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區

深汕區

汪洋對此表示,汕尾的出路在於“深”“海”“人”三個字,首要的是與深圳合作。 2008年,深圳、汕尾兩地政府多次協商,商定在海豐縣門、赤石、鵝埠、小漠四鎮共建200平方公里的“深圳汕尾特別合作區”。 鄭雁雄表示,30年前搶灘深圳,30年後則是搶灘“深汕合作區”。

簡介

2011年2月28日,深圳汕尾)深汕新區正式成立,新設的深汕新區包括鮜門、小漠、赤石、鵝埠四個街道。深汕新區地處汕尾市西部,東臨惠州淡水,西接汕尾市、汕頭市、北至東莞。總面積463平方公里,規劃控制面積約200平方公里,2010年末常住人口12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1.4萬人。下轄鮜門、小漠、鵝埠、赤石等4個辦事處、36個社區工作站和10多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得天獨厚地擁有著區位、產業、商貿、文化以及生態五個方面的發展優勢。一座新縣區就這樣在汕尾的土地下,深圳的哺育下發展。 深汕區特別在用地上 ,汕尾市土地深圳管理的行政管理模式

區位特點

深汕區位於廣東省汕尾市惠州市交界處,距離深圳中心區50分鐘車程 深汕區位於汕尾市海豐縣,與惠州市惠東縣接壤,處於廣惠高速、深汕高速324國道廈深鐵路交匯點,距廣州200公里、深圳100公里、汕頭200公里,距香港82海里,距台灣高雄港200海里,距太平洋國際航道12海里,距汕尾港35公里,距小漠深水碼頭5公里,驅車至深圳市中心區僅1個半小時車程,距鹽田港僅80公里。合作區包括鵝埠、小漠、鮜門鎮、赤石四鎮,總面積463平方公里,規劃控制面積約200平方公里。

汕尾新時代

經濟發展

“汕尾汕尾,尾巴的尾”,這句順口溜形象地道出了汕尾的落後。汕尾市市長鄭雁雄告訴《南方》雜誌記者,曾經的革命老區汕尾在建市22年裡,有21年屈居“廣東老尾”。在剛剛過去的2009年,汕尾一舉砍掉人均GDP、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多項指標的尾巴。然而,現實的尷尬是,汕尾的人
GDP水平仍只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是珠三角的五分之一。砍尾之後,汕尾怎么辦?怎樣才能縮小與珠三角的差距?汪洋對此表示,汕尾的出路在於“深”“海”“人”三個字,首要的是與深圳合作。
深圳、汕尾兩地近在咫尺。許國慶在汕尾市政府駐港澳辦事處任職,負責招商引資。2009年春節後,他回到深圳(汕尾)產業轉移園工作。“汕尾距離深圳市僅60分鐘車程,如果廈深鐵路通車後只需40分鐘,水路也只有50海里。”許國慶對兩地的融合感觸很深。他回憶道,有一天下午,他正在市政府辦事,深圳羅湖區某太陽能路燈企業老總打電話過來,想要考察園區環境,結果他還在趕往園區的路上時,老總已經先行到達。
“深圳的行政區域面積小,目前單位平方公里產值已經接近4億元,達到當年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工業化中後期的城市水平。而汕尾具有5200多平方公里的空間,是粵東第一土地大市,且單位平方公里產出只有0.06億元,無疑是深圳理想的合作對象。”鄭雁雄的話,描繪出兩地合作的無限可能。
在鄭雁雄看來,30年前,香港是“前店”,深圳等地成為其“後廠”;30年後,深圳的研發、行銷、服務能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成為新型的“前店”。而緊鄰的惠州和深圳同屬珠三角,經濟落差不大,這個新型“後廠”必定是汕尾。
2008年,深圳、汕尾兩地政府多次協商,商定在海豐縣門、赤石、鵝埠、小漠四鎮共建200平方公里的“深圳汕尾特別合作區”。而深圳(汕尾)產業轉移工業園,則是特別合作區的起步區。鄭雁雄表示,30年前搶灘深圳,30年後則是搶灘“深汕合作區”。讓三十年後成為“小香港”

金融服務

深汕特別合作區依託深圳金融配套齊全優勢,營造良好融資環境。

與國家開發銀行、深圳高新投、創新投、中小企業融資擔保中心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為支持合作區的開發與建設,
平安銀行深圳分行給予合作區首批10億元人民幣意向授信額度

