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山

海底山

海底山(Seamount)是從海底地面高聳但仍未突出海平面的山,所以不能算是島。典型的海底山由死火山形成,由1000至4000米的海底突出。海洋學家定義海底山的獨立特徵為至少在海底地面升高1000米。海底山頂通常在海平面下幾百至幾千米,所以他們被算是深海(deep sea)。

海底山海底山
海底山是指在各大洋中比較孤立的錐形山峰或山峰群。只有那些高出海底不小於千米的山峰才稱海底山。海底山(Seamount)是從海底地面高聳但仍未突出海平面的山,所以不能算是島。典型的海底山由死火山形成,由1000至4000米的海底突出。海洋學家定義海底山的獨立特徵為至少在海底地面升高1000米。海底山頂通常在海平面下幾百至幾千米,所以他們被算是深海(deepsea)。全球估計有30000個海底山,只有少數受到研究。但部分海底山被認為是異常。例如海底山通常在海平面下幾百米,但是鮑伊海底山(BowieSeamount)由3000米深的海底升高至海平面下24米。

形成

海底山海底山
美國地質學家表示:北冰洋海底冒出的甲烷氣泡創造了其海底上百座低矮的小山。
美國蒙特裏海洋生物研究所地質學家Charlies Paull、William Usser及其同事們表示:自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發現了海底丘陵特徵以來,這些小山的來源就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
該研究小組收集了加拿大北海岸的波弗特海陸架的海底小山的沉積物和氣體樣品,他們稱其具有“小丘一樣”的特徵。這種象小丘一樣低矮的、頂部圓形的、含有冰核的小山分布在北極的很多地區。此前曾有研究表明這些小山是在陸地上形成的,但是當最近的冰河時代來臨之後就被上升的海水淹沒了。
Paull及其同事經過研究則提出了另外一種理論:當甲烷水合物這種氣體和海水的冰凍混合物在海底沉積物層下分解時釋放出甲烷氣體,這些氣體將沉積物擠壓到海底表層形成小山丘,就像從管子裡往外擠牙膏。
由於甲烷是主要的溫室氣體,因此科學家們想知道究竟有多少甲烷來自於海底。未來關於甲烷水合物的研究可能會有助於這個問題的解決。
該研究結果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雜誌上。

地理

海底山海底山
臨近群島
海底山通常可以在群組或水中的群島發現,經典的例子有夏威夷-皇帝海山鏈(EmperorSeamounts)。她是夏威夷群島(HawaiianIslands)的伸延,由火山在幾百萬年前形成,並在形成後一直在海平面下。長長的海山鏈由夏威夷島向西北伸延數千公里,展示出在夏威夷熱點(Hawaiihotspot)上的板塊構造活動。
與海底火山的關係
獨立與沒有明顯火山活動來源的的海底山比較少有。近年來地質學家確認很多海底山也是活躍的海底火山。例子有夏威夷的羅希海底山(LoihiSeamount)及馬奴亞島群(Manua)的Vailulu'u。

生態

海底山大西洋海底山
獨特的基層物質
海底山通常會高至較淺水的地方,而這些淺水區提供海洋生物棲息地。這些海洋生物通常不能在較深水或其周圍的地方找到。由於海底山互相分隔的關係,她們形成生物地理學關注的“海底島嶼”。由於她們由火山形成,海底的基層物質比由沉積形成的深海海底堅硬很多。這引致此海底出現不同的動物群,產生高度的特有種。
養份集中區域
除了簡單地提供了物理上存在的土地外,海底山本身可以使轉向大型的水流引起涌升流(upwelling)。此作用可以帶給光合成區養份,令本來是荒漠般的海洋活躍起來。所以海底山便成為有遷居習慣的動物(如鯨魚)一個極其重要的停留點。近期研究指出鯨魚可能利用海底山此特色作遷移時的航行輔助。因為此地區有較大量的魚類數目的關係,捕魚業的過度捕魚令部分海底山的動物群數量急降。
浮游生物集中
當海水位於海底山上的光合酌帶(epipelagic)時,她的初級的生產力可以由海底山的水道(hydrographic)情況加強。這樣可以增加浮游生物(zooplankton)的數量,引致此區域的魚的數目及密度增加。另一理論指出浮游生物的每日的遷移習慣因海底山所擾亂而停留在海底山,所以魚類受吸引及集中在此。另一理論則提出海底生物的生活史及與海底山的相互作用是魚類的密度如此高的原因。海底山的海底生物主要是懸浮物攝食者,如海綿(seasponge)及珊瑚。大型藻類在山頂位於海平面下200至300米的海底山十分常見。沉積底棲動物(sedimentaryinfauna)主要有有多環節(polychaete)蟲。
增加海底山的生態認知
在2005年,一個有關海洋生物的調查名為CenSeam(aglobalcensusofmarinelifeonseamounts)正式展開。此調查目的為提供一個框架去排出優先次序、組合、擴展及促進海底山的研究。這樣可以令未知數減少及建構一個全球有關海底山生態系統的認知,與及海底山在生物地理學、生物多樣性、生產力及海洋生物的進化的擔當角色。CenSeam的調查員確認有兩個研究主題:一、有甚么因素去推動海底山的社區構成及生物的多樣性?二、人類活動對海底山的社區結構及功能有甚么影響?

