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德語:Alpen;法語:Alpes;義大利語:Alpi;斯洛維尼亞語:Alpe) ,是一座位於歐洲中心的山脈,它覆蓋了義大利北部邊界,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斯登,奧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維尼亞。它可以被細分為三個部分:從地中海到白朗峰的西阿爾卑斯山,從奧斯特谷(義大利西北部一自治區)到布勒內山口(奧地利和義大利交界處)的中阿爾卑斯山,從布勒內山口到斯洛維尼亞的東阿爾卑斯山。1991年9月19日,兩名德國登山遊客在阿爾卑斯山的冰川上發現天然木乃伊冰人奧茨。

基本信息

簡介

(圖)阿爾卑斯山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Alps) (德語:Alpen;法語:Alpes;義大利語:Alpi;斯洛維尼亞語:Alpe) 是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位於歐洲南部。呈一弧形,東西延伸。長約1200多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山勢雄偉,風景幽美,許多高峰終年積雪。晶瑩的雪峰、濃密的樹林和清澈的山間流水共同組成了阿爾卑斯山脈迷人的風光。歐洲許多大河都發源於此。水力資源豐富。為旅遊、度假、療養勝地。
阿爾卑斯山脈的氣候成為中歐溫帶大陸性氣候和南歐亞熱帶氣候的分界線。山地氣候冬涼夏暖。大致每升高200米,溫度下降1℃,在海拔2000米處年平均氣溫為0℃。整個阿爾卑斯山濕度很大。年降水量一般為1200~2000毫米。海拔3000米左右為最大降水帶。邊緣地區年降水量和山脈內部年降水量差異很大。海拔3200米以上為終年積雪區。阿爾卑斯山區常有焚風出現,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而造成災害。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許多河流的發源地和分水嶺。多瑙河萊茵河波河羅訥河都發源於此。山地河流上游,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又有利於發電。

阿爾卑斯山夜景阿爾卑斯山夜景
阿爾卑斯山脈並不像其他第三紀時期隆起的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安地斯山脈和落磯山阿爾卑斯山脈脈等,那樣高大,然而它對說明重大地理現象卻很重要。阿爾卑斯山脊將歐洲隔離成幾個區域,是許多歐洲大河(如隆河、萊茵河和波河)和多瑙河許多支流的發源地。從阿爾卑斯山脈流出的水最終注入北海、地中海、亞得里亞海和黑海。由於其弧一般的形狀,阿爾卑斯山脈將歐洲西海岸的海洋性氣候帶與法國、義大利和西巴爾幹諸國的地中海地區隔開。
經過多少世紀演變出來的與眾不同的阿爾卑斯型畜牧經濟,自19世紀以來已有改變,這裡以當地原料和發展水電為基礎已興辦起工業。阿爾卑斯山脈已經成為數百萬歐洲人和其他世界各地觀光客的夏季和冬季遊樂場。阿爾卑斯山脈脆弱的自然和生態環境受到如此巨大的人流衝擊,已成為世界上受威脅最嚴重的山脈之一。

形成歷史

阿爾卑斯山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脈上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早在1.8億年前,由於板塊運動,北大西洋擴張,南面的非洲板塊向北面推進,古地中海下面的岩層受到擠壓彎曲,向上拱起,由此造成的非洲和歐洲間相對運動形成的阿爾卑斯山系,其構造既年輕又複雜。阿爾卑斯造山運動時形成一種褶皺與斷層相結合的大型構造推覆體,使一些巨大岩體被掀起移動數十千米,覆蓋在其他岩體之上,形成了大型水平狀的平臥褶皺。西阿爾卑斯山是這種推覆體構造的典型。

阿爾卑斯山除了主山系外,還有四條支脈伸向中南歐各地:向西一條伸進伊比利亞半島,稱為庇里牛斯山脈;向南一條為亞平寧山脈,它構成了亞平寧半島的主脊;東南一條稱迪納拉山脈,它縱貫整個巴爾幹半島的西側,並伸入地中海,經克里特島和賽普勒斯島直抵小亞細亞半島;東北一條稱喀爾巴阡山脈,它在東歐平原的南側一連拐了兩個大彎然後自保加利亞直臨黑海之濱。