深汕新區精神

回憶起在之前的省產業轉移競爭性扶持資金的PK場景,鄭雁雄仍有些心緒難平。當時,汕尾只與茂名相差0.07分,與5億元扶持資金失之交臂。這是汕尾第三度在這個PK上落敗,意味著其成為全省唯一沒有拿到5億元扶持資金的欠發達地區
儘管黯然落選,汕尾卻並沒有因此而氣餒。“要善於想辦法,敢於動真格,用特區精神辦好園區。”汕尾許多官員表示,儘管條件艱苦,但是合作區人有著那么一股帶有特區烙印的“敢為人先艱苦創業”精神。
其中,資金緊缺是大多數欠發達地區工業園遇到的共同難題。“汕尾去年的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不到20億元,僅僅是吃飯財政,投資建設捉襟見肘。”鄭雁雄感慨道,而深汕特別合作區還是一張白紙,如果單純依靠財政資金,幾十年也難以真正發展。
深汕特別合作區的破題之舉,是引進了BT投資模式(Build建設、Transfer移交,投資—建設—移交)。經公開招投標,於2009年8月與泛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BT項目契約,成為廣東第一家採用BT模式建設的園區。泛華投資30億元入園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
同時,汕尾還提出了“勞動者家園計畫”,在園區內由政府為農民工建房子。“招工難題,讓許多珠三
角企業忙得焦頭爛額。”鄭雁雄注意到,與以往相比,新生代農民工除了要求同工同酬,更希望享受住房、教育、醫療等待遇。
勞動者家園規劃總面積8平方公里左右,可容納8萬多工人,將改變第一代農民工賺錢回家養老的傳統模式。“工人們每月花100多元租金就有獨立住房,工作三四年後花7萬元就能購買屬於自己的房子。”在鄭雁雄看來,只有留住產業工人,才能吸引更多的珠三角企業。
2011年5月21日,深汕特別合作區授牌儀式在廣州舉行。在行政架構上,深汕特別合作區分別設立工作委員會和管理委員會,實行合署辦公,為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派出機構,委託深圳汕尾市委、市政府管理,賦予地級市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深汕特別合作區的規劃範圍包括汕尾市海豐縣的鵝埠、小漠、鮜門鎮、赤石四鎮,總面積463平方公里,規劃控制面積約200平方公里。合作區的合作期限為30年,從2011年至2040年止。
對於合作區之於廣東的戰略價值和深遠意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這樣描述:“深汕特別合作區的探索建設,與橫琴島開發、中新(廣州)知識城等一樣,也是廣東著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當好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排頭兵的重要舉措、重要平台。”按照“一年起好步,三年打基礎,五年大發展”的目標,到2016 年,深汕合作區基本建設成“基礎設施較為完善、體制機製成熟運轉、各個功能區基本形成”的廣東重要的高端產業基地、粵東重要經濟成長極,逐步形成現代化綜合性新城區和全國區域合作創新示範區。
廣東省委黨校副校長陳鴻宇指出,深圳與汕尾,一邊是過度擁擠沒有發展空間,另一邊是有大量閒置的土地和發展相對滯後,兩者優勢互補、緊密合作就可在東翼沿海地帶再造一個或數個深圳。

鮜門街道

鮜門鎮深汕特別合作區行政中心、合作區和國家城鎮之一,深汕區區域的政治文化科教和交往中心,深汕區的經濟旅遊的決策和管理中心,也是深汕區鮜門鎮廈深鐵路鮜門站的辦公所在地,位於環太平洋紅海灣邊緣,(汕尾市)毗鄰惠州市和汕頭市 。鮜門與赤石、小漠、鵝埠號稱深汕區四城鎮。鮜門下轄鮜門中心區、百安州、橋北區、民生社區、民安社區、民新社區、紅源社區、紅泉社區、朝面山社區會共有41個社區(村民小組),芒嶼島、雞心島、江牡島三島屬鮜門鎮管轄。鮜門鎮交通便利,高速公路G15瀋海高速可以通往汕頭、福建地區和深圳、廣州地區,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萬人。鮜門是中國“漁港”之一。沿著324國道從鮜門出口向右就可以到達鮜門中心區,鮜門碼頭。
鮜門鎮毗鄰港澳,是深汕、廣汕公路的中轉站,且設有海豐到唯一的G15(瀋海高速)深汕西高速路段公路出入口,水陸交通極為方便,擁有19公里的海灘涂、有壯帝居、岩公亭等名勝古蹟,還有百安半島及芒嶼、雞心、江牡三座海上島嶼等豐富的旅遊資源,全鎮的供電、供水等能源充足,通信發達,可以說是一個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具有得天獨厚環境優勢的地區,是一個投資置業的理想樂園。

