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

《阿爾卑斯山的少女》又名《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海蒂》,改編自瑞士女作家約翰娜·施皮里(Johanna Spyri,1827年—1901年)於1880~1881年所發表的德文小說《海蒂》系列。台灣省譯名《小蓮的故事》,香港譯名《飄零燕》。

基本信息

《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

中文名:《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
英文名:《Heidi,GirlOfTheAlps》
類別:TV
播映時間:1974,1,6~1974,12,29(全52話)
語言:日語 
字幕:日語/中文
ISRC:CN-E13-05-0266-0/V.J9
產地:日本
《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描寫了喜歡阿爾母的大自然的少女海迪還有稍微瘸腿的富家少女克拉拉稀謾之間的友情,再加上皮特等豐富多才的人物,通過他們介紹了住在阿爾貝斯山上的人們的日常生活。

作品簡介

《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

《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又名《小蓮的故事》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又一巨作!該片取材於秀蘭-鄧波的電影《海蒂》!小蓮——一個來自阿爾卑斯山的小姑娘,小丸子一樣的活潑可愛、小新一樣的機靈幽默。本片秉承宮崎駿卡通電影的一貫風格。精緻優美的卡通畫面、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

《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

瑞士著名作家喬安娜-斯比麗夫人(JohannaSpyri)的小說《海蒂》原著在1880年初版,詳實描寫十九世紀末的瑞士山區生活,其實當時的環境是貧瘠困苦的,但由小女孩美善純淨的心靈看來,文明的舒適和教育都比不上山居之樂。
孤女海蒂自幼失去雙親,於是就由姨媽照顧,後來由於姨媽要到外處工作,海蒂便去投靠住在阿爾卑斯山上的爺爺,爺爺性情古怪,跟村民不合,長久以來就離群索居,獨自住在山區的木屋中,當海蒂來到爺爺家,她的純真及率直終於融化了爺爺的心。在此海蒂也交到一位新朋友-牧童男Peter,他們一同徜徉在群山綠野之間,生活悠哉快活。但是後來海蒂卻被迫離開山區,被送到法蘭克福當一位不能走路的富家小姐克拉拉的玩伴,來到新環境,又面對脾氣古怪的大小姐克拉拉……

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小蓮,自小與性格古怪但充滿愛心的爺爺居住在美麗的阿爾卑斯山。小蓮有一個經常在一起玩耍的朋友 小豆子,他們在幽深神秘的阿爾卑斯山里經歷了許多趣事。後來,小蓮被姨媽送到城裡一個富人家,她成了病中的小芬的知心夥伴,小蓮在這個原本沉悶的家庭時,弄出了一連串滑稽有趣的事來,連嚴厲古板的家庭教師也因小蓮的童心稚趣而變得親切。小芬跟小蓮回到了阿爾卑斯山,生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奇妙變化……阿爾卑斯山壯麗迷人的四季風光如在眼前,令人感覺美不勝收。

劇中人物

海迪

《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海迪、彼得和祖父

海迪是一個可愛的小姑娘,但命運對她不始終很好。
彼得
彼得是一個牧羊童,是海迪最好的好朋友。他不喜歡上學,總是餓,他妒嫉克拉拉。
祖父
祖父因對人間不平憤怒獨居在山裡的小屋裡。通過海迪他重新開始與人交結。
克拉拉
克拉拉是一個富家之女,但下身癱瘓。在海迪的幫助下她克服了孤獨,後來甚至克服了她的缺陷。

創作介紹

《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
《阿爾卑斯山的少女》(アルプスの少女ハイジ,或譯《小天使》,1974年)是根據瑞士作家JohannaSpyri的小說《海迪》(寫於1880年—1881年)改編的一部日本動畫影集,共52集。本作品曾在中國大陸、香港與台灣播出。美國迪士尼公司也推出過電影《阿爾卑斯山的少女》。
高田宮崎將《海迪》了改編,進行轉向日本卡通片的製作人的高田宮崎開始採用詳細描寫一天的勞動和四季變化的新方法。高田把約翰的作品中基督教色彩減少,追求了一種兒童之間的感情和隨意的姿態。負責美術編輯的小田部羊也支持這種想法。
宮崎獨自將全篇全場面進行設計,與井鋼雅宏的美術效果一起成功地塑造了具有深度的畫面。製作上,電視卡通片歷史上這篇作品首次到瑞典現場進行外景拍攝,受到歐洲各國及海外觀眾的好評。

工作人員

原作:約翰那·斯比利
演出:高畑勛
腳本:吉田義昭
Layout:宮崎駿
場面設定:宮崎駿
人物設定:小田部羊一
製作:ズイヨー映象
譯音:杉山佳壽子(海蒂,又譯小蓮)
 小原乃梨子(彼特)
 吉田理保子(克拉拉,又譯小芬)

