金底黑字的橫匾1塊,上題“寶善堂”3個大字。屏門朝北,上有1塊金底黑字橫匾,上題“無間然矣”4個大字。庭前東、西均有石圈腳門。第3進為後殿,計3間,東、西走廊各有腳門對照,天井中有鐵鼎1座,台階3級,正中間是白玉石雕的斜面盤龍石陛,周圍是欄桿,楠木圍屏計12扇分列左右,中間奉禹王神龕。
會館正屋西隔巷道有西傳庭,進深10檁,雙5架並聯梁,庭後有3開間樓房,樓下明間為蝴蝶廳;靠牆東、西有楠木圍屏12扇,雕刻的人物神態逼真。會館有南北天井2方。
解放後,江都縣人民政府一度設在館內,縣文教局、商業局、多管局、民政局亦曾在內辦公。因白蟻危害,1976年主要建築被拆毀,1987年尚存西傳庭和蝴蝶廳,後全部拆毀。
江蘇揚州湖北會館
距今140年的湖北會館,坐落在揚州市南河下114-2號內,與揚州現存最大的鹽商住宅汪魯門故居僅一牆之隔,與清代廣西巡撫張聯桂故居毗鄰。會館坐北面南,東與鹽商汪魯門住宅毗連,南臨南河下古街,西與市育才國小為鄰,北至木香巷。
會館始建於清朝同治年間,由湖北鹽商同鄉會籌資創建,始建時
規模較大,主建築分布在東西兩個軸線上,占地千餘平方米。後來逐漸衰敗,房屋減少,上世紀50年代初,會館被揚州拉絲元釘廠占用,並拆除了門房等房屋,剩餘房屋作為生產廠房,上世紀80年代後改為居民住房。
原湖北會館房屋現僅保留東軸線上的楠木大廳和串樓兩組建築。1962年5月2日,會館內的楠木大廳被公布為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1月8日,湖北會館被公布為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因使用年久,缺乏正常維護,2008年6月,市文物局對湖北會館進行修繕,9月底對外開放。
湖北會館維修前概況:主要建築為楠木廳
湖北會館東軸線上原有房屋前後共五進,由門廳、大廳、串樓和後宅等建築組成,現存的大廳和串樓為其中的第二、三進房屋。
大廳排列在原門房之北,面闊三間,檐口較高,樑柱等主要構件均用楠木製作而成,故亦稱楠木廳,大廳以南原有三間照廳,照廳設儀門,大廳與照廳的兩端用廂廊連線,形成一個封閉的院落。
大廳以南的原建築均已毀,現有大廳僅為三間房屋,為硬山式雙坡頂磚木結構房屋。
大廳木構架中的柱、梁、枋等大部分木構件均由楠木製作而成,用料粗碩,前軒棚中的月梁、軒梁、軒柱和要頭均施雕刻,雀替也施雕刻,梁端均挖腮。
湖北會館的串樓位於大廳之北,又稱為念佛樓,為六間兩廂對合形式、二層磚木結構房屋,結構用材均為杉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