特色旅遊

海豐縣鮜門鎮瀕臨海濱--碧海揚波、金色沙灘、島嶼棋布。該鎮走旅遊城鎮建設之路,帶動了全鎮工業和飲食業的發展。近幾年,該鎮旅遊業、飲食業的投資近3億元。
吸引和鼓勵外地企業和財團開發旅遊資源。海麗國際高爾夫球場計畫總投資12億元,已投入資金2億多元,現球場已投入經營。高爾夫球道、高爾夫協會會所、觀海亭等正在加緊施工建設中。百安金麗灣旅遊度假村已初展風姿,已建成的項目有長800米的海灘護岸堤;百安公路路基建設和部分“三通一平”基礎工程。同時,以“壯帝居”古蹟為景點的“壯帝居”古蹟旅遊開發區項目正在洽談中。眾多的投資商看好鮜門的豐富旅遊資源,形成了旅遊業投資開發熱潮。

街道交通

中學—老汪村—鮜門高速路口—虎地頭—黃甲坑—石牌—高速生活區——排角——洛坑——鮜門火車站——吉水門——圓墩——雲台寺——田寮村——鵝埠大街—鵝埠人民醫院——鵝埠油站——膠湖村
鮜門火車站公交站台模式

海豐——吉隆:海豐客運站——梅隴鎮——鮜門鎮中心區——排角——鮜門火車站——小漠——赤石——鵝埠——吉隆


海豐——鵝埠:海豐客運站——梅隴鎮—鮜門鎮中心區——排角——鮜門火車站——小漠——赤石——鵝埠

小漠街道

小漠地處紅海灣畔,海拔2-5米之間,背山面海,屬丘陵地形。東南面海岸線長20公里,東北頂點為赤石河出海處。小漠鎮自南向北呈三角形片狀分布。全鎮總面積34.45平方公里,轄1個居委會、1個漁業村委會、5個農業村委會,總人口1萬餘人。全鎮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瀕臨沿海,海岸線長達20公里,淺海灘涂廣闊,發展海洋經濟特別是發展水產養殖,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是海豐縣的重點漁業鎮和海水養殖專業鎮。港口優勢明顯,烏山海區具有建設10萬噸級碼頭的潛力,南方澳燕子塘擁有3000噸級碼頭一座。目前,海豐華城能源有限公司決定在烏山港區建設5萬噸級碼頭,發展石化項目。小漠漁港是全省84個重點漁港之一,也是汕尾市的中心避風良港,被省政府列入全省漁港10年整治計畫,每逢颱風季節來自深圳、東莞、惠東以及本地的馬宮、鮜門等地的漁船常來避風。旅遊資源獨特,小漠沿岸線風景怡人,知名度較高,是開發成濱海旅遊區的一塊寶地。由海豐蓮花山度假村老闆蔡陽山先生投資興建的南方澳漁村,正在加緊建設,計畫總投資3000萬元,將建成融海洋景色、美食、娛樂於要體的濱海消閒避暑中心。

