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尼可時裝有限公司

深圳市尼可時裝有限公司

2006年服裝行業固定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為26.27%,比2005年略降了0.5%。 據海關統計:2006年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總值1470.85億美元,同比增長25.14%,占全國外貿出口總值的15.18%。 2006年服裝平均出口單價2.94美元,同比上升了10.94%。

基本信息

深圳市尼可時裝有限公司尼可時裝

深圳市尼可時裝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是集服裝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女性品牌時裝公司。公司位於繁榮的深圳市羅湖區,辦公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廠房面積16000多平方米。現有各類專業人才50多名,總員工達1500多人。公司所經營的UNIKON"尤尼可"女裝品牌秉承了歐洲的“時尚大氣經典”,又融入東方的“含蓄、優雅”。將 25-38 歲之間的都市時尚、知性的白領新女性定為中心目標消費群體。設計師側重人性化的設計,以“高貴、精緻、簡約”的設計風格為基調,充分運用“簡潔流暢的線條、天然樸素的材質、清新素雅色調”,並且貫徹高成本多款少量的產品定位策略設計出簡約經典、自由舒適的服飾

08年服裝企業商機無限

深圳市尼可時裝有限公司深圳市尼可時裝有限公司

2008年11月2日,北京2008奧運會特許商品計畫正式啟動。截至今年8月,奧運特許商品計畫試運行一年間,已有近600款特許商品上市,實現商品銷售額6億多元。隨著北京奧運趨近,奧運投資的升溫速度和市場潛力很可能超出人們預料。

北京2008年奧運會特許商品是指北京奧組委授權企業生產和銷售的與北京2008年奧運會和殘奧會智慧財產權相關的商品。特許企業以向北京奧組委交納特許權費的方式獲取生產或銷售特許商品的權利,通過生產或銷售特許商品而獲取收益

北京奧運會特許商品計畫中,開發為奧運特許商品的類別包括服裝服飾及箱包等總計11個大類,近40個小類。

據奧組委介紹,北京奧運會特許商品計畫不僅要弘揚奧運文化,還要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為廣大國內企業參與奧運搭建平台,為扶持民族企業的發展、塑造中國製造的高品質形象做出貢獻

服裝行業經濟運行情況

深圳市尼可時裝有限公司深圳市尼可時裝有限公司

(一)服裝生產情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2006年,我國規模以上服裝企業累計完成服裝產量170.02億件,其中梭織服裝80.96億件,針織服裝88.64億件,與2005年同期相比分別提高了11.86%、12.48%和11.17%。產量增幅大幅回調,均較去年同期增幅下降了約5個百分點。通過中國服裝協會對部分服裝行業產業集群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產業集群產量增幅保持在10%以內,少數集群甚至出現負增長。2006年全行業實際完成服裝產量512億件,比2005年增長10.54%,其中梭織服裝180億件,比2005年增長5.88%;針織服裝332億件,比2005年增長12.54%。

1、生產增幅回調,價值競爭時代來臨

我國服裝生產經過第一季度的大起大落,從4月份開始回歸到相對平穩的增長幅度。增幅較2005年同期有顯著回落。

2006年,我國出口和內需呈不同程度增長,而服裝生產增幅顯著回調。隨著國際市場和國際競爭變化,國內服裝消費升級,國內大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貿易等其他領域的資優企業參與競爭,加速了國內服裝行業競爭轉型,數量競爭逐漸退出主流競爭模式,以品牌、價值創新為核心的新的競爭時代開啟序幕。企業紛紛轉型,致力於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調整,向質量型、價值型、創新型競爭邁進。市場競爭將朝著價值競爭階段發展。