大約1.5億年以前,現在的阿爾卑斯山區還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隨後陸地逐漸隆起,形成了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整個山區的地殼至今還不穩定,地震頻繁。近百萬年以來,歐洲經歷了幾次大冰期,阿爾卑斯山區形成了很典型的冰川地形,許多山峰岩石嶙峋,角峰尖銳,山區還有很多深邃的冰川槽谷和冰磧湖。直到現在,阿爾卑斯山脈中還有1000多條現代冰川,總面積達3600平方公里,比歐洲國家盧森堡還要大。

山脈特徵

阿爾卑斯山脈並不像其他第三紀時期隆起的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安地斯山脈和落磯山阿爾卑斯山脈脈等,那樣高大,然而它對說明重大地理現象卻很重要。阿爾卑斯山脊將歐洲隔離成幾個區域,是許多歐洲大河(如隆河、萊茵河和波河)和多瑙河許多支流的發源地。從阿爾卑斯山脈流出的水最終注入北海、地中海、亞得里亞海和黑海。由於其弧一般的形狀,阿爾卑斯山脈將歐洲西海岸的海洋性氣候帶與法國、義大利和西巴爾幹諸國的地中海地區隔開。

經過多少世紀演變出來的與眾不同的阿爾卑斯型畜牧經濟,自19世紀以來已有改變,這裡以當地原料和發展水電為基礎已興辦起工業。阿爾卑斯山脈已經成為數百萬歐洲人和其他世界各地觀光客的夏季和冬季遊樂場。阿爾卑斯山脈脆弱的自然和生態環境受到如此巨大的人流衝擊,已成為世界上受威脅最嚴重的山脈之一。

地理位置

(圖)阿爾卑斯山阿爾卑斯山

這條聳立在歐洲南部的著名山脈,西起法國東南部的尼斯附近地中海海岸,呈弧形向北、東延伸,經義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斯登、德國西南部,東止奧地利的維也納盆地。總面積約22萬平方千米。長約1200千米,寬120~200千米,東寬西窄。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山脈主幹向西南方向延伸為庇里牛斯山脈,向南延伸為亞平寧山脈,向東南方向延伸為迪納拉山脈,向東延伸為喀爾巴阡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可分為3段。西段西阿爾卑斯山從地中海岸,經法國東南部和義大利的西北部,到瑞士邊境的大聖伯納德山口附近,為山系最窄部分,也是高峰最集中的山段。在藍天映襯下潔白如銀的勃朗峰(4810米)是整個山脈的最高點,位於法國和義大利邊界。中段中阿爾卑斯山,介於大聖伯納德山口和博登湖之間,寬度最大。有馬特峰(4479米)和蒙特羅莎峰(4634米)。東段東阿爾卑斯山在博登湖以東,海拔低於西、中兩段阿爾卑斯山。

地理環境

(圖)阿爾卑斯山阿爾卑斯山

在阿爾卑斯山脈範圍內,各地的高度和形態大不相同︰有主山脈周圍低洼的前阿爾卑斯形成褶皺的沉積物,也有內阿爾卑斯結晶體地塊。從地中海到維也納,阿爾卑斯山脈可分為西段、中段和東段,各段都有幾個不同的小山脈。

西阿爾卑斯山脈,從海岸向北伸展,穿過法國東南部和義大利西北部,抵達瑞士的日內瓦湖和隆河河谷。山脈的形態有︰地中海附近濱海阿爾卑斯山脈是低洼而乾燥的石灰岩,法國韋爾東峽谷是深壑,默康托爾山是結晶體的山峰,白朗峰是冰川籠罩的圓丘(海拔4,807公尺〔15,771呎〕,阿爾卑斯山脈的最高峰)。從這段山脈發源的河流皆向西流入隆河或向東流入波河。

中阿爾卑斯山脈坐落在從瑞士—義大利邊界上白朗峰以東的大聖伯納山口地區到科莫湖以北的施普呂根山口地區。在這一段地域內,有一些特別且都是高達4,267公尺(14,000呎)的山峰,如杜富爾峰、魏斯峰(高4,505公尺〔14,780呎〕)、馬特峰、芬斯特拉峰(高4,274公尺〔14,022呎〕)。此外,處在這一段地域之中的還有一些大的冰川湖︰南邊的科莫湖、馬焦雷湖(波河排水系統的一部分);北邊的圖恩湖,布里恩茨湖、琉森湖。