小漠發展

深汕區小漠鎮因地制宜,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農民積極養殖對蝦、等水產品,使得該鎮水產養殖業迅速發展。為提高效益,降低成本,養殖戶注重提高科學養殖技術含量,不時地為池塘除水、淨水、投餌,在水質調控的同時進行病害防治,為增收創造了良好條件。目前是對蝦收穫時節,一畝對蝦池塘可捕獲對蝦1000多斤,經濟收入1萬多元。產品不斷運出,呈現著水產業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
改變民眾“純糧”觀念小漠鎮瀕臨紅海灣,海岸線長達20公里,發展水產養殖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但是,過去民眾“純糧”觀念根深蒂固,缺少養殖經驗,對發展水產養殖存在思想顧慮,致使該鎮成片的低洼田長期種植水稻,產量低、效益差,廣闊的淺海灘涂荒廢,民眾收入較低。為此,該鎮把更新民眾的思想觀念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發展水產養殖的突破口來抓。一方面多次召開民眾大會,組織民眾進行學習討論,提高民眾對發展水產養殖的思想認識。同時組織村委幹部、農民民眾到先進地區參觀學習,拓寬視野,轉變思想觀念,解決農民民眾“不想調”、“不敢調”、“不會調”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幫助農民細算經濟賬,分析種植糧食作物與發展水產養殖的比較效益,使農民懂得“敢調整、大發展,快調整、快致富”的道理,於是,調整農業結構成了民眾的自覺行動。
連片開發建立養殖基地實現規模生產是發展“三高”農業的基本要求。因此,該鎮在健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同時,根據資源分布情況,按照“因地制宜,相對集中,合理布局,發揮優勢”的原則,對全鎮水產資源開發進行全面、科學的規劃,將全鎮分為蝦蟹、鮑魚、牡蠣和海膽四大類養(增)殖區。對全鎮耕地進行全面的調整,變小塊為大塊,變多塊為連片,確保連片開發的需要。在此基礎上,一方面大力開展退田還?,引導民眾將成片的低洼田、低產田集中起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改造成養殖標準池塘,發展蝦蟹養殖;另一方面,採取村民投資開發、外地能人帶資開發、村或村民之間合股開發等形式,加快淺海、灘涂開發步伐,拓寬養殖領域。據統計,全鎮退田還?達3000多畝,開發淺海、灘涂近12000畝,使低產田成了高產?,荒灘涂成了“聚寶盆”,農業整體效益明顯提高。小漠該鎮建立了蝦蟹、鮑魚、牡蠣和海膽四大養(增)殖基地,幾乎鹹水能夠引到的地方都開發發展了水產養殖。

赤石街道

赤石客家古鎮

赤石街道位於廣東省海豐縣西北部,距離海豐縣城39公里,與惠東縣接壤,海豐第二大河流——赤石河貫穿全境。全鎮區域面積293.5平方公里,占海豐縣的六分之一。赤石鎮轄11個行政村,2個社區,86個村民小組,有資料顯示,總人口1.9萬多人,有旅居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3000多人,是原東江縱隊第六支隊和海陸豐中心縣委所在地,是紅二師、紅四師和徐向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鬥過、活動過的地方,是著名革命老區鎮。
現存的有三江樓、林寨、秋塘村、馬龍圍村 (馬頭嶺)等赤石古寨;在過去,金石寨的面積最大,為19900平方米;居民姓氏最多,約有二十多個姓。較早搬至該寨的是葉、李二姓。據一葉姓老人講,其始祖於明弘治到正德年間從螺溪遷至此,當時叫“金竹寨”,後又改為“金石寨”。據該寨李氏祖祠的祠碑記載:“十三世祖於道光元年十二月建祖祠......”據專業人士考查,該寨的始建年代應為元代下限年代至明代初期。如今,這裡已是面目全非。

簡介

赤石鎮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海豐古八景中,有鳳河晚渡、羊蹄峻岭二景在赤石鎮境內;還有美不勝收的奇山、異石、飛瀑、溫泉和古寨圍村等人文景觀;另外,還有紅軍洞、紅軍醫院、革命烈士紀念亭等革命文物遺址,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紅色旅遊的好去處。

地下溫泉

位於赤石鎮的西部,大水底山腳下,泉眼覆蓋面積600平方米,地下水溫62度,日自然流量500立方米,可供利用開發的面積1500畝。

地下冷泉

位於赤石鎮東部新城洋坑村竹仔坑山腰,水質清純,經地質礦產部廣東省中心實驗室分析檢驗,富含人體所需礦物質偏矽酸元素,可開發日供120立方米以上的優質礦泉水。

名勝古蹟

1、鳳河晚渡:位於赤石河下游,為古官道的渡口,是海豐縣八景之一,立碑刻“鳳河義渡”。行人早晚有渡,兩岸疊翠,夕陽輝映,白鷺驚飛、野渡橫舟,好一幅《晚歸圖》。
2、羊蹄峻岭:古為官道要衝,開鑿於漢代;明代景泰年間,砌築驛道,建庵於嶺之頂端;清代修建城關,把守關隘,屬海豐八景之一。登之山峰,行回交梭、望極雲霄,有回歸大自然之感慨。
3、占寨圍村:赤石鎮歷史悠久,現保存有3座完好的占寨圍村,它們先後建於明、清時代,古樸典雅。
4、山水風光:有龍潭瀑布、水底山溪流、銅鑼湖奇山異石、白馬山天然林區。
赤石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種植沙葛、三奈(沙羌)、柑桔、蜜柚、荔枝、龍眼等品種共3萬畝,農民從結構調整中得到實惠。