2、各省市表現起落較大2006年,省市生產情況與2005年起落較大。

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山東省福建省穩坐服裝生產前五名。廣東省產量位居全國之首,其服裝產量高於第二名浙江省44.18%,針織服裝產量超過第二名浙江省70.12%。儘管廣東省服裝生產增幅仍然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2006年以來呈現出逐月上升的勢頭。廣東省的出口數量是位居出口數量第二名的浙江省的3.07倍,其中針織服裝出口數量是浙江省出口數量的3.94倍,梭織服裝出口是江蘇省出口數量的1.72倍。廣東省針織服裝和梭織服裝出口數量較2005年同期分別上升了34.82%和8.93%,出口增長對廣東省服裝生產拉動作用顯著。

浙江省、江蘇省、山東省、福建省分列第2至5位。其中江蘇省梭織服裝產量超過廣東、浙江居首位。浙江省在前五名中的產量增幅最低,僅為6.3%。浙江省是僅次於天津市安徽省外貿比例最大的省份,出口交貨值占工業總產值的54.85%,但出口交貨值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浙江省出口價格較高,出口數量增長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出口增速回落是浙江省生產增幅放緩的直接原因之一。江蘇省出口交貨值比例為37.13%,比2005年略減了1個百分點,但是出口交貨值增速較快,達25.16%。江蘇省的增長是出口和內銷共同增長的結果。2006年,山東省外貿比重較2005年下降了6個百分點、出口增速不高,山東省2006年的發展是以內銷為主要動力。福建省是我國服裝生產前15名省市中產量增幅最大的省,也是兩年來產量波動最大的省份之一。2005年福建省產量在幾個月的負增長後,最終實現4.61%的增長。2006年1季度,福建省實現了48.55%的產量增幅,並一直把良好的增長趨勢保持到年底。福建省在內銷、外貿領域均具有較強優勢,經過2005年貿易摩擦風波的歷練,抗風險能力大大提升,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和發展後勁。

其他省份的生產情況較為平穩,較2005年均有回調。江西省、安徽省幾個內陸省份生產一直保持較高增幅,但相對2005年均有明顯回調。安徽、江西兩省外貿比重都比較高,分別為56.99%和38.32%,較2005年分別提高了7%和2%。兩省正在向新出口基地方向發展。但是安徽、江西兩省的效益情況卻遠不如生產情況那樣樂觀,兩省銷售利潤率分別為1.85%和3.18%,都與全國服裝行業平均利潤率4.47%有較大差距。河南省仍出現10%以上的產量滑坡,其中梭織服裝產量降幅高達54.6%。2006年以來,沿海地區向內陸轉移的外貿訂單減少,直接影響了河南省的生產。

深圳市尼可時裝有限公司深圳市尼可時裝有限公司

(二)服裝行業效益情況

從服裝行業經濟指標完成情況來看,2006年行業效益較2005年有所提高,但效益增速放緩,行業營運能力增強,但仍待進一步提高,行業發展能力較2005年有所下降,發展勢頭放緩。2006年,我國服裝行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呈逐月上升趨勢,全年較2005年微增0.07。

1、行業規模繼續平穩擴大,行業虧損面較2005年降低,但虧損額略有擴大,出口交貨值增速放緩。

2、勞動生產率顯著提高,行業效益增速放緩。

3、應收帳款比例、產成品比例較2005年均有小幅上升。營業周期較2005年同期減少1.74天;行業整體營運能力增強,但低於紡織行業平均水平;償債能力高於紡織行業平均水平。

4、行業發展能力較2005年有所下降,月度銷售收入增速、產值增速出現滑坡,行業發展存在隱憂。土地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攀升、能源原材料漲價以及匯率變化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服裝行業的國際競爭能力。大部分企業的產品結構調整、區域結構調整和市場結構調整尚未完成,降低了行業發展的速度。