阿爾卑斯山阿爾卑斯山

東阿爾卑斯山脈,包括有瑞士的拉蒂舍山脈、義大利的多洛米蒂山脈、德國南部和奧地利西部的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脈、義大利東北部和斯洛維尼亞北部的尤利安阿爾卑斯山脈。德國的因河、萊希河、伊薩爾河和奧地利的薩爾察赫河、恩斯河皆流入阿爾卑斯山脈以北的多瑙河,而奧地利的穆爾河、德拉瓦河和斯洛維尼亞的薩瓦河皆注入阿爾卑斯山脈以東和東南的多瑙河。在義大利境內東阿爾卑斯山脈範圍內,加爾達湖注入波河,而阿迪傑河、皮亞韋河、塔利亞門托河、伊松佐河注入威尼斯灣

在阿爾卑斯山脈範圍內,地形起伏差距很大。在白朗峰地塊西部和以芬斯特拉峰為中心的地塊都是原地結晶岩構成的最高的山頭。其他高山有白朗峰推覆體(包括魏斯峰〔14,780呎〕)和羅莎峰地塊推覆體,它們也是結晶岩構成的。再向東為伯爾尼納峰,它是超過4,000公尺(13,120呎)以上的最後一座山。在奧地利的最高峰大格洛克納峰僅有3,797公尺(12,457呎);德國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脈中最高峰楚格峰僅2,962公尺(9,718呎);斯洛維尼亞和尤利安阿爾卑斯山脈的最高點特里格拉夫峰僅2,864公尺(9,396呎)。在西阿爾卑斯山脈範圍內,有些最低洼的地區是位於隆河進入日內瓦湖的三角洲上,海拔372公尺(1,220呎)。在威尼斯北邊東阿爾卑斯山脈的山谷中,海拔僅約91公尺(300呎)的地方是屢見不鮮的。

地質特徵

阿爾卑斯山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脈是阿爾卑斯造山運動期間湧現出來的,阿爾卑斯造山運動約在中生代將近結束的7,000萬年前開始的。在中生代期間(2,45億∼6,640萬年前),河水將被侵蝕的物質沖刷並沉積在被稱為特提斯海的廣闊洋底,並在這裡緩慢變成由石灰岩、黏土、頁岩和沙岩組成的水平岩層。

在瑞士義大利邊境上的阿爾卑斯山脈的馬特峰,在第三紀中期(約4,400萬年前),非洲構造板塊向北移動,與歐亞構造板塊碰撞,那些早先沉入特提斯海的深層岩石被擠壓向結晶體的基岩及其周圍而形成褶皺,這些深層岩石隨同基岩升高至接近今日喜馬拉雅山脈的高度。這些構造運動持續到900萬年前才停止。在整個第四紀期間,侵蝕的力量啃咬著這龐大的新近形成褶皺而被推擠上來的山脈,形成了今日阿爾卑斯山脈地形的大概輪廓。

第四紀期間,地形進一步被阿爾卑斯冰川作用和被填滿山谷並溢向平原而不斷伸展的冰舌塑造成形。如同圓形露天劇場似的凹地,宛如薄刀刨削過的刃嶺,諸如馬特峰、大格洛克納山之類的巍峨山峰,皆從山頂上聳起形成;山谷被擴闊並加深成為一般的U字形,大瀑布從高出主谷底部數百呎的一些懸谷噴瀉而出;修長而深不可測的湖泊給許多堅冰刨削後的山谷注滿了水;融化的冰川沉積了大量的沙礫。

當冰離開山谷時,無論是對橫向山谷或Z字形山谷都是重新向下切削。迄今所有的河谷皆已被侵蝕成海拔大為低於周圍的高山。在白朗峰附近的阿爾沃河的河谷中,地形凹凸的差異達3,993公尺(13,100呎)以上。

所以冰川作用改變了自然環境︰谷地的氣候比周圍的高處溫和得多,人類可深入山區建立居民點,交通便利了;由於冰磧沉積,土質也較為肥沃。在現代,仍有嚴重的冰川侵蝕在繼續。在阿爾卑斯山脈中,仍有成千平方哩以上的冰川。夏季從這些冰川融解而傾瀉出來的水對於填補用於發電的水庫是很重要的。