鵝埠街道

出國鞋業汕尾深圳第一

海豐縣鵝埠鎮的開發建設不斷升溫:鵝埠鎮業的迅猛發展,先後規劃了紫雲工業區、大朗產業轉移園區、金湖工業區、西湖皮革基地等,基本形成了以廣汕公路為軸心的沿路工業開發帶。全鎮共規劃工業園區面積6平方公里,已建成區面積1.4平方公里。最讓鵝埠人引為自豪的是該鎮製鞋業的快速發展。統計數字表明,目前,鵝埠全鎮擁有各類工業企業120多家,其中製鞋及其配套企業近百家;2006年,該鎮實現工業產值5.5億元,其中製鞋及其配套產業產值4.7億元、占85.5%。堪稱“汕尾鞋業第一鎮”。一個可喜的現象是,目前,鵝埠鎮的製鞋業已從小打小鬧的家庭作坊式向規模化、集團化企業發展。紫雲工業區的美盛鞋業有限公司參觀,該公司占地4萬平方米,擁有員工800人,籃球場、職工宿舍食堂、綠化地等各項設施均配套齊全。據稱,“美盛”還不是當地最大的鞋廠,最大的鞋廠當屬“廣信鞋廠”、擁有員工1300多人。目前,鵝埠鎮的鞋廠中,規模以上的企業有5家;其中,年產值超千萬元的有2家。並且該鎮有不少鞋廠,都已打出了響口當口當的品牌:廣信鞋業有限公司已擁有珊德蘭、信德蘭、法德菲等3個知名品牌,產品遠銷俄羅斯和歐美各國;美盛鞋業有限公司的“名妮”、“華露仙妮”等品牌也名揚海內外。“一業興,百業旺”。製鞋業的迅猛發展,不僅帶動了皮革生產工業的發展,帶來了總投資3億元的海豐縣富革來皮革基地的落戶,形成了製革產業群;同時,還帶動了市政建設等基礎設施的發展,帶旺了房地產、交通運輸、餐飲旅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大大加快了鵝埠鎮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

風俗文化

鵝埠鎮畲族風俗
畲族是深汕區唯一有聚落群居的少數民族,畲族人自稱“呵螺”[hole],居住在深汕區鵝埠鎮的紅羅村。只有40多戶一百三四十人。族名“畲”字海豐寫成俗字“輋”。畲族是瑤族的一支,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習俗,特別是畲語,是混雜著大量客家話的少數民族語言。海豐縣鵝埠鎮紅羅村聚居有畲族。畲族分平鬃和崎鬃、藍、雷、黎三姓(潮安畲族有盤姓),居住在深山老林中,古時男女結椎形發鬃,赤足走路。耕種前先把樹木山草燒毀,利用草木灰作肥料,再以刀代犁鬆土耕作,過著貧困的刀耕火種生活。元末,元兵入侵中原,宋王朝被迫南遷。文天祥扶幼帝到粵閩二省交界處曾組織過畲民與元兵作戰,當時畲民有8000餘人一直在福建的泉州、汀州與元兵作戰,後元朝統治局勢已定,才被迫投降,其中部分畲民逃進深山老林,靠狩獵為主,有的逃至惠陽,海豐山區。直至明永樂五年,朝廷採取懷柔政策,賜畲族銀元,細絹衣一裘,還設畲官,畲族從此才重新承認朝廷,每年用獸皮納稅,與漢人交往又漸漸密切起來。現在,因為長期畲漢雜居,畲族大都漢化。雖然如此,他們仍有自己許多獨特習俗相裘至今。
畲族,有自已語言(近似“粘米”方言)。畲族人的名字,按輩序每代以一個字命名。畲族人過去只準在藍、雷、黎、盤人姓中通婚,定婚時,以銀元為聘金,若定婚三天內男女雙方家庭人,畜平安無事,則將新娘迎娶過門,否則便是婚姻不詳之兆而告吹。迎親沒有花轎,但路遠的卻可半途寄宿,用不著拜
畲族小女孩
堂,妻子不能離婚,卻允許寡婦再嫁,不過只準嫁給族內。畲族有二個隆重節目,一個稱“招兵節”。五年舉行一次,節日持續三天三夜,一個“雞公王生”即每年春節後的初八日舉行。十月至冬至前,由“師公”(“法師”)擇定吉日舉行“招兵節”,節前,“師公”要把許多事辦好,製作五顏六色的“龍旗”,畫符貼於各家牛舍、灶台、並在村中公廳掛上“祖公圖”,節日那天把三隻雞、鵝、鴨用鐵絲穿成串,敲鑼打鼓送至村後祖墳,又到村中各個井台請來“井神”,一直進行到第三天,才舉行招兵儀式。這一大家家戶戶吃晚飯後,男女老少穿著節日盛裝,擁向公廳前看“師公”“招兵”。廳前搭起“招兵”台,插上“龍旗”,“師公”身穿袈裟,手握牛角號,雄赳赳登台念經,擲“聖簧”(一陰一陽),若行“聖經”就算兵馬已到了,這時,“師公”即把“龍旗”取下擲與台下長輩,大家於是敲鑼打鼓把兵迎到公廳。但倘若擲成“性交”,就意味“兵馬”未到,就呼呼地吹響牛角,以示“召喚”,就這樣依次把祖公各營兵馬招齊。這時,鄉民們歡天喜地擁進公廳燒香點燭,供上“三牲”犒賞“將士”,有的剪草撤到地上“餵馬”。

