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冰川

發育在不同緯度山區的各種冰川的統稱。又稱山嶽冰川或高山冰川。山地冰川的共同特徵是冰川所處的地形控制著冰川的流動方向。

正文

 山地冰川按規模和所處的地形部位又可分各種類型(見圖)。①山谷冰川,又稱谷冰川,以雪線為界,有明顯的積累區和消融區(冰舌區),長而大的冰舌沿著谷地向下游伸長。有眾多支谷冰川匯流的大型山谷冰川稱樹枝狀山谷冰川。山谷冰川的冰舌向下游伸出谷口進入山麓地帶,常形成寬闊的末端,象三角洲和沖積扇,稱寬尾冰川。眾多的寬尾冰川末端匯聚在一起的稱山麓冰川。②冰斗冰川,發育在圍椅狀的粒雪盆中,沒有或僅有很短小的冰舌。③懸冰川,位於陡削的山坡上,無明顯的積累區和消融區。此外,山脊線兩側,還有形態很不規則的小冰川。④山地冰帽,呈帽狀覆蓋在古夷平面或平緩峰頂上,也稱平頂冰川。⑤若干山谷冰川的積累區匯聚在一起互相溝通,充滿谷地系統,稱貫通冰川。⑥貫通冰川進一步發展,幾乎掩蓋了山地的地勢起伏,稱為冰原。⑦溢出冰川,由冰原補給、順著冰原或冰蓋邊緣谷地外流而成。懸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貫通冰川和冰原,規模由小到大,形態各異,組成了山地冰川概括的系列。中國是世界上山地冰川最發育的國家之一,總面積約為56500平方公里,約占中亞山地冰川面積的一半,全球山地冰川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根據冰川的物理性質,中國的山地冰川分為:①大陸性冰川,冷滲浸凍結成冰,冰川物質平衡水平低(見冰川物質平衡),冰溫低,流動慢,冰川進退變幅小,冰川地質地貌作用弱; ②海洋性冰川,暖滲浸-重結晶作用成冰,物質平衡水平高,冰溫處於或接近融點,流動快,進退變化頻繁變幅大,冰川地質地貌作用強;③複合性冰川,冷變質型雪層演變和滲浸-凍結成冰,冰川物質平衡水平高,冰溫為上游冷性下游溫性,流動較快,冰川進退變化頻繁,變幅小等。念青唐古拉山東段和喜馬拉雅山東端為中國海洋性冰川的主要分布區。川藏公路北側易貢附近的卡欽冰川,朝向東南,長32公里,面積170平方公里,末端海拔2530米,是中國已知的最大的海洋性冰川。中國西部山區的大部分冰川為大陸性冰川。複合性冰川主要見於喀喇崑崙山、喜馬拉雅山南坡和天山西段等主峰地區。
山地冰川的流動速度由塑性變形和底部滑動兩種過程組成。不同的冰川或同一條冰川在不同部位和不同時間,運動速度均有明顯差異(見冰川運動)。
全新世以來,山地冰川隨著氣候變化,發生過不同時間尺度的進退變化。

配圖

相關連線

盤點相關冰川知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