氣候特徵

(圖)阿爾卑斯山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脈所處的位置,以及各山脈的海拔和方位大不相同,不僅使這些不同的小山脈之間,而且使某一特定小山脈範圍內的氣候極端不同。由於阿爾卑斯山脈地處歐洲中部,它受到四大氣候因素的影響;從西方流來大西洋比較溫和的潮濕空氣;從北歐下移有涼爽或寒冷的極地空氣;大陸性氣團控制著東部,冬季乾冷、夏季炎熱;南邊有溫暖的地中海空氣向北流動。

差別懸殊的氣溫和年降水量都與阿爾卑斯山脈的自然地理有關。谷底之所以特別引人注目,是因為谷底較周圍高地溫暖而乾燥。海拔1,524公尺(5,000呎)以上的地方,冬季降水差不多全都是雪,一般雪深3∼10公尺(10∼33呎)或10公尺以上,在海拔2,012公尺(6,600呎)處,積雪約從11月中旬延續到5月底,通常高山的山口被積雪封鎖。在地中海沿岸的山中,谷底的1月平均溫度為-5∼4℃(23∼39℉),甚至高達8℃(46℉),7月平均溫度為15∼24℃(59∼75℉)。溫度逆增很尋常,尤其在秋、冬季期間很常見;山谷常常是一連好幾天布滿了濃霧和呆滯沉悶的空氣。這些時候,在海拔1,006公尺(3,300呎)以上的地方可能要比低洼的谷底較溫暖、較陽光明媚。颳風可能在當天天氣和當地小氣候中發揮明顯的作用。

焚風能持續2∼3天,風向視氣鏇的軌跡不同,可以是南-北向或北—南向。這種焚風的氣團,在其爬上山頂的過程中被冷卻,這就帶來降雨或降雪並延緩其冷卻速度。當這種比較乾燥的空氣在背風面降落時,空氣由於壓縮而按常速變暖,所以這時的空氣比它開始向上流動時海拔高度相同之處的溫度高一些。在受到影響的地方,雪迅速地消失了。

雪崩是巨大的自然力之一;在11月末到6月初這段時間內,雪崩是經常出現的危險。雪崩不僅會造成大面積的毀壞,而且由於它將大量岩石從山坡帶到谷底,是侵蝕作用的重要催化劑。

植被物種

阿爾卑斯山脈美景阿爾卑斯山脈美景

阿爾卑斯山脈中幾個植物帶,反映了其海拔和氣候的差異。在谷底和低矮山坡上生長著各種落葉樹木;其中有椴樹、櫟樹、山毛櫸、白楊、榆、栗、花楸、白樺、挪威楓等。海拔較高處的樹林中,最多的是針葉樹,主要的品種為雲杉、落葉松及其他各種松樹。在西阿爾卑斯山脈的多數地方,雲杉占優勢的樹林最高可達海拔2,195公尺(7,200呎)。落葉松具有較好的禦寒、抗旱和抵抗大風的能力,可在海拔高至2,500公尺(8,200呎)處生長,在海拔較低處可有雲杉混雜其間。在永久雪線以下和林木線以上約914公尺(3,000呎)寬的地帶是冰川作用侵蝕過的地區;這裡覆蓋著茂盛的草地,在短暫的盛夏期間有牛羊放牧。這些與眾不同的草地──被稱為alpages(高山盛夏牧場),阿爾卑斯山脈和植物帶都是從這個詞衍生出來的──都位於主要的、橫向的山谷的上方。在沿海阿爾卑斯山脈南麓和義大利阿爾卑斯山脈南部,主要是地中海植物,有海岸松、棕櫚、稀疏的林地和龍舌蘭,仙人果也不少。

有少數幾種動物對於高山環境已很能適應。熊已消失,但高地山羊(它同岩羚羊一樣,動作異常敏捷)卻被義大利皇家獵物保護區所挽救。旱獺在地下通道中越冬。山兔和雷鳥(一種松雞)冬季變成白色(保護色)。在一些小山脈的中間,設有幾座國家公園可使當地的動物獲得穩妥的保護。

破壞

早期到達阿爾卑斯山脈的旅行者,無不為其所看到的原始自然風光而深受感染,從他們的激情迸發出現代大眾對阿爾卑斯山區的眷戀。由於眾人的喜愛帶來發展;然而自20世紀中期以來,人流的衝擊已使阿爾卑斯山區環境不斷惡化。造成環境惡化的起因是︰空氣的質量逐漸惡劣;河流和湖泊的水受到污染;因建築滑雪場和道路造成山坡受侵蝕;傾倒(常常是不加區別的)固體和有機的廢棄物;為了建築,採掘岩石、沙礫而造成的侵蝕;酸雨給森林所帶來的破壞。

