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濕地

洞庭濕地

洞庭濕地保護區位於長江中游的湖南省,面積168,000公頃,經緯度28°50'N 112°40'E。湖區內有大量的白鸛(Ciconia boyciana)、白鶴(Grus leucogeranus)、中華鱘(Acipenser sinensis)以及許多經濟魚類。南洞庭湖在調節長江洪水上有很大作用。湖區內有居民1.4萬人,以捕魚和人工養魚為生。此外每年生產12萬噸蘆葦。由於長江上游的森林採伐,導致下游洪水和大量泥沙淤積,加上工業污染,對保護區構成威脅。保護區開展愛鳥周活動,對學校學生進行環境教育,每年來此觀鳥人數為2.4萬人。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洞庭神樹洞庭神樹

湖南南洞庭湖濕地,屬於林業系統管理的省級自然保護區。地理位置東經112°40′—北緯28°50′,面積16.8萬公頃。位於長江中游最大的過水性淡水湖泊洞庭湖的南部,南距益陽市25公里,距沅江市5公里。管理機構為湖南南洞庭湖濕地和水禽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豐富物種

濕地蘆葦濕地蘆葦

本濕地是整個洞庭湖濕地的重要組成部份,位於洞庭湖南部,是溝通東西東洞庭湖的重要水域,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對長江的洪水調蓄作用極其重要。主要表現為水漲為湖,水落為洲,在低水位時,既有明水,又有蘆葦沼澤苔草沼澤泥炭沼澤沙灘等地貌,為種類繁多的濕地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繁衍生息場所該濕地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肥沃,季節性水位變化大,生物多樣性豐富,是白鸛白鶴等等許多水禽的重要棲息地,經濟動植物產量高,價值大。濕地植物可分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洲灘裸地植物,主要優勢植物群落有:狸藻群落、狐尾藻群落、蓮群落、辣蓼群落、蘆葦群落、蒿草群落、雞婆柳群落、苔草群落。引進的外來植物主要是楊樹水杉。該濕地生物產量高,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植物主要有:苧麻、蘆葦、棉花、水稻、蒿、蓮、茭白等。該濕地是中國重要的苧麻蘆葦棉花水稻產區;蒿是一種天然綠色食品;蓮和茭白是挺水植物,目前正作為避災農業項目大力發展。該濕地記錄到的鳥類有160種,魚類114種, 29種,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白鶴、白頭鶴、白鸛、黑鸛大鴇、中華秋沙鴨、中華鱘白鱘;列入國家二級保護的動物有35種,該濕地有越冬水禽10萬隻以上。

濕地形成

濕地風景濕地風景

1.戰國時期,今南洞庭湖地區只存在沅水、資水等自然水道,自然水道附近為泛濫平原。

2.漢朝初年,今南洞庭湖地區東部沅水、資水交匯處形成了較大面積的淺水沼澤,即《山海經》“東南西澤”中的“南澤”。南洞庭湖濕地最早可追溯到此。

3.東漢時期,南澤積水加深而發展成為湖泊,也就是後來“青草湖”的前身。這是整個洞庭湖區見於記載的最早湖泊。

4.青草湖水體面積在魏晉南朝時期有很大擴展,汛期號稱“周回數百里,日月出沒其中”。但冬春水落,湖洲芳草萋萋,故有“青草”之名。

5.唐前中期,青草湖水體周回仍達“二百六十五里”。

6.晚唐以來至北宋中期,青草湖水面擴大,水深變淺,今南洞庭湖地區圍垸開始出現。

7.北宋晚期以至於明中期,青草湖水面繼續擴大,今沅江境內濱湖南岸地帶大批圍垸垮塌還湖。

8.明末,沅江以及益陽、湘陰的湖濱地帶,已是“堤圩不修,民皆轉徙”,一派荒涼景象。

9.清初康熙年間,圍墾活動又逐漸展開。至乾隆初年,沅江縣境又有官、民圍垸76處,湖濱灘地“悉堤為田,煙火村廬相望,蔚然稱盛焉” 。今沅江境內子母城(時為近岸小島)東南的南洞庭湖水域基本上都成為了陸地,明山、朗山已遠離湖岸,萬子湖僅是在縣城東南30里的一個小湖。今矗立於南洞庭湖中的鎮江塔就是在此背景下修建的。乾隆四十七年(178年)建塔時,沅、資二水從旁邊流過,所以稱“鎮江塔”。