(三)行業投資情況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6年服裝行業完成投資占紡織行業總投資的42.11%,完成投資總額較2005年增加了46.67%,增幅較2005年略有回落。江西、河南、安徽、重慶湖北吉林幾個內陸省份投資相當活躍;江蘇、浙江、廣東、福建也都有超過平均增幅的高增速;山東省完成投資基本與2005年持平,但投資規模位居全國首位。與紡織行業相比,我國服裝行業投資中外資和港澳台資占的比重較大,該兩項投資累計占總投資的30.90%,高於紡織行業的16.47%。單個項目平均投資額擴大了9.35%。2006年投資是一個技術改造型投資,企業為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加工質量水平而進行技改投入比重較大。2006年服裝行業固定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為26.27%,比2005年略降了0.5%。

國內服裝市場銷售情況

深圳市尼可時裝有限公司深圳市尼可時裝有限公司

(一)1~11月份我國衣著類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1.5%2006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達到7641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7%。1~11月份,城市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4.2%,縣及縣以下零售額分別增長了13.1%和12.2%。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吃、穿、用商品類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0.0%、21.5%和23.8%。服裝類零售總額達7500億元以上。

2006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為1047.54元,比2005年提高了14.80%,人均可支配收入為964.16元,比2005年提高了14.26%。但是隨著物價指數的上漲,削弱了一定的居民服裝消費能力。2006年服裝國內銷售增長屬於增值型增長。

(二)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持續上漲,價格指數突破100

(三)大型零售業情況2006年大型零售企業銷售統計顯示:服裝銷售繼續保持增長,但增幅有所回落。銷售額較2005年同期增加了18.63%,數量增長14.95%,分別較2005年同期增幅回落了6.37和6.45個百分點。銷售價格較去年同期上升了3.12%。服裝消費升級,消費者逐漸向較高消費層次漂移,服裝消費市場分層進一步清晰。中高層次服裝消費價格持續升溫,消費者逐漸適應並接受現有價格段位,價格回暖趨勢短期內不會被抑制。

從消費品類來看,女裝(不含內衣T恤牛仔服防寒服皮革服裝、羊毛羊絨衫等其他類別)銷售量占到服裝銷售總量的28.96%,銷售量同比上升了18.85%,是最大的消費類別;針織內衣褲銷售量占服裝銷售總量的16.27%,銷售量同比上升12.82%,是第二大消費類別;童裝消費量占服裝消費總量的7.71%,銷售量同比上升了11.63%。男裝統計比較分散,預計男裝銷售數量應占到銷售總量的20%。另外,羊絨及羊毛衫和T恤銷售數量較大,分別占總銷售量的7.08%和4.25%,銷售數量同比分別提高了9.58%和22.19%。銷售數量增幅超過平均增幅的品類有T恤、牛仔服和女裝。

服裝進出口情況

深圳市尼可時裝有限公司深圳市尼可時裝有限公司

(一)進口情況 據海關統計:2006年我國服裝及衣著附屬檔案累計進口16.97億美元,同比上升了5.5%。其中,梭織服裝及附屬檔案進口8.69億美元,同比上升了6.55%;針織服裝及附屬檔案7.17億美元,同比上升了3.11%;服裝平均進口單價2.26美元/件,同比提高了11.33%,其中,梭織服裝平均進口單價為3.71美元/件,同比提高了20.45%;針織服裝平均進口單價為1.57美元/件,同比提高了6.08%。進口服裝消費約占我國服裝消費總額的1.5~1.8%。

我國從我國復進口的金額增幅達45.06%,比2005年下降了17個百分點,進口單價提高了11.59%,針、梭織服裝進口單價分別為2.33美元和8.93美元,分別高於我國平均進口單價6.88%和94.55%,服裝進口單價高於我國服裝平均進口單價28.91%。