居民情況

阿爾卑斯山脈旅遊阿爾卑斯山脈旅遊

自舊石器(60,000∼50,000年前)以來,阿爾卑斯山區就有人類居住,他們狩獵;從法國伊澤爾河谷附近的韋科爾河到奧地利陶普利茲上方的利格爾霍爾河,在各地都留下了手工藝品。在阿爾卑斯山冰川撤退以後(4,000∼3,000年前),山谷中便住有新石器時代的人們,他們在洞穴和小居民點中生活,有些小居民點是建在阿爾卑斯湖泊的岸旁。在阿訥西湖附近、日內瓦湖沿岸、奧地利托特斯山中、義大利奧斯塔及卡莫尼卡河谷中,都發現有這類居民生活的現場。卡莫尼卡河谷以大約20,000面岩石雕刻而著名,這些石雕留下了2,000多年人類居住情況的寶貴而生動的畫面。

西元前800∼前600年間,塞爾特部落攻擊了新石器人們的營地並迫使他們遷移到阿爾卑斯山脈遙遠的山谷中去,在上奧地利哈爾施塔特發現有塞爾特人偉大的文化中心。由於這裡所發現的考古文物豐富,哈爾施塔特這一名稱已成為歐洲青銅器時代末期和鐵器時代初期(1000?∼500BC)的同義語。塞爾特人開始鑿辟阿爾卑斯高山上的一些山口作為貿易通道。

羅馬人擴大了古老的塞爾特人村莊;既在通向阿爾卑斯山脈的山谷中,又在阿爾卑斯山脈本身的山谷中,建起許多新的、繁榮的城鎮。羅馬人改進了水的供應,建造起競技場和劇院,這些保存得最完好的是在奧斯塔。控制阿爾卑斯各山口是羅馬人擴張的關鍵,羊腸小徑被擴大為狹窄的道路。那些連線羅馬國外軍事前哨的山口(如大聖伯納德、斯普呂根、布倫納羅、普勒肯(諸山口)尤為重要。“野蠻人”日耳曼部落的首次進犯發生在西元259年,到400年羅馬人對阿爾卑斯山區的控制已分崩瓦解。

羅馬化了的塞爾特人,其土地被日耳曼各部落如勃艮地人、阿勒曼尼人和倫巴底人所占據。在8和9世紀期間,阿爾卑斯山區土地成為查理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查理曼的孫輩根據《凡爾登條約》瓜分了帝國,888年的進一步分解導致了持續至今的基本語言的分歧。塞爾特人、羅馬人和野蠻人強加於阿爾卑斯山區的統一在中世紀期間消失了。在大部分時間裡,各個山谷離群索居,互不往來。阿爾卑斯各民族的封閉狀態被工業革命和鐵路(通過巨大的隧道穿過阿爾卑斯山脈)的到來所打破。

語言

在西阿爾卑斯山脈(包括瑞士的沃州瓦萊州與義大利西北部的瓦萊達奧斯塔區),人們操法語。很顯然,瓦萊達奧斯塔區人們說法、意兩種語言,然而該區已不能抵禦義大利文化的衝擊,現僅有某些橫向山谷仍在日常事務中使用法語。義大利的中阿爾卑斯和東阿爾卑斯山區及瑞士的提契諾州使用義大利語。瑞士、德國和奧地利的中阿爾卑斯和東阿爾卑斯山區各地及義大利的上阿迪傑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奧地利的蘇蒂羅爾地區)使用德語。雷蒂亞人說的語言羅曼什語,主要使用在瑞士格勞賓登州的萊茵河一帶;其他雷蒂亞方言(拉亭語和弗留利語)使用於義大利東北部的東阿爾卑斯山脈。斯洛維尼亞語使用於斯洛維尼亞及其與義大利、奧地利毗連的阿爾卑斯邊境區域。雖然有些區域信奉新教者占優勢,可是整個阿爾卑斯各地主要的宗教還是天主教。除了當地的各種語言之外,還有季節性的外籍勞工的語言;沒有季節性工人,旅遊業(尤其是瑞士的旅遊業)定會崩潰。