10.鹹豐二年間(1852年)、同治九年荊江藕池、松滋相繼潰口後,洞庭湖北岸洲土大增,到20世紀初,漸與子母城一帶陸地相連,而縣城東南萬子湖經明山、朗山至湘陰北部一線則大量潰垸,由此奠定了今沅江境內的南洞庭湖水域基礎。由此可見,今南洞庭湖濕地的絕大部分,其形成時間尚不足100年。

四大景區

濕地動物濕地動物

●壯美南洞庭

168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散布著118個人跡罕至的湖洲和湖島,是一座大自然迷宮和遺傳基因庫。2002年2月被列為國際濕地自然保護區。有植物863種、鳥類164種、魚類114種、蝦類9種、貝類48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就有中華鱘、白鶴、白頭鶴、中華秋沙鴨等36種。2.4萬公頃的湖洲蘆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葦荻群落,湖洲野生綠色食品芹菜、藜蒿、蘆筍和蓼米被譽為“洞庭四珍”。主要景點有萬頃蘆盪、百里柳林、萬洲迷宮、湖上草原、蘆花噴雪、洞庭觀日、水師八卦陣、自然漁村、漁家樂園、樵家樂園。

●秀美胭脂湖

地處沅江市西南,距城區19公里,距益陽市25公里。相傳因西施范蠡泛舟五湖時,見此處山清水秀,欣然沐浴而得名。胭脂湖象一個張開五指的巨大手掌,常年水域面積1430餘公頃,流域面積達80多平方公里,水質達國家Ⅰ級標準。環湖丘崗桔、桃、茶、竹蔥鬱,赤紅色的湖岸線與青山碧水相映成趣。胭脂湖現已列入湖南省旅遊業“十五”計畫十大水體景觀區之一,國家AA級旅遊景區。主要景點有知青之家、沙灘泳場、農家樂、二龜拜美、曬羞坪。知青之家由湖南友華集團投資700多萬元,仿照七十年代知青下放沅江時居住的農居新建,知青用品陳列室100多件陳列品真實地再現了當年的知青生活。

●神奇赤山島

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約4公里,橫亘於南洞庭與西洞庭之間,是洞庭湖中最大的島嶼。島上地形起伏,樹木茂盛,處處生“奇”。島上有湖(蠡公湖),湖中有島(香爐山)為一大奇觀,蠡山遺祠、關公沙嘴、明月澄灣、大仙石跡、金雞峻岭、駿馬臨川、九溪龍潭、汴洲漁釣為八大奇景,還有奇人曾金蓮、奇樹樟生臘、奇石十萬年前舊石器。相傳春秋戰國時范蠡攜西施泛舟到此隱居,直到終老。香爐山是蠡公湖中一個風景秀麗的孤島,目前已投資近130萬元,建有香爐山莊、環島觀光文化長廊、地下隧道、釣魚台、溜馬場、水上畫舫等休閒旅遊場所。

●東方威尼斯

沅江城區是南洞庭湖中的一個半島,三面環水。後江湖、蓼葉湖、上瓊湖、下瓊湖和石磯湖相互連通,穿流城中,構成湖中城,城中湖,被譽為“東方威尼斯”。主要景點有牛皋拴馬樟、魁星樓、柳堤春漲、洞庭公園、洞庭閣、洞庭博物館。洞庭博物館收藏近萬件珍貴歷史文物和大量動植物標本,是人們了解神秘洞庭湖的重要視窗。

濕地功能

什麼是“濕地” 濕地是指不問其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鹹水或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因此,濕地不僅僅是我們傳統認識上的沼澤、泥炭地、灘涂等,還包括河流、湖泊、水庫、稻田以及退潮時水深超過6米的海水區。

濕地與森林農田、草地等生態環境一樣,廣泛地分布於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豐富、生產力很高的生態系統

濕地是人類最重要的環境資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樣性和較高生產力的生態系統。它不但具有豐富的資源,還有巨大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生態效益。各類濕地在提供水資源、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陸、降解污染物,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為人類提供生產、生活資源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