(二)出口情況據海關統計:2006年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總值1470.85億美元,同比增長25.14%,占全國外貿出口總值的15.18%。我國累計完成服裝及衣著附屬檔案出口951.9億美元,占全部紡織品服裝出口的64.72%,占全國商品出口總額的9.82%,服裝出口266.22億件,同比分別上升28.9%和21.16%。其中,梭織服裝及附屬檔案出口437.24億美元和84.72億件,同比分別增長24.81%和13.95%;針織服裝及附屬檔案出口449.01億美元和181.51億件,同比分別增長45.44%和24.85%。我國服裝及衣著附屬檔案貿易順差934.94億美元,占我國貿易順差的52.68%,比2005年的70.92%下降了18個百分點。2006年服裝行業國際競爭力係數從2005年的95.7%上升到96.5%。

1、月度出口增幅波動明顯。2006年服裝出口未完全遵循以往出口規律,月度出口波動較大。貿易環境和政策變化,以及進出口主體的行為直接影響著服裝出口表現。1~12月份,服裝出口金額增幅受到配額、國際貿易摩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呈現波浪型增長並逐步超過上年水平,最終高於2005年全年增幅9.5個百分點;出口數量增幅曲線更為波折,最終遠高於2005年全年增幅13個百分點。

2、出口單價大幅上揚,出口產品結構趨優。2006年服裝平均出口單價2.94美元,同比上升了10.94%。

其中棉製服裝出口單價增幅較大,達20.34%。針、梭織服裝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都有大幅增長,但梭織服裝增幅明顯遠低於針織服裝增幅。梭織服裝平均出口單價增幅較小,為7.49%;針織服裝出口單價大幅提高,增幅達19.78%。

從出口過萬件、出口數量增幅前十名的服裝品種來看,出口單價較高、附加值較高的品種出口增長較快。出口產品結構正在趨於最佳化。

3、廣東省一馬當先,中西部地區承接轉移。2006年我國服裝出口前五位的省市: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上海市和山東省,這五省市出口金額占服裝總出口的76.70%。

廣東省穩坐服裝出口第一位,同比增長78.47%,出口金額占全國服裝總出口金額的29.50%,高於第二名浙江省12.86個百分點。

必須注意的是,2006年全年深圳市出口金額增長了225.82%,出口金額高達146.22億美元,占廣東省服裝出口總金額的52.085%,占全國服裝總出口的15.36%,比2005年提高了9.3個百分點;出口數量達45.09億件,同比上升了54.23%,占全國服裝出口總量的16.94%,比2005年提高了3.6個百分點;出口單價猛增了128.31%。

2006年,深圳市對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土耳其墨西哥等國的服裝出口增幅都在2000%以上,對保加利亞出口金額增幅高達20382.86%;對羅馬尼亞出口增長了9280.58%,拉動羅馬尼亞成為我國第四大出口國;深圳地區對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出口金額占我國對該兩國出口金額的82.18%和81.19%,分別提高了72.42和71.71個百分點,同時,也拉起了我國對羅、保兩國的出口價格;深圳對另一致力於加入歐盟的國家——土耳其的出口金額增幅也高達7109.98%,占全國對土耳其總出口的51.63%,比重提高了近50個百分點。

深圳服裝出口占全國出口比重前十位的稅號品種,價格增幅達320%~1900%,一些常規品種的出口單價漲幅高達3至4位數,個別品種單價甚至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5倍。

經國家有關部門查實,此增長為“虛高”,是部分企業為了獲取配額等利益進行違規操作的結果。

排除非正常性增長因素,廣東省出口金額增幅基本上在43%左右;全國服裝出口金額增幅約為20%,出口數量增幅約為16%,出口單價增幅約為4%。

梭織服裝出口前五名省市中,上海市平均出口單價略有回落,其餘四省持續“增值型”成長勢頭。廣東省針織服裝出口金額猛增,同比增加122.65%,出口單價同比增長65.77%,占全國針織服裝出口38.06%,遠遠超過其他省市。排除“深圳因素”,出口單價也至少有20%的增長。北京、河北、天津則出現高幅度負增長。黑龍江新疆四川和江西幾個內陸省份出口增長可觀,梯度轉移初見端倪。