深汕區十二景

一景:海港媽祖,庇佑繁榮昌盛。

位於深汕區鮜門街道辦事處後民生社區的媽祖廟宇,歷史悠久只要到祭祀大節或旅遊度假的黃金季節,鮜門海港媽祖!人山人海!除夕開門炮後,媽祖廟人山人海,頭香火萬人爭搶,場面宏偉壯觀。年年大戲場場精彩
鮜門海港媽祖廟夜景
。媽祖誕、張燈結彩,熱鬧過年。

二景:“鮜門特色”的飲食長廊

過了鮜門隧道就可以看到鮜門服務區,鮜門出口後往左一路全是鮜門特色的海港飯店東成飯店 、華暉飯店、鮜門酒店、湛江飯店、南海飯店、新港城飯店、潮汕飯店等十多家飯店全是以鮜門海港文化匯聚的美食城鎮

著有“濱海美食大道”

三景:宋古之景

“壯帝居”也稱宋存庵,位於鮜門鎮北面的南山嶺華山腰上,是紀念宋末皇帝及忠臣文天祥、陸秀夫等抗元英雄而建的廟宇。“壯帝居”連線半蹄嶺古道,有表石板砌成的石級占梯繞官道面行,有濃蔥參天的千年古榕,其周邊還有古茶亭、宋岩公亭、和尚梯田、西寧斜橋等景點。“壯帝居”具有歷史考古價值,是國家二級文物古蹟。

四景:海濱紛城

鮜門金麗灣度假旅遊區,
這裡依山傍水、氣候宜人、空氣清新、海水湛藍、沙灘細軟、沙石密實,沙灘、島礁、山峰相互依伴,翻滾的海浪、海上日出的壯麗、夕陽餘輝的海景、優美的海岸田園、淺海撒網捕漁……每天朝霞晚夕、潮起汐落、海風輕拂、濤聲入眠、恍若置身世外桃源!自然、生態景觀秀麗迷人!度假村內海濱遊樂、娛樂休閒設施齊全,有18棟親水式幽雅別致的觀海別墅,供入住的遊客享受海浪拍岸、海風輕拂的浪漫與溫馨!配套了海濱康樂運動的各種休閒項目:灘浴場清澈見底海水、幾公里綿長的沙質純淨細膩沙灘、配備最先進的沐浴設施和安全設施;淡水泳池、沙灘排球、海灘燒烤、沙灘篝火、沙灘煙花、海上釣魚、淺海網漁、野地狩獵、帳篷宿營衝浪快艇戲水環島遊玩海島探險登山公園……供遊客盡情享受運動與休閒帶來的無窮快樂,叫人樂不思歸!還有戰時防空洞、軍事營區舊址古代海盜活動遺址等歷史人文景觀,讓遊客感受歷史與人文的悠悠變遷,區內設有集中西美食的餐飲中心和賓客商務中心,設備齊全、服務周到,讓遊客親切體驗星級優質服務。
鮜門金麗灣度假旅遊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