作品特點

《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
宮崎駿的作品完全具備了日本動畫的優點,同時融入了自己的特色。對於孩子來說,腦子裡面是沒有什麼規模宏大、崇尚人與自然的和諧甚至是愛情之類的概念的,諸如《天空之城》、《風之谷》、《哈爾的移動城堡》,這些影片往往夾雜了成年觀眾太多的社會化的意識。我不否認宮崎駿多少兼顧了成年觀眾,不少影片甚至已經超出了一個孩子的理解能力,比如《歲月的童話》。然而這一切都不是最主要的,宮崎駿作品無論是寫實還是虛幻,體現和弘揚的都是最本 質最純樸的美。《風之谷》中女主角捨命保護小動物(龐然大物?),《龍貓》中真摯的姐妹情,《天空之城》裡面的友誼加上朦朧的愛情,《千與千尋》中拯救父母的勇敢、 《魔女宅急便》裡面小魔女的不撓的修行,等等等等,從中折射出來的主人公的優良品質,其實已經跨越了成人與兒童的界限,被“性善之美”緊緊的聯繫起來,。劇中的人物其實並不算漂亮,不管是《歲月的童話》里的成年女主角還是《龍貓》中那個六七歲甚至更小的妹妹,都已經不同於人們傳統觀念中的卡通美女,也使得觀者從一開始就排除了視覺上的偏見進而能深入的體驗劇情。儘管部分影片內涵略為深刻和沉重,已經不是純粹的兒童動畫,但是簡潔樸實的語言卻字字滲入人心,片中的優美音樂更是成為觀眾追捧的對象。即便是僅僅通過電影的原聲大碟,也能使得聽者不由自主的在腦海中勾勒出那一幅幅優美奇幻影片場景。宮崎駿的《龍貓》、《千與千尋》、《天空之城》、《風之谷》等作品,是尤其受到熱評和追捧的影片,難能可貴的是像《風之谷》這樣在1984年上映的老片,至今仍然感動的無數人,不得不算是日本電影動畫史的一個耀眼的亮點。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實現的是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夢,而卡通片應該就是實現夢想的一種藝術極端吧。宮崎駿的動畫世界,就是在這樣一種極端中實現著眾多的不可能,讓觀眾在理想和現實的虛幻中忘我的體驗,引發對兒時的回憶和對外來的無限遐想,這種心靈的震撼——無法阻擋。

精彩劇照欣賞

《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海迪》

《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海迪》
《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海迪》
《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海迪》

作者簡介

早年經歷:宮崎駿出生於1941年的東京。他們家原本住在東京都文京區,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戰時疏散,舉家遷往宇都宮市和鹿沼市。他所在的家族經營一個飛機工廠,屬於軍工企業,所以戰爭後期物質匱乏中也能保持頗為溫飽的生活。不過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宮崎卻意外地對家族的特權產生了懷疑。幼年時代的宮崎喜歡看書,看漫畫。在中學時