深圳市尼可時裝有限公司深圳市尼可時裝有限公司

4、我國服裝出口區域格局微調。2006年,亞洲依然是我國服裝最大的出口大洲,出口金額占我國服裝總出口39.97%;美國成為我國服裝第一大出口國,對美出口金額占我國服裝總出口的16.95%,同比增加了18.91%。日本和中國香港地區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對羅馬尼亞出口激增,達49.71億美元,同比增加了838.86%,占我國服裝總出口的5.22%,位居出口國第四。對土耳其出口同比增長了1386.46%,使土耳其成為我國第19大出口國。

2006年我國主要出口國中,對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兩國的出口值得注意。我國對兩國出口數量金額均出現大幅度增長,特別是出口金額增幅巨大。更值得注意的是,對兩國出口單價同比也都出現了169.38%和216.11%的高增幅。對羅馬尼亞的針織服裝出口單價提高了232.48%;對保加利亞的梭織服裝出口單價提高了279.51%。對羅馬尼亞針、梭織服裝出口單價分別高出我國服裝平均出口單價78.44%和16.56%;保加利亞針、梭織服裝出口單價分別高出我國服裝平均出口單價74.31%和69.50%;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的服裝平均出口單價分別高於歐盟0.73%和8.05%,分別高於日本12.25%和20.71%;在我國出口前15位的國家中,羅馬尼亞的出口單價次於義大利、美國、俄羅斯位居第四;保加利亞則次於義大利和美國位居第三;在我國所有出口國家中,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兩國針織服裝出口單價分別為第10和12位,分別比2005年提前了112位和103位;兩國梭織服裝出口單價分別居第42和13位,分別比2005年提前了149和78位,特別是保加利亞梭織服裝出口單價已居我國出口前15位國家梭織服裝出口單價之首。

2006年我國對美、歐服裝出口持續量降價增的趨勢。我國對美國服裝出口金額為161.31億美元,同比增加了18.91%;針、梭織服裝平均價格分別為4.65美元/件和4.49美元/件,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了74.16%和6.9%。我國對歐盟服裝出口166.34億美元,同比增長22.64%;針織服裝出口數量小幅下降,而平均價格比去年同期增長21.05%;梭織服裝出口數量增長了11.05%,出口平均價格同比增長12.18%。在歐盟25國中我國服裝出口最大的國家依次是德國英國、義大利和法國

受歐美出口情勢不明朗、配額分配辦法不夠完善等多種因素影響,配額使用情況不甚理想。根據歐盟海關和美國海關的數據顯示,歐美對我國設限的服裝產品清關率最高也未達到90%,對美設限服裝產品總體清關率為74.49%,對歐設限服裝產品總體清關率為72.18%。

5、一般貿易持續增長,出口貿易方式最佳化。

2006年,我國服裝出口一般貿易方式出口金額占全國服裝總出口的71.07%,繼續保持絕對優勢地位。邊境小額貿易方式增長速度很快,但仍不能成為貿易主流,僅占3.60%。由於目前國內和國際的出口加工費、用料等都已經相當透明,沒有明顯增長空間,隨著國內生產成本的不斷攀升,加工貿易越來越無利可圖,加上國內面輔料行業發展迅速,中高檔面料國內採購已經能夠滿足出口需求,因此儘管人民幣升值為進口面料創造了一定的價格優勢,但企業仍然首選一般貿易方式。

6、私營企業出口增長迅猛,成為我國服裝出口最大主體。

從出口企業類型來看,私營企業出口金額為355.3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76.09%,占總出口比重為37.33%。外商獨資企業出口增幅也高達25%,占出口比重達到18%。"兩稅合併"對外商在華投資影響尚不明了,但必定能夠促進私營企業的發展壯大。國企的出口比重較2005年下降了6.5個百分點,三資企業出口比重較2005年下降了3個百分點,私營企業出口比重較2005年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成為我國服裝出口的最大主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