捕魚

海底山在近年來受到關注的原因是因為發現其藏有大量有重要商業價值的魚類及無脊椎動物。此關注始於1960年,當時俄羅斯澳大利亞紐西蘭開始找尋新的魚獲而用用拖網在海底山捕魚。無脊椎動物主要有珊瑚,作用主要是珠寶貿易。兩種主要魚獲為羅非魚(orangeroughy)及大洋擬五棘鯛(pelagicarmourhead)。她們很快的便由於缺乏關於魚類壽命、晚熟、低繁殖力(fecundity)、細少的地理分布及捕魚業的招聘知識而被過度開採。另外海底社區亦受拖網設備所破壞。

危險

海底山部分並未列入海圖中,所以海底山會引致航海的危險。如莫里菲爾德海底山(MuirfieldSeamount)便以在1973年撞到此山的船的名字命名。最近美國的舊金山號(SSN-711)(USSSanFrancisco(SSN-711))潛艇在2005年以35海里撞向海底山,造成嚴重損毀及損失一名海員。活躍的海底火山爆發帶來航海的危機,而海底山兩側的崩塌亦可以造成嚴重的海嘯

最高的海底山

薩摩亞群島與紐西蘭間 海底山高 8,690 米

世界大洋主要海底山

(一) 太平洋

海底山世界主要海底山的位置
海嶺名稱 地 理 位 置
夏威夷海嶺 中太平洋夏威夷群島附近
加羅林海嶺 中太平洋西部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
中太平洋海嶺(馬爾庫斯-內克海嶺) 中太平洋西部,起自夏威夷群島的內克島,東到日本的硫磺列島
馬紹爾-吉爾伯特-埃利斯群島海嶺 南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至吐瓦魯群島
托克勞和庫克海嶺 南太平洋,從薩摩亞群島往東至萊恩群島

(二) 大西洋 

海嶺名稱 地 理 位 置
大西洋海嶺 縱貫大西洋中部,北起冰島,南至北緯55°的布維島,呈“S”形
北大西洋海嶺 縱貫大西洋的北部,北起冰島西南,南至赤道附近的羅曼什海溝
南大西洋海嶺 縱貫大西洋的南部,北起羅曼什海溝南到布維島
大西洋海檻 西起格陵蘭島東岸,經冰島、法羅群島,到挪威的南端

(三)印度洋 

海嶺名稱 地 理 位 置
阿拉伯-印度洋海嶺
卡爾斯貝爾格海嶺) 印度洋西北部,北起亞丁灣,南到羅德里格斯島
中印度洋海嶺 印度洋中部,北起羅德里格斯島,東南到聖波爾島
西印度洋海嶺(西南印度洋海嶺) 印度洋西南部,北起羅德里格斯島,西南至愛德華島
東印度洋海嶺 (東經90°海嶺 ) 印度洋東部,大體沿東經90°線延伸
馬爾地夫海嶺 印度洋北部,從印度西南岸向東延伸到南緯12°附近
梅萊海嶺 印度洋阿拉伯海西北部
馬斯克林海嶺 印度洋西北部,北起塞席爾島,南至模里西斯火山島
馬達加斯加海嶺 沿馬達加島向南呈經線方向延伸
西澳大利亞海嶺 位於澳大利亞西側,大體沿南緯30°延伸,西與東印度洋海嶺相接

(四) 北冰洋 

海嶺名稱 地 理 位 置
羅蒙諾夫海嶺 北冰洋中部,起自蘇聯新西伯利亞群島北端,沿東經140°線,到加拿大北極群島埃爾斯米爾島東北側
門捷列夫海嶺(阿爾法海嶺) 北冰洋中部,起自蘇聯弗蘭格爾島,至加拿大埃爾斯米爾島東北側

相關資料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近日科學家表示,北大西洋海底山脊發現了許多稀有的新物種。
日前,科學家對北大西洋海底山脊進行了首次海底探險,發現了大量怪異的海蟲、色彩斑斕的珊瑚、不同尋常的海參以及多種奇怪的魚類。科學家表示,其中至少有一種是新物種,一種被稱作種子蝦(seed shrimp)的甲殼蝦體型很小,在自然界很可能是一個新品種。而另一個令人興奮的發現是“螺鏇蟲(spiral poo worm)”,這是2005年被首次定義的一個新物種,這種深海蟲經常將自己的糞便堆積成螺鏇狀。化石記錄顯示該物種可追溯到數億年前。

負責此項海底探險任務的英國阿伯丁大學海洋實驗室研究中心主管蒙蒂•普瑞德(Monty Priede)指出,“我們發現了大量原始海洋動物。”

據悉,這次探險任務是挪威全球海洋生物人口普查(MAR-ECO)計畫和全球海洋生物普查項目的合作,並組成了有著31位科學家的國際探險小組。

在過去5個星期內,研究人員探測了位於冰島亞述爾群島之間的深海山脊1500平方英里的範圍。普瑞德說,“這就像是一個新大陸。”

海洋百科(一)

走進神秘的海底世界,海洋生物,海洋地理,海洋能源探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