地區經濟

農業

阿爾卑斯山脈的居民阿爾卑斯山脈的居民

在19世紀中葉以前,阿爾卑斯山脈的經濟基礎主要是農業和畜牧業。雖然後來農場(尤其是高山谷地中農場)已被普遍拋棄,但在主要山谷和橫向山谷中位置良好的地區,農業依然存在。在瑞士謝爾和馬蒂尼之間炎熱而乾燥的隆河谷,是大片栽培水果、蔬菜的灌溉區,在谷底和山坡都有一望無際的葡萄園可為釀造優質葡萄酒提供原料。世界上最高的葡萄園,有一些就位於菲斯普的上方,海拔高達1,295公尺(4,250呎)以上。其他葡萄種植區域有義大利北部的上阿迪傑區、提契諾和阿爾卑斯山脈的南部區域。

工業

阿爾卑斯現代經濟的支柱是採礦、鑿石、製造和旅遊各業相結合。自新石器時代以來就有採礦業,現在奧地利的埃爾茨山採礦業仍很重要,埃爾茨山自中世紀以來就採掘鐵礦。在克呂斯附近,距日內瓦不遠的上薩瓦的前阿爾卑斯山區,在19世紀的第一個25年中,鐘錶製造、螺鏇切削、部件加工及有關工業興起,它已演變成世界上這些類型工業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在奧斯塔及穆爾河谷和米爾茨河谷,由於當地生產鐵和煤,設有大型鋼鐵廠。此外,在奧地利的東阿爾卑斯山脈,建有利用當地林木為原料的紙漿廠和造紙廠。隨著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水電的發展,重型冶金和化學工業被吸引到了法國、瑞士南部、奧地利西部的主要橫向山谷。後來,又有一些生產消費品的工廠(如奧地利萊茵河谷的紡織品廠、法國阿訥西地區的體育用品廠等)建立起來。

旅遊業

阿爾卑斯山脈旅遊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阿爾卑斯山脈最顯著的經濟變化是興起了民眾性的旅遊業。阿爾卑斯山脈的旅遊業是具有風險的事業︰投資相當巨大,收回開支的季節很短,而且可能要受到鄰國經濟困難或冬季少雪、夏季出現涼爽而淫雨天氣的毀壞。即使是這樣,阿爾卑斯山冬季的滑雪運動也吸引了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阿爾卑斯山中的雪場也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雪場。自從纜車架進山里,山里居民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由以前單純的種植、放牧、狩獵,轉變為現在的經營自家的家庭旅館,由於這裡無論是冬季還是夏季都有一大批的旅行者慕名而來,旅遊業的興盛也讓以往拮据的村民們收入頗豐。旅遊業已給阿爾卑斯山區各國注入了巨額獎金,這對海拔高的橫向山谷邊遠村莊特別有利。 在服務部門的就業機會已大為增加,彌補了工農業所帶來的不景氣。

交通運輸

在很長的歷史時期中,阿爾卑斯山脈崎嶇而險峻的地形就是交通運輸的大障礙。自塞爾特人時代起直至今日,山口是山谷與山谷之間的交通聯繫紐帶,沒有這些紐帶,山谷就會封閉而孤立。山口簡易的道路,現已鋪設成多車道的公路。

鐵路運輸及隨後的公路運輸,以及隨之而來的築路技術的提高,已經結束了多數阿爾卑斯山區的封閉狀態。隧道──特別還有公路隧道──可終年讓大批人群在高大的阿爾卑斯山嶺之下通行無阻,這已造成了巨大的衝擊︰汽車來來往往,帶來人群,不僅使旅遊業在20世紀得以迅猛發展,而且已成為惡化阿爾卑斯山脈環境的主要因素。

科研勘探

(圖)阿爾卑斯山阿爾卑斯山

攀登阿爾卑斯諸山峰的記錄至少可追溯到14世紀;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從阿爾卑斯山脈開始的這種活動已成為嚴肅的(即非娛樂性的)登山時尚而傳播到全世界。在1780年代,日內瓦大學教授索緒爾登上高峰並鼓勵別人攀登,這期間他對阿爾卑斯山脈作了最初的科學考察。

隨著在19世紀後半個世紀中地質學系統化而成為一門科學,人們對阿爾卑斯山脈的考察也取得了巨大進展。第一批地質圖示示出該山系的主要結構輪廓,顯示出不尋常的複雜地質現象,說明阿爾卑斯山脈似乎不單純是地球內部大規模地殼隆起的結果。