《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活潑可愛的海迪
代,打算成為漫畫家,進而開始積極練習漫畫。高中3年級的時候,他邂逅了第一個戀愛的對象:東映動畫的日本第一部長篇彩色電影《白蛇傳》裡面的白娘子。之後宮崎駿進入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部。大學裡面沒有漫畫社,所以進入了與之最為接近的兒童文學研究會,傳說社員只有宮崎一個人。這期間創作了大量的漫畫,也曾向貸本漫畫出版社投稿,不過似乎沒有完結了的作品。當時風起雲湧的安保運動中宮崎僅僅是一個旁觀者,僅僅在最後時刻作為無黨派人士參加了一下。這時宮崎作了影響一生的就業決定:去東映動畫。由於宮崎是次子,有長子繼承家業,所以可以按自己喜歡的選擇自己的職業。放棄漫畫選擇動畫的原因據本人說是因為被人說自己的作品是在模仿手冢,在自己並不這么認為的情況下。他認識到自己無法超越手冢這樣的漫畫家,於是選擇了即使不是原創也無所謂的動畫。時值1963年。東映動畫是由東映電影吸收日動映畫株式會社而成立的。在1961年手塚治虫的蟲pro成立前,幾乎是日本唯一製作動畫的企業,有著濃厚的人文氣息和悠久的傳統。蟲pro是以價格低廉的電視動畫打開影響的,而當時成本高,畫面精細,富於傳統的動畫電影則還是東映的天下。宮崎進入東映時僅僅是最底層的原畫人員。當時戰後文藝界一派左派風潮(不要忘記安保運動剛剛結束),社內充滿民主氣息,作品的很多東西都靠大家討論決定。而勤奮、高學歷的宮崎因此在討論中展露頭角。1964年,社內開始工會活動,領導是大冢康生,副委員長是高畑勛,書記長是宮崎駿。
《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海迪與克拉拉
社內的老前輩大冢康生髮現了東京大學畢業的高畑勛等人的才華。1965年,工會的這群人開始一起製作《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大冢為作畫監督,當時尚為新人的高畑勛被他提拔為監督。由於宮崎駿在工作中起了如此大的作用,以至於大家為他發明了一個職位:場面設計。富有文藝才華的高畑勛給這部作品帶來了嶄新的概念,裡面加入了更多深刻的內涵和豐富的表現,可以說這是日本第一部不僅僅是為兒童製作的長篇彩色動畫。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工會和資方談判待遇和勞動條件的活動干擾了工作,這部動畫於1966年10月製作中斷,1967年 1月繼續製作,1968年7月正式放映。這期間,1965年宮崎和同事太田朱美結婚,1967年長子出生。由於製作者們精益求精的精神,這部作品不斷延期和追加預算。然而,這部作品雖然在後來受到很高的評價,在當時卻並未在票房收入上達到收支平衡。完成這部作品後,鬧過工會又弄出赤字的大冢康生就離開了東映動畫,加入A-Pro。宮崎跟著高畑、小田部羊一這些前輩一起繼續在東映動畫工作,職位仍然是原畫。1969年他開始在報紙上以秋津三朗的筆名連載短篇漫畫 。這也許是後來《風之谷》的一點原型吧。1971年,三人一起從東映動畫跳槽到大冢康生所在的A-Pro。說句題外話,後來導演《側耳傾聽》,在Ghibli多部作品裡面擔任作畫監督的近藤喜文就是在這個時候認識的,這群人之間有著長達20到30年的合作,真是可怕的緣分。作為新企劃《長襪子的皮皮》的主要創作人員之一,宮崎首次出國旅行到蘇格蘭考察。不過由於原作者的原因,這個企劃最後被放棄了。原本宮崎駿就喜歡歐洲村鎮的風景,這次經歷給他的印象出現在很多以後的作品中。接下來諸人一起參加了大冢康生主導的TV版《魯邦三世》的製作。《魯邦三世》一直到現在還幾乎每年都有TVspecial或者劇場版問世,而魯邦從身居豪宅的大盜變成如今大家熟悉的平民形象,高畑和宮崎對原作的擅自改編可謂影響深遠。
《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阿爾卑斯山下的少女》
之後,演出高畑勛、作畫監督小田部羊一加宮崎駿的組合創作了大量作品,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熊貓家族》。該作品首次以描繪日常生活為主,是高畑勛以後的新風格的第一次嘗試。在熊貓熱中,這次冒險評價倒是非常不錯。1974年,三人一起轉到Zuiyou映像,即後來以“世界名作劇場”系列而聞名的日本Animation的母公司。三人 合作的第一部動畫《阿爾卑斯山的少女》可以說是奠定整個系列風格的作品,高畑勛描寫日常生活為主,強調動作時間安排的導演風格就此形成。這種嶄新的動畫風格獲得了大成功。宮崎駿這次的職務是Layout和畫面構成,又是為了配合新的作畫形式發明的新職務。對於不會畫畫的高畑勛來說,宮崎就如同他的手腳一般把他的想法變成畫面構圖。三人在世界名作劇場系列中高畑勛還擔任了《尋母三千里》(1976年), 《紅髮少女安妮》 (1979年)的監督。後來,修煉已久,有了許多TV單集主導經驗的宮崎駿1977年首次得到了監督的職位,這就是《未來少年柯南》 (1978年)。和比較尊重原作、作風沉穩的高畑監督相比,宮崎的特點是想像力和對於動作的表現力豐富。本來是悲觀色彩的原作被宮崎改成了明朗的少年少女故事。這個故事可以看到後來《天空之城》等故事的影子。1979年,為了製作劇場版動畫《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之城》轉入東京Movie新社,作畫監督是魯邦動畫系列的最初創作成員大冢康生。如果你對於GHIBLI的作品覺得不錯的話,請務必看看這部作品,他有著和後來GHIBLI作品相當的質量和魅力,至今仍然是傳說的中的經典。不過,當時卻是較好不叫座的作品。之後,宮崎就在東京movie新社的新人養成公司TELECOM工作,繼續製作新魯邦的TV系列。在這裡,宮崎提出了成為後來《龍貓》《幽靈公主》前身的企劃。不過,當然沒有被採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