在對地質學領域進行推測的同時,也有人對阿爾卑斯山脈的地形起伏、氣候學、植物、動物和人類地理學等各項專題進行觀測與分析。

風景名勝

(圖)阿爾卑斯山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山區覆蓋著厚達1千米的冰蓋。各種類型冰川地貌都很發育,冰蝕地貌尤為典型。只有少數高峰突出冰面構成島狀山峰。許多山峰角峰銳利,山石嶙峋,峻峭挺拔,並有許多冰川侵蝕作用形成的冰蝕崖、角峰、冰斗、懸谷、冰蝕湖等以及冰川堆積作用的冰磧地貌。還有1200多條現代冰川,總面積約4000平方千米。中阿爾卑斯山麓瑞士西南的阿萊奇冰川最大,長約22.5千米,面積約130平方千米。山地冰川呈現一派極地風光,是登山滑雪旅遊勝地。阿爾卑斯山地冰川作用形成許多湖泊。最大的湖泊萊芒湖,另外還有四森林州湖、蘇黎世湖博登湖馬焦雷湖科莫湖等。美麗的湖區是旅遊的勝地。

西、中阿爾卑斯山風景宜人,設有現代化旅館、滑雪坡和登山吊椅等。冬季滑雪運動吸引大量遊客。山麓與谷地間的不少村鎮,山清水秀,環境幽雅,每年都有大量遊客來此旅遊。 

作為一個內陸國家,瑞士聞名於世,一是因為富庶發達,二是因為環境優美。瑞士國土面積41、284萬平方公里,是一個包含多種小氣候區的地域。瑞士氣候溫和,但會隨著海拔的高度不同而變化。由於氣候和海拔的變化,在瑞士可以找到大量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迷人的旅遊景點,悠久的歷史,多樣的文化,壯觀的風光以及便捷的交通,使瑞士成為旅遊觀光的首選之地。隨著冬天的臨近,瑞士宛如進入了一個陽光和積雪編製成的銀色世界:滑雪的人們正做著優美的迴轉;玩雪地滑板的人像跳舞一樣,歡快地跳躍著;還有四處響起的滑雪橇的孩子們的笑聲。瑞士的冬季帶給人們無限的快樂,特別是欣賞那些一年中堪稱山景之最的冰雪覆蓋的山川。進行完體育運動及觀雪景後,享受具有現代化設施的溫泉浴解除緊張和疲勞;或在溫暖的壁爐前聊天,都將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洛伊克巴德溫泉

1阿爾卑斯山

除了滑雪,阿爾卑斯山區中不能錯過的就是泡溫泉了。洛伊克巴德溫泉———位於阿爾卑斯著名的溫泉休養勝地洛伊克巴德,擁有22個露天、室內溫泉池,每天有約三百萬公升的溫泉水流入私人、公共的溫泉浴池中。洛伊克巴德是從羅馬時代開始發展起來的溫泉城市。歌德、莫伯桑、威姆佩爾都曾經訪問過這個地方。

這裡以大眾溫泉中心和現代化的阿爾卑斯溫泉中心為主,並且有很多吸引人的設施。其中,阿爾卑斯溫泉中心穴,除了室內外游泳池外,還有裸體入浴的愛爾蘭———羅馬浴堂,提供桑拿以及格拉宏的美容保健等完善的服務。寒冷的瑞士冬季、熱情的瑞士人,和您一同分享快樂、盡情放縱、投入自然,奇麗雄偉的瑞士風光等待您的到來。

四季季節

(圖)阿爾卑斯山阿爾卑斯山

春季

阿爾卑斯山的春天的積雪開始溶化,百花齊放的草地、山間的清泉成了健行者的天堂,是登山的好去處.

夏季

阿爾卑斯山的夏季自6月至9月初,大部份的滑雪勝地都會在10月以及11月開張。

冬季

阿爾卑斯山的滑雪季於聖誕節前到4月底。

圖片欣賞

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

細數法國20處影響全世界的美景

巴黎聖母院,古老巴黎的象徵。始建於1163年,歷時182年建成,巴黎聖母院坐落在巴黎發祥地西岱島,它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之一,在歐洲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普羅旺斯,位於法國地中海沿岸。自然景色得天獨厚,古鎮、險崖、峭壁使人流連忘返;陽光、白雲、藍天充滿繾綣風情。普羅旺斯的熏衣草最為出名,成為這一地區的象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